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金石堂書店合作,共同推出「書香書緣」系列講座,希望透過名家分享閱讀經驗,介紹名著,培養社會讀書風氣,讓「閱讀」引領我們的生命,擁有豐富幸福的人生。
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先生是湖南衡陽人,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2008年出任行政院長,卸任後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許多人不知道,劉前院長純理工的出身,卻是六○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筆名上官鼎。
劉前院長自幼嗜讀武俠小說,就讀師大附中期間,為了掙零用錢,便與四哥劉兆藜、六弟劉兆凱合寫《蘆野俠蹤》,因此成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讚譽為天下奇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由於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劉前院長將以名作家上官鼎的身份,與我們分享這段以「衡陽保衛戰」為時代背景的故事,青年們如何在堅苦卓絕的偉大時代展現出智慧、熱血、愛國情操和與敵人戰鬥的英勇及在歷史洪流中的選擇自己的命運。精彩演講,您千萬別錯過!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 敬邀
活動官網:http://eservice.scsb.com.tw/scsbceaf/showMessage.js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衡陽保衛戰 在 蘭萱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錄音室筆記】--轉載自YAHOO奇摩專欄(2015/7/16)
《誠實面對歷史,有這麼困難嗎?》
今年是二戰終戰七十周年。全世界但凡捲入那場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慘惡戰浩劫的國家,不論戰勝戰敗、官方或社會,莫不舉辦大大小小各式悼念追思。省思戰爭罪惡、珍惜不易和平,更追悼戰亡將士英勇犧牲,藉此緬懷舉國共渡難關的過往艱辛,凝聚當前國家意識和社會向心。這是終戰紀念的當代意義。
處於當年太平洋戰爭的核心風暴地帶,我們自然也沒有淡忘的道理。不過,時間的辨證、歲月的沉澱,七十年顯然仍不足以讓台灣撥開濃窒烈焰、遮天迷霧,拾掇重塑因戰火離散而碎裂的歷史、山河和犧牲者骨骸,真實面對並凝聚屬於這個國家的共同記憶與自我。年初迄今政府民間舉辦的終戰紀念活動並不算少,但觸發社會輿論參與激盪、發自你我內心深處的回應,相映於那段慘烈歷史卻無疑慘淡得可憐。
為什麼?
若非在廣播節目先後訪問以抗日小說形式書寫衡陽戰役的上官鼎、以史料照片呈現台灣遭盟軍猛烈空襲的策展人杜正宇教授,牽動更多記憶和情感,其實我和許多人一樣,不太願意再問再觸碰這一談即亂的敏感神經。因為答案已糾纏台灣數十年,並非無解,而是基於若干偏執的歷史情感、自私的政治利益,各持不同詮釋偏好的雙方,寧可各自表述、各自紀念,根本不想解。
然而問題擺著,非但不會消失,更彷如被我們忽略的身體病根,時日一久引發發炎反應,甚至形成癌細胞擴及其他器官銷蝕全身,可怕的是還可能透過基因代代相傳。
讓我們把時光倒轉回去。
從2015年的此刻,一路回溯中華民國歷史到七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你會清楚看到自己站在一個分叉點。在日軍遞出降書交還台灣的那個關鍵時刻之前,中華民國和台灣處在叉出的不同歷史軸線上。當時的中華民國還沒撤退來台、台灣還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也因此,當歷史之軸再往前推進到二戰期間,日軍、盟軍對打廝殺的烽火戰場上,中華民國和台灣軍民百姓捲入的雖是同一場太平洋戰役,角色上不論主動或被迫,卻確實存在分屬敵我不同陣營的詭異形式。
上官鼎《雁城諜影》筆下,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是國軍以一萬七千將士的血肉長城抵住十萬日軍瘋狂攻擊的故事,是壓垮日本東條英機戰爭內閣的最後一根稻草。書中五位年輕女學生在蔣介石號召「地不分南北東西、人不分男女老少」總動員令下,縱身時代洪流各以不同角色投入抗戰的情節;在現實的彼時也打動不少不接受日本統治的台灣青年跨海而去,投身國民政府或南京汪精衛「偽政權」,成為共赴國難的抗日生力軍。
歷史捉弄命運的更大弔詭,是《修羅雨--空襲台灣特展》中呈現,1945年日軍投降前夕遭盟軍猛烈轟炸的台灣。同一時空,雖有部分台灣青年加入八年抗戰之列,絕大多數留在台灣所面對的,卻是不由分說與「殖民宗主國」綑綁一起的另一種參戰命運。八萬(一說十餘萬)台籍日本兵、上千慰安婦被徵召入戰,整個台灣成為日軍前進作戰基地與後勤戰備補給要站,以致當盟軍最終採取強勢轟炸逼迫日軍投降的關鍵行動時,高雄、屏東、台南、新竹、總督府所在台北城…無一不是鎖定目標,砲聲轟隆、滿目瘡痍。
臺灣究竟和誰生死與共?
