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飛利浦來信詢問想不想體驗他們家的檯燈,
並且在信中提到好的檯燈可以保護幼童視力時,
我覺得神一定有在我家裝監視器。
因為我前一天晚上我才在家裡跟彼得說,
你近視那麼深,
羅比會不會遺傳到你啊......
唉呦我好擔心喔......
畢竟羅比已經遺傳到我的鼻子跟牙齒,
遺傳到爸爸的眼睛是很有可能的吧,
我還為了這個上網查了近視會不會遺傳這件事,
得到的答案如下:
"近視有遺傳的可能,
有近視家族史的成員發生近視的比例,
比無近視家族史的確實要大一些,
目前沒有明顯的證據能說明普通近視會遺傳,
只有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才較有可能。"
"高度近視是染色體隱性遺傳,
近視的一對基因中,
要兩個都是致病基因,
才會引起高度近視,
也就是說高度近視的男子與高度近視女子結合,
子女發生近視的機率實在90%以上。"
彼得絕對是高度近視,
而我在大學的時候作過雷射矯正,
曾經一隻眼睛450度一隻眼睛好像是550度,
這樣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高度,
想到羅比可能是近視的高危險族群我就有點恐慌,
又繼續去查了幼童預防近視的方式,
文章裡有一段話太妙了:
"保護孩子視力應從3歲開始,
透過電腦驗光確認眼球結構、屈光度數,
還要從髮型、小動作中護眼保健,
避免走上近視不歸路。"
從髮型作護眼保健???
然後我往下看到,
眼科醫師對於髮型的建議是"額頭淨空"四個字,
天啊為了有明亮的雙眼我是不是該把總裁變成清朝人!!!
#保健了視力但可能會情場失意
#媽媽都是為你好
2.
檯燈送來家裡的時候我很興奮,
完全忘了要給羅比試用,
自己就先打開來放到我的書桌上去。
晚上彼得下班後,
馬上發現我的工作桌多了這個好東西,
我轉頭跟彼得說:
你看,我正在創作,
幫我拍一張照!!
他好奇地在我旁邊東看西看,
我接著誇張地說:
啊,寫作真的是我的天命啊......
欸,你相不相信人有天命這件事?
彼得點點頭。
他斬釘截鐵地表示:
我相信,
我覺得我的天命就是輔佐羅比。
我:
那你打算要怎麼輔佐他?
彼得說:
我希望未來,
我可以留一個商辦大樓給羅比做生意!!
身為一個父親,
彼得這麼雄心壯志地立下目標嚇到了我。
我連忙問:
所以你要怎麼擁有一個商辦大樓?
彼得想了一想,樂天地說:
首先,
我要來看看怎麼樣可以免費得到一棟商辦大樓!!
#參加抽獎或是集點數得大樓已經是你最好的辦法嗎
3.
因為我對檯燈的相關知識很少,
所以自從答應飛利浦試用他們的軒泰檯燈以後,
我就一直在查找相關的資訊想要了解更多。
我也拉著全家跑去家電的大賣場看,
看得我眼睛都先花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幾年前數篇新聞報導過護眼檯燈商品宣稱不實的事情:
"近年來,「護眼檯燈」成為居家生活必備品。
為了幫消費者實地檢測檯燈的功效,
消基會特地抽檢15盞宣稱具有抗眩光、無疊影、不閃爍、光線分布均勻、適合閱讀寫字、緩解視覺疲勞,更可預防近視的護眼檯燈,
但卻發現有3成光照不足,
以及7成功率不實,
僅只有2個檯燈完全符合各項標準。"
通過檢驗的其中一個護眼檯燈,
就是飛利浦出的。
雖然這已經是2015年的老新聞,
但這件事情,大大增加了我的好感度,
不說謊不浮誇,
好好地使所有的項目一一通過檢查,
讓需要的消費者得到如實的產品效果,
這就是大品牌應該腳踏實地去作的事情啊。
#為此全力支持飛利浦 #軒泰檯燈
4.
報告一下我的試用心得:
a).
如果要做到極致,
照明是很複雜的事情。
以前常常有在燈下苦讀會映照出自己的影子的孤獨感,
現在已經沒有了!!
b).
軒泰檯燈有三種模式可以調整,
有一個圖示是月亮,
彼得說喔喔這個應該是想仿照月光吧。
(還叫我躺在床上感覺一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c).
