歷史大人物 | 周瑜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陳功明
生平事迹
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出身名門之後,世代父輩出身顯赫。周瑜年少時先後被察舉為廉吏及一州刺史,其後更任為太尉。
三國初年,朝政腐敗,外戚宦官亂政;外有黃巾民亂,各地群雄興兵割據一方。周瑜於此時與孫策一同起兵。初時兩人勢如破竹,屢戰屢勝。其後更娶得美人小喬。
不久後孫策不幸遇刺身亡。周瑜其後輔弼年少繼位的孫權。周瑜為孫權旗下大都督時屢立戰功,包括討伐江夏,於赤壁之戰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其後攻破南郡,令吳國得以屯據江陵。
公元210年,周瑜提出天下二分之計,反攻北方,在趕回江陵途中不幸身染重疾而亡,時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
除了戰功彪炳,周瑜亦善於音樂。一旦別人彈奏音樂時偶有出錯,周瑜亦能即時察覺並作提點。
金句名言 |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首詞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於赤壁所題。作者以年少得志的周瑜娶得美人,從容若定地大破曹軍,成為傳誦千古的豪傑反襯出作者自 身為被貶之身,功業未 成,從而慨嘆壯志未酬。
古學今用
周瑜是出色的戰略家,亦喜好音樂。你認為追求學業的時候亦應培養更多課外興趣嗎?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上波折,有些人或像蘇軾般以他人成就與自身作比較,徒添悲傷。當我們遇上失意時,不妨重新認識自我,不必處處與他人比較,自然能夠不為鬱結所困。
(本文曾於2020年12月10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周瑜 #東吳大都督 #三國志 #孫策 #三國初年 #三國 #彪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
蘇軾被貶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沈括】🔺
🔸年度人物歷史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沈括,蘇州吳縣人(實為杭州錢坑縣人),宋朝地理學家,天文學家,軍事家等。沈括跟其餘科學家不同的地方在於,後人對他貶多於褒,沒有後人為他立碑、為他撰寫墓志銘、為他單獨立傳。
他是傑出的地理學家,編成《天下州縣圖》,內容詳盡,前所未見;他是優秀的軍事家,曾大敗西夏夷蠻,收復六個要塞;他是出色的外交家,智鬥遼國使臣,維護宋朝領土主權。他功勳卓著,做出重大成就,但歷史上的地位卻與其成就遠不相稱。在《宋史》中,沈括的名字排在其堂兄之後,僅以附錄形式予以記載。事實上,沈括最高官至翰林學士,是中央三品大官。他的科學成就也無可比擬,但在《宋史》中的奸臣傳裏,沈括幾乎榜上有名。雖然他成就非凡,但品行不端,為時人和後世史學家所不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沈括的故事。
熙寧二年(1069年),熙寧變法啟動,王安石權勢熏天,極受皇帝器重。沈括有心依附,力陳新法之好,大力吹捧新法的好處,全力擁戴王安石變法。起初王安石認為他巧言諂媚,不是人君子,把他排除在變法的核心層之外。朝中掣肘變法的阻力很大,王安石急需人才,遂於熙寧五年(1072年)派他擔任汴河水利提舉。沈括不敢怠慢,親自勘察汴河兩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首創分層築堰新技術,築成台階形堤堰,引水灌注農田一萬七千多頃。因為治理汴河有功,熙寧六年(1073),沈括被提拔為集賢校理,奉詔詳定三司令敕。
同年,沈括被派為兩浙路察訪使,也就是替皇帝出巡兩浙一帶的欽差大臣。沈括與蘇軾兩人曾是好友,但他忌妒蘇軾受皇帝特殊優待,便想陷害異己,誣告蘇軾。沈括假意跟蘇軾敘舊論故,請蘇軾手抄近期詩稿,留作紀念。蘇軾沒有多疑,抄了一批詩詞送給了沈括。回京之後,他將蘇軾的詩加以箋注,各種抹黑。例如在《詠檜》一詩的「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下面,沈括箋注道:皇帝飛龍在天,作者卻要到九泉去找龍,居心何在?隨後,他將蘇軾的詩冊附在察訪報告里,呈送神宗。神宗看了看,一時間倒真沒有怎麼在意。蘇軾得知後也沒有責怪沈括,但蘇軾完全沒有想到,正是沈括泄露出去的這些詩詞,六年後被另一批人翻了出來,換了個新玩法,差點害他丟了性命。元豐二年,蘇軾轉為湖州知州,例行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文章中,他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當時,變法派和保守派的鬥爭正處於膠着狀態,以李定為首的新晉台諫官們,為了迎合新任宰相之一的王珪,就《湖州謝上表》連上四折,批評蘇軾大逆不道。