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王莽: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民選皇帝
歷史春秋網
作者:馬立誠
西元前1年(哀帝元壽二年),25歲的哀帝突然去世。此前他的祖母傅太后與母親丁皇后都已去世。王政君又成為最高權威,她立即恢復王莽的大司馬職務。
王莽復職第一件事是罷免董賢,並選立中山孝王9歲的兒子即位,是為漢平帝。王莽命令平帝的親屬一律不許進入京城,以杜絕新的外戚之患。接着,他把傅、丁兩氏外戚全部趕出京城。王莽復出執政,得到全社會歡呼,臣民們覺得漢朝振興有望了。這一年,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實際總理國政。
西元2年(平帝元始二年),發生旱災蝗災。王莽帶頭捐款一百萬錢,捐地三十頃,救助窮人。二百三十個貴族跟進,捐出大批糧食、土地,分給弱勢群體。民眾捕蝗蟲,按多少給錢。全國無災地區凡是財產不滿兩萬錢、受災地區財產不滿一萬錢的貧民,免交租稅。發生病害的地方,騰出大房子給病人醫治。一家死六人以上給葬錢五千,四人以上給三千,兩人以上給兩千。
王莽廢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設安民縣,遷移窮人去住。沿途飲食以及到達之後所需的田宅器具耕牛種子等,都由官府供給或借貸。
王莽又下令在長安城中投資建設五個裏共200個廉租房社區,供貧民居住。權勢開始向民生傾斜。
王莽努力解決教育難題,擴大太學招生,太學生數量破紀錄超過1萬人。他還下令各地興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讀書增長知識。
《漢書·王莽傳》說,王莽在京城為學者蓋了1萬間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對古典文獻有所專長的,都召到京師做研究,前後來了千把人,每天討論儒家學問。
王莽還大抓意識形態建設,根據《周禮》精神,重訂車服制度,分等級確定國人的著裝、住房、器用、婚喪式樣,接着又下令對老人、兒童不加刑罰,婦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一時之間,社會風氣大為好轉。逢到災害,王莽自動吃素,並赦免囚徒。
這些改進或改革措施,大概就屬於胡適所說的「社會主義」。
平帝12歲時討論結婚,成千上萬的士人百姓湧向政府大門,不肯離去,要求平帝必須娶王莽的女兒,以王莽之女為國母,別的女子完全喪失競爭力。王莽女兒當然被選為皇后,平帝因娶王莽之女賜給王莽的兩萬五千六百頃土地,王莽都退回了。聘皇后的禮金兩億錢,王莽接受六千三百萬,其中四千三百萬周濟劉氏宗族中的沒落窮人,剩下的錢大部分孝敬王政君使用。
眾大臣感念至深,先是提議把新野、召陵、新息、黃郵聚等四個地方的土地賜給王莽(王莽退掉了新野、召陵、新息三個地方),接着又提議加封王莽為宰衡(高於所有諸侯王公之上的職務官名,為西漢末年新創),後又奏請加封王莽九錫(自古以來視為最尊貴的九種物品,如最高級的車馬、衣服、弓矢、樂器、儀仗隊、武裝衛隊、天子祭祀天地用的酒、朱紅大門、能罩住台階的屋簷等,只有新皇帝登基才用)。
加封九錫意味着地位離皇帝不遠了。
王莽不受新野田的消息傳出,朝廷收到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懇請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統計,當時全國人口五千萬左右,以明朝識字率不超過人口的百分之五計算(北京大學研究成果),漢朝識字者最多兩百萬左右。長安及周邊地區能上書的知識分子也就是四十八萬多人,這裏幾乎所有能上書的人都參與了這個運動。
如果當時進行民意測驗,王莽的支持率當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高層官員當中,支持加九錫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九百零二人,幾乎百分之百。
西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漢王朝為王莽加封九錫。一個推舉王莽代替劉氏當皇帝的運動開始興起。為什麼無能的劉氏後人永遠坐江山,而這樣的聖人卻不能當皇帝呢?當時絕大多數臣民一致認定,只有王莽才能讓奄奄一息的國家重新強壯起來。
地球氣候也在幫助王莽。王莽執政之前的幾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隕石,日食月食,災異頻頻發生。老天爺弄神弄鬼,忙得不可開交。
時在遠古,每逢「詭異」,總不免有人添油加醋,口口相傳,鬧得氣氛十分緊張。可是王莽上台之後,災異大為減少,人們舒了一口氣。與此同時,「祥瑞」、「神跡」卻接二連三出現了。
早在西元1年(元始元年),就有南越人進貢一隻白雉、兩隻白雉。儒生們一查《尚書》的記載,周朝時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進貢白雉。此時白雉重現,顯然是「周成白雉之瑞」。
西元5年12月,14歲的漢平帝去世。同月,長安附近一個井裏發現一塊白石,上面刻有紅色文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政君即刻下詔讓王莽攝政,朝臣稱之為攝皇帝(攝即代理之意,攝皇帝為代理國政),又有人稱他為「假皇帝」。西元6年(王莽居攝元年)3月,王政君宣布,立漢宣帝玄孫、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
