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冠疫情將改變我們的死亡觀嗎?恰好相反!—原載Guardian
* 眼下的大流行病是否會改變人類對待死亡的態度?大概不會。情況恰恰相反,新冠可能只會讓我們為保護人類生命而加倍用功。對新冠的最主流文化反應並非聽天由命,而是某種憤怒與希望的混合體。
* 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人類在死亡面前只能乖乖就範。一直到現代晚期,多數宗教和意識形態不僅視死亡為我們無可逃避的命運,也視其為人一生意義的主要來源。關乎人類生存的許多最重要的事件,發生在你呼出最後一口氣之後。唯有此時,你才學到生命的真實奧秘;唯有此時,你才獲得了永恆的拯救,或蒙受恆久的詛咒。在一個沒有死亡的世界——也就沒有天堂、地獄或輪迴——諸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類的宗教將毫無意義。
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時候,人類中最優秀的頭腦都致力於賦予死亡以意義,而無意戰勝它。
《吉加美士史詩》、俄爾甫斯和歐律狄刻的神話、聖經、《古蘭經》《吠陀經》以及其它各種數不清的聖書和寓言,無不耐心地向沮喪的人類解釋,稱我們的死乃是神的意旨,或是源自宇宙或大自然母親,我們最好懷著謙卑和感恩之心來領受這一規定。或許某一天,神會以某種宏大且形而上的姿態廢黜死亡,如基督的再臨。
但謀劃這等大災變,顯然超出了僅有血肉之軀的人類的能力範圍。
此後科學革命來臨。
在科學家看來,死亡不是什麼神聖意旨——它完全是個科學技術問題。人類死亡不是因為上帝要人死,而是因為某些技術性不足——心臟停止泵血、癌症毀掉了肝臟、病毒在肺部複製……為這些技術問題負責的又是什麼?其它的技術問題。心臟之所以停止,因為心肌供氧不足;癌細胞之所以擴散,是因為某些隨機的基因突變;病毒之所以進到我的肺部,因為公共汽車上有人打噴嚏。
這一切都不涉及任何形而上的宗教或是生命哲學成分。
此外,科學相信每個技術性問題一定有解決方案。我們不需要等待基督再臨克服死亡,靠一群實驗室的科學家就行了。
傳統上死亡是身著黑袍的牧師與神學家的專利,如今負責的則是穿白衣服的普通人。如果心臟一時不跳了,我們可以打強心針加以刺激,甚至移植一個新的心臟;如果癌細胞肆虐,我們可以靠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將之殺死;如果病毒在肺部擴散,我們可以用某些新藥予以抑制。
確實,眼下我們還無法解決所有的健康技術問題,但我們正在努力。人類中最優秀的頭腦不再為死亡的意義而殫精竭慮,我們更忙於延長生命。研究導致疾病和老年的微生物學、生理學和基因系統,以及開發新藥和革命性治療手段。
在延長生命的鬥爭中,人類取得了重大成功。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人均壽命預期從不足40歲到72歲的飛躍,在某些發達國家更超過80歲。兒童逃離死神之手,尤其成功。
直到20世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會在成年前夭折,痢疾、麻疹和天花等兒童疾病,對年少者而言乃是家常便飯。
在17世紀的英格蘭,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150人活不過一歲,能活到15歲的僅有700人。如今,英國寶寶每千人活不過一歲的只有5人,能順利慶祝15歲生日的有993人。全球兒童死亡率已跌至不足5%。
人類捍衛和延長生命的努力如此成功,以至於我們的世界觀也發生了巨變。傳統宗教認為來生是意義的主要來源,18世紀以降的諸如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女性主義等對來生則全無興趣。那些共產主義者、資本主義者和女性主義者,他們認為死後究竟會發生些什麼?在馬克思、亞當·史密斯或波娃的著作尋求,找不到答案。
現代意識形態,仍賦予死亡以核心地位的唯有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更具詩意與決絕性的那一面做出承諾,為國捐軀的人將永遠活在集體記憶中。
但這個承諾過於含混,許多民族主義者都難以釐清其內涵。你如何能真正「活在」記憶中?如果你已死,你如何知道人們有沒有記住你?伍迪·艾倫曾被人問起,他是否願意永遠活在影迷心中,艾倫答道:「我寧可活在自己的小房間。」
甚至於許多傳統宗教都改變了重點——它們不再突出來生上天堂之類的元素,轉而強調它們在此生能為你做些什麼。
眼下的大流行病是否會改變人類對待死亡的態度?
