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一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二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三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黄帝、蚩尤各领军团准备殊死一战。这场两千多年前的战争细节过于诡异、前后矛盾、匪夷所思。相距五千年之久的我们却仍然无法解开谜团。 封面画师:桑桑田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之前讲到黄帝、蚩尤各领军团准备殊死一战。史记上的记载很简单,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争师诸...
血流漂杵 在 陰陽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百鬼繪卷 | 全新SSR帝釋天插畫分享】✨
消除世間一切爭鬥,終究需要有人犧牲,血流漂杵的戰場上,是誰還在執著反抗?帝釋天悲憫殘酷的一面,大人們是否有所感知呢?
掃地工溫馨提示,全新SSR階式神帝釋天即將降臨平安京,帝釋天專屬召喚活動集結已經開啟!大人們快快前往參與集結,不要錯過神秘的符咒獎勵唷!
#陰陽師 #陰陽師帝釋天VS阿修羅 #陰陽師百鬼繪卷 #帝釋天
血流漂杵 在 CMoney財經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SM製造業PMI低於預期,四大指數漲跌互現
失守萬七加權重挫574點,29大類股血流漂杵
南電4月營收雙增,翻紅站穩季線支撐
庫存回補仍未結束,他Q2營收年增挑戰6成!…
血流漂杵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黄帝、蚩尤各领军团准备殊死一战。这场两千多年前的战争细节过于诡异、前后矛盾、匪夷所思。相距五千年之久的我们却仍然无法解开谜团。
封面画师:桑桑田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之前讲到黄帝、蚩尤各领军团准备殊死一战。史记上的记载很简单,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争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完全没有战争过程的记载,为什么呢?连司马迁在搜集零星史料的时候都觉得这场两千多年前的战争细节过于诡异、前后矛盾、匪夷所思。相距五千年之久的我们仍然无法解开谜团。这就是影响华夏文明走向的旷古第一大战“逐鹿之战”,蚩尤领兵一路北向追杀炎帝,直到炎黄二帝合兵一处刑天兵变,与蚩尤合兵两股对抗势力形成,第一次在黄河沿岸短兵相接,蚩尤军团漫山遍野装备精良,黄帝一战溃败、再战再败,史书记载九战九不胜,其实就是节节败退被蚩尤追着打。蚩尤本就人多势众,经过两年多大大小小惨烈的七十余战黄帝大军损兵折将消耗殆尽,两者实力差距进一步被拉开。大家注意,在此之前基本都是冷兵器作战,无论是铜头铁额的八十一兄弟、蚩尤本部、刑天本部、夸父本部各类精灵妖兽还是炎黄军团,都是刀刀见血的近身搏杀。死伤将士的血液像池塘一样,能让战斗的兵器漂浮在血水之上叫血流漂杵,但就在蚩尤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争的形态突然从冷兵器对战变成巫师斗法。
黄帝军团将汾河筑起高坝,蚩尤领兵穿越峡谷后看到汾河断流,一下反应过来刚想调动数万大军回头,应龙吐水截断峡谷,几乎同时背后地动山摇汾河决堤,洪水犹如一面巨大高墙倾泻而来,一瞬间蚩尤军团十死七八。大水退却黄帝派人沿河岸射杀水中残兵,蚩尤命风伯雨师兴“大风雨”阻挡追兵之后重整旗鼓集结部队,在兵力装备上仍占绝对优势,不但如此还有其他部落的援军陆续赶到!而此刻黄帝分兵在河岸追杀蚩尤残兵的军团,“雨水过后”又遭风沙四起烟尘弥漫四方不得相顾无法集结,值此危难之际指南车横空出世,黄帝借此冲出迷雾,但是仍无法营救分散各处的兵将。龙鱼河图说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看着没!嘿嘿,打不过是因为仁义…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那么玄女下授兵符,到底给了黄帝怎样的帮助呢?第一件事,杀神兽“夔kui牛”,制作八十面巨大的战鼓以雷兽之骨击之。第二件事,就是传授了奇门遁甲的阵法。等蚩尤追杀回来入阵,战鼓响彻震天三千八百里使得后放援军不得进前,蚩尤再命风伯雨师兴大风雨破夔牛鼓以迎援军。第三件事,女魃登场,所过之处大地之水消散成一团云雾。当然以上的战争细节,是我集合了众多史书中的碎片描述,拼凑而成。而女魃的出现,再一次的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从巫师斗法变成科技热战。
我们翻开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如此简练的山海经,为什么要特地点出射者不敢北向,射就射嘛,为何不敢北向?是不敢往北面射还是射后不敢面向北方?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对于黄帝和蚩尤,都没有着装的描述。为什么要说有人衣青衣?青衣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就是说记录者看见了高台、发射、操作发射的人不敢面向北方、且有人身着异服,这所有的细节一定是记录者觉得不同寻常。你品,你细品!再看山海经描述的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大家一想诶,这不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吗!