王莽當了攝皇帝之後,一個最基層的官員——臨淄縣昌興亭的亭長向朝廷報告說,他夢見了「天公」。「天公」在夢中告訴這個亭長,「攝皇帝當為真」。為了表示靈驗,「天公」還說,早晨醒來,將會看見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長早晨起來跑到亭中一看,原來的平地上果然出現了一口新的深井。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給京師送來載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銅符。這些資訊的內容,都是王莽應該即位稱帝。
在諸多「神跡」面前,王莽卻是一個勁推辭。形勢演變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愈推辭,臣民就愈急;他愈展示出無私,臣民就愈狂熱。全國推舉他做皇帝的勢頭已經匯成洶湧大潮,「祥瑞」和「神跡」每天都大量出現。臣民們也每天都在引起議論和催促,不容王莽後退。歷史上甚至還出現了這樣的記載:王莽前往未央宮觀看各地送來的奇石時,突然天風大作,煙霧彌漫。霧散之後,石頭前面出現了帛圖:「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西元8年(王莽居攝三年)11月,一個叫哀章的人向朝廷進獻了分別放在兩個銅盒裏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內容是王莽該當皇帝。
到了這個時候,王莽終於顧不得王政君的勸阻,在這個月即位當了真皇帝,改國號為「新」。王莽廢掉劉嬰的皇太子名號,封他為定安公,賜給他一塊方圓百里的地方,把漢朝的宗廟放在那裏。西漢214年歷史就此畫上句號。
有研究者說,王莽其實是那個時代的民選皇帝,此話有理。王莽當皇帝之後,當時的學界領袖楊雄寫了一篇《劇秦美新》獻給王莽,說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
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祥瑞」不過是王莽自導自演的「勸進」醜劇罷了,益發暴露出王莽的「篡位」野心,諸多東漢學者就說這是王莽命令地方官搞的陰謀。其實,就當時形勢來看,更大的可能是各地臣民主動所為。這裏既有拍馬屁成分,又有進獻者獲益的盤算,也有真心的期盼。不妨說,前者正是利用了彌漫全社會的真心期盼。這種期盼是哪裏來的呢?是長期以來王莽的所作所為激發的社會心理。
在歷史上,一些宗教創始者或改革者,大都有一個偉岸的人格。信仰他們的人,為他們的人格所折服,常常把他們的弱點忽略了,遺忘了。比如一些人看見大海汪洋的氣魄,就情不自禁讚美起來。在那個時刻,他們沒有想到海裏什麼骯髒的東西都有,這海水也不能飲用。在西漢末年那種頹廢沉悶馬上要完蛋的時候,看看大海還是十分必要的心理調適。臣民們會被大海的宏闊壯觀所盪擊,從而產生出一種期盼。這種期盼如能實現,那些沉悶自然就會被蕩到烏有之鄉去了。
這是王莽的作為和臣民期盼之間的互動。所以鄧廣銘說,王莽是順應歷史要求掌握政權並制定改革方案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王莽 #民選皇帝 #漢朝 #新朝
西漢東漢分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歷史上的那些著名雙胞胎們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陳少游
雙胞胎,從出生的那天起,就比普通的單胞胎更容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一對雙胞胎兒之間,會比普通手足之間有更緊密的血脈相連。不同性別、年齡、地域的雙胞胎們,也不會減少彼此間命運的關聯。在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就有一些不同類型的雙胞胎,因為出色的相貌、才華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命運,也因為同胞生的原因而更容易被載入史冊。
白居易和白行簡的命運軌跡
雙胞胎有因為生理原因不同所造成的同卵和異卵,但因他們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聯繫在一起,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性格、相貌的相似,這就決定了有一些雙胞兄弟姐妹們的性格相似,命運也相似的現象。但是還有一些雙胞胎,卻是相去甚遠。
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同胞弟弟白行簡同樣在幼年就顯示出過人的文學天賦,但白居易後來成為中國古代文學赫赫有名的詩人,弟弟白行簡卻淹沒在唐朝數不清的文人中,且再無人提及。雖然白行簡的文學作品並不少,但是相比白居易來說,作品的藝術價值,卻無法相提並論。甚至還因為過多描寫男女之事,而被人們冠以不務正業之稱。
在武則天登上皇后之位的過程中,有一個殺女廢后的故事。但人們不知道的是,武則天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與前程,不惜葬送的女兒,就是與她的二子李賢同胞的龍鳳妹妹。同胞哥哥李賢雖然有一個有所作為的兒子李隆基,但自己的性命最終還是葬送在強勢的母親手中。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夫人,也是一位當朝官員的龍鳳胎之一。同胞哥哥還娶了李隆基的妹妹為妻。他們的父親是官至太尉的王仁皎,在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就曾幫助他發動政變,從而順利的登上皇位。但是李隆基的第一段婚姻並沒有走到終老,後來這位自幼成婚的結髮妻子因為一直沒有生育皇子,而且不斷的出現嫉妒妃嬪的情緒,最終因被疑巫蠱之術廢掉。