他們稱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對皇帝不忠,宋神宗隨即下令審理此案。經過四個月的「審理」,御史台扒出蘇軾「反詩」一百多首,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那便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熙寧六年(1073年),沈括當時管的是司天監(中央氣象局),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位,皇帝各種「順天意」的大事都由這個部門負責「安排天意」。為了配合新法,推行新曆,沈括在司天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法。他罷免了六名墨守成規的舊官吏,破格提拔了一個平民出身的盲人科學家。在王安石的支持下, 沈括用了五年時間修成了「奉天曆」。新曆法符合天體運行的規律,有利於農業生產。雖然編制過程受到了守舊派的百般阻撓,使曆法有所瑕疵,但沈括又於晚年完成了更精確的《十二氣曆》。
熙寧八年(1075年),宋遼於邊界又生衝突,遼國要求以黃嵬山為界,重新劃定兩國邊界。次年三月,朝廷再度任命沈括為大使,出使遼國,交涉劃界事宜。在與遼國六次談判中,沈括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最終沈括不辱使命,凱旋歸來,提升了積弱朝廷的士氣。
沈括在出使遼國一行裏,深切體會到地圖的重要性。由於道路彎彎曲曲,山川高低錯落,繪製的地圖與實際情形往往有很大的誤差。沈括遂發明了「飛鳥圖」法,也就是用飛鳥直達的距離繪製地圖,這概念與航空拍攝相似,使得繪製地圖的精確度大為提高。
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獲准辭相,他推舉吳充代替自己,完成未竟的變法事業,然而吳充的政治主張並不完全與他相同。
此時,沈括已官至掌理全國財政的三司使,但他仍不滿足,他瞅准了兩任宰相之間的罅隙,給吳充呈上條陳,陳述新法的諸多不便。然而這事卻被御史蔡確知道了,他隨即上表彈劾沈括,說他反覆無常,自相矛盾。宋神宗親自比較了沈括前後兩種立場的奏章,自己都看不下去,反感沈括見風使舵的的神宗,藉機免去他翰林學士的官職,貶知宣州。一年後,宋神宗本打算重新起用沈括。蔡確卻於此時再次上書,批評沈括「反覆無常,附會大臣,被貶不足一年,不宜擢升」。神宗一想甚是在理,於是即將發下去的詔命被撤回。沈括再次為自己的政治投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元豐三年,神宗重新起用沈括,調任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知州。一個月後,又讓他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指揮西北防務,抵禦西夏入侵。沈括立即抓住了西北局勢的冷靜期,組織青壯年練習武藝,鞏固防禦工事。在迎擊西夏入侵的戰爭中,沈括親冒矢石,率師應戰,在無定川擊敗西夏兵十餘萬大軍。元豐五年(1082)四月,先後收復米脂、細浮圖、吳堡、義合、塞門、葭蘆六個要塞。沈括因軍功被晉升為龍圖閣直學士,官從三品,享受超遷官階的優待。同年八月,宋神宗突然派徐禧接替沈括的職位,命沈括輔助他。徐禧剛上任就完全推翻沈括早前安排好築烏延城的防禦計劃,改為築建永樂城,沈括竟然大力奉迎支持,一味諂佞附和。一個月後,永樂城順利築成,同時西夏兵大舉來攻。這次,宋軍大敗,損失軍民無數,高永亨、李舜舉等戰將壯烈犧牲。雖然戰況失利主要責任在徐禧而不在沈括,更何況沈括不久前才立下大功,本不應給予太大處分。然而,自從「烏台詩案」後,沈括可謂臭名昭著。朝廷派來調查的眾多大臣沒有一個為沈括說好話,結果沈括被免除官職,貶為均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從此,沈括徹底退出了北宋核心政治舞台。諷刺的是,他日後將面臨的處境與被他所迫害的蘇軾一模一樣,都是從大學士貶為團練副使,都是不得擅離職地,都是不得簽署公事。可謂是咎由自取。
看到這裡,你是怎麼評價沈括的呢?如果你支持他,記得為他投上寶貴的一票!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沈括
蘇軾被貶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浣溪沙・端午》蘇軾
-
端午時節,粽香情長,詩人蘇軾在端午的節日也不忘譜上一曲。
這首詩作於蘇軾被貶惠州的第二年,此前,蘇軾一再遭遇貶黜,仕途坎坷,生活顛沛流離,身邊的人俱已散盡,惟有「侍妾朝雲,萬里隨從」。在端午節前一天,蘇軾作此詞送給朝雲。
