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青年節的頒獎典禮
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孩子-鄭翠玄
請您花一點時間好好閱讀一下這孩子的故事
並與漢鍾分享您的心得與感受
以下是鄭同學的故事(文長請耐心閲讀)
主題:越挫越勇,超越自我 文/鄭翠玄
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或絕境,都標誌著我重生階段的開始。
我是阮翠玄(歸化中華民國籍,現名字為鄭翠玄),今年18歲(西元2000年生),來自越南北部貧窮的鄉下,現住宜蘭縣蘇澳鎮,就讀國立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二年級。
我生出時,爸爸得了肺癌,因家境貧窮,使我營養不良,體弱多病,媽媽每天都在早上4點起來,背著我去市場賣豬肉賺錢過日子。到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因病不治而離開了我,我阿嬤不知為何趕媽媽和我出家門,我們沒有錢租房子,只能暫居親友家,生活越來越困苦。我媽媽被迫千里漂洋,來台灣打工賺錢,媽媽拜託阿嬤養我一段時間,但是阿嬤卻把我送到孤兒院。媽媽知情,便把我接回,轉託付給妗婆和阿祖扶養。我被帶離開家鄉(北越廣寧)轉到新的城市(北越和平)。當時我還小不懂事,我只知道我是沒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被棄養的小孩。當我看到別人的幸福家庭時,我常覺得孤獨和不幸。晚上,我都暗自躲在門後,偷偷地看著阿姨的家庭團圓吃飯,更自嘆自己瘦骨伶仃。雖然,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這個階段,讓我在幼時,就要學會獨立的活下去。
六歲時,期盼的媽媽終於回越南,回到我身邊,我興奮不已,但是陪同媽媽回來的,還有一位叔叔和尚在媽媽肚子裡的妹妹。媽媽跟我說這是我的新家庭,我們一起移居到外婆家生活。新「爸爸」每年都會到越南探望我們母女三人。他也很關心我,把我當成他的親生女兒一樣,因此我也很快的接受了新爸爸。媽媽那時借錢開了一個小雜貨店,常被鄰居賒帳甚至倒帳,除了在店裡賣東西,每當到了節日慶典,媽媽都會帶著我到有人表演的地方販賣貨品,有時候我們賣到凌晨1-2點才回家。我跟我同學不一樣,他們都有家人陪伴,可以在放假時出去玩、去看表演。我當時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我都在外面路邊兜售東西,回家要照顧年幼的妹妹,幫媽媽料理家事,但只要有媽媽的陪伴,我感到很滿足和幸福,雖然有時候覺得身體很累,因為有客人來光顧,我就很開心,我知道賺錢不容易,並懂得要惜物節儉,我更體諒、懂得媽媽的辛勞。所以我除了要更勤勞,還要更努力的唸書,拿到好的成績讓媽媽心慰。我學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到優秀學生獎狀,並參加縣級的城市寫作比賽,頻頻得獎,最佳的成績是第二名。每次我拿回獎狀和獎品,看到媽媽滿意的笑容,我都覺得特別開心。
十二歲時,新爸爸和媽媽在越南結婚,他們和妹妹三個人前往台灣定居,只留下我一個人在越南。從此,我人生中的第三階段,也叫做獨立階段。這幾年,我大部分都住在學校的宿舍。我經常想念家人,也感覺很孤單,那時我才明白親人對我的重要,只是我還是得再次一個人獨立生活。雖然所有事情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做主,經常感到徬徨無助,但是卻也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也懂事很多。我跟商家批發手機卡販賣,並在晚上幫三位國中學生補習英文和語言學,我賺到微薄的生活費,加上媽媽寄給我學費,讓我完成初中學業。之後,媽媽告訴我可以依親,到台灣生活,當時我非常想跟家人在一起,我希望到我夢想的美麗台灣。
我人生中的第四階段開始在新的國度。106年8月23日是意義特殊的一天我踏上台灣土地。因我沒法參加高中會考,無一高中可以就讀,半個月後,有幸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寬容我入學。來台不久,我媽媽身體不適去看醫生,發現罹患良性乳腺癌要開刀。我生平沒有這麼害怕過,我怕媽媽會離開我。媽媽開刀住院了八天。每天學校下課,我都急忙衝到醫院照顧媽媽,我兩姊妹在醫院照顧媽媽,我一邊學中文注音符號和拼音,一邊照顧媽媽,雖然身心感到疲憊,但我還是覺得很幸福,因為媽媽的身體漸漸的好。不過媽媽出院之後,體能衰退了很多,沒辦法去上班工作,又因繼父有嚴重糖尿病,也無法正常上班,妹妹還小,因此我們家再次陷入困境。所以我決定去打工,貼補家用。雖然已來台三個月,我對這裡的環境還沒適應,但是為了生活,我不能不去打工。我找到了一個餐廳,可以讓我周六、日工作,做的是端盤子的服務生工作。其實,工作並不難,但語文上對我來說,那是很大的壓力和考驗,因為我看不懂菜單,聽不懂顧客講的意思,而且在餐廳忙碌時,沒人有空可以關照我,有時候做錯事我會被罵,我只能默默的忍受。
在學校上課剛開始,我感覺自己連一個小學生都比不上,因我聽不懂老師講的話和同學講的話,課本裡面的中文,都沒有注音讓我沒辦法念,也不會寫。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無用的廢物一樣,工作不能做,上課也無法上。我知道同學都在私下嘲笑我,他們都認為我媽媽給我錢去讀書,是在浪費錢。我心想,我不能被人嘲笑,被人瞧不起,我想讓我家人為我驕傲,我知道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轉變現況,從此我用大部分的時間來學中文。在學校,只要沒有上課時,我都拿書本來念、練習寫字,主動和同學多交往和溝通,同學也都很樂意教我講國語,告訴我台灣次文化和習俗。初來台灣的那段時間是我最辛苦,最有壓力的時候,但是也讓我迅速成長了很多。107年4月21日,我參加會計三級檢定,拿到宜蘭縣第一名。當時,我更堅信只要努力不懈,就會拿到好的成績。
