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沒有跟到直播的朋友們,我把問題整理如下!
有跟到的也可以看一下就是了,因為昨天後來整個在閒聊XD
Q:打完疫苗才發現懷孕了,需要等滿三個月後再施打第二劑嗎?
不需要,目前並無證據顯示任何肺炎疫苗需在懷孕滿三個月後注射。但若你仍很擔心或被旁人極力勸阻,延遲至三個月後施打也無妨,尤其目前已經有證據顯示,AZ疫苗第二劑時間延長並不會影響保護力。
不過若是妳第一劑施打莫得那疫苗,我仍強烈建議盡可能在 6週內施打(須滿28天)避免影響保護力。
Q:打完第一劑AZ,發現懷孕了,第二劑可以打AZ嗎?
可以。目前孕婦施打coivd-19疫苗的首選是莫得那主要是因為有較大規模回溯性的研究支持,認為疫苗對早產、胎死腹中、胎兒生長發育並無影響,但不表示AZ不適合。事實上,英國目前仍建議第一劑打AZ的人,懷孕後第二劑仍應施打AZ疫苗。而國內CDC目前也尚未針對孕婦是否可以混打發表看法。
另外,目前已經有研究證實,AZ疫苗造成血栓的原因是免疫反應與血小板低下所產生,和雌激素無關,因此不只孕婦,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異位寧,放置蜜蕊那等女性均可施打AZ疫苗,無需停藥。
Q:假使台灣CDC開放孕婦混打,我該怎麼選?
兩種都能選的狀況下,我會建議孕婦不要混打仍選擇施打AZ。因為雖有部分研究證實混打的中和抗體濃度高,安全無虞,但副作用也可能較強,且這些實驗暫時並無納入孕婦族群,抗體濃度高也不盡然能表示真實世界下,保護力就一定較高。因此我認為在孕婦身上混打仍需更多證據。
Q:和施打百日咳、子宮頸癌疫苗需間隔多久?
目前台灣CDC仍建議要相隔十四天。在施打時程安排上,我會建議以covid-19肺炎疫苗為優先,假設因此無法在36週前施打百日咳疫苗產生抗體過通過胎盤,則可考慮讓其他會接觸到新生兒的人,好比先生,長輩施打百日咳疫苗,利用家戶內的群體免疫保護新生兒。
至於產後子宮頸疫苗施打,相對不那麼急迫,我會建議完成兩劑肺炎疫苗後再安排施打。
Q:快生了,第二劑疫苗時間怎麼安排?
先提醒,雖然靠近預產期和產後這段時間很忙亂,但任何疫苗需施打兩劑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因此千萬別放棄自己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權利。即使莫德那第二劑確實副作用較明顯,但並不會影響胎兒,胎兒也不會覺得不舒服。
只不過很多媽媽會擔心,施打日期靠近預產期,萬一打完後立刻有產兆,全身痠痛又發燒沒有力氣生產,也害怕因此無法打無痛。要先澄清的是,打疫苗後不能麻醉是毫無道理的謠言,因此不用擔心無法進行減痛分娩。
因為疫苗產生的副作用通常三天左右會緩解,因此可與醫師討論後將計畫性的催生、剖腹安排在施打疫苗三天以後。但若你已經有產兆,好比規律宮縮、破水或落紅那就延後到產後再施打。
若是以週數來考量,如果打第二劑的時間在38週前,我會建議在產前施打。38週後因生產機率高,則可考慮將施打時間延至產後。
不過,假設真的剛施打完疫苗就有產兆需要待產,也無須過度擔心。雖然各種副作用好比全身無力、痠痛,可能會讓待產過程較辛苦,但不至於影響到產程和胎兒安全,如果發燒甚至腸胃不適,待產中也可使用藥物緩解。
若第二劑施打時間是產後,我會建議安排在生產傷口疼痛指數降低,初步癒合沒問題時施打,避免傷口痛又行動不便還得承受疫苗可能的副作用。另外因莫得那第二劑施打後可能會發生手酸痛到舉不起來、發燒、頭痛,須考慮是否有人能協助育兒。若是在月子中心坐月子,也可能因發燒而得暫時和寶寶隔離。
@根據本週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引,第一劑以孕婦身份施打者,第二劑生完則需間隔十週,但仍能使用孕婦專案。因政策滾動式調整,若有疑慮,我會建議在預約前詢問第一劑施打之院所。
Q:懷孕後一直咳嗽,流鼻水,需要先篩檢才可以打疫苗嗎?