另外兩種模式,
一個是電腦模式,
一個是閱讀模式,
其中閱讀模式比較亮,
一開始我不懂為什麼要特別分開這兩種,
試用了幾天過後我終於明白,
原來以前我總是覺得看電腦久了眼睛很酸,
但是看書又有點看不太清楚,
其實是亮度的問題,
原來人眼看書的時候就是要比用電腦時亮兩倍啊。
(理科彼得在一旁覺得這很容易懂,
因為電腦自帶光源,但是書沒有。)
#那為什麼近視一千度的是你呢
d)
跟羅比說檯燈有三種模式他可以試試看,
總裁問有沒有開店模式?
我說目前沒有但你可以自己客製喜歡的燈光,
羅比調了半天把燈光弄得很黃叫我來看,
說他就是喜歡這種黃黃的光,
果然是開海咪咪餐廳的男人!!!
#此為財源滾滾模式
後記:
以下是P編對於軒泰檯燈的自由投稿欄位,
希望飛利浦寬宏大量不要介意:
題目:我與檯燈的人生跑馬燈(他自訂的)
作者:P編
從前從前,
考試前夕我會把自己角色切換成十年寒窗苦讀的書生,
(像甯采臣,但沒遇到鬼),
然後將房間電燈通通關掉只留檯燈,
試圖營造出spotlight的效果。
每當在臨時抱佛腳的旅程上,只有檯燈陪著我,
雖然很孤獨但我進入絕對專注的領域,
而最終考試成績也沒讓厝邊隔壁失望。
自從N年前離開校園以後,
我就都沒在讀書了,
檯燈也就漸漸淡出我的生活,
前陣子當我打開房門看到新送來的檯燈佇立在書桌時,
所有求學階段的回憶就像挖到油井一樣井噴,
甚至有在想,檯燈在我一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為什麼不把他當成傳家寶,
先給羅比用,等到羅比結婚生子,再給小羅比用,
就這麼一直傳下去...WHY NOT!
(編按:P編突然why not一定是寫不下去)
這台軒泰檯燈從長相到功能,
都比古早的檯燈進化許多,
相信羅比用它來讀書、寫字、畫畫、算帳、找靈感,
都會有如神助。
雖然已經這麼強大了,
但還是有可以精進的地方,
希望未來還能導入聲控啟閉、眼球追蹤定向照明、AI情緒起伏偵測調節燈光,
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加入美顏功能的技術,
幫正在認真為家人打拼的我拍個幾張照,謝謝。
#甯采臣你要求會不會太多呢
想了解更多軒泰檯燈的專業特色,
請參考這裡喔:https://reurl.cc/V6yVqY
#抽獎訊息放在留言處喔覺得家裡不夠亮的來抽吧
複等位基因遺傳題目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點評:七種唐氏症篩檢 - 完整版>
各位好
小弟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
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查詢
妳是否真正搞懂唐氏症篩檢了呢?
-
對我來說
產檢其實很簡單
如果妳把產檢看做一份考卷
裡面只有三種題目
-
第一種是”送分題”
基本上健保給付的項目,
全部都做就對了。
至於到底做了些什麼?
都正常的話
搞不清楚似乎也沒什麼關係。
-
第二種是”是非題”
大部分的自費項目屬於這一類型,
其實妳只要單純考慮C/P值
幾百塊的加減做,
幾千塊的看一下存摺,
再猶豫一下要不要做就可以了
這類型的檢查通常也都沒什麼風險
最多就多花了點錢,
多抽了幾管血而已。
-
產檢唯一真正需要動點腦筋的:
只有這唯一的一題選擇題
也就是”唐氏症篩檢”應該怎麼做才好
-
這不只是一題選擇體。
還是一題多選題
-
妳可以單做初唐
妳可以直抽羊水
妳也可以先做初唐,再猶豫下一步怎麼做
妳也可以同時又做初唐又做NIPT又抽羊水
當然這樣又花錢又冒破水的風險就是了
.
對於不同的族群
又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
-
唐氏症篩檢相當複雜
一共有七種常見的方法
-
完全不知道的
可以參考小弟過去的相關發文
請google 威廉氏後人 + 任一唐氏症篩檢法 即可
-
這七種,分別是:
1. 年齡法
.
2.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 初唐
.
3.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 = 二唐
.