大概不會。情況恰恰相反,新冠可能只會讓我們為保護人類生命而加倍用功。對新冠的最主流文化反應並非聽天由命,而是某種憤怒與希望的混合體。
當流行病在諸如中世紀歐洲這樣的前現代社會爆發,人們當然是珍惜自己性命的,並且會為愛人之死倍感沮喪,但當時主流的文化反應是聽天由命。心理學家可能會稱其為「習慣性無助」。人們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意志——或者是對人類諸原罪的神聖報復。「上帝知道一切。我們這些惡人是罪有應得。你將會看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憂愁,好人自會在天堂里有好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尋醫問藥上。這場疾病乃是上帝降罰於我們,那些認為人類可以憑自身才能戰勝流行病的人,不過又在自己的諸多罪狀之上,再添了一宗自大之罪。我們之輩豈能阻撓上帝的安排?」
而如今人們的態度處於另一個極端。
每當有災禍奪走許多人的性命——火車事故、高樓火災甚至於颶風——我們都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場可防範的人為失誤,而非神聖的懲罰或無可逃避的自然災害。如果火車公司沒有削減安全預算,如果市政府施行了更可靠的防火規範,如果政府投放救災物資的速度能更快一點,那這些人的生命就可以被挽救了。在21世紀,大規模死亡自動成為了法律訴訟和調查的理由。
我們對待瘟疫的態度亦復如是。
儘管有一些宗教佈道者會把艾滋病視作上帝對同性戀人群的懲罰,現代社會把它當瘋言瘋語。如今,我們一般認為,艾滋病、伊博拉病毒、及新冠病毒流行的傳播源於一連串系統性失敗。我們假定人類有必要的知識和工具來遏制這類瘟疫,如果傳染病失控了,那是因為人類無能,而不是神的憤怒。
新冠疫情也當然不例外。這場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但譴責遊戲卻已然展開。
各國開始相互指責,有競爭關係的政客之間也相互敷衍塞責——責任就好比是一枚保險已被拉開的手榴彈。
憤怒之外,也有殷切的希望。
我們的英雄不是安葬死者以及讓災難變得合理的牧師,我們的英雄是救難的醫師護士,而我們的超級英雄則是實驗室裡的科學家。正如影迷明白蜘蛛俠和神奇女俠終將打敗壞人並拯救世界,我們也十分確信只消幾個月或者一年,實驗室的偉大人們將能拿出有效的新冠治療手段甚至於疫苗。屆時我們就能向可惡的新冠病毒證明,誰才是這顆星球上的頭等生物!
從白宮到華爾街再到義大利的陽台,每個人嘴邊都掛著同一個問題:「疫苗什麼時候就緒?」
這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而非有無。
等疫苗真正到位且流行病結束,人類在這場大流行疾病吸取的最主要教訓會是什麼呢?
最有可能的一點是我們需要在保護人類生命方面,進一步加大投資。我們需要更多的醫院、醫生和護士。我們需要準備更多的呼吸機、防護衣和試劑盒。我們需要在未知病原體的研究和新型療法的開發上投入更多資金。
我們不應再被打個猝不及防。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教訓走偏了,危機應當教會我們謙卑,我們不應對自己對抗自然之力的能耐太過自信。這些反對者當中有不少還沒走出中世紀思維,他們一方面宣揚謙卑,另一方面卻百分百堅信自己已經知道一切正確答案。
某些固執的人難以自圓其說——某牧師負責川普內閣每周的讀經活動,他甚至主張這次的流行病也是上帝在懲罰同性戀者。
但大部分傳統的衛道士,如今更加信任科學而非古老經典。
天主教會指示信徒遠離教堂。以色列關閉了各大猶太教堂。伊朗規勸人們不要前往清真寺。所有的宗教都暫停了公共祈禱儀式。這一切都是因為科學家在估算後,建議關閉這些神聖的場所。
當然,不是任何警告我們人類已陷入自負的人都夢想回到中世紀。甚至於科學家也會同意,我們應當抱持更加現實的預期,不要盲目相信醫生可以幫我們擋下一切威脅生命的禍害。
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雖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但個人仍需面對其自身的脆弱性。或許再過一至兩個世紀,科學就能無限延長人的生命,但目前而言仍無法實現。除了少數億萬富翁的寶寶,我們所有人如今仍會在某天死去,仍會失去摯愛之人。我們必須承認人生苦短。
許多個世紀以來,人們把宗教當成一種防範機制,相信自己將在來世得到永生。如今的人,視科學為另一種防範機制,相信醫生應該會拯救他們,自己永遠能安居於住所。對此我們需要維持一種均衡。我們既要相信科學應對流行病的能力,也要肩負起直面個體必死性及人生無常性的重擔。
眼下的危機可能確實會讓許多個體對人類生命及成就的短暫本質,有更強的體悟。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現代文明,卻更可能朝著相反的方向用力,它體認到脆弱性之後的反應,將是構築更堅實的防線。我不覺得眼下的危機結束後,哲學院系的預算能有什麼顯著提升,但我敢說醫學院和健保體系的預算,一定會大漲一波。
這可能就是人之為人,所期待的最好結果。政府無論如何都不擅長哲學,那不是它們的領域。政府的重點理應是構築更優越的公衛體系,推動哲學思考屬於個體的抉擇。
醫生無法替我們洞悉存在的奧秘,但他們能為我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對付這些難題。
如何利用好這部分時間,最終取決於我們。
本文原載於《衛報》,原標題為「Yuval Noah Harari: 'Will coronavirus change our attitudes to death? Quite the opposite'」。
血癌壽命 在 Dr Wh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rWho五分鐘愛滋免疫寶寶的故事
近排,科學成功登上頭條,某教授聲稱成功協助誕下兩位基因改造嬰孩,移除佢地嘅 CCR5 基因,令佢地對愛滋免疫。究竟咩係基因改造、研究倫理;究竟點解傳媒、研究院、科學家通通都要出黎「人神共憤」?
