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29從斷捨離的心得到創業家如何主動創造收入,最後離題到線上直播賣二手物品
最近我的斷捨離
斷到3層櫃上~
其它地方還是亂亂的
放了IKEA買的木紋畫框,
把貼在牆上的貓頭鷹海報裱框。
一旁放上裝飾用龜背芋盆栽
和溫潤質感的灰粉色陶器,
直接放著就很好看。
我發現自己的視線三不五時的
會看向這個方向,感覺很舒服。
最近銀快在 設計你的每一天 社團
(我沒有開個人社團,但銀快開的社團是我很喜歡泡的地方,裡面有很多啟發我的靈感)
他分享說:「在你的書櫃,去排一些特定的書名做為關鍵字,是跟你的夢想或是目標有關,這樣你每天看著它的時候,會變成自己的潛意識」
我很喜歡跟「重新設定潛意識改變自己」
的主題,因為我發現潛意識的能力
比表意識強多了。
所以我決定試試看,
把櫃子上面擺上幾本書
有我期望的美好人生的關鍵字。
擺完後覺得房間的一角
好像變成一個小小書展,
給我走入了書店的感覺。
原來家裡的書除了塞進書櫃外,
還可以擺成這個樣子
有封面的圖案搭配文字,
格外吸引眼球,
經過時總是不經意的瞄上一眼。
我想圖像+文字這樣也許更容易
內化成內心的潛意識吧?
不知道呢
實驗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這也是平日時的小樂趣之一
我的房間其它地方還是很亂,
只有放書的地方最漂亮,
但我覺得這會變成一個指標性的地方,
因為每次看都很美,
所以也想要把其它雜亂的地方
改成一樣的漂亮。
我覺得在要想要達到的目標上,
先做一個小小範圍的成功經驗,
這樣的美好感受就會變成一股拉力,
有了更多的自信吸引你做更多的改變。
它就有點像是在你的夢想和現實之間,
去搭一座橋樑,
有時是你自己去搭的,
但你的夢想如果可以帶給別人幫助
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幫你搭一把。
整理了兩箱二手物品,
都是水桶啊、掛衣架、小擺飾
用很久的羽毛球拍之類的小雜物。
想要賣給跳蚤本舖,
但打電話過去詢問,
說是疫情期間現在不收貨。
這下可好了,
兩箱物品放在那裡沒有清掉,
我就沒有動力繼續斷捨離。
這時我忽然想到,
自己好像很習慣從賣家手上買東西,
但好像沒有習慣主動賣東西
跟人收錢的經驗。
一直以來,
我下意識一直覺得,
我不要的物品,跟朋友或陌生人開口說
「這個賣你多少錢」
進行這樣的當面的交易
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掩面)
我可能還比較會說「不用啦,這個送你啦!」
好像別人願意賞臉收下就不錯了,用賣的好像會覺得你很死要錢似的、自以為這很有價值、會被笑~等等
但我後來發現老公習慣
跟人面交買二手未開封的鋼彈,
當我提議他可以把原有組好,
放很久泛黃舊的鋼彈賣掉,
他除了給我說現在沒市場、疫情期間大家缺錢的理由外,還說PO上去怕組的很爛被笑...
嗯,原來主動賣東西給別人,
這好像也是需要練習的事情。
我想起看到一些國外創業家寫的書籍,
他們說小時候就會主動跟鄰居說要
幫忙草坪進行除草、推銷童子軍餅乾(為什麼童子軍要賣餅乾?)來賺取零用錢。
#富爸爸窮爸爸 的作者
提到小時候他和朋友
收漫畫店要處理掉翻到爛掉的漫畫,
放在自家的地下室,
收很低的費用,
讓其它小朋友可以看一整天
做為他們的小事業。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作者
建議下班後增加另外收入的方法,
可以是你在遛狗時,順便幫其它鄰居遛狗
收取一點費用,或是做為交換互惠
下次他幫你多煮一份晚餐,
你可以省下煮飯的時間進行時間利用。
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他們從小可以順理成章的
賣東西給別人,或是敲鄰居家的門,開口說:
「先生,我可以幫你一點忙,我幫你除庭院的雜草,你只要給我幾美分,如何?」
是因為從小的教育嗎?