從小我失親自認是一個缺乏愛的小孩子,我總是覺得自己是被家人拋棄的小孩,只有媽媽愛我。我曾想念媽媽,但從來沒有恨過媽媽離開我那麼多次、那麼久,只留下我孤獨一個人,因為我知道媽媽為了我,而不知暗自流了多少眼淚。媽媽從小就教我做人一定要堅強,我人生中的目標不是尋找榮華富貴,而是尋找最好的自我。媽媽說做人要有自尊和自由,要有道德讓人家尊重,自己的生活要有能力自理。媽媽喜歡將喜悅和成果跟別人分享,因而她受到大家歡迎。她說人生中會有很多人幫助我們,而我們要把這個恩情,轉化成正向的能量,回饋他人,和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子我們的生活才會美好和有意義。沒有媽媽陪在我身邊時,媽媽總是相信我,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可以獨自勇敢去克服和面對挑戰。如今我從媽媽身上學會堅強和獨立。所以媽媽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要感謝的人。
我感謝繼父跟妹妹出現在我的人生中,給我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也感謝妗婆和阿祖在我幼時的扶養,雖然他們對我很嚴格和苛薄,有時候我不聽話還打我,但是他們卻在我沒人養育時,伸出援手,牽著我的手,給我供給吃和住。我感謝我的家人、親人對我的養育之恩,而老師則是教我知識的人,所以我對老師有無限的感恩和敬意。
來到了台灣,我感受到社會上充滿溫情和愛。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老師。她們都很關心我,為了我而刻意在課堂上講話速度放慢一點,每節課結束老師們都問我有沒有聽懂?如果還沒聽懂,老師還會再詳細解說給我聽。直到我完全理解。反觀在越南,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關心我的老師。我覺得只要我願意學習,老師都很熱心地教導我。我打從心底不想讓老師失望,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我覺得台灣是充滿包容、多元和開放的國家,而在這裡我遇過的人,都帶給我純真、友善和友好,來自各方暖暖關懷的感覺,一年多來台所見到和遇到的人,無私熱忱的幫助我,讓我滿懷感恩的心。讓我愛上台灣,我認同台灣,也熱愛台灣,我不想離開台灣。
我以後想成為一位人權律師,以保護公道和真理。從小我親身經歷,也有看過很多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我想靠法律來保護人們應有的權利。我認為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都應有基本人權和平等權,而中華民國的台灣就是一個尊重平等權的國家,讓我嚮往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充滿人情味的國家。但是我在報紙、網路上,發現很多越南人在台灣錢被騙。其實因為文化的差異,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看不懂中文, 大部分是因為他們不懂台灣的現行法律。所以我希望可以用自己能學到的法律知識,來保護大多數不懂法律的越南人和台灣人,保障他們的權益,並可以讓台灣在外國人的心中留下好印象。另外,我從新聞得知,很多越南人來到台灣,當小偷或做了違法的事,被警察抓去,被法院判刑。對於這個現象,或許無知、或非故意,我想用自己的越南母語宣導和教導越南人,關於台灣的法律,讓他們了解台灣的生活規則,讓他們知法守法,更能從此可以加強兩國之間人民的良好關係。
我以前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困苦的小孩,但當內政部移民署轉介我到宜萱婦幼關懷協會,我加入了宜萱志願服務隊後,我接觸到和看到很多特教生、失親、殘疾、貧困人士和孤苦老人,讓我明瞭,其實我比很多人還要幸福,因為我有健全的手腳和體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勞力,去完成我的夢想,而有些人是沒辦法做的。所以現在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不幸的人,而以後的我可以有能力幫他們,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更希望能呼籲身心健全的年經人,不要受到短暫的挫折,就自暴自棄,應該要「越挫越勇,超越自我」,以追求人生美好的理想。
新聞傳送門~ https://m.ltn.com.tw/news/focus/paper/1204820
西元2000年是民國幾年 在 無限期支持黃國昌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片】
2017.03.27 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財政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
質詢內容:存保準備金長期不足、存保準備基金績效低落、存保局民事求償受償率低、存保局求償進度公開揭露
質詢委員:黃國昌
列席受詢: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仲達
發言時間:09:33:28 - 09:45:25
🎯存保局廣告預算使用成效不明確。
🎯存保準備金來源主要是金融機構保費收入,目標比例是2%,目前只有0.33%,長期不足,按現在速度要2051年才能達成。
🎯基金可運用資金金額增加但收益率每季都下降,今年目標還較去年少2億6千萬。
🎯存保局向金融機構求償勝訴的確定判決有151億,但實際拿回來的只有4億,受償率只有3.54%。訴訟成本可能比討回金額還要高。
🎯存保局求償進度上網公開揭露的可能性,董事長一周內回覆。
今天要審中央存保的預算。
老師首先詢問董事長有銀行有可能不參加存保嗎?
董事長回覆,目前僅有德意志銀行因受德國銀行保險制度未參加。
老師向董事長確認目前台灣存保的覆蓋率而言是100%。
老師提出中央存保在106年廣告媒體的影片,表示不理解該廣告雖溫馨想達到的實際效益是什麼?
董事長說明,雖然銀行強制投保但民眾可能對存保制度不清楚。金融業是信心行業,一旦有危機發生怕有擠兌問題。
老師歸結,所以是希望提升民眾對存保的認識。
老師提出存保局過去歷年預算,每年都花2000多萬做廣告,是否有實際效益?
