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應盡速彌補停辦比賽之遺憾,讓學生權益獲得保障】
教育部連兩年停辦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團體賽,我今天不得不問 #潘文忠部長,對於才藝班升學十分重要的術科評鑑比賽,停辦後的補償方案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教育部目前提出的方案有四:
一、頒發「109學年度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決賽參賽資格證明書視同於競賽成績優等。人人有獎這有何評鑑力可言?且各學區採計的狀況、採計截止的時間,都不相同,又該如何處理?
且竟然是各校發一張證書,讓學生再 #自行彩色影印填上姓名,這部分更完全沒有照顧到學生心情。
二、辦理線上觀摩展演,預計於3月底公布實施計畫及辦理方式,訂於5月辦理線上觀摩展演。這短短兩個月,包含寫計畫案、提出申請等行政流程,教育部的補救方式就是繼續 #壓縮學生們的心力與時間嗎?
三、 擴大辦理「好優show學生藝團活動計畫」及「表藝在地亮點計畫」。這兩項活動的時間,過去就提過會與學生 #準備指考和會考產生衝突,如今擴大辦理,對學生來說,恐怕只是加重負擔。
四、教育部組成專案小組,於今年3月10日召開第1次會議,將持續蒐集各縣市政府初賽辦理經驗及意見,研議110學年度在因應疫情下如何辦理。而我 #至今仍然沒看到解決方案。
部長承諾我會進行檢討,盡量廣納各方家長意見,務必保障學生的升學權益,而證書發放的部分,也會回去改善。
我希望教育部必須理解家長與學生的心情,對很多高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也是最後一次的回憶,他們努力很久,馬上就要畢業了,這是非常難得的團隊機會。
【班班有冷氣、但班班不敢開冷氣】
第二點就是「班班有冷氣、校校有綠電」的計畫,感謝行政院和教育部,從前瞻預算編列了230億,去推動國中、小全面裝設冷氣及電力系統改善。裝冷氣大家都支持,但我擔心的是,很多學校和家長會煩惱電費的問題。
我的選區多位於偏鄉,我們連4G訊號都常常收不到,有很多學校,裝了冷氣之後,在電費與維護上,確實會比較棘手。
教育部電費補助每年有四(5、6、9、10)個月,每天以七小時計算,來補助電費。國教署也有同步推動學校設置太陽光電為配套措施,學校如有額外冷氣電費需求,可從太陽光電回饋金支應。
可是我們新北市,太陽能板設置率只有41%!
我希望教育部這邊可以協助我們新北市偏鄉一起來想辦法,不要讓「校校有綠電」的美意變成一場空,盡可能地去落實班班有冷氣,班班真的可以開冷氣,為學生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教育部 #藝術類競賽 #班班有冷氣 #綠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20的網紅舒翠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7.04.17-教育局質詢- 大學學測個人申請採計科目由5科調降為4科 108年大學入學的學測成績在個人申請時採計科目將由目前的5科調降為4科,表面看來壓力減輕實則孩子在分數上的壓力更為加重,補習的狀況恐將更嚴重。 政府一再強調國小教育方面要七大領域並重,但在大學的入學申請採計成績上仍是只著...
術科 採計 在 許元耕Yuan-Keng Hs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耕我閒聊 升學特輯】SP1 - 臺師大 體育學系
考上體育系是不是就是整天上體育課?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的學測入學門檻,從十年前阿耕考試時的「術科頂標」改為現在的「術科前標」,包含在學科採計結構也都在改變,這樣的改變是為什麼?