這首詞不僅描寫了端午節沐浴芳蘭的風俗活動,更抒發了蘇軾對愛妻朝雲的深深情愫。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釋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資料來源:網路
-
手寫字/林金枝_師大班學員(Rita Lin )
#猴塞雷作業樓
#週三限定
歡迎跟寫、分享😘
-
📢寫字力量大📢
|台北|
・師大班・
【行書課】https://reurl.cc/NjNRv9 (6/30開課)
【楷書課】https://reurl.cc/ZOlbpW (7/01開課❗️已額滿❗️)
・天地人學堂 ·
【簽名班】https://reurl.cc/AqOd4j (7/16 開課)
蘇軾被貶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爲''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擡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
蘇軾被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六榕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的六榕路,為一座佛教寺廟,至今已有1460多年歷史,內有六榕花塔,廣州四大叢林(六榕、光孝、華林、海幢)之一,六榕寺為廣州佛教聖地,亦為廣州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蹟之一。大門上有一副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為民國初年順德文人岑學侶撰寫,聯中「博士」指的是王勃,「東坡」指的是蘇軾,以紀念他們對六榕寺的貢獻。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派他的母舅沙門曇裕大智法師到真臘(今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帶回廣州後,便命令廣州刺史蕭譽建造了這座寺和塔,當時分別稱寶莊嚴寺和舍利塔。相傳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來到廣州,應寶莊嚴寺主持之邀,揮毫寫下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到唐朝高宗時重修。五代南漢時改為長壽寺,每逢上元節、中秋節,人們都蜂擁到寺裡,點燈祈求豐年。到宋太宗時再重修,改名淨慧寺。後毀於火災,塔亦被毀。宋哲宗年間,廣州人林修,在原塔基下重建千佛塔,並將佛舍利埋於塔下。北宋元符三年(1110年),蘇軾被貶嶺南時,從海南北歸,路經廣州,時淨慧寺僧人慕東坡之名,力邀其為寺題字。蘇東坡見寺內有六棵枝葉繁盛的古榕,便欣然提筆寫下「六榕」二字,字為楷體,遒麗奇雅,厚重雍容。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年)改名為六榕寺。蘇軾所題匾額,今天仍高懸於寺門上。,廣州人俗稱千佛塔為花塔,塔基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九井環基,塔頂有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練總重達5000公斤。六榕塔是仿樓閣式的穿壁繞平座結構的磚木塔,塔高57.6米,是嶺南地區現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從北宋重修到現在已有900年的歷史,中間又經過多次重修,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八年由住持德隱進行了一次大修,花塔的面貌,基本上與今天一樣。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寺塔修葺,主體仍照宋代舊貌。巡撫張兆棟見到蘇東坡墨寶,甚覺可貴,就拓“六榕”之字制匾懸於寺前,正式改淨慧寺為六榕寺並沿襲至今。修葺六榕寺時,各層琉璃瓦簷改為清代樣式,塔內朱欄碧瓦,丹柱粉牆,遙望猶如沖霄花柱。元宵、中秋之夜,民眾懸花燈塔上,絢麗異常,故六榕塔又稱“花塔”。史載,至1913年時,六榕寺內的六株榕樹尚存2株。為紀念蘇東坡,時任六榕寺主持鐵禪和尚辟院內六祖堂前補植榕樹4株,並築建了一座亭子名為“補榕亭”。六榕寺位於廣州老城區中心一方淨土,古老的榕樹帶有特有的意境,實屬美景。在榕樹下,有一尊白色玉石所鑄的蘇東坡塑像。蘇東坡站在刻有“六榕”二字的褐紅石基上,目光炯炯,手持木杖,腳踏木屐,背掛竹笠,衣袂飄然。這就是那個歷經艱辛而依然保有詩意人生態度的蘇東坡。近千年過去,六榕寺歷經風雨,曾幾度被毀,而今猶在,蘇東坡的題字還在,流芳千古。六榕寺還留有“初唐四傑”王勃所寫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