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S01E37 《快雪時晴》的雙城意義 feat.演員袁學慧
我第一次看《快雪時晴》時還是個大學生,這是一齣在各種方面都是創新的新編戲,男主角張容原是王羲之的朋友,也就是快雪時晴帖的收件人「山陰張侯」,在收到信之後就陣亡,靈魂跟隨著這封書信穿梭時空,經歷了中國史上的不同離亂,這是由京劇老生唐文華飾演的角色。
張容來到了清朝,遇到了癡迷於王羲之的印章Boy、乾隆皇帝,這是由聲樂家巫白玉璽飾演,印章BOY的台詞超級欠打,但又超級像他會說的話,尤其那一句「朕就在這帖上題一個『神』字」,那瞬間我真的笑死。
對,就是下面附圖中那一個神字,就是出自印章BOY之手(真的很想剁他手)。
當時初看沒什麼體會,但最近重演快雪時晴,我又找來一看,才感覺到那種亂世之中的動盪。而這齣戲看在學慧這個出身香港、學習粵劇與崑曲、又到台灣讀書的漂泊遊子眼中,就更有意義了。
戲曲在傳統與變革之中、在離亂之中要如何走出一條路,是學慧這一帶的年輕演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點開連結直接聽
https://sndn.link/readforyou/h42UQG
--------
由謝金魚主持、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不論你在哪裡,我們都在這裡,每天九點,為你朗讀。
Sound On:
https://sndn.link/readforyou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SwHu6Voc8eNV4trI8N0ZX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KlHdUqx6AIr-Fdpprn
apple:
https://reurl.cc/a9vXVl
Google:
https://reurl.cc/zeWKp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多人話香港係文化沙漠,但戲曲演員Vivian就指香港嘅戲曲發展有段故,佢又點睇新開嘅戲曲中心呢? (#港故小記) 重溫▶http://bit.ly/KongGu_ChineseOpera 第157集《勿忘初心的戲曲女生》 #港故 #oncckonggu #四眼仔 #袁學慧 #戲曲 #粵劇 #藝...
袁學慧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訪【時代波瀾下的戲曲人生——袁學慧:「如果在香港還只純談藝術,對不起這個時代」】
今年26歲,演員袁學慧踏入戲曲的世界已經11年。在香港出生,唱過粵劇,因白先勇而學崑曲、唱校園版杜麗娘;袁學慧3年前來到台灣和京劇女神魏海敏學戲,但反送中、港版《國安法》一連串劇變橫生,香港成了難以回去的家,她選擇留在台灣。
「我這輩的香港年輕人,生活完全改變、無法只單純做一個知識份子……藝術必須也是時代脈動的影射,我現在為什麼要做戲,我必須回答得出這個問題。」
台灣對她衝擊最深的,是傳統戲曲如此的貼緊時代、與時俱進。經歷國際孤兒待遇、民主和本土化思潮的激盪,台灣的戲曲創作者不斷自問「自己的文化在哪?」,在身分認同和生存危機中找出新道路——如今的香港,也正在面臨同等的危機。
袁學慧不願意戲曲只是他人口中的「風花雪月」,她的目標,是在傳統戲曲中,也找到回應當下的方法。
#完整專題
【京戲,何夕──伶人劇人的戲夢與人生】https://bit.ly/31xzlAI
#崑曲 #粵劇 #京劇 #戲曲 #香港 #國安法 #袁學慧 #演員專訪
袁學慧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趨勢教育基金會【直播】6/7(日)14:30 魏海敏 / 海敏散華曲
「花月憶時夢,海敏散華曲」
演唱:魏海敏
主持:陳怡蓁
樂師:廖錦麟、郭岷勤、潘宜彤、陳胤錞、梁家寧
伴唱:袁學慧、黃若琳(興傳奇青年劇場)
魏海敏老師:這幾首曲目多年來在不同機緣之下構成,創作背景時空及緣意各異,卻在世紀疫症的當下巧合地傳達著同一個訊息:人在自省中感悟對大自然的敬畏,才能與天地諧合靜好。當中雖然沒有人物或劇情,詞意中卻同樣包含著對世間美好、平安的嚮往。在疫症時期,本就十分希望能夠透過自己對於演唱、戲曲的熱情,轉化成為一份力量,散發溫暖與愛給大家。透過是次趨勢教育基金會的直播演出,希望將祝福帶給觀眾。即便當下看不到戲,也能透過歌聲讓各位知道我非常掛念大家、在此與大家一同渡過難關。
https://youtu.be/OwkWvv5rDDg
袁學慧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好多人話香港係文化沙漠,但戲曲演員Vivian就指香港嘅戲曲發展有段故,佢又點睇新開嘅戲曲中心呢? (#港故小記)