在皇族中也有著不少的雙胞胎,但是皇位繼承權有嫡長之分,所以,雙胞胎兒子一定要區分出長和幼,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中所記載的皇帝都沒有雙胞胎的原因。其實並不是沒有,而是因為要確定繼承權,所以已經區分了長幼。所以皇族中的雙胞胎也就更容易體現出同胞不同命。
雙胞胎姐妹的愛恨情仇
作為同胞姐妹的性格更容易相似,甚至連她們的命運也會更容易雷同。遠古時期的堯就有一對品貌俱佳的雙胞胎女兒:娥皇、女英,她們不僅同出一胞,還共侍一夫,甚至因為她們的聰明賢能而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大女兒娥皇、小女兒女英,都是堯在確定舜為接班人後一起許配給舜的。這姐妹二人非但沒有因為彼此爭風吃醋,甚至在面對舜的後母不斷刁難、屢次陷害時,都不約而同的為舜分憂解難,成為舜的左膀右臂,這姐妹二人與舜的愛情故事,也被人們撰寫成詩歌,傳頌至今。
歷史上與娥皇女英一樣貌美的雙胞胎姐妹還有著名的大喬、小喬,與西漢時期漢成帝的兩位寵妃:趙飛燕與趙合德。但她們的命運就截然不同了。大喬小喬在不到二十歲時分別嫁給了三國時期兩位名將孫策和周瑜,這兩對看起來郎才女貌的姻緣,最終卻都落得孤兒寡母的下場。孫策死時不到三十歲,留下二十多歲的大喬帶著襁褓中的兒子。而小喬雖然跟隨周瑜經歷了十月年的南征北戰,並生育了三個孩子,卻也在周瑜去世後,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只能開始漂泊不定的生活。
趙飛燕與趙合德姐妹同樣是以美貌名傳後世,而且她們因為從小在公主府裡歌舞伎的成長經歷,練就出了動人的歌喉、舞姿,讓漢成帝一見傾心,甚至在兩姐妹的慫恿下,不惜廢后,立姐姐趙飛燕為後。但是在兩姐妹用盡心機,排除了其他妃嬪,專寵後宮時,卻也同樣為彼此爭風吃醋起來,甚至還不惜將平日對付其他妃嬪的手段來對付對方,最終落了一個妹妹陪葬,姐姐自殺的下場,殘害廢品子嗣的做法也讓她們留下惡名。
在清朝末期的秦淮河畔,還有一對才貌雙全的名妓卞賽、卞敏姐妹。姐妹二人同出一胞,生長在富裕的大戶人家,因為家道中落,才無奈流落風塵。但是因為兩人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而且相貌明豔秀麗,所以很容易就揚名於秦淮河兩岸。其中,姐姐卞賽更是被當朝一位寵妃的哥哥看中,但因性格剛烈而最終出家,在隱居中默默的去世。妹妹卞敏擅長作畫,但同樣情路坎坷、一嫁再嫁,最終成為抗清的進步女性,最終血灑戰場。
雙胞兄弟的文韜武略
東漢時期的史學家班彪有一對著名的雙胞胎兒子,一個是在東漢時期的軍事、外交方面功勛卓著的班超,另一個是因為記載歷史名垂千古的文學家班固。這一對雙胞胎雖然在文、武不同的領域,卻都成為被載入史冊的人物。在東漢時期,匈奴是造成邊疆戰火不斷的主要因素,班超成為剿滅匈奴,平定西域的英雄,並先後與西域幾個不同的國家建立了外交友好的臣屬關係。與班超相比,班固更多的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他在父親對《史記》做了傳記的基礎上,增加數十年的歷史記載,迄今為止都被譽為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閃光之作。雖然班固後來並沒有如班超一樣成為人人稱道的人物,卻同樣也是中國歷史中不可不提的一位。
作為盛世唐朝的開國皇帝,李世民也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雙胞胎兄弟李玄霸,但是因為李世民作為皇帝的身份特殊,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太多關於他的記錄。更重要的是,由於李玄霸16歲早亡,所以他沒能留下任何子嗣。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雙胞胎 #白居易 #白行簡 #李世民 #李玄霸 #大喬 #小喬
西漢東漢分別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鈦晶
鈦晶的學名是金紅石,鈦晶是包有鈦晶屬內含物的發晶族群之一,晶底為白水晶或茶晶。發晶是指在水晶中含有髮狀、絲狀、針狀等礦物晶體形態的水晶晶體,水晶市場上把金色片狀金紅石發晶稱為「鈦晶」。
由於本身產量稀少,據說巴西北部的巴依亞州已經被巴西政府下令暫停開採及限制出口數量,所以品相優等的鈦晶堪稱是現今最珍貴的水晶類寶石之一。
鈦晶的功效與作用
鈦晶的能量非常強大,因此對於常常需要作出決策或者有事業心的朋友,佩帶鈦晶可以幫助提升事業,以做出正確又明智的決定,還可以激發個人的膽識氣魄。
鈦晶招正財、偏財,並且氣勢上的霸道更代表尊貴之意,很多企業家都有佩帶鈦晶的習慣,可助力提升旺氣,招來貴人,有逢凶化吉之意。
鈦晶的感應力很強,可以當作護身符或平安符之用,尤其是對於經常需要夜間工作,或者出入一些濁氣較重的地方,如醫院、病房、凶宅、墓地掃墓、特種營業場所、或者較陰冷的地方,佩帶鈦晶有防止靈異干擾或加強自身氣場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佩戴鈦晶都有正向的效果。因為鈦晶的能力強烈,屬於霸道的一種,所以身體較虛弱或者本身氣場已經很虛的朋友,不建議佩戴鈦晶,因為可能身體會受不了,引起頭暈或者想吐的感覺。
鈦晶的收藏價值
從鈦晶產量上來說,由於本身產量稀少,巴西北部的巴依亞州已經被巴西政府下令暫停開採及限制出口數量,因此彌足珍貴。