[HIV, AIDS, CCR5]
愛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係由 HIV 病毒感染而導致。HIV 病毒潛伏係人體免疫細胞,而人體免疫系統為左清除外敵就自然會殺哂呢啲細胞。當免疫細胞被殺得七七八八,患者嘅免疫系統都所剩無幾,去到呢個情況,病人就叫做患上愛滋。HIV 病毒要進入細胞就要搵路走,其中一條比較常用嘅路就係通過 CCR5。想當年,有一位愛滋病人因住血癌而接受骨髓移植,完成之後竟然發覺 HIV 病毒都好似唔見埋。醫生發現係因為捐贈者骨髓帶有 CCR5 嘅基因變異,從而發現呢一條 HIV 病毒會行嘅路。(詳情請自行 google “The Berlin Patient”)
既然講得係「常用嘅路」,即係話其實有部份 HIV 病毒係識得如何行另一條路進入細胞。另外一樣嘢係,如果新聞報導正確,BB 嘅媽媽係生仔的時候,係並未患有 HIV 病毒,再講多次,係無愛滋病架,帶病嘅,係 BB 爸爸。再簡單啲講,對小朋友根本就唔會因為遺傳而患上愛滋病,阿教授係片段哽咽咁話如何救左呢對小朋友,又從何談起?講真,我就算比媽媽都係帶菌者,都未必係百份百會傳比小朋友。舉個例子,我向天發射粒飛彈話可以萬里晴空,跟住黎緊十日又真係無落雨,咁其實係我粒飛彈勁、定係個幾日根本無雨落?你話你改完基因令佢愛滋免疫,佢最後又真係無帶愛滋病毒,都未必關你事架噃。
基因這回事很有趣。我地人類好鐘意為所有事標上是非黑白好壞,基因唔會,而只會做佢應做嘅事情。
有人講過,CCR5 嘅變異令 HIV 病毒難啲進入細胞,但會增加變異者患上其他熱帶傳染病嘅風險。
用返啲大家都應該聽過嘅例子。瘧疾 (Malaria) 係由蚊傳播嘅寄生蟲引起,呢啲寄生蟲係成長期間會住係人類紅血球入面。地中海貧血 (Thalassaemia) 同蠶豆症 (G6PD Deficiency) 兩種基因病症都會縮短紅血球嘅壽命,所以兩者都可以令患者出現貧血嘅現象,但亦都對患者染上瘧疾有保護作用,甚至有研究話蠶豆症患者係會有少啲癌症同心血管疾病嘅風險。基因係把雙刃劍,地貧蠶豆症兩條咁多人研究嘅基因都仲有咁多未知嘅情況,輕易搞人家條 CCR5 會點?
[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其實不嬲都係一個重大嘅倫理議題。
人體細胞有好多種。精子同卵子結合之後,成為一粒受精卵。呢一粒細胞會不斷生長、分裂,去到某個階段,呢啲細胞就會投入「專科」服務。有啲進化做骨髓細胞、有啲成為器官、有啲成為血細胞,而投入左專科服務嘅細胞係唔會跨科做其他嘢。基因治療 (Gene Therapy) 係其中一種新嘅療法,利用基因植入去治療受影響細胞,例如入去肺醫 Cystic Fibrosis、入骨髓醫血癌。呢啲細胞唔係精子卵子,被改造左嘅基因係唔會無啦啦走返入睪丸卵巢再傳比下一代。但阿教授今次做嘅唔同,係基因改造 (Genome Editing)。佢係細胞未專科化之前就改哂佢嘅基因,即係話如果成功,佢成個人嘅細胞都已經被改造,係可以遺傳去下一代。
基因改造點解咁大鑊?因為佢太容易比人濫用。
有一個學術領域叫優生學 (Eugenics),通過非自然嘅方法去控制人類發展方向。太複雜?大家有無睇過哈利波特、X-men 呢?巫師殺麻瓜、超能人殺普通人,用嘅觀念就係要「優化」人類。雖然咁樣講係有啲誇張,但大家可以唸下基因改造嘅潛在含意。佢係一種可以決定到你下一代嘅性別、智商、外貌、身材嘅技術,甚至可以改造出一個全新嘅物種。佢只係一種工具,但有無害就睇下人類如何使用佢,而歷史就話比我地聽人類係信唔過的。外國就算基因改造食物 (Genetically-Modified Food) 都拗左好耐,咁如果連可唔可以幫一舊蕃茄加上禦寒功能都要拗咁多年,何況係人類?