董事長表示,有。但原來的認知度增加會比較快,後面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可能會減慢下來。
👉老師表示希望存保局能切實際的檢討,有效的推廣當然會贊同。但年年都花2000多萬,但卻不知實際達成什麼樣的效果。
希望錢花在刀口上,廣告的效益能夠達成。
老師表示,在存保局的網站及今天的書面報告看到業務重點洋洋灑灑數項,就各項來請教董事長。
👉關於存保準備金長期準備不足,存保局在業務報告中表示要充實準備金。存保局現在的充實計畫與過去幾年有何不同之處?今年打算要充實多少?如何充實?
董事長答覆,目標比例是2%,的確目前只有達到0.33%。特別準備金的來源主要是保費的收入。
在民國100年的時候一大幅提高過一次,但也考量說保費如收太多,對金融機構的負擔太重,所以現在較不便於提高。
金管會在103年7月份開始,將金融營業稅挪到保險賠款特別準備金。
金管會鄭副主委說明,保險特別基金的部分應保險公司都已經解決,部分結餘資金會委託存保局來代為經營,孳息的部分作為管理費。金管會並沒有要增加給承保公司任何的預算補貼。
老師質詢,存保局雷董事長作為新任董事長,對於現在所面臨存保準備金長期不足這個結構性的狀況,缺口仍有3000多億,具體的作為為何?
👉董事長回答,目前除非提高保費,否則就是將來萬一有需要的時候,向金管會申請金融特別準備金的撥用。
老師質疑,存保局今年也沒有打算要跟金管會申請,金管會也沒有特別要補撥給存保局。
那存款保險條例第16條定2%的目標是寫著開玩笑的嗎?
董事長表示要逐年達成。
老師表示,按照存保局現在的速度要到西元2051年才能達成。
董事長答覆,如果只是靠保費收入真的是要那麼久。但如有需要,金融準備金當初設立的目的就是支援銀行的退場機制。
老師請董事長之後仔細聽聽看自己說回答的內容,會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回答老師的問題。
老師詢問的是,作為存保局董事長,有什麼不一樣積極的做法,而非現狀的背景因素。
或者董事長覺得準備金這樣子的比例是可以的,有特別需要的話再跟金融特別準備金申請就好。
👉事實上有關存款保險存款保險條例所訂2%的目標,寫在法條內根本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需要進行修改。
老師接下來質詢基金運用的績效。
👉老師提出圖表說明,基金實際上的收益率每季都在下降,目標的收益率都訂得非常的低。
今年將利息的收益率目標訂得更低,只有6億1千1百1十7萬,相較去年度8億7千4百萬。詢問少了2億6千萬的裡由。
對存保局長答覆,同仁會依可運用資金與市場利率來預估,老師反駁可運用資金金額並未減少反而增加。
老師質疑,為何將目標收益率定得這麼低?存保局董事長是否有看過預算中心與行政院這幾年,對於存保銀行在投資基金的效益上,一再提醒要改善投資績效?
👉董事長答覆,投資重視的是安全性、流動性跟獲利性,同仁較重是的是安全性跟流動性,獲利性方面較不敢做積極的操作,這可能是影響到績效不佳的原因。目前已經考慮開始要改變。
👉在存保局辦理民事求償的績效方面,目前為止存保局向金融機構訴訟勝訴的確定判決有151億,但實際拿回來的只有4億,受償率只有3.54%。
老師詢問董事長是否滿意?是否有計算過拿到民事確定判決151億總共花了多少程序成本?
董事長對此表示並不滿意。法律顧問、訴訟費用等大概要上億。
👉老師請董事長會後提供程序成本的資料,嚴重懷疑支出成本比討回金額還要高。
老師最後質詢,存保局針對每一個案件的求償進度,都沒有做完全公開的揭露。
👉上次質詢保險安定基金時已經問過一次。
一樣的標準想要要求中央存保,就已經賠付出去的金額接下來求償的進度,能否在中央存保的網站清楚揭露,讓大家都可以做公眾的監督。
董事長表示研究看看。
老師表示這個沒有實際上的困難,事實上立法院的預算中心要這些資料實際上還是要發文給存保局去填問卷。
事實上這些都是大家共同的錢,存保局實際執行績效如何要求在網上公佈並不過分。
常常有官員說要研究就不曉得拖到什麼地方去。
董事長回覆一周內做決定。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kzKYSMncwrE
立法院IVOD:
http://ivod.ly.gov.tw/Play/VOD/96765/1M
西元2000年是民國幾年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英九總統3月29日晚間針對近日學生運動召開中外記者會,接受現場媒體提問問答全文】
問1:此次學生抗爭活動的起點,外界皆以為是從立委張慶忠關鍵30秒開始,您如何看待此次學生對於程序正義的要求?警方在3月24日行政院驅離過程結束後,公布警察有155人受傷,民眾有55人受傷,但此一數據遭網友質疑,總統如何看待此事?
總統:所謂張慶忠30秒通過服貿協議的問題,確實有需檢討之處,但我們也必須瞭解,當初之所以發生此一問題,是因民進黨的委員擔任主席主持會議時不讓國民黨的委員發言,等到輪到國民黨的張慶忠委員主持會議時,他連上臺主持會議都沒辦法,才會出現此一情況。因此我覺得,未來如果服貿協議要在立法院逐條討論、逐條表決的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兩黨彼此都不要杯葛,大家都非常平和、理性地審查,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成果。至於,3月23日有部分民眾與學生攻佔行政院,警察予以驅離而造成部分人受傷的情況,各位都知道,我們整晚都在關心,在行政院院區內民眾與警察有3、4千人,最多時近5千人,這麼多的人在推擠、拉扯,要想沒有人受傷恐怕是不容易。不論流的是一滴血,或是一塊瘀青的肌肉都是我們的國民,因此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現象再度發生,也希望未來警察在執法時,能比現在或過去更為謹慎,儘量避免任何傷害發生。
問2:總統回應學生的四項訴求,相較昨天行政院江院長的談話,總統認為公民憲政會議可以評估,有關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先立法,再審服貿協議的部分,您認為可以同步進行嗎?另針對有關外界認為以公投方式處理服貿協議,有何看法?