鈦晶也是發晶族群里能量最為強大的,常象徵吉祥、富貴、如神佛加持。有人甚至把鈦晶形容為居於金字塔尖端族群的水晶,因為鈦晶的產量既稀,品相又好,所以稱為為水晶之王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1]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2]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為祖龍。[3] 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 ·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 四靈 ”。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有別於龍(西方)代表了貪婪與破壞,中國龍和西方龍的關係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惡魔、邪靈、精靈、哥布林、小仙子的差異。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被視為一種神聖、吉祥的動物,甚至我們還自詡為“龍的傳人”。但是,隨著與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發現“Dragon”一詞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惡、血腥的意思。
《荀子 ·賦》:“天下幽險,恐失世英。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
東漢王充《論衡》曰:“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
東漢班固《漢書》:“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的形象卻未提及。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 ·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21世紀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形象演變
從數千年前無信史可考的文化時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戰國先秦,關於龍形象的器皿、紋飾一向層出不窮,有翼、無翼,有角、無角,更有良渚文化的獸身龍、查海遺址的蛇形龍,其形像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學者認為,龍的起源、源頭眾多。
西漢(包括王莽時期)的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分為有翼、無翼兩種。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上下顎等長,上下唇分別向上下翻捲。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而到了東漢,龍體粗壯,似虎形,身尾分明,個別有鰭。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現突起的棱,頂端前卷,也有類似鹿角的。且都有翼。獸腿較長。以虎的形象為主,其他動物形象輔之。
建安至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龍體較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頭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無兩種,有翼的龍形狀仍舊為鳥翅形。腿為獸類,長。
南北朝至隋時,龍體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頸和背上出現焰環。龍翼依舊分有無兩種,出現飄帶形翼,鳥翅形尚存。四肢上飄,有長的獸毛。
唐宋時期,體粗壯豐滿,回復到蛇體,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鱗,宋代時尾上則有一圈鰭。吸取了獅子形象的特點,圓而豐滿,腦後有鬣。唐代時出現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長,頂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龍翼已經都為飄帶形。宋時出現四爪的足,後肢和尾常交叉盤旋。
每個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去看不到結果的日子
我把它叫做扎根
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
人道酬誠
商道酬信
業道酬精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LINE hcw168888888
IG hcw0906999808
高雄人可面交
西漢東漢分別 在 201807111039331.doc 的推薦與評價
論者認為,自漢武帝以來,始出現了內朝和外朝的明確分別,且漸有天子近臣奪宰相 ... 解析: 西元一世紀為東漢初年,(B)(C)為西漢時期,(E)在漢代還沒有貼春聯的習俗。 ... <看更多>
西漢東漢分別 在 東漢首都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東漢滅亡,東漢人物,東漢滅亡原因,東漢幾年,漢朝,東漢末年分三國,東漢地圖,西漢東漢分別. ... <看更多>
西漢東漢分別 在 為什麼漢朝分「西漢」和「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和「南宋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漢朝分「 西漢 」和「 東漢 」,宋朝卻叫「北宋」和「南宋」? 楓牛愛世界. 楓牛愛世界. 246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