[研究倫理]
就係因為咁大件事,係未有定論之前,全世界都有共識要對基因改造有嚴格控制,就算普通做體外受精都有規定唔容許出現人為選擇嘅情況。而世界上所做嘅人類研究,理論上都要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Declaration of Helsinki),而進行研究前都一定要通過審查委員會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倫理其實只係建基於良心,我有理由相信世界上實有不符而家價值標準嘅實驗進行緊,但今次佢又咁驕傲咁搵公關發放片段,真係當全世界其他科學家係死嘅?聞說阿教授亦曾經嘗試改造獼猴胚胎嘅 CCR5 基因,但無移植過、無睇過變異嘅獼猴胚胎有無健康問題,直接跳步幫人類做,咁趕呀?
當然,其實一直有人話咁多重嘅倫理令到科學發展放緩。當年一二次世界大戰,人體實驗多不勝數,好無倫理,但好鬼快;而家我地對人類實驗嘅要求提高左,動物權益組織亦都提倡禁止動物實驗,有科學家就會覺得咁樣「不如乜都咪做」,但呢個已經唔係我地今日要談論嘅問題。
[結論]
其實佢而家做到嘅並唔係咩重大突破、用嘅都係人家嘅技術,佢只不過做左一個大家都唔容許、亦未敢做嘅實驗。佢可以「好自豪」、「想拯救全中國嘅愛滋病兒童」,但科學歸科學、感情歸感情,當你做一個非必要、不道德、甚至造假嘅研究,無論你係咪一個自豪嘅救世主,你係科學同道德上都已經破左產。
錢,笨唔係咁賺;名聲,笨唔係咁嬴;諾貝爾獎,笨唔係咁攞。
#DrWhoHK
🔻🔻🔻🔻🔻🔻🔻🔻🔻🔻🔻🔻🔻🔻
IG: DrWho.HK (instagram.com/DrWho.HK)
FB: DrWho.HK (facebook.com/DrWho.HK)
🔺🔺🔺🔺🔺🔺🔺🔺🔺🔺🔺🔺🔺🔺
隨文付送其他相關文章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https://www.facebook.com/1586779741564688/posts/2214971612078828?sfns=1
血癌壽命 在 香港人.遊香港 hkppltrav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預告:《告別之前》】
性格樂天的昕翹 (李靖筠 飾) 是一位新入行的社工,專門負責癌症治療小組的個案跟進工作。 她獲分發了三宗跟進個案,分別是生於小康之家但不幸患上血癌的小女孩欣欣和她的父母 (張繼聰 及 衛詩雅 飾) ;新婚在即卻突然發現腦內長了腫瘤的嘉純 (談善言 飾);還有年屆八十,只剩最多一年壽命的獨居老太太蘭姨 (羅蘭 飾)。三位病人面對疾病都抱著不同的心態,但同時有一個共通點——與死亡越走越近,距離跟摯愛告別的時刻也越來越近……
上映日期:2018年9月6日
演員:張繼聰、衛詩雅、陳柏宇、談善言、譚小環、李靖筠
導演:劉孝偉
#香港人遊香港 #hkppltravel #告別之前
(影片來源:Golden Scene)
===============================
【🔥持續更新!大量旅遊酒店優惠碼🛏】
http://hkppltravel.com/?p=19694
===============================
血癌壽命 在 健康高手(八) 血液腫瘤科權威台大陳耀昌談血癌預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健康高手(八) 血液腫瘤科權威台大陳耀昌談血癌預防 ... '20.04.08【名醫On Call】柯博升醫師談「為何罹 ... ... <看更多>
血癌壽命 在 白血病(血癌)及因白血病正在化療的人有哪些症狀及特徵表現 ... 的推薦與評價
白血病(血癌)及因白血病正在化療的人有哪些症狀及特徵表現呢?以及患者的平均壽命預估大概多久? - 白血病(血癌)有哪些症狀及特徵表現?正因白血病而在進行化療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