懷孕後因胃食道逆流,鼻黏膜擴張,過敏反應明顯,很常出現慢性咳嗽,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如果這些症狀過去就反覆出現,無須過度擔心仍可施打疫苗。但假使症狀合併發燒,或有相關接觸史,或這些症狀忽然出現非孕期慢性不適,我就會建議先進行快篩或PCR確認無感染,再考慮接種疫苗。
「血小板指數過高」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可貓all 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新聞] 台南20多歲女染登革熱「發病10天亡」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大愛學漢醫】20220908 - 血小板過高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血小板過高怎麼改善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血小板過高怎麼改善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林自強內科診所-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的評價
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可貓all 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嚴重,注意健康,加油
2019-2020相關資料文獻整理
#新型冠狀病毒和黑種草油的科學研究
2019-nCoV & Nigella Sativa Science
Researches
#林博士聲明: 2020.01.28
1.本文為本人整理編寫的原創文獻醫學文稿,重要內容均注明原文出處(或網路連結)若有疏漏,敬請指正。
(一)#抗病毒作用-正義單鏈RNA病毒
Antiviral effect-positive and single stranded RNA virus
- 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coronavirus),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縮寫為2019-nCoV、武漢肺炎(Wuhanpneumonia)等。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4月在亞洲爆發SARS,SARS-CoV都是正義單鏈RNA病毒(positivesinglestrandedRNAvirus),這類病毒還包括人類的C型肝炎病毒(HepacivirusC)。
黑種草油(子)迄今並無抗冠狀病毒的研究。但臨床研究顯示黑種草油可以抗C型肝炎病毒(30名C肝病患),降低體內病毒載量。
埃及30名患有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未經甲型干擾素(α-Interferon)治療,每天餐後食用黑種草油,每日3次,連續服用3個月後,可顯著改善HCV病毒載量(380808.7±610937vs147028.2±475225.6,P=0.001)和提高體內總抗氧化能力TAC(1.35±0.5vs1.612±0.56, P=0.001),與下列實驗室參數得到改善:總氮蛋白、白蛋白、紅血球細胞數、血小板計數和下肢水腫等臨床狀況指數。
1.Barakat, EmanMahmoud Fathy, Lamia Mohamed El Wakeel, and RadwaSamir Hagag.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on outcome of hepatitis C in Egyp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19.16 (2013): 2529.
2.Oyero, OlufunmilayoG., et al.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by Alpha-zam, a Nigella sativa seed formulation." Afric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13.6 (2016): 144-148.
(二) #免疫調節-提高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作用.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 研究顯示:黑種草油或其活性成分百里醌(TQ,Thymoquinone)可以調節免疫力(Th1和Th2),提高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樹突狀細胞(dendriti)作用,顯示出有效的抗發炎作用。
黑種草油可增加吞噬活性(吞噬率56.83±6.37%)和吞噬指數(5.18±0.39),巨噬細胞分泌IL-12(最高水平在66.33±2.11μM)和TLR4的表達。數據通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進行統計學檢驗,顯著性為95%。
1.Akrom, Akrom, and MustofaMustofa. "Black cumin seed oil increases phagocytic activity and secretion of IL-12 by macrophages." Biomedical Research 28.12 (2017): 5241-5246.
2.Finlay, Trisha M., et al. "Thymoquinone-induced Neu4 sialidase activates NFκB in macrophage cell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vivo." Glycoconjugate journal 27.6 (2010): 583-600.
3.Salem, Mohamed Labib. "Immunomodulatory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the Nigella sativa L. seed."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5.13-14 (2005): 1749-1770.
