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大院校—荷蘭有七間
話說最新嘅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全球「百大」院校入邊,荷蘭就有7間。
7間係咩概念呢,首先荷蘭係有一共13間「研究型大學*」,當中7間係全球「百大」,換句話說,荷蘭有超過一半嘅研究型大學都係非常高質素!
除此之外,筆者特登望吓其他國家有幾多間「百大」。美國一如以往壟斷排名,一共有38間「百大」,不過香港人熱門留學地點入面,英國有11間、澳洲有6間、加拿大有5間。相比之下,荷蘭一個人口只有1700萬人嘅西歐「小國」,居然有7間「百大」,其實都幾厲害。
今日就同大家講一講,呢七間荷蘭大學到底係咩來頭。
(更多歐洲/荷蘭生活資訊,立即到https://www.patreon.com/allyblahblah)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瓦赫寧恩大學
全球排名53
1876年創校
世界頂尖的農業食品研究大學(多次世界第一)
最拿手嘅,就當然係所有調理農務相關嘅科目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學
全球排名65
1632年創校
出產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同5位荷蘭首相
拿手科目:
Psychology / Social Sciences / Law / Arts & Humanity / Communication & Media Studies/ Dentistry/ Business / Finance
等等
Utrecht University
烏得勒支大學
全球排名69
1636 年創校
出產12位諾貝爾得獎者
拿手科目:
Social Sciences / Psychology / Life Sciences / Law / Arts & Humanity
等等
Leiden University
萊頓大學
全球排名71
1575年創校
荷蘭第一間亦係最古老嘅大學,真·歐洲老牌學府
荷蘭皇室成員同貴族後裔就學嘅首選
曾經同英國牛津大學齊名
出產左16個諾貝爾獎得獎者同九位荷蘭首相(包括現任首相 Mark Rutte)
愛因斯坦曾經喺Leiden 教書
邱吉爾亦係Leiden嘅榮譽院士
拿手科目:
Law / Medicine / Science / Astronomy
等等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
全球排名 72
1913 年創校
管理學院(RSM)係歐洲最頂尖嘅商學院之一
出產咗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 Jan Tinbergen
拿手科目:
Business / Economics / Law / Medicine
等等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全球排名75
1842年創校
前身為荷蘭王國皇家學院, 堪稱「歐洲麻省理工」
拿手科目,當然就係所有理工科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格羅寧根大學
全球排名80
1614創校
出產咗四位諾貝爾得獎者
又:荷蘭四大國立大學: UvA, Leiden, Utrecht, Groningen
又二:好快望一望其他歐洲發達國家各有幾多間「百大」:德國有7間,瑞士有3間,法國有2間,丹麥有1間。
又三:排名依家嘢呢,你懂的⋯
#荷蘭
#荷蘭生活
#歐洲
#歐洲生活
#海外職場
#香港人在歐洲
#香港人在荷蘭
#大學
#留學
#歐洲留學
#大學排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
蘭 實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圖輯】東京奧運Day14》哈佛高材生奪田徑銅牌 「議員」摔角手摘金
美國選手湯瑪絲(Gabrielle Thomas)在女子200公尺田徑中,以21秒87奪得銅牌。曾經創下200公尺史上第三快紀錄的她,是哈佛大學校友。幾個月前一度因診斷出腫瘤而影響參賽。
男子摔角87公斤級金牌昨(4)日誕生,由來自烏克蘭的世界冠軍詹·別列紐克(Zhan Beleniuk)奪得,他同時也是烏克蘭議會的首位黑人議員。他所屬的黨派「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是2018年才創立的年輕政黨,成員背景多元。
日本男子排球隊,在3日的半準決賽中輸給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伍,止步八強,即使如此這支排球隊仍創下29年來的奧運最佳成績。21歲的西田有志更在八強資格賽對戰伊朗時狂砍30分,堪稱「得分王」。
一起點進圖片,了解頂尖選手的故事,欣賞他們的精彩表現一瞬間!