4. NIPT ≒ NIPS ≒ NIFTY ≒ 非侵入性胎兒基因檢測
.
5. 超音波軟指標法
.
6. 羊膜穿刺
.
7. 絨毛膜採樣
.
-
首先,
年齡決定法是最簡單的
基本上卵子年齡幾歲
唐氏症風險對照表格就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唐氏症風險之外
其他數種基因遺傳疾病也和年紀有關
在此給幾個常見年紀讓各位參考
.
唐氏症風險 所有基因遺傳疾病總風險
25歲 1/1250 1/476
30歲 1/952 1/385
35歲 1/250 1/192
40歲 1/100 1/66
45歲 1/30 1/20
-
這裡的年紀,
指的是”卵子年齡”
也就是說
如果妳是幾年前冷凍的胚胎或卵子
或者是高齡跟其他捐贈者借卵者
一切以”卵子年齡”為準
不考慮子宮年齡喔!!!
.
也就是說
48歲的女生,
如果用20歲的卵
唐氏症風險其實很低。
是以20歲計算。
-
初唐、二唐、nipt、羊膜穿刺、羊水晶片、超音波軟指標
這些在過去的文章中都有詳盡的說明了
在此就不再複製貼上
-
其中,
由於超音波軟指標法大家最不熟悉
雖然我以前發過類似的文章
但大家還是針對”心臟小白點”或者”腿骨較短”是否是唐氏症
因而陷入無限的煩惱之中。
.
我也最常收到類似的提問:
“威廉醫生您好:我初唐低風險,29歲,但超音波發現心臟有小白點,請問我應嘎抽nipt或抽羊水嗎?”
這是一個超級萬年考古題
但我還是會一直收到這樣訊息。
-
所以
我決定直接把公式提供給大家
請大家自己練習計算看看囉。
-
異常項目 唐氏症比例 正常比例 風險倍數 單一項目風險倍數
頸部增厚 33.5% 0.6% x 53.1 x 9.8
肱骨過短 33.4% 1.5% x 22.8 x 4.1
腿骨過短 41.4% 5.2% x 7.9 x 1.6
腎盂水腫 17.6% 2.6% x 6.8 x 1.0
心臟白點 28.2% 4.4% x 6.4 x 1.1
.
也就是說
如果妳本來初唐的風險是1/10000
妳在高層次也只發現”單一一個”心臟小白點的問題
妳的風險就變成1.1/10000
那妳當然不需要特別擔心
.
但如果妳同時出現多個不正常的現象
頸部又厚、手又短、腳也短、心臟也有小白點
妳又只有做過二唐的話
那我就會強烈建議妳應該去抽羊水
-
這是一個風險疊加的概念
如果妳老公只是某一次電話沒接到
這是否暗示他有小三呢?
通常這只是一個”意外發現”
不代表什麼。
.
但如果妳老公常常不接電話、手機待機畫面是別人的照片、半夜常常不明原因出門
這樣妳再高度懷疑妳老公不遲。
.
所以
各位不要再為了一個心臟小白點半夜睡不著覺了
很低的風險x1.1 = 還是很低的風險
便宜的餐廳,
多付了一成服務費
還是很便宜的。
只要記得保持防疫社交距離就好。
-
為了讓各位知道超音波軟指標法在所有唐氏症篩檢中
到底有多不準確
這邊簡單提供各位這種檢查的偵測率
這裡的疾病偵測率
指的就是:”如果妳小孩真的有唐氏症,用這個方法抓出來的機率多少”
檢查方式 疾病偵測率
羊膜穿刺 / 絨毛膜採樣 ~100%
NIPT 99.7 %
初唐 + 二唐 (二階段流程) 92 - 97%
初唐 87 - 92%
二唐 70 - 86%
超音波軟指標 68 - 73%
-
我們也可以從上述的表格中看出來
目前針對唐氏症篩檢裡面
單用超音波或單做二唐,
大概是最不ok的作法
準確率無法達到九成以上。
-
至於大家第二常問的:
如果已經確定要抽羊水、或者我已經決定要抽NIPT
我是否還需要做初唐?
-
關於這個問題,
我在這裡提供一個很重要的資訊給各位
在2016年,
一個大型的研究中指出:
針對一共55113個產婦接受初唐檢查:
其中 341個頸部透明帶 >3.5mm
在這之中
有164個孩子確定染色體異常,佔48.1%。
值得一提的是
對於另外139個染色體正常的孩子
仍有28個結構異常!