總統:有關服貿協議審查方式,現在已在立法院展開審查程序,至於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則尚未開始。實際上,兩岸服貿協議進入立法院前已進行相當多的討論,進入立法院後向委員會報告過三次,在立法院也辦理二十次的公聽會,這些程序似乎沒有必要再走一次,而應該往前看。而有關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相關法規的立法,可同時來做,這樣可以減少走回頭路,也會使程序更有效率。其次,有關公民憲政會、國是會議或經濟諮詢國是會議等,到底我們應如何面對臺灣經濟的未來,我們會請行政院相關部會評估,因為到底怎麼做?希望達到何種目的?能否解決目前的問題?這都是我所關心的,我已和江院長商量,希望行政院儘快提出評估結論,至於是否能採行公投的方式,各位都知道,此一法案已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序,我們覺得應該在國會內尋求解決。最主要是在國會內才能做到逐條討論、逐條表決,公投是沒有辦法的,因此先從代議政治的國會來做,應該是正辦。
問3:政府是否同意學生及公民團體所提針對兩岸協議立專法?服貿協議中牽涉國家全的問題,目前政府的說法都因涉及政府的國際信用不能重啟談判,是否有可能向中國大陸表明該協議有部分條文臺灣民眾無法接受,而重啟談判?
總統:服貿協議有關國安的部分,第11條有例外條款,亦即倘涉及國安問題,可利用此一例外條款處理,第8條亦有緊急處理機制,倘發現實施後造成雙方貿易很大的衝擊,亦可利用此一條款。同樣在19條、23條亦有一年檢討及三年修正的條款;換句話說,不是上了車就不能下車。我看了許多外界所提有關國安的疑慮,例如營造業,如果公路交通的隧道、橋梁都由陸商來承包的話,將來發生問題怎麼辦?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陸資不能超過12%,他們也不能透過政府採購法來承包公共工程,因此此一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第二類的電信業,也不是我們經常所說的internet,所以實際上這些問題都已考慮過。前次記者會有人問及立法院是否要求國安局提出國安檢討報告?是有的,此一報告已送到立法院,我已和國安局說,在相關的部分,摘要應該沒有問題,萬一有問題,實施後也來得及補救,因有現成的條款可適用。
另外,為何在國會審查時不宜再改動?因為這是國際慣例,因為一改動,都與其他條文有關,其他條文也需跟著動,這時就可能需要重新來過,從國際慣例角度來看,可能對我國的國際信用有影響。至於訂專法的問題,主要是看有何內容,目前立法院已提出八個版本,加上學生及陸委會共有十個版本,有三個不同的型態,一是訂專法,一是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第5條是有關監督機制的母條文,三是有人認為不必立法,訂定作業要點即可,因為這是程序性的。屆時再看立法院如何審議。
問4:您評估此次服貿爭議對兩岸關係有何影響?往後兩岸貿易或其它議題的商討是否將有所不同?「馬習會」是否將受到此次爭議影響?
總統: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一部分,而ECFA有四個部分,包括貨品、服務、投資保障與爭端解決,因此服貿是在此一大架構之下,如果未通過的話,當然會影響ECFA,因為我們後續仍須與大陸洽談貨品貿易協議,目前雖已完成85%,若不通過一定會受影響。另外,您提到的「馬習會」與服貿協議毫無關係,因為服貿協議是約莫在一年半前開始協商,當時習近平先生還沒上任。
問5:兩岸監督機制如何增加透明度,以避免爭議?
總統:剛剛我們講到有四個階段,一開始概念剛形成階段,我們會與外界及國會溝通;第二個是業務溝通階段,即開始與對方談;第三個是簽約前階段;第四個是簽約後階段,這些都具有程序性,每一個階段都須到國會做報告。
服貿協議到立法院做了三次報告,包括去年四月及五月,許多現在反對服貿的民進黨委員皆有參與,其中一次密會,另外兩次則是公開會議,因此,不能說服貿協議都沒有跟國會報告過,實際上跟業者也溝通了110次之多。
問6:3月23號發生了流血衝突,很多人認為行政院江院長與警政署王署長應該下台,您有何看法?另外,學生明天上凱道後,大概七點會回到立法院,如果一直沒有共識,有沒有考量用什麼硬性或軟性的方式讓他們回家?有沒有設下時間點?
總統:3月23號發生的群眾攻佔行政院事件,警察依法予以驅離,造成部分民眾與警察受傷,這個事件,警察執法應該是符合我國現行法律要求。我認為,江院長與王署長都沒必要為這件事情下台,因為他們都是依法執行職務,尤其行政院是憲法規定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反而攻佔行政院的群眾及部分學生在攻佔時,即宣稱「要讓行政院明天不能上班」,有這麼強的企圖,而江院長是行政院長,他擔心的是行政中樞受到干擾,有這樣的憂慮,我認為他所採取的行動是符合「比例原則」,且合法的,因此他不須下台。
有關明天凱道集會遊行,我看到學生特別說明「希望大家和平理性」,且其中一名(學運)領袖說,將於晚間7時帶群眾回去(立法院),因此你(記者)剛憂慮的問題,學生們都提供答案了!
問7:有人質疑總統兩岸政策是「親中賣臺」,您認為您兩岸政策進程是否太快或太慢?有否需要檢討?此外,服貿協議的爭議會影響兩岸和平協議、兩岸設處及「馬習會」等政策嗎?
