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都更眼淚...
司法院在「行政訴訟法」內新增「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7月1日起,只要都市計畫一公布,人民若覺得權益「可能」受損,即可興訟。
新制賦予人民訴訟權,針對尚未執行的都市計畫打官司,交給行政法院判斷計畫內容是否違法,開啟了我國行政訴訟上「法規範審查」的先河,意義重大。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廳長簡慧娟表示,新法正式上路後,民眾對於7月1日以後發布的都市計畫,若認為違法且損害其權益時,可以在都市計畫發布1年內,依照所在地分向台北、台中、高雄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保障權益。
都計擬拆屋 法官可宣告無效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3592
一文看懂都市計畫審查程序
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87-57185-cd5a1-1.html
司法院釋字第742號源頭
https://cons.judicial.gov.tw/jcc/zh-tw/jep03/show?expno=742
大法官742號解釋 修法推手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702000734-260106…
當年聲請釋憲的是台北市南港區6名地主,他們共有的27筆土地在1972年被規畫為中央研究院用地,後來中研院用不到,北市府1992年公告土地變更為住宅區用地,但其中30%土地被做為公園用地。
另一聲請人是台北市士林區的兆亨公司,公司3筆土地原本是加油站用地,後來被北市府變更為交通用地成為遊客中心,公司不服,提訴願被不受理,向法院打官司也被裁定駁回,因此聲請大法官解釋。
這些地主及公司對於自己所有土地,因都市計畫被劃為其他用途相當不滿,主張自己權益被侵害,為何不能救濟?最後大法官作成解釋,讓2件聲請釋憲當事人因此獲得平反機會。
#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
#都市計畫審查程序
#都市更新
#都更
#苗栗大埔張藥房
#士林文林苑
#土地正義
#司法院
#司法院釋字第742號
#地主
#南港闕姓地主
#中研院
#兆亨公司
#財富的平安
裁定駁回 不受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月六號星期六
#罷免國瑜護高雄
圖:台灣基進、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
今天風和日麗,疫情趨緩,也是是高雄人的好日子,先是下午韓國瑜聲請停止罷免,因搞不清狀況毫無訴訟理由,法院連受理都不受理,直接裁定駁回!
接著,中選會也公告,六月六號將進行罷免投票,距離光復高雄,只剩下倒數50天!
根據中選會公告罷免案未來時程,4月30日前被罷免人韓國瑜要提出答辯書、5月5日前發布罷免公告、5月22日至6月5日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6月6日投票及開票、6月12日公告罷免投票結果。
韓國瑜被罷免以後,將立即解職,由行政院派員代理,並辦理補選程序,隨著疫情在夏天趨緩,高雄也有望恢復正軌,重新選出專心拚市政的市長!
裁定駁回 不受理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地檢署昨天傳出就去年323、324行政院佔領案,追加起訴39名被告「無故侵入建築物」;其中至少有26人,係在佔領事件驅離過程中遭警方毆傷、出面自訴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等殺人未遂者。遭起訴的教師林明慧,以及協助受傷民眾控訴國家暴力的民間司改會,質疑檢方秋後算帳。
去年323行政院佔領事件,警方自324凌晨起展開武力驅離。事後四十多名受傷民眾,透過民間司改會等團體籌組的義務辯護律師團,分別向法院提起自訴、行政訴訟,指控國家暴力。另一方面,檢方也在今年2月間,分別以無故侵入建築物、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等罪名,起訴93名民眾。
法院自3月起,每週二分批開庭傳喚被告。昨日上午綽號「妖西」的社運人士劉敬文出庭之後,原本準備程序已近尾聲;但隨即傳出檢方再追加起訴39人的消息。蓋有新聞資料戳章的起訴書節影本,日期是4月30日。
為該案籌組義務辯護律師團的民間司改會,隨後忙於核對遭追加起訴的被告身分。目前至少確定,在驅離事件中受傷嚴重、並經媒體大幅報導的牙醫師王心愷(受暴過程詳見右方影音)、教師林明慧等人,都在追加起訴的名單中。
司改會副執行長陳雨凡表示,324行政院武力驅離事件,透過義務辯護律師團協助追訴國家暴力的四十多人當中,有3人是在今年2月間遭起訴;昨天則被追加起訴至少26人。司改會也發現,昨天檢方追加起訴的39人,除了上述26人,還包括2名在追訴國家暴力案件中,由原告聲請傳喚的證人。
檢方發布新聞資料,但未載明39名追加起訴被告的犯罪事實;起訴檢察官也沒有署名。
檢方新聞資料未載明39名追加起訴被告的犯罪事實。
檢方發布的新聞資料中,對於追加起訴39人的犯罪事實,沒有任何著墨,甚至連起訴檢察官的姓名也省略。司改會對此強烈抨擊。
「這不是司法追殺,什麼是司法追殺?」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質疑,檢方淪為國家機器的打手,卻又不敢對起訴事實負責,難道是躡手躡腳的向上級表功?
被告之一的教師林明慧表示,看到新聞才知道自己被追加起訴,不過並不太意外。他說,去年準備提告時,就已經想過可能遭秋後算帳;如今果然被自訴的對象起訴,他不得不認為,這是國家機器的「面子問題」。
林明慧解釋,324當天,他在凌晨過後來到行政院,和其他抗爭者手臂勾手臂坐在廣場;沒想到後來遭到驅離時被推倒在地,隨即警棍加身。
「當時行政院已經是一個抗議現場,我進入時沒有遭到在場警察攔阻、沒有走進任何建築物、也沒有破壞公物,或與警察有任何衝突。」
2015 0417-001-324林明慧
林明慧依照警械使用條例提起國賠行政訴訟。(張方慈攝)
林明慧當時評估,即使遭到指控,自己也站得住腳;另一方面,警方驅離的指令與手段太不合理,加上媒體又剛好拍攝到警察施暴,證據充分,才決定提告,「希望能打贏官司、成為先例。這樣一來,日後類似抗爭時,警方執法手段也許會有所調整。」
林明慧去年向法院自訴行政院長江宜樺與相關官警殺人未遂,也提起警械使用條例的國賠行政訴訟。國賠案件可望在五月底辯論終結;自訴案件則是一波三折。
自訴案曲折復活 檢方追加起訴教訓?
司改會副執行長陳雨凡表示,自訴國家暴力的四十多名受害者、共8起案件當中,由其中1名受害人周榮宗老先生率先提訴;沒想到後來相繼提出7起案件的其中2案,包括台聯立委周倪安案,以及被毆後癲癇發作昏迷的牙醫師王心愷案,被台北地院以與周榮宗自訴案屬同一案件為由,判決自訴不受理。
今年1月間,王心愷自訴不受理三審定讞;周榮宗自訴的部分也被法院認為舉證不足,裁定駁回。司改會與律師團一度擔心,追訴國家暴力的行動無疾而終。但周榮宗案經律師抗告,高等法院2月間認為地院沒有審酌周所提事證,裁定抗告成功,案件發回北院審理;此時換被告江宜樺不服,向最高法院抗告,但在4月間遭駁回,確定北院必須實質審理周榮宗案。周榮宗3月病逝,由其女承接訴訟。
陳雨凡說,如果按照最高法院先前的見解,雖然王心愷等案件與周榮宗案均屬同一案件,原先自行提訴部分不受理,但卻應該併同周榮宗案,回到一審實質審理。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認為,林明慧、王心愷等遭到追加起訴,是檢方的警告,「教訓意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