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要怎樣區分自己是在撩妹還是騷擾?》
關於出軌,不少男人會用這是男人都會犯的錯,那麼性騷擾呢?
其實如果你有兒子的話,你應該也會留意到兩三歲的小男孩,是會去摸女人的屁股或胸部。我的兒子見到一些漂亮的阿姨的時候,也會去摸人家的屁股,而我有記憶我小時候也摸過母親朋友的屁股,我小學時候坐圓桌補習時,也曾經用自己的腳尖去假裝不小心碰到其他女生的腳,而且還包括補習老師的腳。
而且我有留意到小男孩做這種事情,通常是對成年女人,很少會對小女生,更重要的,他不是隨便見到美女或生菜豐滿的女人就會摸,而是認識的。你還在幼稚園的時候,對自己一些認識的美阿姨做這種舉動,一般人會覺得好笑,但你成年過後還這樣做,就要坐牢了。
這種性慾的本能確實從小就有,再附加男人和女人的生育本能需求不同,導致我們對另一性別的信號,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我們的基因其中兩個主要的目的就是生存和繁殖,若要說得更精準,生存就是要吃,而且就是要生存到自己性成熟了,然後才能繁殖下一代。講得直接一點:生存就是為了繁殖。
但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結構不同,所以會有不同態度。
人類的基因演化過程,幾乎都不是對一個伴侶專情的,農業時代是需要很多孩子來工作,所以最快能夠生很多孩子,就是跟多個妻子交配。
而且男人甚至還會偷吃,在外面又有小孩的話,自己的血統就有很多條線。
若只有兩三個孩子,加上古代的感染病率,孩童死亡率也比我們現代高出很多,搞不好三個孩子都死掉的話,自己的血統就完蛋。
從女人的角度,她每一次懷孕,他有一年時間是不可能再懷孕的。男人則一年內可以讓多個女人懷上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演化上,男人會有比較色的本能。女人要跟一個男人生育的話,她需要考慮自己懷孕後,行動不便,需要被照顧被保護,所以基本上她對於會跟哪個男人上床,會傾向於比較小心,不然懷孕後那個肚中孩子的爸卻跑掉,自己就辛苦了。
這種性別生理上的取向和限制會導致女人在性方面,沒有男人那麼隨便。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一些女人也很隨便,但從科學的統計,他們依然發現那些根本不可能會有孩子的同性戀性關係,男同性戀者的性伴侶數量上遠遠超越女同性戀者。
既然女人會小心,男人會比較隨便,他們之間解讀對方對自己是否有性興趣的能力,就會有大大的不同,所以就有一些實驗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實驗者播放一段影片給大學生看,片中有一個女學生向男教授尋求學習上的幫忙,然後他們發現男同學比較容易覺得影片中的女學生其實是在間接引誘著男教授,是在撩他。但看同一片段的女同學說覺得片中的女主只是友善。
換句話說,男人會很容易把女人的信號,往性那方面去放大,他才容易鼓勵自己積極的找女人來繁衍。
也因為男人的本能是把這些信號放大,他很多時候就會錯解女人的禮貌信號為「邀請」信號,所以才會出現「她沒拉黑我,所以就不是性騷擾」的盲點。這句話不單純是公關辯護,他當時就算覺得女方言辭有點硬的說自己不想討論性話題,這些男人依然覺得對方也是想談的只是害羞而已,進而鼓勵對方不用害羞,成人談這些話題是很正常云云。
其實男人在這方面是很容易可以注意到對方有沒有意願要跟你談更親密或更私密的話題:你談了後,對方有朝著你話題的方向去談嗎?