(三) #善肺部發炎症狀和損傷
Improve lung inflammation and injury
- 動物研究顯示:黑種草和其提取物或百里醌(TQ)對氣管反應和肺部炎症有預防作用,黑種草油可顯著降低因高氧吸入引起的肺損傷。
●黑種草的百里醌(TQ,thymoquinone)治療致敏組動物,可顯著善其肺部病理變化,降低其IL-4水平(p<0.05至p<0.001),增加其IFN-γ水平(p<0.001)。
●黑種草治療可抑制炎症性肺反應,顯著降低(p<0.05)支氣管周炎性細胞浸潤、肺泡中隔浸潤、肺泡水腫 肺泡滲出液、肺泡巨噬細胞和間質纖維化,肉芽腫和壞死形成。
●在組織病理學和免疫化學評估中,高氧+ 黑種草組的肺損傷嚴重程度明顯降低(P <.05),GSH-Px(穀胱甘肽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得到顯著保留MDA(血清脂質過氧化物)和MPO(骨髓過氧化酶)水平顯著低(P <.05)。
1.Boskabady,MohammadHossein,etal."TheeffectofNigellasativaextractontrachealresponsivenessandlunginflammationin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Clinics66.5(2011):879-887.
2.Keyhanmanesh,Rana,etal."Effectofthymoquinoneonthelungpathologyandcytokinelevelsof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Pharmacologicalreports62.5(2010):910-916.
3.Kanter,Mehmet."EffectsofNigellasativaseedextractonamelioratinglungtissuedamageinratsafterexperimentalpulmonaryaspirations."Actahistochemica111.5(2009):393-403.
4.Tayman,Cuneyt,etal."ProtectiveeffectsofNigellasativaoilinhyperoxia-inducedlunginjury."ArchivosdeBronconeumología(EnglishEdition)49.1(2013):15-21.
(四) #解呼吸道發炎症狀
Relief the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多篇人體臨床研究:黑種草油可顯著緩解咽喉炎或扁桃腺炎的咽喉腫痛,補充黑種草油可改善哮喘和肺功能。黑種草的精油成分可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86位急性咽喉炎測試者,每天3次連續7天服用黑種草油和珠草萃取物,可完全緩解他們的咽喉腫痛,減少對止痛藥的需要。
●抗效喘和擴張氣管
80名哮喘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每天食用黑種草油兩次,連續4週,NSO組的平均哮喘控制測試得分顯著提高了21.1(標準差= 2.6)和19.6(標準差= 3.7)(p = 0.044),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了-50 (-155至-1)對15(-60至87)個細胞/μL(p = 0.013)。
29例哮喘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給予每天口服黑種草提取
物,研究3個月後顯著改善哮喘症狀的頻率/週,胸部喘息和肺功能測試(PFTs)
值顯著改善(P <0.05到P <0.001),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 <0.01到P <0.001)。
在15例哮喘患者,黑種草萃取物對哮喘的氣道(airways)具有相對強效的抗喘效果(支氣管擴張)。
●天然氣管擴張劑,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2010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黑種草的精油活性成分-百里醌(TQ) 、黑種草酮(Nigellone)是優於哮喘的吸入性氣管擴張藥fluticasone(屬類固醇類),賦予哮喘和過敏症患者帶來希望。
2008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表明:黑種草油的精油成分黑種草酮(Nigellone)和百里醌(TQ)可用於治療不同的呼吸系統疾病,可緩解氣管的痙攣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Dirjomuljono, M., et 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cute tonsillo-pharyngitis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Nigella sativa and Phyllanthus niruriex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46.6 (2008): 295-306.
2.Koshak, Abdulrahman, et al. "Nigella sativa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asthma control and biomarke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apyResearch 31.3 (2017): 403-409.
3.Boskabady, Mohammad Hossein, et al. "The possible prophylactic 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seed extract in asthmatic patients."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1.5 (2007): 559-566.
4.Boskabady, M. H., N. Mohsenpoor, and L. Takaloo. "Antiasthmatic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in airways of asthmatic patients." Phytomedicine 17.10 (2010): 707-713.
5.Keyhanmanesh, Rana, et al. "The effect of thymoquinone,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Nigella sativa on tracheal responsiveness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lung lavage of sensitized guinea pigs." Planta medica 76.03 (2010): 218-222.
6.Wienkötter, N., et al. "The effect of nigelloneand thymoquinone on inhibiting trachea contraction and mucociliaryclearance." Planta medica 74.02 (2008): 105-108.
#薑黃文獻研究
●#薑黃的薑黃素抑制所有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進入人肝細胞
Colpitts, Che C., et al. "Turmeric curcumin inhibits entry of all hepatitis C virusgenotypes into human liver cells." Gut 63.7 (2014): 1137-1149
●#薑黃素在病毒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的老鼠模中,調節發炎症反應並抑制隨後的纖維化
Avasarala, Sreedevi, et al. "Curcumin modul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hibits subsequent fibr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viral-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loSone 8.2 (2013).
