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019 年 7 月,《從前,有個好萊塢》盛大上映之時,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就曾表態昆汀醜化李小龍,李香凝不滿昆汀塔將李小龍描繪成「脾氣暴躁」、「傲慢惹是非」的混蛋,對此大嘆「令人沮喪」。 李香凝進一步說,身為 60 年代的亞裔美國人,李小龍需要非常勤奮的工作,付出比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白人角色更多努力,才有機會被看見。李小龍經常遇到挑戰和挑釁,但總是試著避免打架。在電影看到別人嘲笑我的父親,非常不舒服。
近日,昆汀則提及能理解李香凝的不滿(畢竟是她爸),但要其餘質疑此橋段的人「Suck a Dick」,聲稱是根據史實創造角色,同時說明當時許多特技演員都不喜歡李小龍,並解釋這場戲的意義。
昆汀的言論引起各界譁然,李香凝則於《好萊塢報導者》撰文回應,文章先是質疑昆汀根本不熟李小龍,而後強調受夠由好萊塢白人定義李小龍,因為他們總是將李小龍的自信、熱情曲解為傲慢自大,最後大聲疾呼希望昆汀別再評論評論李小龍。
從影像到文字,「李小龍」的幽魂似乎註定要在口水戰中跟著《從前,有個好萊塢》。然而,撇開李小龍的相關爭議,我個人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藉此機會貼出舊評,提供讀者參考。此作目前也能在各大串流平台觀賞,會是防疫居家看片的好選擇。
🎬以下為《從前,有個好萊塢》評論: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 B 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1]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要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得先從「時代」切入:此作背景設定於 1969 年。回望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動盪導致人心惶惶:越南戰爭越演越烈;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政治謀殺案一起接一起;「女權」主義興起;「黑人」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於焉而成。
而在 1969 年 8 月 9 日,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下,爆發了曼森家族對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謀殺案。當時莎朗蒂懷著 8 個月身孕,名導老公羅曼波蘭斯基則因拍片外出逃過死劫,此案震驚全美,當時的昆汀年僅 6 歲。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時代下,影視產業也存著極大矛盾,「電視」與「電影」間的競爭與對抗,讓許多片廠遭遇危機,電視機的普及也間接造成戲院的觀影人次下滑、營銷虧損,而且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式」的片廠制度早在此前瓦解;1960 年代末,一批新的創作者轉向更為私密的體制外創作,《我倆沒有明天》(1967)、《逍遙騎士》(1969)等挑戰美國正面形象的悲劇性電影逐漸出現,充滿疑惑、叛逆、徬徨、存在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取代美帝傳統英雄。
美國神話和傳統價值不復以往,勾勒出 1969 年好萊塢舊時代的疲軟,和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昆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
而昆汀與工作團隊極盡可能地還原這時代的好萊塢,街景採用霓虹、老式招牌;服裝則有嬉皮、西部牛仔、短裙長靴;音樂則能聽見 The Mamas & The Papas 的〈Straight Shooter〉、Los Bravos 的〈Bring A Little Lovin〉、Roy Head & The Traits 的〈Treat Her Right〉、Deep Purple 的〈Hush〉、〈Kentucky Woman〉等金曲。