總統:兩岸在我上任時,沒有任何一個正式航班,現在一個禮拜有828班,平均每天118班,所謂班機的意思是來一趟去一趟,亦即兩架次,即使如此,還是班班客滿。至於,所謂「親中賣臺」的質疑,不是我當了總統才有此說法,以前就有人喜歡這樣給我貼標籤,很明顯地,我上任後不僅降低兩岸緊張,促進兩岸和平與繁榮,也對臺灣真的有利。因此,我常說,我的政策,尤其是兩岸政策,都是「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不但沒有「賣臺」,而且是「助臺」,讓我們的國際關係參與更多。我上任時,給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及地區只有54個,陳前總統上任時即是54個,他的任內沒有增加一個,在我任內卻增加到135個,「這不是一個賣臺總統會做的事情」。各位可以看的出來,我做的事情都是「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至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到底是太快?太慢?還是剛剛好。對此,陸委會每兩個月會進行一次民調,最近一次民調顯示,認為剛剛好的還是佔最大多數,約有45%;認為太快的約30幾%,不到40%;認為太慢的約20幾%,不到30%,大概是四比三比二,多年來多是此一比例。至於我到校園演講時,學生的反應則多認為太慢,希望有更多交流。不過以全民而言,是認為速度剛剛好。
有關服貿協議的困難會不會影響到兩岸關係其他部門,我覺得應該不至於。因為服貿協議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雖然做了很多溝通,但還是不夠,因為對象都是業者,跟一般人比較沒有接觸,這方面我們會予以檢討。現在經濟部也大量與學校及其他單位接觸,因為服貿協議經過這一番周折後,越來越多人對此感興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危機就是轉機」。經濟部以前發資料給大家,大家都不太注意,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邀請經濟部官員前往說明,這是件好事,因為一個公共政策應該多做說明。可是有時候大家忙,沒時間進行瞭解,所以往往得到的資訊不夠多。剛剛我提及,就在立法院的場外,很多學生在聽老師解說服貿,他們也自己看書,不是只有看懶人包而已。我對這些學生很肯定,他們願意透過這個機會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就知道服貿不是「洪水猛獸」,對臺灣是有利的。
問8:您致詞時提及民國79年的野百合運動,當時的李登輝總統接見學生代表,也召開國是會議,最後解散萬年國會,李前總統昨天也建議總統先召開憲政會議或國是會議,再來討論服貿,請問總統的看法?
總統:野百合學運與現在的學運相隔20餘年,當時國民大會與立法院都還沒有全面改選,國家的民主制度並沒有上軌道。野百合學運之後,大法官做成261號解釋,認為3個所謂的國會—國民大會、立法院及監察院都必須改選。因此從第2年開始,首先是國民大會改選,然後立法院。以前辦的是增額選舉,在那之後就是全面改選。李登輝總統當時承諾學生辦國是會議,籌備人之一就是我,所以我非常瞭解在那個國家制度沒有上軌道的時代,你必須要透過朝野在制度外進行協商,達成決議,以改變制度。現在情況則不一樣了,民主制度燦然大備,立法院是我們的國會,他有完全的權力來主導各種各樣的議案,這次是因為立法院被佔據了,沒有辦法發揮功能。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趕快解決問題,讓國會回復其功能。否則一碰到問題,就要開體制外的會議,真正的體制反而無法運作。因此拿現在跟野百合時代相比,在時間與世代上已有極大落差。
問9:學生抗爭期間,許多外資觀望不前,政事也因此停頓,企業界很擔心會否造成經濟停頓,請問總統若抗爭結束,未來政府有無具體措施提振經濟?4月10日博鰲論壇可能有「蕭李會」,總統剛剛有提到兩岸航班問題,航空業更關心此次會否談及陸客中轉議題,這對航空界將是一大利多。
總統:學生抗爭到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可能還需要多做一些瞭解,從3月23日以後,股市看來似乎沒有很明顯的影響。至於應該採取什麼經濟復甦措施,政府一直在做,這兩天政府即公布景氣對策信號,燈號也由「黃藍燈」變成「綠燈」,25分。包括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等亦在積極推動中,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條例也已送至立法院,但是立法院若一直處於癱瘓的狀態,對此會有影響,因此我們當然希望國會能盡快恢復正常。
有關陸客中轉,上次我方跟大陸談的時候,好像有一點機會,我不曉得何時會做出最後決定,但這是我們努力好幾年的政策,我們也希望大陸能盡快讓我們獲得此一條件。「這個不是讓利」,因為我們的人到大陸去轉機已經非常普遍,臺灣到廣州或其他地方飛歐洲,非常普遍。這對我們實際上來講不太公平,為什麼他的二線城市不能到臺灣來轉機,而是我們跑到大陸去轉機。這部分我們過去幾年都據理力爭,希望能夠盡快取得此一權利,這對臺灣打造航空城,或作為一個東亞的中心也好,都是非常重要。能早一點獲得當然是最好。
問10:反服貿抗議事件持續到現在已經12天,現在傳說福建省的參訪團原訂3月31日的參訪也取消來臺。往後來看,4月有江蘇團、5月有河南團,都已經在觀望。您是否擔心兩岸的交流會出現新問題?
總統:到目前為止,觀光界的反應是,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例如遊覽車、觀光旅館都還是蠻「旺」的,但如果(抗爭)時間長的話,我就不敢斷言。當然,這個情況我們密切注意中,因為臺灣的觀光賣點主要是美景、美食與美德,臺灣人民很友善、好客,且拾金不昧,尤其拾金不昧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我們不希望因為抗爭事件而改變觀光客對臺灣的印象,但到目前為止,我的感覺是還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時間拖久了就很難論斷。
問11:請問總統您今天記者會一延再延的原因?外界懷疑此為一項戰略,您是否得到北京的訊息呢?另,國民黨立委受到黨紀的約束下,服貿協議的條文內容應如何修正呢?此外,總統您願意給予行政院多少時程去評估是否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呢?