還是外國的風氣比較開放?
如果小朋友都可以做的到,
為什麼我不行?
我跟他們,到底是差在哪裡?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話,
請留言告訴我,
這個我想了4年還沒想通的問題
如果我可以把
「不論金額,主動賣東西給別人,從別人那裡收到錢錢」
變成我的習慣,那在以後
無論是我賣自己的二手物品、包裝自己的知識、經驗、服務販售,都會變成一個非常厲害的實用技能。
也許我可以直播拍賣自己的二手物品練習,
替每個物品講故事同時,也做為練習從別人收到錢錢的成功經驗?
#搞不好我練肖維還比講知識受歡迎
於是我開始妄想自己的直播畫面:
「大家看看這一組羽毛球拍,上面充滿使用的痕跡,我小時候住台北,暑假時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回去屏東爺爺奶奶家住兩個月~
媽媽怕我們無聊,去文具店買了羽毛球拍給我們,那時候我和妹妹的娛樂,就是下午時打羽毛球的歡樂時光了,這個從羽毛球拍,承載了過往美好的記憶,雖然它的握把布掉了,但是去買一個新的,只要20元~
而且你看看小戴和麟洋最近在奧運上的精彩表現~你家小孩也許是下一個台灣之光,預算有限的粉絲們,只要100元!
就可以把這三支羽毛球拍帶回家,
進行最小成本的試驗,
試試看你家小孩有沒有成為下一個球王球后~
我再送你一條羽毛球桶,雖然是用過的掉了一些毛,但是質料是上好的羽毛球!!
#我是不是扯太遠(搔頭
#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
#真的很隨
#我寫完重看怎麼好像當podcast在講淦話
#一定是最近錄音兩次沒存到檔和爆音氣到文風都變了
#練肖維
蚤樂趣成章店 在 馮光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將介紹一些觀念,例如「特殊性關係」
當然,這是因為過街老鼠馬英九
他的首席男寵金溥聰竟然露面了,還暗諷傅崐萁為「病毒」
這傅崐萁當然是台灣民主敗類,但是,由金溥聰操刀?哈!
這姓金的還說「國民黨體弱時容易生病」
也不想想,是哪兩個東西,才是民主、文官體制的「病毒」
是哪兩個東西,把台灣、把國民黨搞得「體弱」的?
* * * * * * * * * *
這星期六(22日)下午兩點開始,在我常去喝咖啡的「十方樂集」
有個「拾荒悅集二手市集」活動
我的一些朋友(還有我),將會在那裡聊天、賣二手貨
十方樂集地點:北市民族西路187巷4號(捷運淡水線圓山站下車,走十分鐘)
我自己收舊貨多年,有舊文為證(下面這篇文章曾發表在「想想論壇」)
* * * * * * * * * *
大概高中那段時間吧,我開始對二手貨充滿了興趣。就讀的台北士林高中附近,有一家賣英文雜誌、舊書跟黑膠唱片的二手書店,位於當時的美國學校對面,那是我喜歡去的地方。然後從精神面擴展到物質面,也常去萬華的估衣市場尋寶。
挖二手貨寶貝,經濟當然是因素,可是更重要的是,我比較能夠找到不限於當下話題、不屬於彼時流行的品項,更有甚者,因為二手貨的進貨源頭迥異於一般商品,光是尋寶的樂趣就憑空增加好幾倍。