此外,開場便能看見昆汀對於舊時代「膠卷底片」的著迷,可以發現「柯達 35mm」的影像質地,也能見到以「Super 8」和「16mm」拍攝的黑白影像,還有將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道爾頓塞進當時的各式知名影集;當然,更能看見特地重製 CBS 的知名西部電視劇《Lancer》(1968-1970)。透過這幾場戲傳遞出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和諧,更讓昆汀的角色能活在這些影像中,別具意義。
角色的描繪上,昆汀創造出立體鮮明的雙人組合:李奧納多和布萊德彼特這對搭擋,有著與《虎豹小霸王》(1969)的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相似的魅力與默契(片中也提及了日舞,勞勃瑞福的角色名稱)。此外,片中瑞克道爾頓演藝生涯的發展軌跡,似乎也與克林伊斯威特一樣。克林伊斯威特 1950 年代演出電視劇、1960 年代演出義大利導演沙吉奧李昂執導的「鑣客三部曲」,在大銀幕走紅;而沙吉奧李昂正是《狂沙十萬里》的導演。
照著這些歷史軌跡走,或許也可稍微洞見昆汀筆下的瑞克,未來會有何種發展。昆汀在瑞克與小女孩等待上戲的空擋一段中,呈現出瑞克在好萊塢新舊時代交替下,被迫從舊時代走進新電影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昆汀也巧妙地利用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居住地,製造出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同時點出好萊塢產業鍊的上與下,甚至設計了布萊德彼特開車回下層的橋段,也靠著這場戲帶出鍾愛的洛杉磯往日風情。《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地域性對比,有著和《寄生上流》異曲同工的出色之處,這 3 個角色更有著昆汀對好萊塢「未來」、「現在」、「過去」的投射意涵。
當紅的莎朗蒂象徵好萊塢日後的光景;處在新舊時代夾縫中的瑞克代表了 1969 年影視產業的轉型;逐漸沒工作的替身克里夫布茲則是已經沒落遠去的好萊塢(所以倒閉的片場讓克里夫探視)。從這些側寫能望見昆汀在角色編寫的用心,電影前兩小時僅在 2 天的時間軸上進行,但這 2 天的資訊量已經豐富多變,在日常細節中說故事的電影,更顯見創作者的編導功力。
昆汀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並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奔放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屠殺曼森家族逆轉歷史的結局格外動人,流露出昆汀對於莎朗蒂的不捨之情,也能看見類似《決殺令》、《惡棍特工》中濃厚的復仇主義。
如果從 2019 年坎城主競賽來看,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救贖之藥;昆汀塔倫提諾則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過往記憶共存,用電影讓私自的美好想像延續。
最後,在昆汀精雕細鑿的世界中,或許,瑞克道爾頓能與莎朗泰成為好友;或許,瑞克就能如願演出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重振演藝事業(開頭即描述瑞克渴望與波蘭斯基合作);或許,歷史就能重新書寫。
至於一切的甜美,都活在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夢中,永存在昆汀這封親筆寫給好萊塢的老派情書。《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年近 60 的昆汀最溫柔、最成熟、最熱情同時最私密的作品,這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年往事。
備註
[1]片名甚至也可看做對名導沙吉奧李昂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狂沙十萬里》(1968)的致敬,此作英文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西部片 定義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此部鉅作的出版,對於諾蘭信徒而言,說是有如聖經般存在也不為過,這本沉甸甸、必須雙手或捧或抱的書籍《#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全書》,繁體中文版近日磅礡問世,雖然尚未翻完全書,卻已徹底目不轉睛。關於這位至今仍穩坐神壇的英國導演,不遺餘力擁護戲院觀影經驗的當代大師,縱使主修英國文學出身,卻憑著對電影滿腔的熱愛迅速在全球各地紮紮實實擄獲大批影迷,於商業與藝術之間微妙的平衡點上開拓出影像藝術、敘事方式的極大值,而這本作品,將依序帶領我們走入諾蘭的創作迷宮之中,也是唯一一本諾蘭親自參與與現身說法的深度剖析,剖析的不是作品,不是告訴讀者陀螺有沒有停下來,而是一手打造出這些含金量極高的傑作的生成過程,以及其創作者獨一無二的創作視野。