總統:今天的記者會時間更改,是因為我有好幾個行程進行調整,所以才會延後,並沒有任何的陰謀在內,也沒有受到來自北京的壓力。
關於國民黨的黨紀問題,外界誤會是,隨時由我決定處罰誰。事實上,立法院的黨團有一個黨團運作規則,黨紀就是對於黨團通過的政策,黨團成員都要支持,如果投票時沒有支持或是缺席,就會有罰款,至於黨紀的處分是由他們做決定,而且經過黨團大會通過,可指定誰該處罰就處罰。外界有誤會,包括在立法院的學生也有誤會,基本上,黨團是自主運作的,尤其是每一個懲處案都需經過黨團大會同意。
另,針對學生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意見,我並不清楚這是何種會議,欲討論何種議題,與服貿有何關連?所以我請行政院去瞭解,多方徵詢。此外,「國是會議」也是相同的情況,所要討論的內容是什麼,我也不清楚,上次召開「國是會議」是民國79年,因為當時國家體制不完整,才需要召開這樣的會議,而我們現在是否仍需要,應好好評估。否則的話,就會產生一些問題。為什麼呢?現有的體制要不要用呢?還有人主張召開經濟的「國是會議」,也有這種看法,立意良好,大家看到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想要找更多人參與討論,對於這些意見,我們都願意虛心接受與評估。
問12:林飛帆說學生佔領國會是為了替政府爭取自由貿易談判的籌碼,在這段過程中,您有否與北京溝通退回服貿協議呢?未來是否利用此一事件作為兩岸談判的籌碼呢?如果明天學生集結凱道後欲衝進總統府,您是否可以保證不會有流血事件發生呢?
總統:我想學生衝進總統府這個問題,完全是假設性的問題,我沒有辦法答覆。
學生說他們的抗爭會增加談判籌碼,我不太瞭解。服貿協議已經談定了,也已經簽署了。目前並不是在談判當中,怎麼會有籌碼的問題呢?如果將來有改變的話,很可能會使服貿協議胎死腹中,這對臺灣而言,是很不利的。我在別的場合曾提到,服貿協議中,臺灣對大陸開放64項,大陸對臺灣開放80項,基本上對臺灣而言比較有利,因為大陸所開放的項目,除了在WTO開放的數量外,尚增加很多條件比WTO還好的項目,我們稱之為「WTO plus」,而臺灣過去雖然同時與大陸加入WTO,但是我們開放的項目並不多,所以這次對大陸開放的項目,部分與WTO相同,部分是「WTO minus」,所以對臺灣有利。
去年6月21日臺灣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後,香港馬上向大陸抱怨,為什麼給臺灣而不給香港?因此,8月香港與大陸修正所簽署的CEPA(經濟合作協議),把大陸給予臺灣的一些經濟優惠,大部分也給予香港,由此可見,如果不是對臺灣有利的話,香港是不會來爭取、來抱怨的。
臺灣的電子商務到大陸福建去,我們持股可超過55%,大陸對很多外商都沒有這樣開放,且在簽署服貿協議的過程,政府也是根據以往簽署這類協議的實務經驗去進行,不可能像後來開公聽會時逐條討論,一定是只談一個大原則,否則的話,一旦曝光,對方就不會與我們談判。我想這點很清楚。
您剛提及我們是否與北京談「退回協議」?我的答案是沒有。
問13:日前某作家曾公開呼籲總統夫人給您建言,夫人給予您何種意見呢?夫人對服貿的態度為何呢?您認為323警方的行動是否合法?
總統:我內人非常支持服貿協議,也給予我很多意見,希望我多與社會大眾溝通,我內人一直覺得政府可以做得更多一點。
323晚上,我們都非常擔心會發生失控的狀態,幸好後來在晚上10、11點左右,情況逐漸控制住,像這類事情發生是非常不幸的。一旦發生了,警方也不能不處理,畢竟行政院是全國最高的行政中樞,像是日本的總理官邸、韓國的青瓦台與美國的白宮,都不可能容許有人侵入,因此我覺得警方採取必要的驅離行動,是法律所允許的。但是如果這個案子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周延,檢察官也正在蒐證當中,我相信一定會做妥適的處理。
問14:您曾提及服貿協議務必在今年6月前通過,現在該協議在國內產生重大爭議,您仍堅持在6月前通過嗎?時間表有任何改變嗎?
總統:服貿協議在去年6月21日就簽署了,6月27日行政院通過後,即送到立法院,而立法院開始辦理公聽會,到了10月份又決定再辦16場公聽會,同時決定在今年3月10日前辦理完畢,並於3月12日開始列入審查議程。
通常一個法案不見得在一個會期內完成,但服貿協議已經過去年9月至12月這個會期,現在是第二個會期,而當初通過時,立法院正好在開臨時會,因此我們當然希望能早點通過,對臺灣比較有利。
我剛才說過,其他國家看了很眼紅,希望中共給他們同樣待遇,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得到,也許就能提早進入這個市場,對臺灣是好事。
當然你可能會說很多人不瞭解。對!我們必須多做溝通,等說清楚後,大家就會逐漸瞭解。有些人不是很瞭解這個議題,產生一些莫名的恐懼,擔心會受影響,譬如某教授說,會有幾百萬大陸人士入侵臺灣,但我們完全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臺,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大陸人士來臺設據點,現已成立495個企業,帶來的幹部共264人,而雇用的臺灣人則為9,624人。也就是說,這264人中,每人即可在臺灣創造36個就業機會,不但沒有搶掉我們的就業機會,反而增加了,這些都必須多做說明,例如剛才的例子,我已講了大半年,並前往大甲鎮瀾宮等廟口說了很多次,但很多人當時可能不關心這個議題。
事實上,來臺投資當然會帶來就業機會,怎麼會搶我們的就業機會。
問15:一名抗議學生說:「多數民意都贊成退回服貿,重新審查。」為何您這麼堅持與固執,並綁架您的立委。您如何回應學生的訴求?