●#薑黃素通過減輕肺損傷和調節巨噬細胞細胞因子產生來減輕嚴重的流感性肺炎
Han, Shuguang, et al. "Curcumin ameliorates severe influenza pneumonia via attenuating lung injury and regulating macrophage cytokines producti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45.1 (2018): 84-93.
#蜂蜜文獻研究
●2014年一項基於前瞻性隊列研究:以蜂蜜做保守療,35%的慢性C型肝炎病毒患者可持續清除C肝炎病毒
KOTB, MAGD A., and AHMED K. ABDALLA. "Sustained Hepatitis C Virus Clearance was Achieved by Honey Base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35%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erferon 8: 10.
●蜂蜜與健康:近期臨床研究述評-蜂蜜具抗發炎免疫調節活性、減少咳嗽、發燒和減輕哮喘相關症狀
Samarghandian, Saeed, TaherehFarkhondeh, and FariborzSamini. "Honey and health: A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Pharmacognosy research 9.2 (2017): 121.)
#食用建議
#黑種草油5ml + #蜂蜜10ml +#薑黃粉(#或薑黃素)適量
❗每日2次❗
#黑種草油、#蜂蜜和薑黃
都有抗單股RNA病毒、抗發炎、減少肺部發炎症狀,調節免疫力和增加抵抗力的效果,非常適合這個季節做為每日保健的補充劑。
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大愛學漢醫】20220908 - 血小板過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血小板過高 ,很多人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是因為健檢時,抽血檢查而發現,有些人會出現頭昏、乏力,嚴重者有血栓及出血的風險。 以中醫來看, ... ... <看更多>
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血小板過高怎麼改善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betermondo.com/a/202103/436654.html... 多飲水,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蔥、柿子椒、 ... ... <看更多>
血小板指數過高 在 [新聞] 台南20多歲女染登革熱「發病10天亡」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ET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
※ Yahoo、MSN、LINE等非直接官方新聞連結不被允許
2.記者署名:
洪巧藍/台北報導
※ 若新聞沒有記者名字或編輯名字,請勿張貼,否則會被水桶14天
※ 外電至少要有來源或編輯 如:法新社
3.完整新聞標題:
台南20多歲女染登革熱「發病10天亡」 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
※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4.完整新聞內文:
出現年輕個案染登革熱死亡!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上周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
,都在台南,其中最年輕是一名僅20多歲女性,本身有多重潛在疾病,9月中旬
出現全身酸痛、嗜睡等症狀前往急診現已經呈現血壓低、出現休克情況被收治加護病房,
後續又出現登革熱重症病徵,肝腎發炎損傷、痙攣,最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發病到死亡
僅10天。
疾管署公布,登革熱新增5例死亡,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為3例男性、2例女性,皆
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5至15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
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最年輕個案是20多歲女性,本身潛在疾病包含糖尿病、心律
不整、神經系統方面疾病,9月中旬出現頭痛,隔天開始全身痠痛、嗜睡,到急診就醫發
現血壓低,出現休克情況,送加護病房治療,陸續出現登革熱病發重症症狀如血小板低下
、凝血功能異常、肝臟、腎臟發炎損傷指數升高,肝功能衰退等,最後多重器官衰竭致死
,發病到死亡經過10天。
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周(今年9月26日至10月2日) 新增2,54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
案居住地台南市(2,309例)、高雄市(145例)、雲林縣(31例)、屏東縣(18例)、嘉
義縣(17例)、新北市(13例)、台北市及台中市(各3例)、桃園市、新竹縣及南投縣
(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334例男性、1,20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
月10日至10月2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12例及死亡病例5例。
疾管署表示,國內上周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一周上升,處高峰期。今年截至10月2日累計
13,036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台南市11,770例、高雄市542例、雲林縣449例、屏東縣79
例、嘉義縣54例、新北市32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24例、台北市18例、新竹市13例、南投
縣10例、嘉義市7例、新竹縣6例、彰化縣5例、苗栗縣2例、基隆市1例;全國已有半數以
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
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
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68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台南市53例、雲林縣11
例、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20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
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可詳看版規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1003/2595117.htm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9.131.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6315696.A.D3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