|文/廖采潔
|圖/美聯社
網頁版請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8609
#一起成為中華隊 #點進圖片看頂尖選手小故事
■2020東京奧運看公視■
7/23-8/8公視現場直播
請鎖定公視3台、公視台語台
邀您一起為中華隊加油
-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2020東京奧運 #奧運 #東奧
蘭 實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者筆記:“中華台北”歪曲奧運選手
強制標題:大多數國家的奧運選手都認為是台灣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台北人,這為用詞不當增添了另一層荒謬
作者:Jason Pan / 記者
體育界將關注週五開始的東京奧運會,台灣人將再次沒有“台灣隊”可以歡呼,而將被困在“中華台北”這個欺騙性的、做作的名稱上。
這是一個不誠實的名字,在中國和國際奧委會的壓力下,國際政治強加給了台灣奧委會的走卒。
對於大多數台灣人來說,喊“台灣加油!”更合適也更簡單。(台灣加油)。越來越多的人說,“中華台北”是對台灣明星運動員身份、出身、家鄉的嚴重歪曲和欺騙。
照片/ 昨天,蘇貞昌總理在台北國際機場(松山機場)舉行的國奧隊發車儀式上發表講話。(攝影Peter Lo,台北時報)
大多數台灣運動員都不是台北人,而且大多數人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自己是台灣人。
一般來說,他們來自工薪家庭,來自台灣各地的城鎮和鄉村。他們都不是在中國出生的,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運動員對身份的看法符合國家趨勢。台灣智庫去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只有8.7%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 2 月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83.2% 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只有 5.3% 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現在是政府和體育當局糾正國家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台灣”稱號的時候了。
奧運獎牌獲得者—紀政—一直是整頓國家稱號的聲音倡導者,他說:“我們是台灣人。這是我們的名字”和“讓世界聽到台灣的聲音”。
遲在參加奧運會時將國籍登記為“台灣”:1960年的羅馬、1964年的東京和1968年的墨西哥。
世界排名第一的羽毛球女單選手戴資穎曾多次在國際頂級賽事中奪冠,是前往東京的台灣明星運動員之一。
戴在高雄民川小學讀書時,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打羽毛球。2009年,年僅十幾歲的戴女士代表高雄參加台灣全運會,並於當年參加馬來西亞羽毛球亞洲青年錦標賽,獲得銀牌,開始了她的國際職業生涯。
參加海外賽事後,戴總回到高雄,去年她應高雄市政府邀請,擔任“親善大使”,為高雄市推廣旅遊業。
戴說她很自豪能代表台灣和她的高雄血統。
2017 年她參加了台北夏季世界大學運會,而不是在當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BWF 世界錦標賽上追求獎金和積分。
戴當時說:“這不僅僅是贏得第一或第二名。我的目標是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台灣。當全世界看到台灣時,對我來說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在世大運會奪得金牌後,戴說:“作為一個台灣人,我覺得留下來參加(奧運會)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台灣主辦了它。”
前往日本前,戴向粉絲發文稱:“相信自己,為台灣加油”,並呼籲人們支持台灣代表團參加東京奧運會。
國家奧運代表隊包括其他國際體育愛好者所熟知的運動員,例如網球運動員詹詠然和詹皓晴,他們是大滿貫和WTA賽事的常客。姐妹倆將參加奧運會女子雙打比賽。
陳家來自台中縣東勢鄉的一個客家人。
加入台灣網球隊陳氏姐妹的還有盧彥勳。其父母來自屏東縣九如鄉,後移居當時的魯出生地桃園縣,後遷居當時的台北縣。
奧運銅牌舉重運動員郭婞淳是阿美族人,她的家鄉在台東市馬蘭部落。江念欣將參加女子55公斤級舉重比賽。她是高雄桃源部落的布農族。
短跑選手楊俊瀚是花蓮縣松浦部落的阿美族人。
即將參加奧運男子高爾夫球比賽的潘政琮來自苗栗縣海濱小鎮萬里,與鄰鎮通霄原是陶卡族聚居地,台灣原住民平埔社區之一。
這些例子說明,全國最頂尖的運動員大多不是來自台北,相當一部分來自台灣南部和東部的原住民社區。
“中華台北”是對台灣運動員的用詞不當、荒謬和錯誤的表述,應予以摒棄,以免誤導世界各地的體育觀眾。
圖文來源/Taipei Taimes
來源網址/https://s.yam.com/0ehqQ
#台灣就是台灣 #台灣隊加油
蘭 實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