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該教你的不是忍耐】
工作是成人生活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大多數人花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無論是第幾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學專長,幾乎都需要花一些時間學習上手,都需要面對自己不熟悉或不喜歡的事物,也需要和平常不會來往的人相處。
#工作中有太多不能自己控制的部分,#卻又必須硬著頭皮面對。
雖然有人說,受得了的是訓練,受不了的是磨練。
但磨練的目的是什麼?對個人的影響又是什麼?為什麼我總是在忍耐,越來越不開心呢?
有幾種人容易在工作中感覺百般忍耐,甚至痛苦不堪:
✅✅自我要求很高
當我們在求學過程當中,因為自我要求可以換得優異成績的時候,我們習慣了自我要求。而且 #自我要求背後能讓我們得到自我滿足,於是正向回饋作用之下,#我們內化了完美主義的性格。出社會之後,甚至希望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是盡心盡力,接近完美。
於是我們對於不熟悉的事物,無法控制的變數,仍然費盡全力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達成,渴望自己成為團體中重要的一份子,自己的作為能夠代表付出的成效,#於是我們不知不覺超出自己負荷的範圍。一再自我要求,導致身心感到壓迫。
✅✅不喜歡有負面評價
身為社會群體動物,大多數人都害怕聽到批評,無論是正面的表述或是背地的言論,傳到自己耳裡時,往往都非常難受。#所以我們會下意識地避免這種負面評價,甚至在還沒發生之前,就會 #因為想像而限制自己的某些行為。
因為擔心評價會跟隨我們很久,言論的力量將會擴大渲染而揮之不去,於是更加 #被潛在的恐懼綑綁。為了避免負面評價,#可能會選擇壓抑情緒、#投其所好、#跟隨多數人的意見,或是 #接受不平等的交換,因此累積心理壓力。
✅✅擔心面對衝突
工作場合中涉及很多人,無論是同事或是上司,#人際的衝突往往比公事內容還棘手。公事上有標準流程,也有前輩經驗可以參考,但人際議題卻是因人而異。當我們感受到面臨衝突的時候,不能控制地會考量到更多延伸因素,包含職場倫理、自身利益、經濟壓力,甚至還有很多個人本身的生涯規劃等,如果對於衝突因應沒有信心,擔心成為孤軍奮戰,或者無法接受衝突過程當中必須經歷的情緒,都會讓人不自覺得躲避衝突發生。
✅✅對權威者感到焦慮
華人社會的早年經驗當中融合了許多對權威者的既定印象,包含對父母、老師、警察,甚至是父母早期告訴孩子有關壞人的故事、餐廳老闆會罵人、司機阿伯會不高興等等,導致我們對於環境當中的權威者有隱藏的恐懼。即使我們心智成熟以後,#理性上知道並無法過度擔憂,但 #情緒經驗會引發我們在特定場合的焦慮。
潛意識對權威者有焦慮時,認知方式就會受到情緒影響,權威者不再只是權威者,而是一個帶有特定意義的個體,會影響你的行為反應。
✅✅沒有長期目標
初入職場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沒有設定長期目標。由於對於產業或該職場上不熟悉,通常會希望自己快快上手,盡量吸收。一但問及三五年後,甚至十年後的規劃,卻很少有人有確切計畫。#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會造成我們在工作上失去目標和動力,過一天算一天。沒有目標,更容易被每日的挑戰所苦,挑戰成功只是當天的確幸,暗暗祈禱下個挑戰不要太快出現;挑戰失敗更是令人喪氣,累積挫折感,進而影響對工作的熱情和自我認同。
✅✅缺乏社會支持
工作上無論遇到大小事,成就感或挫敗感,人都需要在下班後轉換心情,甚至需要社會支持,來消化白天累積的緊張和壓力。但若是缺乏可以信任的社會支持力量,例如家人、朋友、另一半,或者甚至家人朋友也非常需要你的支持,讓你下班後需要立即投入為他們付出心力,就像是上第二個班一樣,那麼這樣無法心理壓力,極可能造成生活工作失衡,隔天對工作更無動力。
沒有一百分的工作,也沒有一百分的老闆。除了外在工作環境條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外,#也要清楚自己的內在狀態,#是否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平衡,唯有透過瞭解自己的焦慮,適當消化,才能在工作上找到開心的自己。
文/許嬰寧 心理師
圖/pexels
Search
被潛在的恐懼綑綁 在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腦中小劇場第25場孩子不想上學?沒關係 的推薦與評價
害怕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幾種:陌生的環境、看起來兇兇的老師、一直被當邊緣 ... 接著根據拒學的類型,找出策應方法來減少孩子的恐懼,無論是陪伴孩子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