佔這些染色體正常的孩子中的20.1%!
-
也就是說
羊膜穿刺跟NIPT固然有他們強大的準確率
但他們針對結構的問題
並沒有任何的診斷力。
.
因此
如果是已經確定要抽羊水或NIPT的媽媽們
我仍舊建議
應該接受”初唐的超音波部分”檢查
才能夠彌補羊穿或NIPT的不足
.
當然你會說,
20幾周再照高層次還不是一樣可以偵測出來
是沒錯啦,
但我還是認為
很多問題
如果可以更早期發現
對妳的身心靈的傷害會比較小
比如說嚴重的無顱畸形、斷臂殘肢、胎兒水腫等等問題。
-
至於如果妳想知道的是關於雙胞胎的問題
首先
初唐跟羊穿是一定可以使用
這個沒什麼問題
.
唯一困難的是NIPT對於雙胞胎到底是否可行?
首先,同卵雙胞胎是確定不受影響
畢竟兩個孩子的染色體組成完全相同
至於異卵雙胞胎:
目前NIPT的唐氏症偵測率為98.2%
因此原則上是可以。
.
但比一般單胞胎更容易出現檢驗失敗:(24.5% vs 2.1%) 。
原因是因為可能出現雙胞胎DNA碎片比例落差懸殊
比如說8%的A寶,但只有1%的B寶
這樣就無法發報告
當然通常這樣的情況
NIPT廠商應該要退錢給妳
然後妳就乖乖去抽羊水了吧
.
另外,
如果是多胞胎合併胚胎萎縮
則不適合NIPT。
因為齁
如果一個萎縮一個存活
NIPT報告出來一個正常一個唐氏症
沒有人可以告訴妳
是否是正常的那個存活
而不是唐氏症那個存活
.
因此,
如果是多胞胎合併胚胎萎縮
NIPT就完全不要想了。
-
最後一個網友常見的問題
叫做胚胎切片(PGS)後是否仍需要做唐氏症篩檢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觀念
身為同時擁有婦產科專科、高危險妊娠專科、跟人工生殖專科醫師執照的我
必須再三跟各位強調:
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及歐洲生殖醫學會共同的聲明
由於胚胎切片時切片的位置是胚胎的外殼
也就是未來發育成胎盤的地方
並不是切片在未來發育成胎兒的內細胞團上
因此胚胎切片結果對於胎兒的情況仍是”不確定的”。
-
美國生殖醫學會及歐洲生殖醫學會均建議
“PGS過關的產婦仍應依照產檢準則接受唐氏症篩檢。”
-
至於妳問我說這樣結果不一致的比例高不高
根據統計
胚胎切片與胎兒情況不同的比率高達:6.8% - 10%。
因此
沒有人說高齡做了PGS過關就可以放心不會是唐氏症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標準錯誤答案!!!
-
以上這些問題
是我在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收到許多網友寄來的詢問
我一次完整地跟各位做說明
當然啦
如果你有看我的直播
應該都學會了。
-
對我來說
要搞懂唐氏症篩檢很簡單
就很像選手機一樣。
選手機有以下這些方法:
1. 看出廠年份:十年以上的舊手機可能壞掉的風險就高
2. 看各個角度的照片。從中推敲手機不正常的可能。
3. 查詢重量、電力、容量等間接資訊。
由這些間接資訊去了解一支手機,想當然是比較不準確的。
4. 盜取手機公司碎紙機的機密資料,再拼湊起來分析。
這是一個特好的方法,但成本高昂,也還是有錯誤的可能。
5. 直接拆開來看,但小心別弄壞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唯一的缺點就是有弄壞手機的可能。
.
如果你已經完全理解各種唐氏症篩檢方法
我相信妳能夠知道我在這段選手機的說明中代表的涵義
希望這關於唐氏症的最後一篇文章
能夠提供各位
迷失在唐氏症篩檢的十字路口上的媽媽們
一些正確的指引方向。
-
以上
一些淺見
提供參考
-
參考資料:
1.2007 January ACOG Practice Bulletin.
2.J Med Screen.Mar;23(1):1-6.
3.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5; 45:61.
4.Fertil Steril 2016; 105:49.