我们听过啊,但是这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跟黄帝战蚩尤有什么关系呢?有三个字,特别重要“弃其杖”,夸父是手执兵器的。那也没法说明他参与过这场战争啊!没错啊,山海经中还有两段!大荒东经说: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北经又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这三篇连起来,你至少可以断定几点!第一:夸父参与了逐鹿之战,且地位仅次蚩尤。第二:我们大家都知道蚩尤是被擒杀的,而夸父死于战场,是战死的。第三:夸父死状蹊跷,与强光、高温、干旱有关,但是没有直接死,而是像生了某种怪病,干渴难忍,喝干了“渭河”仍然未能缓解。最后弃其杖,化为邓林!放下武器,身体发生了变化!再给大家看几张图片,这一张是我们一直以来看夸父逐日故事中的日!里面永远有一只鸟…这一张是广岛原子弹纪录片投弹的截图!巨大的蘑菇云前端有一架轰炸机…
我觉得这所有的细节已经很直白,有高台、有发射、有怪异的服装,女魃一出蒸发了大地的水份,像太阳一样发出了不可直视的高温和强光,此后战争形势彻底逆转,黄帝擒杀蚩尤。说明奇门遁甲战阵之外,蚩尤已无援军!但是黄帝又总不致于带着自己人跟蚩尤同归于尽,所以爆破点距离战阵还是有一段安全的距离的,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后方援军最密集地方,而爆破点周边分散的援军应该是受到了某种类似于辐射的伤害!我当然不局限的认为,魃!就是投放了我们认知中的原子弹或者氢弹,我只能说类似!它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种极速蒸发水份的武器,且有一定的类似辐射的伤害!我们在之前读山海经的时候还提到一句,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说明这一次爆破,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蒸发水份,所以此战结束也导致了“应龙”,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所以离开了!乃去南方处之!其中还有一句话挺有意思,就是应龙和魃参战之后不得复上,说明什么?说明之前在上面,下来之后上不去了!这一点也有很多可以猜想的空间,我自己胡思乱想啊!我觉得“上面”在是否破戒出手帮助黄帝战蚩尤这件事情上,有极大的分歧后相互妥协的结果。代价就是应龙、女魃被上面驱逐。
那整个战场上的状况是,外围援兵九死一伤,应龙女魃打完收工,只有蚩尤和自己的少数亲兵,在奇门遁甲的战阵中顽强抵抗,战争的形态又退回到了冷兵器时代。而且被蚩尤凭借装备优势突围了,但是两者的攻守之势已然逆转,黄帝开始领兵追杀。等蚩尤再一次站住阵脚,黄帝攻打蚩尤第一道防线仍然损失巨大,最后还是挖了地道直接潜入蚩尤的营帐擒住蚩尤,押往解州分尸而死。之前我们也讲过解州盐田和关公战蚩尤的故事,传说蚩尤九黎部落的族人,大部分归顺于黄帝,其中一支小部落带着蚩尤的刑枷,迁往南方形成了如今的苗族,带回的枷锁葬于地下长出了枫叶,所以苗族认为枫叶的红色是蚩尤的鲜血!逐鹿大战结束各种记载当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描述,就是战争后期出现了一大批僵尸,连女魃也变易成了旱魃,所过之处赤地千里。除旱魃之外有:将臣,传说是神兽“犼”的变易,接触到一根树枝之后就丢失了灵魂,变得残暴嗜血。接下来是后卿,参加逐鹿之战时是黄帝的武将之一,战功赫赫。与将臣搏杀被咬死之后变异成僵尸,之后被女娲所杀!另一位黄帝的武将赢勾因犯下军规被责罚贬斥,去镇守黄泉冥海。什么地方呢?就是女魃爆破的目标位置,说白了就是担心蚩尤军团未死的精灵妖兽变异,这个赢勾还真碰上了,又被将臣咬伤变易成僵尸,而后还去找黄帝报仇,被黄帝剿灭。还有一个算不算呢?大战之后剩下的最大势力就是刑天,再起战端被黄帝斩断头颅,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依然可舞动干戚…好,史记描述逐鹿大战之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劈山通道,未尝宁居。征战一生。我有的时候胡思乱想,别当真啊。这段上古神话如果当成历史看,真的似曾相识!因为我三国演义、三国志看得太熟了!这太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剧本了…军阀割据,曹操异军突起联盟征伐聚集实力。炎帝就很像献帝,黄帝就很像曹操!蚩尤、夸父、刑天就很像袁绍、吕布、马腾、孙坚、刘备。那如果真的拿着这个剧本去对应,你会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方说仓颉造字,之前伏羲是留下过文字,而且沿用了数百年,为什么还让仓颉再造文字呢?这真是那个时代改写历史最有效的途径!再说刑天,炎帝为帝的时候类似刑天部落的各方势力,可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反弹,而炎帝不为帝后,连刑天这样的人物都要站出来跟黄帝争一争神位,真是看穿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精卫”,炎帝的女儿“女娃”怎么会平白无故的淹死在东海!山海经大荒东经说:“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鱼肖)。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东海海神是黄帝的儿子,女娃死于东海!难道说发生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怪不得之后改名“精卫”!
血流漂杵 在 波瀾翼騎兵衝鋒百殺!血流漂杵276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