總統:有學生說為何不退回服貿,不給他們回應,其實,我有回應,假如他們有機會與我對話,我想要請教他們為何要退回服貿。
事實上,所謂的「退回」,在立法院程序上,正確說法應是「撤回」,透過行政院撤回。然而,行政院去年6月底之前即將服貿協議送到立法院,立法院不但接受了,還納入審查,並從3月12日開始就進行逐條討論、逐條審查,請問有何理由把它撤回,尤其是對臺灣這麼重要的協議。
我剛才提到,服貿協議不但對臺灣未來參加TPP及RCEP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是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WTO之下的雙邊貿易合作協定,(如果撤回),馬上就影響國際間認為臺灣好像不可靠,簽了約後還自己撤回。我們要參加國際活動,就要按照國際的遊戲規則運作,如果認為不喜歡就把它撤回,屆時我們將越來越孤立。
我們國家在國際上處境是很艱難的,若有機會的話,應該盡量爭取機會,而不是採取一些損害這些機會的作法,那樣子會讓國家鎖國。
我說過,我願意在沒有任何條件及前提下,與學生在總統府內溝通,且可全程公開,我們可以逐項討論為何他們這麼不喜歡服貿協議,有哪些問題造成他們產生這些印象,我會跟他們解釋清楚。
實際上,若能解釋清楚的話,這是一件好事,因此我還是會向同學們提出邀請,只要他們願意,將立刻邀請他們到總統府,且全程公開,不會玩任何花樣。
我4年前與反對黨蔡主席做過辯論,去年9月15日也曾安排與反對黨蘇主席辯論,結果他臨時爽約,我們很願意與大家開誠布公討論,並將正確訊息傳布出去,但我們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是否可麻煩向與你(記者)提問的同學轉達,如果他們願意,我非常願意與他們溝通,並請他們告訴我為何他們這麼反對服貿。
問16:抗議學生最常說「9趴總統,為何要聽你的」,如果您的民調較高,是否有助通過服貿協議?
總統:我認為服貿協議對臺灣是否有利,跟我的民調沒有關係。如果對臺灣有利,我們就應該去做;如果對臺灣不利,我民調再高,也不應該做,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今天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臺灣的前途,如果有機會通過服貿協議,臺灣與大陸的服務業貿易量將增加37%。臺灣服務業占我國整體產值70%,但其出口非常少,遠低於韓國、香港及新加坡,因此若有機會去大陸發展,將可帶動我們的服務業。
臺灣以前有一個很小的洗衣公司「象王」,在臺灣沒有人知道,可是到大陸10年,現在已開了800多家店面,是大陸十大連鎖加盟店之一,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公司。
臺灣人競爭力非常強,例如:蔡燕萍「自然美」公司,我以前只在忠孝東路看到它的店面,好像是個人工作室,現在於大陸至少開了1,400家分店,而85度C在臺灣開了300多家店面,在大陸也開了400家分店。
臺灣人的活力無窮,政府要幫他們創業,讓他們走出去,走向全世界賺錢,而不應該限制他們。
大陸服務業占大陸整體產值約46%,陸方推動「十二五計畫」,將發展服務業當作重點,現在正是臺灣(服務業)前往大陸的很好機會。
兩岸都開放了餐飲業,臺灣開放大陸一共19家餐廳,只有十家過來,現在剩下八家,生意普通。臺灣去大陸兩千家,共五十個品牌,我們不利用很多好機會,硬是把服貿說成洪水猛獸,我覺得沒有必要。所以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為臺灣思考,真的應該讓服貿順利通過,至於有沒有國安問題,產業會不會受到打擊,我們都有計畫,來幫忙受打擊的產業。各位想想,ECFA在四年前不也是一樣?那時候我被罵得多慘,可是四年下來,ECFA對臺灣的貢獻很大,最近這幾年的歐債危機,要不是ECFA能讓我們其中所涵蓋的貨品享有優惠,我們產業還會繼續成長嗎?我們跟大陸的農產品貿易過去一向是逆差,去年我們出現了幾十年來的第一次順差,從三億美元逆差變成一千萬美元順差。為什麼?臺灣的水果、石斑魚還有花卉到大陸都賣得不錯。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機會讓臺灣人民到大陸賺錢,我身為總統,仍然要限制他嗎?
問17:這次的群眾運動選擇了衝撞體制,他們認為既有的體制已經失靈,所以總統除了喊話以外,有沒有方式可以重建人民對制度的信心?另外總統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您說得再多,還是有許多人說服貿政策是所謂的「親中賣臺」這樣的疑慮總統打算如何化解?
總統:我想衝撞體制,也許有人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一定要在體制失靈、失能的時候才有其正當性。就像在3月23號(發生的事情),行政院似乎還沒有到失能或失靈的程度。人家說服貿是「親中賣臺」,我還是問一個問題,它哪裡親中?賣了什麼臺?能不能告訴我?可以請您多說幾句嗎?知不知道?或者有人有告訴你嗎?這是一個口號嗎?賣臺?賣了什麼臺?
問18:所以總統您有上網看網友的回應嗎?有很多網友都這樣說。
總統:我經常上網看網友回應,我也看了很多懶人包,懶人包人人會寫,效果各自不同。有人說現在大學生薪水只有22K,服貿通過會變成11K,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臺,怎麼會一直有人認為(大陸)勞工要來臺?我現在要請教大家,我們要怎麼去說服我們人民:這不會發生。他們不相信,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在民國98年即開放大陸到臺灣投資,已經開放五年,五年來很多產業都來了,卻沒有發生太大影響,甚至剛開始時,中藥行開放,大家想說:「完了完了,北京的同仁堂要來了,一來的話我們的中藥行都要死光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開放中藥零售店,我們開放的是中藥批發店,開放到現在也快要五年了,有多少家來呢?一共登記了四家,兩家資金到位,一家還在營業,而我們自己的中藥批發商是460家,根本就沒有受到影響,來臺開店的商家也不能零售。
其實在臺灣已經有四百多家大陸企業,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尤其是服務業,臺灣是一個服務業很發達,而且市場相當飽和的地方,舉例來說,美容美髮業,景美男子剪髮一百塊錢,大陸的美容店會來臺灣搶這一百塊錢的生意嗎?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吧。而我們的無論是小林、曼都或者是蔡燕萍「自然美」,到大陸都很發。我們的技術、品牌以及代表的時尚,對大陸來講,我們只會贏不會輸,你可以想像來一家大陸的美容院,他的號召做的是廣州的髮型,這會有吸引力嗎?
