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朋友要學書法,直接就挑明:學行草可以嗎?
因為楷書實在不容易入手,其他書体又不熟悉,根本就無法選擇,或行草基本上動態美觀,看起來親近動人,特別誏人喜歡吧!
當然可以啊!就學習順序上,這沒什麼不可的!雖說往往初學書法是由楷書入手的,(當然也有依照文字發展順序,主張篆書開始的)可是一則在我們初識文字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早就具備楷書的背景上環境,且我們入學校的初步莫不由字音与生字學起,那已是先備的基礎楷書了;另則,先學行草書基本技法,有部分不足部分,當然亦可旁及楷書、草書的筆法學習,屆時行与楷或草同步研練,相互增益,亦是美哉!更在資訊應用与印刷出版大量發展的時代,更增益了學習的無限可能空間!
以下為個人整理的行草書部分資料,請參考囉:
行書,分為行"行楷"及"行草",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相傳是在東漢年間劉德升所創。唐朝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
《祭姪文稿》是顏真卿著名的行書作品,由於感情生動,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鮮于樞譽為繼《蘭亭序》、《祭姪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草書(別稱:藁書)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採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儘管草書出現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
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於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頓首」「涅槃」等都有草書詞聯符號。
行草
其實,行草介於行書(行楷)與草書間的字體,相較於行書比較草率,但相較於草書又較易辨認,是為了彌補行書的刻板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或者可以說現在書法的書寫創作表現上,以行書加草書的融合搭配,讓整件作品能表現出活潑.動態,既能有書法的趣味,能生動變化,又沒有辨認的問題,既是書法書寫,也能擺脫嚴肅筆法規矩不易書寫的困境!更且因為展現上有活潑的線條美感,兼之有整体優雅及暢達氣勢,讓行草書法的藝術一直受大多數人的喜歡!
行書別稱 在 吳啟禎書法創作-書法藝術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要直接學行草書,可以嗎?
有一些朋友要學書法,直接就挑明:學行草可以嗎?
因為楷書實在不容易入手,其他書体又不熟悉,根本就無法選擇,或行草基本上動態美觀,看起來親近動人,特別誏人喜歡吧!
當然可以啊!就學習順序上,這沒什麼不可的!雖說往往初學書法是由楷書入手的,(當然也有依照文字發展順序,主張篆書開始的)可是一則在我們初識文字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早就具備楷書的背景上環境,且我們入學校的初步莫不由字音与生字學起,那已是先備的基礎楷書了;另則,先學行草書基本技法,有部分不足部分,當然亦可旁及楷書、草書的筆法學習,屆時行与楷或草同步研練,相互增益,亦是美哉!更在資訊應用与印刷出版大量發展的時代,更增益了學習的無限可能空間!
以下為個人整理的行草書部分資料,請參考囉:
行書,分為行"行楷"及"行草",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相傳是在東漢年間劉德升所創。唐朝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
《祭姪文稿》是顏真卿著名的行書作品,由於感情生動,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鮮于樞譽為繼《蘭亭序》、《祭姪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草書(別稱:藁書)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採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儘管草書出現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
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於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頓首」「涅槃」等都有草書詞聯符號。
行草
其實,行草介於行書(行楷)與草書間的字體,相較於行書比較草率,但相較於草書又較易辨認,是為了彌補行書的刻板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或者可以說現在書法的書寫創作表現上,以行書加草書的融合搭配,讓整件作品能表現出活潑.動態,既能有書法的趣味,能生動變化,又沒有辨認的問題,既是書法書寫,也能擺脫嚴肅筆法規矩不易書寫的困境!更且因為展現上有活潑的線條美感,兼之有整体優雅及暢達氣勢,讓行草書法的藝術一直受大多數人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