如果沒有的話,百分之八十的機會人家就是不想談。
你最多可以測試多一次,如果測試第二次的時候,人家依然沒有照你要的方向發展,其實對方就是百分百肯定沒有意願。
這種敏感度,不應該只是談男女間的私密課題才可以作準,就算是普通人聊天要挖資料,你分享了你的薪水,然後問對方的薪水是多少,對方沒有正面回答,轉移話題的話,就是沒有朝你要的方向發展,其實他就是不想跟你討論這個課題。
大部份人對這種挖私隱的課題,往往人家一不朝你要的方向,就會知道不能挖下去。
但,男人對女人有興趣時,他的荷爾蒙會很容易把女人信號放大,結果就會完全忽略女方的婉拒。
我會勸女人在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妳的用詞不用很多很精準,而且不用解釋,因為你沒有義務向這個人交代。例如,他傳了個AV視頻給妳或他問妳有沒有自慰,妳回應「我沒有任何意願跟你討論這個課題。」不管之後他用甚麼理由或那些「我都跟你講了我會打飛機,為甚麼你不能跟我講?大家成年人,不用那麼拘謹。」的道德綁架等等,妳都要堅持講會同樣的話。
妳是不需要做任何解釋,妳只需要說「我重複講多一次:我沒有任何意願跟你討論這個話題。」這些精蟲上腦的男人,妳是要重複講同樣的話(一定要是同樣的話,所以不能每次附加解釋),最多講多兩次。之後如果對方還是堅持的話,這就表示那個人不尊重你的界限。妳可以選擇封鎖、或是罵對方。
而且我要提醒男人,本能歸本能,你要跟你有興趣的女生討論私密話題、感情話題或性話題,是要有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已經有了火花;第二,對方已經開始跟你有了情緒共鳴。而且就算你覺得有了這兩樣東西,你嘗試把你們之間的話題變得更親密,對方還是不想跟你探討的話,你的火花和共鳴還是不夠。
你要做的是回到建立這兩樣東西,而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服女方討論這些話題是很正常的。
我們不要說性騷擾好了,就算普通的好男人,一片真心的討好女生,也有很多事用「關懷」來騷擾女生的!如果你是男人,你說「江魔,關懷人怎麼可能會變成騷擾呢?」你很大機會就是那些以為只要是關懷對方,對方就要接受你的男人,你不會被冠上性騷擾之名,但不代表你沒有錯解女人的信號。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行動基因薪水 在 小瑜星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職場專門販賣焦慮,妳要有Say No定律!】
由秦嵐、王鶴棣主演的《#理智派生活》,兩人在劇中大談相差12歲的姐弟戀。秦嵐在劇中飾演的「沈若歆」是法律界的菁英,個性理智獨立,在一間以男性為主導的大公司上班,每天面臨現今社會中,成功的30+職場女性,面對愛情與職場時的抉擇時,呈現的理智定律。
我觀察《理智派生活》劇情設定女主角凡事要理智,但其實沈若歆的理智,都是一種壓抑。直到後頭遇到了小鮮肉,才激發她的叛逆:「我不喜歡別人規劃我的人生。」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12星座職場女性,如何擁有自己的職場Say No 定律? 讓妳的職場與愛情全放進口袋裡,比起征服更容易被寵愛。
-請參考太陽、水星-
⭐️「保證是廉價的,我需要的是證明。」-水象星座
#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 是神力女超人。職場是她們的應許之地,本應是快樂天堂,但後來變成廝殺的戰場。水象星座才知道「原來大家說的話都不能信,只有眼見為憑。」
水象擅長用KPI來證明自己,當外界開始耳語、八卦四起時,水象星座會打開電腦中的Excel穩定內心,告訴自己Say No的聲音就是:「我用業績與數字來證明,你們這些白痴都是我腳底孤魂。」水象最強的就是:勤奮耕耘晉升自己,甩你們兩個街口看不到車尾燈。
⭐️「我不把自己寄託在別人的保證上。」-土象星座
#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 喜歡團體戰與找到同路人。土象星座是一群陸軍戰士,他們喜歡用行軍的方式工作。而戰士們要互相依靠,這條路才走得遠。如果裡面有一顆老鼠屎,土象星座的人就會受到牽連,行軍之路難以前進。
歷經過大風大浪,才知道老鼠屎永遠是老鼠屎,土象星座養成了「靠自己最實在」的觀念,團體行動還是很重要,心裡面卻不再把希望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因為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土象星座才能從一棵小樹苗,長成可以庇蔭他人的大樹。土象星座最強的是:表面上都跟你們相處融洽,內心卻擁有隨時可以抽身走人的強大。
⭐️「不為討好任何人而改變我自己。」-火象星座
#白羊座、#獅子座、#射手座 不會為了工作而工作,她們工作的動力一定是來自於「高度符合自己人生理想」這份工作才會做得久。火象星座是最容易在職場當中呈現不自信的人,往往說要離職但都還沒走,水象土象風象都散場了,只剩下火象在撐:「老闆會不會人變好點呢?」
然而,火象星座這麼會忍,但唯一工作大忌是:「你惹到我內心堅持的原則。」例如要她變成鞠躬哈腰的小李子,她真的鬼話說不出來,或是要她去做違背良心的事,她也做不出來。所以火象星座Say No的職場定律就是:「凡事我都可以配合,但我不會為了討好你們去改變自己。」如果連她都瞧不起自己了,她就一點都不在乎你那狗屁薪水了。
⭐️「不活在任何人的期待當中去全力以赴。」-風象星座
#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愛好」是風象星座工作最大的動力。風象星座的人不分男女,都有工作狂的基因。工作與私下的她們是截然不同的個性,私下的她們可以隨你怎麼來,也可以活得很符合你們的期待。
鴨母勾,回到職場上,具有狂人性格的她們喜歡全力以赴,過關斬將的成果。而最能讓她們展現才華能力的關鍵,就是:「不能限制她們」。一旦限制,風象就從帶兵的女將軍,變成在家織布抱怨的婦女,戰力全無很陰暗。所以風象星座Say No的定律就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做這件事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符合職場期待。」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價值發揮最大,然後,他們就會選擇主動fire老闆了。😂
※重置妳的職場角色,拒絕在職場販賣焦慮。※
「職場的無限迴圈」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是慣性使然。
現代心理學書籍很強調的是「不是打破舊習慣,而是建立新習慣。」打掉重練會讓妳產生退縮好累的迴避心理,建立新習慣則是充滿未知有趣。然而,「重要的不是習慣本身,而是目標。」
打破職場迴圈只有一個方法:「#重設目標」。
重設目標前,認清自己是誰?重設目標後,執行的方式為何?