-
~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臉書蒐尋 : 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複等位基因遺傳題目 在 馮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世界安靜慢下來的武漢肺炎病毒不見得都是壞的呦,如果把它當成是一個(忠言逆耳的)好朋友來看,就可能可以是個靜下來好好觀察自己的好時機。
.
不是嗎?
病毒從來沒有不存在過,它們從你出生到這個地球以後就一直都在,西醫也一直沒有辦法有殺死病毒的藥,因為病毒會(在你弱的時候)與你合而為一,所以小從一場感冒大到各種病毒引起的肺炎都要靠自己才能痊癒。
這個自己:就是平常有沒有吃好睡好心情好運動好⋯點點滴滴累積來的自己,然後是越急越不得的自己。
防疫是一輩子的功課,是很長很長很長的馬拉松,有跑過鐵人賽的人可能都有所領悟,什麼都是心一旦急了慌了就先自毀一半,戰力免疫力都跟著一起下降。
.
不(想也不太能)待在人多不通風的密閉空間太久,所以捷運公車這樣的交通工具,這十年來搭過的次數算算還真沒超過10次。
每次坐小黃,上車前先確認不能有汽車芳香劑和香水(不然就會立即跳車),就算沒有化學香,一上車也是一定開窗,塗油膏在鼻孔。
不得不搭的飛機會買商務艙和別人離開遠一點,塗油膏在鼻孔內,一直噴花水敷純露用精油,然後不抽煙的我在世界各地機場一定找室外去待著為了多補點新鮮好空氣。
辦公室,家裡,店面⋯不論晴雨冷熱開沒開冷暖氣,都要打開(的像陽台),然後還要點上噴上塗上那些防護抗菌給支持的精油們⋯去餐廳不是要有窗的,要不最好能坐戶外,去上課的教室,去旅店住宿能不能開窗是首選必要條件,這個有了其他再能繼續,能走樓梯的樓就不進電梯,一定要進電梯會憋氣,不去電影院看電影,去超市買東西會用最快的速度買好就走,運動首選森林原野中每週至少一次,要不一定要通風很好的室內空間才可以做運動⋯這些常被人覺得有點誇張,莫名其妙(還會被制止)的行為,最近似乎因為武漢病毒的傳播,可能可以翻身變主流了⋯^_^至少不會被制止。
#通風很重要
#中醫說的氣
#化學香氣是肺的大殺手呦
#這時候就不要再用化學合成香來加重身體的負擔啊
是不是那天那個厭惡害怕排斥 #化學合成精油香水 也可以(從怪胎行為)變主流呢?⋯⋯希望大家都能安然度過。
#好好保護自己 #好好生活 #好好睡覺 #保持平靜多微笑😊
#沒有任何藥物勝得過日常生活
以下這篇北京醫學博士的建議分析寫得很好,謝謝你🙏推推❤️
.
本文作者:薄世寧,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美國布朗大學公派訪問學者。國家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現場處置指導專家。現任職於北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得到App《薄世寧·醫學通識50講》主理人。
文章題目: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
你好,我是薄世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ICU醫生。
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的保護自己。
從SARS到新型肺炎,病毒性肺炎從未走遠
1997年,我有兩個最要好的同學,一起分到了北京,在同一所大醫院當醫生。他們是戀人,後來結婚了。聚會的時候,同學們就擠在他們那個狹窄的房子里,看他們的照片,有的是一起在森林里嬉戲,有的是一起坐在綠地上學習,有的是一起參加醫院的活動。生活就是這麼幸福,每個人都羨慕他們。
2003年,非典(SARS)來了。
女生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是那種傳染性最強毒性也最強的病毒,很多感染的人沒能救過來。
她越來越重。為了留住她,在搶救的時候,她的愛人,也就是我的這個男同學,摘下了口罩,給她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心外按壓。大顆大顆的淚就這麼一滴滴的順著他的臉流到了女生的臉上,然後又滴在白色的病床上......