本集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112級在學學生昭綺&歆媛,和大家介紹臺師大體育學系的入學方式、上課內容,我們也藉由他們兩位截然不同的學習背景,來認識體育學系到底能帶給入學學生什麼樣的成長激盪,又是什麼為什麼決定經營社群媒體「師說體育 」。
收聽節目👇🏼
Apple:https://reurl.cc/j54oGq
SoundOn:https://sndn.link/KengTalk/RXkDp8
Spotify:https://reurl.cc/avbAnD
Google:https://reurl.cc/e8bAO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系學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耕我閒聊 #Podcast #滋事型 #運動文化 #哇許阿耕
#NTNUPE #大學學測 #大學指考 #大學繁星 #升學
#袂爽賣練 #深耕運動事業工作室 #Keng_Sports耕運動
術科 採計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8課綱 #111學測 #學習歷程檔案 🇹🇼
有關學習歷程檔案的相關報導彙整,將最近幾天的報導彙整如下,提供108學年度入學的師生家長參考。(引述來源:臺南一中)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全台1930個校系的高中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最後請以各校系簡章為準。108課綱這學期上路,高一新生需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部分。分別摘錄如下:
一、修課紀錄:
(一)八成五校系參採各高中一定會開的「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修課紀錄。
(二)部定課程分八大領域,最多校系參採語文領域
(三)有562系參採科技領域、334系參採綜合活動領域,113個系要看高中「健康體育」、看重「藝術領域」的成績也有208個系
二、學習成果:
(一)近500校系參採「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
三、多元表現:
(一)1930個校系都要看「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四、以醫學系為例
(一)台大醫學系
1.參採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技以及「醫藥衛生學群」修課紀錄及學業總成績。
2.學習成果重視「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
3.多元表現參採「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執行成果、社會服務經驗、檢定證照、特殊優良表現證明及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二)陽明醫學系-不參採總成績,校長指人格特質更重要。
1.參採修課紀錄的「自然科學領域、探索實作成果、科技領域、醫藥衛生學群」。
2.也看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和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這一大項要由學生自己填,會是審查委員最想看的重點,希望從中找到有從醫動機的學生。
3.陽明醫學系重視書面審查,約占10%。
4.陽明醫學系成立「醫師科學家組」及「醫師工程師組」。
五、其他重點或特殊條件之校系
(一)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參採藝術領域修課紀錄,副校長朱娟秀說,牙醫重術科,手巧不巧與未來從事專業工作有關。再加上北醫大重視人文藝術、人道關懷、國際觀,參採藝術領域,也希望學生具藝術鑑賞能力。但台大牙醫系完全不看藝術領域,而是傳統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及科技領域,再加上醫藥衛生學群與學業總成績。
(二)台大電機系和資工系參採的修課紀錄項目較少,台大電機只看數學、自然科學及學業總成績,台大資工看數學、自然科學、科技領域及學業總成績;同一類科系清大電機系甲和資工甲,參採修課紀錄比台大多,電機甲看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科學及科技領域,也看資訊學群、工程學群、數理化學群及學業總成績;不過,清大資工甲卻不參採科技領域。
(三)台灣大學數學系部定課程參採數學、自然科學領域,但不看學業總成績。系主任崔茂培說,台大數學系就是要找數學能力比較好的學生,有高中生數學天分好,但其他科不行,很難在甄選中突出。台大數學系決議不看總成績,希望能找到更多數學偏才。
