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素來關係較為密切的捷克與斯洛伐克於1918年10月28日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一黨執政。1968年發生要求民主變革的布拉格之春,但最後在蘇聯軍事干預下失敗。直至1989年11月,捷最終實現民主變革—天鵝絨革命,開始...
西元1918 在 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首部冰島Netflix原創影集《#卡特拉之謎》#6月17日上線 ❁
在家防疫的日子,還是有許多事情值得期待!首部冰島 Netflix 原創科幻、懸疑劇集 《卡特拉之謎》(Katla) 終於要播出了!
《卡特拉之謎》是由冰島影集《困獸之鬥》(Trapped) 、災難劇情片《聖母峰》(Everest) 的導演 Baltasar Kormákur 擔任執導。第一季全八集,將於6月17日冰島國慶日這天全球同步上映。
故事講述冰島卡特拉火山 (Katla) 爆發後的一年,冰島南部 Vík 維克鎮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由於火山頂部的冰川開始融化,居民被迫離開家園。僅剩的少數居民設法使小鎮得以運轉,儘管地理位置優越,該鎮幾乎已成為鬼城。格蕾瑪 (Grima) 依舊堅持不懈,持續尋找在火山初次爆發當天失蹤的姊妹。然而此時,從史前時期就深深凍結在冰川之中的神秘元素開始從融化的冰中浮現,其後果是沒人能預見的。
儘管《卡特拉之謎》的故事內容是虛構的,但卡特拉火山卻是一座真實存在的活火山。
自冰島有人類定居的1100年來,卡特拉火山一共噴發了至少 21 次 (最近一次的噴發是在1918年)。卡特拉火山埋藏在冰川下方,噴發類型屬於爆炸性,不僅會釋放出大量的火山灰,還會將冰川的冰大量融化,引發洪水災難,造成大規模的破壞。西元822年的一場爆發中,更為整個歐洲帶來了全面的飢荒、瘟疫以及急凍冰封。卡特拉火山的威力,與此刻仍在噴發中的雷克雅內斯半島「親民觀光小火山 Fagradalsfjall」相比,可謂天差地遠呢!
Netflix 目前已經釋出了44秒的前導預告片,觀眾也可透過片名搜尋將影片設定提醒,影集上線後就會自動加入片單唷!
_
【 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
✦ 追蹤 Instagram → https://bit.ly/3mwp0ij
✦ 訂閱 Youtube 頻道 → https://bit.ly/2QbHBEo
西元1918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18年西班牙流感,導致5千萬至1億人死亡。
你知道,那時候的台灣,也有受到疫情的波及嗎?
103年前的台灣,面對當時的全球疫情,是如何防疫的呢?
阿金的大學同學,台大公衛研究所的張書森教授,和我分享一張1918年的《臺灣日日新報》,非常珍貴的史料!!!!
上面刊載了「11點防疫須知」
我們來看看,和現在有什麼異同?
首先標題叫「豫防須知」,我查了一下,當時的日文真的就用「豫防」
而且,日本那時候的「傳染病豫防法」是明治30年(西元1897)就頒佈了!距離現在124年!!