重溫▶http://bit.ly/KongGu_ChineseOpera
第157集《勿忘初心的戲曲女生》
#港故 #oncckonggu #四眼仔 #袁學慧 #戲曲 #粵劇 #藝術 #演員 #創作 #文化 #承傳 #勇氣 #堅守價值 #傳播力 #藝文界 #共鳴 #使命感 #戲曲中心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3zyRm_s1dM/hqdefault.jpg)
袁學慧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集「港。故」的主角,是一位熱愛戲曲的女生,而她熱愛的程度,更可以用生命作比對,「戲曲已經同我嘅生命劃上等號,佢就係我生命嘅一部分,無咗呢樣嘢,自己會好似空空如也咁,佢已經喺我血液入面,我已經無辦法同佢分離。」
「公仔箱」初見戲曲夢幻
不少戲曲演員都是從小開始訓練,但袁學慧(Vivian)在這年紀時,才在電視機前感受到戲曲的美,「喺電視嘅籌款節目見到有折子戲演出,就覺得好神奇,睇到嘅故事可以喺舞台上做出嚟,原來以前嘅故事可以用歌舞形式陳述。」
戲曲在舞台的呈現吸引了Vivian,但令她真正愛上這藝術,卻是文本上的文字,「因為佢嘅抒情性好強,佢唔只係要呈現一個故事、一個情節,古典戲曲好有趣嘅地方,就係佢嘅文字入面,一句說話就可以包含咗畫面、內心,成個氛圍觀眾就可以感受得到。」
基層出身 想像於戲曲馳騁
更重要的是,戲曲成功地觸碰到Vivian的內心,「因為我係基層出身,由細到大都住喺深水埗嗰啲板間房,成個空間接收嘅知識都好有限,但係文字、戲曲嘅世界入面,你嘅想像可以任你馳騁,你可以見到好多人嘅人生,佢哋點樣去面對自己生活嘅困難、點樣去同自己對話,所以戲曲對細個時候嘅我影響非常大。」
由於沒有經濟條件,Vivian在十六、七歲的時候才有機會學戲,相對普遍人在約十歲時開始訓練,她所遇到的困難可以想像得到,「呢件事係好困難,因為你成長之後,好多骨骼、肌肉等等都定咗型,你要去改變佢,其實要花好多苦功。」除此之外,Vivian當時也要兼顧學業,別人每一天都有訓練的時候,她一星期只有一至兩天可以全日訓練,Vivian因此也坦言,「只能夠做嘅就係努力,唔好放棄,你要不停咁提醒自己。」
非為發達 天真之心看待藝術
內在的挑戰固然艱苦,Vivian同時也要面對外在的困難,因為在香港,每一個演員都是自負盈虧,她舉例指,演員的頭飾與服裝都要自費添置,「絕對賺唔到錢,甚至可以話係清貧同窮困,因為我哋訓練時間好長,亦要付出好多錢,但演出機會未必有太多,不過作為一個劇場工作者,我唔係抱住一個『我要發大財』嘅心態去對待我嘅工作,而係一個好天真、好傻對待藝術嘅心。」
縱然走的路比別人難,但Vivian仍選擇堅持,「點解要堅持就係憑着愛。」 她除了有參與劇團演出外,也到台灣攻讀戲劇,當中會涉獵到戲曲的創作,「除咗演戲外,希望我做嘅所有嘢,可以畀更多人見到戲曲嘅美。我嘅夢想就係希望可以一路為戲曲服務,唔係戲曲可以為我帶來咩嘢,而係我可以帶到咩畀戲曲。」
冀勿忘初心 貢獻藝術與社會
戲曲已成為自己的生命,生活都圍繞這東西,Vivian時刻也提醒自己要勿忘初心,「我哋依家處於一個變化好大嘅社會,點樣喺當中保存自己嘅初心、保護我哋想做嘅嘢,當我哋作為藝文界有傳播力、影響力嘅時候,我哋希望畀到觀眾更多共嗚、提醒,凡事唔好只為利益而出發,要睇對社會同藝術有無貢獻。」
今集《港。故》用6分半鐘,帶大家走進戲曲的世界,感受一下Vivian對戲曲勿忘初心的熱誠。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zIe0PjCHkc/hqdefault.jpg)
袁學慧 在 粵劇: 水漫金山- 梁藝馨袁學慧Cantonese Opera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粵劇: 水漫金山- 梁藝馨 袁學慧 Cantonese Opera. leungkwaisim. leungkwaisim. 64 subscribers. Subscribe. 16.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袁學慧 在 今天學慧了嗎‧袁學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講者: 袁學慧戲曲旦角演員,畢業於八和粵劇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研究所碩士生。本業戲曲演員加編劇,也是「報導者」特約記者(戲曲專題),跨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