很不幸,最後女生還是走了。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悲壯的和病毒博弈的歷史,各種病毒引起的烈性瘟疫都給人類帶來了慘痛的記憶。遠的有天花、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近的有SARS、埃博拉、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
全球每年有291,000至646,000人因流感病毒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如果你覺得這些數字離你還是很遠的話,那麼你一定還記得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讓所有人知道了一個事實,不以為然的流感可能需要搶救,可能花費巨大,甚至可能致命。
而這一切,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
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
無論是非典肺炎、流感肺炎,還是今天的新冠狀病毒肺炎,儘管病原體不同,但它們都是病毒引起的肺炎,這三者的病理生理機制和臨床表現類似,治療方法也類似。可以毫無疑問的說,這三種病毒引起的感染,多數病人病情相對較輕,沒問題,休息、對症以後都會好轉,可以痊癒。只有那些發生了嚴重併發症,比如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導致病情危重的,才需要ICU收治進行搶救治療。
那麼,為什麼有些病毒性肺炎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
兩個關鍵原因:
首先,沒有特效藥;
其次,是人體的自我防禦能力降低了。
為什麼沒有特效藥?咱們需要先瞭解病毒和細菌的區別。
病毒學家可能會告訴你,二者大小不同、結構不同,和你說細胞壁、細胞膜、蛋白外殼、遺傳物質、DNA、RNA、逆轉錄、酶系統等等,這些都很重要。
但我只想告訴你一件事:細菌和病毒的區別,歸根到底在於能不能獨立生存。
多數細菌具有獨立的營養代謝系統,可以獨立生存,所以它進入人體後只是求「營養」,它不必非要侵入細胞內。
但病毒不同了,它要的不僅是「營養」。所有的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只能侵入其他物種的細胞內,借助其他物種的細胞加工遺傳物質,加工蛋白,不停的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
理解了這一點,咱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嚴重的病毒性肺炎難治了。
如果是細菌感染,可以有抗生素。很多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殺滅」敏感菌。對於常見的細菌感染,我們有藥。
但是研發抗病毒藥就太難了。
第一個原因,我剛才說了,病毒和細菌不一樣,它進入人體後,會鑽到細胞里,會把它的遺傳物質插入到細胞內的染色體上,所以能夠干擾病毒複製的藥,就難免會引起人的細胞功能異常。
第二個原因,病毒會快速繁衍,不停地發生突變,你剛研發出藥物,病毒又變了。
第三個原因,很多細菌在結構上或者代謝上具有一些相似之處,作用於一種細菌某個部位或者代謝環節的抗生素可以對其他的細菌有效。但是,病毒種類太多了,共性少,很難找到廣譜的抗病毒藥物。
這就決定了,對絕大多數的病毒感染,我們沒有特效藥。即便有了具有一定效果的藥物,對病毒起到的效果也僅是「抑制」,而且越在早期應用效果越好,後期應用效果並不理想。
那很多病毒感染,就像輕型流感是怎麼好的呢?
對,靠的我們人體的自我防禦能力。無論有沒有藥,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都非常重要。
應對細菌性肺炎,人體天然會有兩個基礎防禦:
l 咳嗽、咳痰;
l 白細胞尤其是其中的中性粒細胞增高。
咳嗽、咳痰是為了排出痰液、壞死物質、甚至病原微生物。在我們ICU,評價病人預後一個關鍵指標就是病人咳痰是否「有力」,有時候,咳痰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用抗生素。
白細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增多,也是細菌感染時機體重要的防禦機制,是為了增加殺菌的力量。
但是,你注意到沒有,新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狀是發熱,乏力,乾咳。化驗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乾咳,意味著雖然人體啓動了咳嗽反射,想要把病毒或者壞死物質排出體外。但是,狡猾的病毒藏匿在了細胞里。氣道內分泌物少,痰少,雖然可以經過咳嗽將一部分病毒隨著飛沫排除體外,但是這也恰恰滿足了病毒為了繁衍自己,加快傳播的本性,並不能有效的去除病原體。所以肺泡細胞不斷受到攻擊,但是人體卻很難通過咳痰,把它們有效的排出去。
咳不出來,再加上對抗病毒的部隊——淋巴細胞又減少,這兩種關鍵的防禦能力下降了。病毒不斷地複製並且侵犯細胞,嚴重的病例,在兩三天之內,病人的大部分肺泡細胞都被攻陷,X-線下或者CT下,顯示為「白肺」。
三、醫生怎麼治?ECMO是治癒病毒性肺炎的終極武器嗎?
那麼,醫生怎麼治療這種嚴重的病毒肺炎呢?