「臺北防疫組合于目下流行惡性感冒。配付豫防須知。盖以流行性感冒病原菌。重者則在患者排出之鼻汁咯痰諸細菌中。餘如患者四圍空氣中有混在者。亦能由吸入而感染之。故左開各項。宜各遵守。期勿為本病所冒。是為至要。」
那時候把流感稱為「流行惡性感冒」,顯然知道其嚴重度比一般感冒來得嚴重。
那時候,就知道這是「飛沫」的傳染:「病原菌」(當時還不知道是因為病毒所造成),存在病的的「鼻汁」、「咯痰」中,會在患者四週的「空氣中混在」,能由「吸入」而感染。
第一、為慰問患者。所入患者家之事。宜一切引避。且勿與患家為寢具被服諸借貸。
==> 這是接觸隔離的觀念:勿要染病者家中,勿共用寢具被服。
第二、群集密居場所。如劇場。活動寫真館。寄席等。勿亂入。
==> 避免群聚,勿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寄席」是能觀賞日本傳統娛樂的設施場所。
第三、常清潔家屋內外。使室內空氣流通。且乾燥。雖健康者。亦時時宜以一萬倍之過滿俺酸加里液。或五十倍之硼酸水。以為含嗽。
==> 居家消毒通風。那時候還建議使用「過滿俺酸加里液」(似乎是「過錳酸鉀」?)或「硼酸水」來「含嗽」,這些做法目前都不建議了。
第四、寢具被具等。宜曝露于日光使乾燥。
==> 乾燥日曬
第五、若家族中有罹本病者。可為隔離一室。使得靜養。家族欲接近患者看護之。必常鼻口覆其。覆可包以脫脂綿紗。或單綿紗與木綿。但須煮滾。或曝日光使乾燥。
==> 居家隔離,一人一室。接觸者要戴「口罩」,那時候的口罩材質沒那麼好,用「煮滾」或曝曬重消使用。
第六、勿論與患者接近看護者。即患者之家族。亦宜照第三項所開。以含嗽之。俾免為家族傳染。
==>口腔消毒預防傳染,此次疫情亦有不少研究,但是,目前仍沒有確實的證據證實有效防此感染。
第七、患者居室。宜使空氣流通且乾燥。掃除之際。勿使塵埃飛散。
==>空氣流通,以擦拭消毒,別讓塵埃飛散。
第八、患者之鼻汁咯啖。投棄于便所。與夫污染之手巾啖壺。宜注入熱湯。以為消毒。
==>病人的鼻涕、痰液,要小心處理,用熱水消毒。
第九、本病經過中。往往有肺炎併發之有熱患者。宜速就床褥。受醫師診斷。
==>可能會有較嚴重的肺炎併發症,要臥床、就醫。
第十、患者雖解熱後。然一週內。尚有病毒散漫之虞。且防其再發。故為自他。皆勿外出。
==> 退燒一週內,仍然具有傳染力,勿外出。
第十一、現有罹他病而療養者。與夫老人小兒。為本病所襲。而陷于重症者。宜益恪守本豫防法。
==> 生病、老人、小孩等抵抗力差的人,染病以後,容易變成重症,更需要嚴格預防。
又右開含嗽所用硼酸。四合瓶一本分者。二錢五厘各藥店皆可買之。經與北藥種商協議。可以便宜購入。
==> 防疫用品官制,可以便宜讓民眾取得。
原來,戴口罩、隔離、消毒、勿群聚,在一百年前就這麼做了!
一百年前,世界各國面對來勢洶洶的世紀疫情,和現在又有什麼異同呢?
推薦大家看這本,由阿金審訂和導讀的翻譯書:
《世紀大瘟疫後的變與不變:西班牙流感的歷史借鏡》
西元1918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素來關係較為密切的捷克與斯洛伐克於1918年10月28日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一黨執政。1968年發生要求民主變革的布拉格之春,但最後在蘇聯軍事干預下失敗。直至1989年11月,捷最終實現民主變革—天鵝絨革命,開始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1993年1月1日捷克與斯洛伐克解體成為兩個獨立國家,獨立後沿用10月28日作為國慶日。同年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成員國。捷克1999年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捷克的要塞,在西元第九世紀時布拉格的王子首先在伏爾塔瓦﹝Vltava﹞的山上蓋了一座城堡,此後他便在此開始統治他的捷克人民和土地,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這裏有羅馬式、哥特式、巴羅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各個歷史時代風格的建築。西班牙大廳是總統舉行授勳儀式和國宴的場所,弗拉迪斯拉夫大廳是總統舉行就職典禮等大型政治活動的地方。1992年,布拉格城堡被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有許多經典建築特色,例如大門上的拱柱和飛扶壁,都裝飾的相當華麗。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