老實說,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老爸老媽起初對於我喜歡買二手貨的習慣頗不適應,可是家庭的傳統是尊重每個小孩,所以看我穿舊衣服也沒得皮膚病什麼的,久了也就不當一回事了。不過1 979年赴美留學,離台前一晚,母親幫我整理皮箱,見我一箱子都是二手舊衣服,還是忍不住抱怨,「人家美國人大概以為我們台灣都是穿這種衣服在過日子的。」
在美國那十多年,是我買二手貨的黃金時代,不但曼哈頓每逢週末,都有好幾處跳蚤市場,二手書店、救世軍舊衣店更是隨處找得到,遑論住宅區的garage sale,我喜歡去那些地方逛來看去東翻西撿的。
有一次,在一個跳蚤市場看到幾張洋基球場多年前整修時淘汰的舊椅子,鑄鐵的基座木條椅面,加上大家熟悉但有點褪色的洋基藍,漂亮極了。雖然自己並不是洋基球迷,舊椅子的價錢也不便宜,可是還是買了一張,當成家裡進門處穿鞋子的座椅。
多年後回台灣,家裡太擠沒地方擺這張椅子,於是暫放爸媽家,結果有回老媽整理房子,見這二手貨也沒人搭理,就丟了,當時得訊只覺有點惋惜;再過一些年,王建民掀起洋基熱,才開始痛惜那張椅子就這麼bye了,因為台灣有哪個人家竟然有一張洋基球場的老椅子?
用二手貨多年,某些生活面向好像已經被制約了,就是追二手貨;問題是,有些二手貨比新貨還貴,這已經逾越了當初用二手貨的概念。可是當某個特定時期的時代感已經成為自己用二手貨的重要原因時,經濟因素只好被擺到一旁,貴一點(有時不止一點)就貴一點吧。
年輕時養成用二手貨的習慣,我覺得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影響,就是「不介意」這個概念。不介意這件衣服曾經穿在某人身上,不介意這本書曾經被某人翻過甚至加註過,不介意某人曾經坐過躺過這張沙發,也不介意這套酒杯曾經讓多少人吐出真言。
幹嘛介意?只要沙發還能坐書刊沒缺頁酒杯不漏水衣服洗過挺乾淨的,幹嘛介意。
於是我覺得自己生活上隨遇而安的態度跟這大有關係,有機會吃好穿好,挺好,沒有這個命,也沒有關係。一個穿二手衣服用二手家具的傢伙,穿不起設計師衣服買不起幾秒內可加速到一百公里的車子,我在乎嗎?哈哈哈。
可是常去我家吃喝開會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坐的椅子,用的餐具,聽的搖滾,很多雖然都是二手的,可是座椅舒服餐具美觀音樂感人,他們置身在一個二手的環境裡,享受的,卻是第一手的充滿歷史感覺與環保意識的溫馨。
(圖:這排座椅,在紐約買的,老闆說,是老劇院翻修的時候流出來的老東西,回台後,曾經借給拍電影的朋友當道具,可是受到點損傷,日後,就不再出借了)
蚤樂趣成章店 在 馮光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將介紹一些觀念,例如「特殊性關係」
當然,這是因為過街老鼠馬英九
他的首席男寵金溥聰竟然露面了,還暗諷傅崐萁為「病毒」
這傅崐萁當然是台灣民主敗類,但是,由金溥聰操刀?哈!
這姓金的還說「國民黨體弱時容易生病」
也不想想,是哪兩個東西,才是民主、文官體制的「病毒」
是哪兩個東西,把台灣、把國民黨搞得「體弱」的?