這次邀請妳來參加6/5【 職場鍊金術-如何成為職場1%的搶手貨】。沒有華麗的激勵法要妳重新做人,也沒有要妳靠意志力去戰勝職場小人。
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Reset Yourself」,重置妳的職場角色,拒絕在職場上販賣焦慮。
👑報名處:https://forms.gle/XVBoZJs59TBY62NWA
圖片來源:取自於網路
行動基因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認為台灣人生育率低是一件壞事或好事。
如果我們當成是壞事,當然就會想到數不盡的負面影響。如果(很與眾不同地)看成是好事,也會想到很多正面影響。但其實這些負面跟正面影響都共存,重點在於我們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在真確地理解數據後,當一個如漢斯・羅斯林一樣的可能主義者。
不過我想,許多人想論證的是:生育率低是其他壞事的負面結果,而政府應該為造成、增強或無能消除這些壞事負責。這些壞事包括:房價過高、薪水太低、生活費太貴、托育養育教育成本高、工時太長等等。
以上都與經濟有關,可歸結為錢(的不足)。倒不是說這些說法不對,但這些說法聲量好多好響,讓我有種台灣人被家畜化的感覺,好像只要政府餵足飼料、給足大籠舍,台灣人就會開始卯起來生小孩。
經濟的確影響生育率。因為經濟變好,醫療資源充裕、營養取得成本低、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交通與金融服務便利……所以我們現在不是在擔心孩子容易夭折、或孕婦容易在生產過程中死亡、或生了 10 個孩子之後還要不要生第 11 個,而是在擔心以前的人根本不可能需要擔心的事,而若有機會我想過去的人會夢寐以求能跟現在的我們交換擔心的項目。
根據 CIA World Factbook 各國比較中 Total fertility rate 這頁的預估數據,台灣雖然是最後一名,只有 1.07,但有 131 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在 2.1以下,也就是未達世代更替水平,人口終究會越來越少,連孟加拉、印尼、越南都已經低於 2.1。絕大多數台灣人絕對不會希望投胎或移民到這 131 國以外的 96 個相對高生育率國,即使在 131 個生育率低於 2.1 的國家,台灣人會欣羨想移民想投胎去的,大概也沒幾個。
我想說的,不是台灣好棒棒,其他國家都比不上。而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能打的牌、每個人也是一樣。
我認為生育率降低是「解法」,而且可能是我們這個物種在地球上出現後,所能集體做出最理性、對整體種族延續最有幫助的行動了。
絕大多數的物種沒辦法做到這件事,之前的人類也做不到。但現在的人類做到了:我們不再把個體基因的延續視為最高生命價值,或為了需要勞動力而製造並壓榨新生命,而是選擇停止這個循環。
這不是《進擊的巨人》中吉克的絕育計畫、也不是《復仇者聯盟》裡薩諾斯的獨斷獨行,而是由全球數十億人中大多數人自主決定的行動,而且不影響其他人。要是吉克跟薩諾斯知道真實世界中的台灣人(跟其他 131 個國家的人)都自主地降低了生育,肯定痛哭失聲感激涕零,因為他們就不用做各式各樣的犧牲了,只要讓時間慢慢解決問題就好。
作為一個經濟體,我們當然會遇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會遇上稅收不足的問題、會遇上各種延伸的問題,但我們現在不也面對各種問題嗎,增加生育率就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嗎?開放移民、加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應用才是正經事。
我認為台灣不需要繼續投入過多資源在提高生育率上頭。政府要降低房價、降低工時、增加薪水等等,可以為了選票去做,但實在沒必要跟生育率掛鉤。因為即使做夠做滿,生育率也不會提高多少。
就往總和生育率低於 1 的狀況超前部署吧!這是 Taiwan Can Help 的另一個機會。我也會支持那些跟我一樣,認為目前的低生育率–不是用強迫手段節育–是解法而不是問題的台灣政治人物,如果這種政治人物存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