問19:第一,大陸為什麼要與臺灣簽訂服貿協議,如果臺灣得到更多好處,那為什麼大陸要與臺灣簽這個協議?第二,如果服貿不通過會影響臺灣的國際信用,請總統用證據、數據來說服大家,為什麼簽訂服貿協議會對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是好事?而且為什麼會影響到臺灣的國際信用?
總統:第一,您剛剛說到若服貿協議是對臺灣比較有利,大陸為什麼要與我們簽訂,4年前在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時候,我們當時也擔心大陸會要求臺灣開放我們受不了的項目,包括17種例如成衣、內衣與小型家電等,但在談判的時候講求的是give and take,所以最後我們爭取到這17項。在往後幾年當中,它們原來是無法賣到大陸去的產品,現在是可以銷售到大陸的,包括成衣、小家電與汽車零件,而在談判的過程並非只看一兩種貨品,它是看全面的,像是服貿就如同我之前所提的,它對於到大陸的外商通常要求是合資、參股不得超過50%,但這次如電子商務,它開放的福建,讓我們參股55%,臺灣的電子商業業者對此相當興奮,因為他們有機會到大陸去開創自己的品牌,所以這種條件並非是有所謂的陰謀詭計,基本上是互惠的,因為大陸的服務業相對較弱,我們去的話可以幫助大陸發展,而這種是無法去統計的,就如同當初我們去大陸投資與設廠的大多為製造業,在我們看來是把工作機會帶到大陸創造那邊的工作機會,但是我們也賺了許多錢,臺灣因此獲得大陸臺商採購大量貨品,使我們對大陸每年都保持高額順差,我們一年與大陸順差高達700多億元,所以這問題是兩面的,我們賺了他的順差,但大陸賺到我們工作,可是之後算起總帳來,大陸占的便宜並不很多,經濟的活動不是一個算一個,所以有人說我們的廠商在大陸8、9萬家替大陸繳許多稅,對!是繳許多稅,但我們考慮將來與大陸洽簽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使稅賦更為公平。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跟大陸是長期的貿易順差,而且額度都很大,我們全球貿易順差有2、3百億元,可是我們與大陸有6、7百億元的順差,若沒有和大陸貿易的順差,我們的貿易總額會出現逆差,所以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與大陸的距離近,而且雙方風俗語言也相同,自然而然會有如此的成長,所以從貿易來看是非常正常。不過,我提醒您一點,我們現在對大陸出口再加上香港是38%,占我們出口比例很高,可是西元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只有24%,等到民進黨執政8年後,24%成長至40%,足足增加16個百分點,我們上任之後,有人認為我們與大陸關係不錯,所以比例一定會增加,但是沒有,反而減少,減少至38%,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們與別的國家貿易量增加了,我們與東協與歐盟增加並分散,這使我們更有利,所以我們的做法不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上,相反地,我們做得更平均,比過去政府做得還要更平均,這是第一個。
第二,您提到的國際信用,所謂的國際信用指的是國際規範與慣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定之後,通常不會去更動它的條文,為什麼?因為簽訂過程涉及幾千項的國際產品,若動了其中一項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是國際慣例,並非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要參加國際活動就要照國際規則來玩,倒不是說是大陸的關係,我剛剛提到,ECFA是世界貿易組織之下的雙邊貿易協議,服貿又為ECFA的一部分,所以基本上從國際來看,與其他國際規範沒有什麼不同;最後您提到,大陸是否會阻撓我們參加TPP,大陸本身還不是TPP的成員,但是TPP的12個成員,有6個國家與大陸簽訂FTA,2個國家正在協議當中,而TPP的12個國家當中,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都是大陸,與臺灣的情況相同,所以TPP是有影響力的,所以今天我們簽了服貿,我相信其他國家會相信臺灣對於自由貿易是有決心的。
問20:您有無更具體的數據或資料可以證明?
總統:若您要我把資料量化,我們現在能說的,TPP的12國家占我們的貿易量34%左右、價值200億美元,所以一旦加入對臺灣與這些國家必定是一件好事,都會大量增加貿易,我們與紐西蘭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之後,我們原本與他們之間一年1億1千萬的紐幣貿易額,結果去年增加73%,臺灣對紐西蘭出口增加120%,我自己看到數字都嚇一跳,這是紐西蘭貿易局給我們的數字,所以自由貿易區與自由貿易協定是能夠增加貿易的;但若您要問我說是否有其他證據或數據能夠證明,如同我剛剛提到,TPP成員中有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是大陸,所以大陸對於TPP是有影響力,但大陸重心現在是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我們也希望參加RCEP,因為RCEP的國家占我們貿易額57%,所以RCEP與TPP都不能輕忽,因此我們現在若做出與國際規範相違背的事情的話,我不認為其他國家對我們會有好印象。我們須表現出我們不但開放市場,我們還鬆綁法規,而且我們照國際的經貿規範來推動對外貿易,這樣國外當然比較願意與我們打交道,更何況很多國家都願意與我們做生意,可是一碰到要簽約就猶豫,為什麼?就因為外交關係,所以在此事後,我們更須表現出對國際規範的尊重,我相信這樣可以讓臺灣順利參與國際經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