* * * * * * * * * *
這星期六(22日)下午兩點開始,在我常去喝咖啡的「十方樂集」
有個「拾荒悅集二手市集」活動
我的一些朋友(還有我),將會在那裡聊天、賣二手貨
十方樂集地點:北市民族西路187巷4號(捷運淡水線圓山站下車,走十分鐘)
我自己收舊貨多年,有舊文為證(下面這篇文章曾發表在「想想論壇」)
* * * * * * * * * *
大概高中那段時間吧,我開始對二手貨充滿了興趣。就讀的台北士林高中附近,有一家賣英文雜誌、舊書跟黑膠唱片的二手書店,位於當時的美國學校對面,那是我喜歡去的地方。然後從精神面擴展到物質面,也常去萬華的估衣市場尋寶。
挖二手貨寶貝,經濟當然是因素,可是更重要的是,我比較能夠找到不限於當下話題、不屬於彼時流行的品項,更有甚者,因為二手貨的進貨源頭迥異於一般商品,光是尋寶的樂趣就憑空增加好幾倍。
老實說,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老爸老媽起初對於我喜歡買二手貨的習慣頗不適應,可是家庭的傳統是尊重每個小孩,所以看我穿舊衣服也沒得皮膚病什麼的,久了也就不當一回事了。不過1 979年赴美留學,離台前一晚,母親幫我整理皮箱,見我一箱子都是二手舊衣服,還是忍不住抱怨,「人家美國人大概以為我們台灣都是穿這種衣服在過日子的。」
在美國那十多年,是我買二手貨的黃金時代,不但曼哈頓每逢週末,都有好幾處跳蚤市場,二手書店、救世軍舊衣店更是隨處找得到,遑論住宅區的garage sale,我喜歡去那些地方逛來看去東翻西撿的。
有一次,在一個跳蚤市場看到幾張洋基球場多年前整修時淘汰的舊椅子,鑄鐵的基座木條椅面,加上大家熟悉但有點褪色的洋基藍,漂亮極了。雖然自己並不是洋基球迷,舊椅子的價錢也不便宜,可是還是買了一張,當成家裡進門處穿鞋子的座椅。
多年後回台灣,家裡太擠沒地方擺這張椅子,於是暫放爸媽家,結果有回老媽整理房子,見這二手貨也沒人搭理,就丟了,當時得訊只覺有點惋惜;再過一些年,王建民掀起洋基熱,才開始痛惜那張椅子就這麼bye了,因為台灣有哪個人家竟然有一張洋基球場的老椅子?
用二手貨多年,某些生活面向好像已經被制約了,就是追二手貨;問題是,有些二手貨比新貨還貴,這已經逾越了當初用二手貨的概念。可是當某個特定時期的時代感已經成為自己用二手貨的重要原因時,經濟因素只好被擺到一旁,貴一點(有時不止一點)就貴一點吧。
年輕時養成用二手貨的習慣,我覺得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影響,就是「不介意」這個概念。不介意這件衣服曾經穿在某人身上,不介意這本書曾經被某人翻過甚至加註過,不介意某人曾經坐過躺過這張沙發,也不介意這套酒杯曾經讓多少人吐出真言。
幹嘛介意?只要沙發還能坐書刊沒缺頁酒杯不漏水衣服洗過挺乾淨的,幹嘛介意。
於是我覺得自己生活上隨遇而安的態度跟這大有關係,有機會吃好穿好,挺好,沒有這個命,也沒有關係。一個穿二手衣服用二手家具的傢伙,穿不起設計師衣服買不起幾秒內可加速到一百公里的車子,我在乎嗎?哈哈哈。
可是常去我家吃喝開會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坐的椅子,用的餐具,聽的搖滾,很多雖然都是二手的,可是座椅舒服餐具美觀音樂感人,他們置身在一個二手的環境裡,享受的,卻是第一手的充滿歷史感覺與環保意識的溫馨。
(圖:這排座椅,在紐約買的,老闆說,是老劇院翻修的時候流出來的老東西,回台後,曾經借給拍電影的朋友當道具,可是受到點損傷,日後,就不再出借了)
蚤樂趣成章店 在 蚤樂趣二手寄賣成章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家裡有用不到東西,放很久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都歡迎拿來寄賣唷~ "家裡清一清閒物變現金" (目前衣服、鞋類、醫療用品沒收) 蚤樂趣二手寄賣成章店地址:桃園縣中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