(四)台北大學會計系是傳統第一類組生報考的科系,但要採計科技領域。會計系教授王蘭芬說,大數據能減少很多人工作業,會計人要會運用科技做商業分析,了解AI很重要。或許未來不只是會計要採科技,而是商業科系都會考慮採納。但台大會計系不參採科技領域,只看國文、英文、數學、社會領域,資訊學群和財經學群與學業總成績。同樣是會計系,選才的看法大不同。
(五)中原大學工業系統工程系管理組要採社會領域,且採納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系上教授楊康宏說,中原大學以理工為主,但強調全人教育。系上培育解決問題的人才,很多人未來走上管理職。希望能挑選具人文探究能力的學生。
六、小結:
(一)學習歷程符合108課綱的改革,學生要能適性學習,有關單位也要透過公正公開的選才程序,讓他們適才適所。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說,大學要的是懂得自主學習的學生,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重視多元評價,且以校內活動為主。
(二)新課綱推學習歷程 家長憂恐淪"多錢入學",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並且會以校內活動為主,學生不用擔心淪為軍備競賽,只要修習想念校系採計的相關課程,並將課堂中學到的東西統整為心得,就能做為升學加分的依據。
(三)部分坊間補習班宣傳可以幫忙打造漂亮的學習歷程,鼓勵參加付費的校外活動和競賽等,引起家長恐慌。招聯會指出,大學教授對罐頭式的的備審資料評價低,靠補習班很難拿高分。大學取才具自主性,對高中生而言,不用各科都強,單科突出,也有機會勝出。
(四)根據招聯會最新公布的數據,不到13%校系需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需要「社會服務經驗」的也只有18%,需要「幹部經驗」的只有15%。招聯會指出,學生不用為了學習歷程勉強自己當幹部或志工,相較這些項目,其實有約1/3大學校系看重社團活動經驗,學生不妨在高中階段多多參與自己有興趣的社團。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4622
https://times.hinet.net/news/22536324
https://www.ttv.com.tw/news/view/10808310007400I/573
https://www.ydn.com.tw/News/350585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831/1525518.htm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4020935?from=udn-relatednews_ch2
術科 採計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7.04.17-教育局質詢-
大學學測個人申請採計科目由5科調降為4科
108年大學入學的學測成績在個人申請時採計科目將由目前的5科調降為4科,表面看來壓力減輕實則孩子在分數上的壓力更為加重,補習的狀況恐將更嚴重。
政府一再強調國小教育方面要七大領域並重,但在大學的入學申請採計成績上仍是只著重在語文、數理、自然及社會等四大領域,藝術人文、健體及綜合表現等都成了犧牲品,多元學習成空話。特別是在設計學院的個人申請,第一階段計分仍是以國、英、數的成績乘以倍率作為篩選依據,第二階段才是書審及作品分數,然而,很多藝文表現優異的孩子卻因國英數成績不夠傑出而導致作品無緣進入評選。
多元學習、因材施教不該只是口號,考試引導教學,教育局應該針對大學學測科目的採計、校際的檢定、倍率計算.....等,攸關孩子們的未來,教育局應向教育部具體建議與要求。
#大學學測個人申請
#7大領域
#多元學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NeEfz-LyN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Ea6QDQNuZLPe_LB_ohgImd0GLvg)
術科 採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蔡譯緯繪畫創作展
專訪: 蔡譯緯
藉穢土轉生 探索自我
創作者蔡譯緯從小特別喜愛繪畫,對於手作型的作業都會花心思去完成,彷彿在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樂趣與滿足。雖然自幼就嚮往著藝術,卻沒有特意去報考美術班,蔡譯緯就跟多數人一樣,忙著課業與升學。等上了高中,大一些、有點想法後,便很快發覺到自己的特質與興趣在藝術領域,於是開始確立未來的志向,進入陳哲老師的畫室學畫,對於繪畫也算是有了比較正式的認識與接觸。陳哲老師是蔡譯緯的啟蒙恩師,他在繪畫上的觀念是開放而不僵化的,因此蔡譯緯的藝術養成過程無形中也被保留了很多空間,而他大多數的繪畫觀念與技術都是在這時期建立的。