首先,給予抗病毒藥。雖然不是特效,但是這個時候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就一定用,任何能幫到病人的,都會考慮到。
同時,霧化吸入干擾素,增加抗病毒的能力。合併有細菌感染的時候,還會用到抗生素。肺部病變進展迅速的時候,會用到激素,減輕局部的炎症反應。
然後,嚴重病例,就是針對各種併發症進行處理了。
@如果病人呼吸衰竭,我們就用呼吸機,用正壓把氧氣打到肺裡面。
@病人腎功能衰竭了,我們還有辦法,可以用CRRT,也就是一台人工腎臟,幫助病人清除毒素,脫水。
@如果病人凝血垮了,可以補充新鮮血漿和凝血物質。
@如果病人的呼吸衰竭進一步加重,當呼吸機給純氧也不能滿足的時候,
我們還有ECMO,也就是一台體外的「心肺」,可以把病人的血在體外加上氧,排出二氧化碳,再把新鮮的血液打回到人體。
前段時間,有報道說用ECMO成功救治重型新冠狀病毒肺炎。這是不是意味著ECMO是治癒病毒性肺炎的終極武器呢?
我必須告訴你,不是。為什麼呢?因為所有這些最前沿、最高端的救命設備,起到的作用都是支持。
呼吸機支持肺,讓肺休息,等待自愈;
CRRT支持腎,替代腎臟的功能,等待自愈;
ECMO,是對心臟和肺,最高級別的支持。
所有這些治療的目的都是為了跑贏病毒的複製,讓人體免疫系統重新獲得優勢。換句話說,先把命保住,給自我修復贏得時間,創造條件。這個時候不僅需要有力的醫療,更到了拼人體免疫力的時候了!
講到這,你一定還在擔心著最開始病例里提到的男同學,他一定也會被傳染了吧?因為當時的病毒傳染性太強了,這麼口對口人工呼吸,很難幸免。
萬幸的是並沒有。連發燒連咳嗽沒有,男生一點事都沒有。
當然了,這是極端場景下的極端案例,絕對不鼓勵任何人在如此烈性的病毒面前嘗試不做防護。切記!切記!
他為何在如此烈性的病毒面前保住了自己,其實已經不重要了。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維護良好的人體免疫才是正途。
四、健康的底層邏輯:人體免疫
在病毒肆虐的當下,迅速的提升免疫力是不太可能了,沒有任何可以快速提升免疫力的食品、保健品。
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辦?我送你三個詞:加強防護,好好睡覺,平和心態。
關於第一點我就不再多說了。相信這幾天你學到的自我保護知識,超過了有史以來你學到的所有關於自我防護知識的總和。我只強調,去人口密集又通風差的地方,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醫院,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我說的是正確佩戴口罩,不是說戴口罩,很多人不會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臟手去摸臉,揉眼睛,擦嘴,摳鼻子,這樣很容易把臟手上的病毒代入人體。還有就是少聚會。這個時候沒有任何聚會比健康更重要,居家就是最好的防護。
第二點,好好睡覺。熬夜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降低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熬夜會影響人體生物鐘、影響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和防禦能力,研究表明連續缺覺一周還會對700多個對健康至關重要的基因產生影響,繼而對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
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我們對抗感染的能力,我們有個常識,生病之後會困倦,在以前我們會認為這是疾病分泌的疾病因子直接導致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其實更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修復,在其他物種體內發現了一種叫做nemuri的調控睡眠的基因,這種基因可以指導大腦合成抑菌肽,增加抵抗力和存活率,還促進睡眠。這可能才是睡眠增加的真正驅動力,睡眠不僅是生理規律,更是自我修復和對抗感染等疾病的需求。
所以特殊時期,保證每天7-8小時的良好睡眠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平和心態,學會微笑。
緊張、不安、焦慮,這些心理變化會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影響我們的免疫力,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就會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
同時,劇烈的心理變化還會引起很多心身疾病,比如失眠,頭痛,血壓波動,胃部不適,腸道功能紊亂等等。這些疾病又進一步削弱機體抵抗力。
在面臨病毒威脅的時候,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加強自我防護,通過良好的睡眠,平和的心態,保護好自己的免疫系統,剩下的,就交給公共衛生管理人員和醫生吧。
寫在最後,我們已經開始收治疑似的危重病例了,同時,也在時刻準備著替換支援武漢的同事們。連夜趕出來這篇稿子,接下來可能沒太多時間叮囑更多了。病毒肆虐,做好防護,希望每個人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