七十年前的台灣,或有複雜難言的選擇。但七十年後的今天,當中華民國和台灣歷史軸線已在這塊土地上緊密交會、歷經諸多風雨艱難後,共同捍衛這個國家、這塊土地的理念竟猶有雜音,絕對和我們未能包容一度分叉的歷史而且努力不夠有關。
十年前,終戰六十周年,執政的民進黨選擇了偏好一方的歷史詮釋,以終戰取代光復、以日治取代殖民,強化台灣本位、淡化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刻意低調處理這值得紀念的時刻;今年國民黨政府則重回往昔紀念方式,高調與中國爭奪抗日貢獻和話語詮釋權、表彰外省老兵,卻忽略這塊土地上曾有的不同創傷和記憶。同樣擁有弭和歧見裂痕能力的社會公器--媒體輿論,報導評論若非陷溺於習以為常的政治性選擇,就是乾脆放棄公共角色緘默不語。長期下來各有所需、各取所好的集體偏執與訴求,呈現出對歷史的扭曲不尊重,對戰爭中同等受害的倖存者和罹難家屬不公平,以及虛偽的人道主義、殘缺的愛國意識。
全世界與戰爭相關的追悼儀式都會選擇重返遺址,在共同經歷血淚記憶和患難情感的時空下,深化攜手前行、不畏磨難的意志。曲折的中華民國和台灣身世,或許讓後代的我們很難在已然失去和一度被割據的國土上,找尋足以象徵不同苦難經歷卻可供共同憑弔的戰爭遺跡。但不存在於地圖上,並不代表無法透過集體信念和當代藝術重新建構某種包容彼此、匯聚歷史的具體形式,成為精神與心靈的紀念遺址。
烽火無情、歲月無情,政客亦無情。七十年,對於抗戰倖存將士、台籍日本兵和慰安婦來說,已走到生命盡頭。這個社會還要繼續任由意識形態操弄,錯失還與他們公道慰藉、去除魅障、融合彼此的時機多久?
誠實面對歷史,有這麼困難嗎?!(蘭萱)
衡陽保衛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衡陽保衛戰 在 衡陽保衛戰-PTT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8月|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衡陽保衛戰 找衡陽保衛戰就來飛比. ... <看更多>
衡陽保衛戰 在 Re: [閒聊] 衡陽保衛戰-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 引述《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之銘言:
: : 衡陽之戰日軍死傷沒有那麼誇張,戰鬥中國軍迫擊炮把日軍一個師團部整個端掉還比較奇蹟
: : (感覺上該書數字像是中方只算衡陽,而日方卻算上整個湖南境內的損失)
: : 不過可以肯定此戰是中日戰爭中,直到1945年中之前,日軍死傷超過中軍(國共)的唯一戰役
: : 基本上叫它中國戰場的硫磺島之戰應該是沒問題的
: 郭汝瑰的《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P1351頁的注釋﹕
: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統計(長衡/長沙+衡陽會戰)中國軍隊傷亡90,577人﹐日軍
: 傷亡66809人﹔但1989年台灣國民黨當局所編《抗日戰史》則不記載雙方傷亡損
: 耗的數字。
: 日軍第11軍統計﹐至衡陽失守時﹐中國軍隊陣亡66,468人﹐被俘22,460人…從
: 會戰開始至~7月20日~﹐日軍戰死3860人﹐戰傷8327人﹐病7099人…(郭汝瑰)估
: 計至8月中旬傷亡人數當達到4-5萬人。
其一,二戰後日本防衛廳出了一套〈大東亞戰史〉,裡面對於衡陽會戰的敘述是
「中國事變以來唯一堅苦卓絕之戰役」,如果陣亡只有將近四千人,那大約就是跟台兒莊
和長沙類似的戰績,不是「唯一」的戰役。不過〈大東亞戰史〉對於日軍死亡人數的記載
我忘記了。
其二,方先覺在台灣過世後,日本戰友會專程來台參加葬禮,此後又來掃了兩次墓;記得
在台將領只有他享有這樣的待遇,如果不是在衡陽把日軍打到創鉅痛深,相信日本人也不
會對他如此敬重。
: 硫磺島的天空是攻擊方的﹐衡陽的天空則是防守方的~
衡陽會戰前日軍曾經對中國的西南機場群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偷襲,導致衡陽會戰期間中美
空軍無法在白天靠近前線,只能趁晚上偷偷丟一些補給,密接支援就更不要想了。缺乏這
個大前提,橫山勇在狹窄的衡陽前線集結十萬大軍跟重砲全得給人當靶子。
順帶一提,我對於方先覺的身後待遇感到非常不平。
方先覺跟他手下的師長逃回重慶後,民眾給予盛大的入城式,並不在意他曾經投降;蔣介
石也沒追究,一人頒了一顆青天白日勳章 (這一點方先覺等人的運氣比余承萬好) ,不過
這些衡陽打出來的名將從此被架空;沒能再回前線,後來就到台灣終老。
依照相關規定,領有青天白日勳章就有資格葬入五指山軍人公墓最高級的特勳區 (就是李
登輝即將入葬的區域) ,葛先才等方先覺手下的師長都根據這一條進入特勳區,唯有他本
人必須委屈於中將區。雖然知道軍方的想法是要讓方先覺為衡陽投降一事負起領導責任,
但是蔣校長都表示不追究,為什麼相關人員就不願讓這位名將享受應有的哀榮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6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99765089.A.4D4.html
一線將領,能打、敢打、有戰功的幾乎都送在中國了;李彌、方先覺等算是罕見的例外..
來到台灣的..唉..
投降爭議過多,我支持方先覺保全部下的主張,但是本文不展開。
就說一件諷刺的事,方先覺過世,時任國防部長 (擋他進特勳區的那位) 宋長志本人也是
投降共軍再逃出來的 (這位僅僅是座艦被共軍火炮瞄準就投降了,沒有四十七天的抵抗)
反而是宋長志死後進了特勳區,也不知道他有什麼了不起的功勞...
※ 編輯: Seadolphin (1.164.168.5 臺灣), 09/11/2020 12:20: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