蔡譯緯就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教系,是第一屆不採計術科成績招生的學生,他是以保留學籍的復學生身分回去就讀的,當時大學生活過得並不開心,自然地開始封閉自我。不過在這個階段,蔡譯緯幸運遇到二位對他影響很大的老師-連德誠老師與郭博洲老師。他們對藝術的想法,不論是理性的批判質疑,或是感性的諒解關愛,都直接啟發了蔡譯緯往後在創作上的觀念思辯、情感的傳遞以及風格走向,影響深遠。
畢業後,蔡譯緯一直忙於生活與工作,直到前幾年才有多一點的喘息空間繼續進修。在嘉義大學就讀研究所的時期,因為有周沛榕老師的指引與鼓勵,加上家人的支持包容,才又慢慢喚醒心中的小宇宙,他希望可以一點一滴的蓄積能量,找到自己人生中比較舒適的位置。
與油彩的相遇
創作媒材的使用通常和自身的學習經驗與喜好有直接的關聯。蔡譯緯在高中時期比較常接觸的是水彩與炭筆素描的靜物寫生,著重色彩與明暗的練習,因此對於西方繪畫系統的媒材較為熟悉,上大學後很自然地就選擇以油畫為發展方向。另外,油彩具有緩慢乾化的特性,可以提供他更為充裕的作畫時間,有利於精緻細微的描繪、色彩明暗的銜接緩衝、豐富的色層堆疊罩染,適合寫實風格的繪製與操作,因此現階段主要是以油彩為創作媒材。除了繪畫,有一部分的創作是以文字為媒介,因為有些概念需要運用到符碼,會比圖像來得精準而有趣。
蔡譯緯採取照相寫實風格來創作,他想要透過竭盡所能地施展技巧,來呈現移植過程的人為誤差,以及因時間的流動性所產生的細微瑕疵。也就是說,照相寫實的目的並非為了呈現技術「所能及」,而是相反地,要用來凸顯他能力「所不能及」的部分,以此來呼應總是出現在生活中的無力感。所以希望大家看到的是那些瑕疵或觀念上的部分。
死跑龍套的翻攪
透過道具的輔助擬仿「富貴、吉祥、福、祿、壽、喜」等美好形象,將自己的面相做一番加工與微調,循此脈絡擴展,再納入動漫角色如「蝙蝠俠」、「拳四郎」、「聖鬥士」,以及「千眼」、「洋人」、「桃客」等自創人物,渴望透過發動「穢土轉生術」來召喚異能者附身,施展他們的天賦異稟。
創作靈感源自人生中一次愚蠢抉擇的餘波蕩漾,蔡譯緯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大概就是怨念。這些養分的確是有點髒髒爛爛的,因為它來自真實生命中的失落與毀壞,蔡譯緯試著去廢物利用,希望可以滋養出花朵來,這也就是穢土轉生術的意思了。
複製的失真與徒勞
「我覺得人是非常奇特的一種生物。」蔡譯緯常疑惑,為什麼人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複雜思緒與行為,像是說謊、矛盾、陷害、妒忌、煩惱、悔恨、犯蠢、模仿、偽裝、表裡不一等,說也說不完。好像每天都有上演不完的內心戲與自我衝突,很容易就會自己找罪受,當然這些疑惑絕大多數是來自於自己生活中的遭遇或體悟。
藝術家藉由創作的過程,可以將內心的情感、想法、體悟具現化,傳達個體的人生經驗、省思與關懷,或是作為宣洩的管道。對蔡譯緯而言,創作比較像是一段自我觀照、探索尋找以及成長的歷程。很重要的,也是釋放能量的出口。蔡譯緯認為,創作行為本身是很私密的,把顏料遞移到畫布就是一種不斷述說與揭示的過程,所以他沒辦法在別人面前作畫,會讓他感到很不自在。一個人時,才可以比較清楚感受到身上所發出的訊息與能量,不管是正面的或負面的,然後再將這些能量釋放出去,回到一種舒適的狀態。
或許人生存在著許多不完美,而我們最終也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想像,但無論如何,還是試著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生命中的難題。就像少林足球裡的那一幕集體歌舞,醬爆從來沒有放棄成為一個偉大作曲家,而豬肉佬又何嘗不想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蹈家一樣,始終懷抱著原初的夢想。
蔡譯緯簡歷:
2016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研究所
2001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
獲獎:
2016 璞玉發光計畫 西畫類第三名
2011 金車新銳油畫獎 優選
2001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亞太區第三名
2000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台灣區首獎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9/02-2017/10/29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7O1y28WNx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