⠀⠀⠀⠀⠀
▍一般版 :https://bit.ly/2PBN1YE
誠品獨家 :https://reurl.cc/YW3NVD
博客來限定:https://reurl.cc/zb5RlN
⠀⠀⠀⠀⠀
⠀⠀⠀⠀⠀
「諾蘭的電影容易進入,要出來卻如登天難,就像滴進水裡的墨滴,看完之後在你的腦裡無窮發散。我們一旦看過他的電影,就再也無法當作沒看過。事實上,電影甚至還沒結束,在許多面向上,它才剛開始。」
⠀⠀⠀⠀⠀
從上面列出的連結可得知,此次《諾蘭變奏曲》共推出三個版本,讓選擇障礙者更加選擇障礙,內容則從諾蘭的成長生活,求學過程,電影如何影響他的童年,文學、建築、《星際大戰》、《2001 太空漫遊》如何拓展他的心智,《銀翼殺手》、《異形》如何奠定他對「導演」的想像,大學時克難地拍攝出學生電影,到《記憶拼圖》的四處碰壁而後一鳴驚人,一切鉅細靡遺,讀得過癮非常。
⠀⠀⠀⠀⠀
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的 Tom Shone,完整紀錄了諾蘭導演之路至今的每一部作品,深入探索理念、製作、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各層面,依序以「方向」談《跟蹤》,以「時間」談《記憶拼圖》,以「感知」談《針鋒相對》,以「空間」談《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幻象」談《頂尖對決》,以「混亂」談《黑暗騎士》,以「夢境」談《全面啟動》,以「革命」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情感」談《星際效應》,以「生存」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以「知識」談疫情時代下的中流砥柱《天能》。
⠀⠀⠀⠀⠀
時間,一直是諾蘭創作脈絡中一大關鍵要素,綜觀這些作品,可以大致如此歸類,《記憶拼圖》在於時間剪接的可能,《全面啟動》在於時間延展的可能,《星際效應》在於時間壓縮的可能,《敦克爾克大行動》在於時間融合的可能,而《天能》在於時間逆轉的可能,因此導演表示:
⠀⠀⠀⠀⠀
「年輕時,時間是個感性的議題。年輕人非常懷舊,因為他們改變非常快速。你的朋友們,十一、二歲認識的那些人,你跟他們現在的關係完全不同,大家各自走各自的路。事物變化如此快速,太快了。我想,當你到二十歲或三十歲,時間流速變得平衡,你可以比較客觀、比較有邏輯地看待時間。到了中年,又回到那種對時間流逝的情感偏執,我們相當深陷其中。時間是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的東西,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
⠀⠀⠀⠀⠀
⠀⠀⠀⠀⠀
再分享幾個快速瀏覽下個人相當喜歡的段落。
⠀⠀⠀⠀⠀
「我覺得,無法信任自己的心靈是很恐怖的概念,這是《鬼店》的重點,我認為《#記憶拼圖》提及了電影的道德相對主義,比起在日常生活中,這很能讓觀眾接受部同的道德標準。舉例來說,在西部片裡,當主角用各種方式開槍打死壞人時,我們都非常高興,只要這符合電影一開始設下的規則即可。我喜歡玩弄這些規則。在《記憶拼圖》裡,觀眾幻想了一齣復仇戲碼,其中的主角卻不記得自己的復仇。在電影裡,你的內在道德觀是被觀點所定義的,然後你會體驗到 —— 通常是在看完電影後 —— 在心中重組情節,並心想:慢著,如果跳脫主角的觀點,故事的道德觀是什麼?《記憶拼圖》就是嘗試在片中多次讓觀眾思考這件事,它想要讓這個張力變成文本的一部分。」
⠀⠀⠀⠀⠀
「我敢發誓,有件事我們從來不做:我們從來不呼應時事。因為我們知道拍電影花的時間有多麼長。世界前進的速度無比飛快。因此,我們籌備《開戰時刻》的時候,重點都放在『害怕的事物』,顯然在後 911 時代,我們害怕恐怖主義。...... 我們不是刻意這樣安排,但終究我們是在 911 事件三年後,坐下來寫這個劇本,不可能不被這個事件深深影響。《#黑暗騎士》結局,之所以出現一整段『英雄變壞人』、『我們得到需要的英雄,而不是值得擁有的英雄』的討論,就是因為在後 911 時代,英雄主義的概念大幅貶值。這裡講英雄,那裡講英雄。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語言就是這樣演變。...... 《黑暗騎士》三部曲絕對信仰英雄主義,但傳達的訊息是:真正的英雄是看不見的。根據我的經驗,人們嚮往這種英雄主義,卻幾乎無法實現它。我很滿意《黑暗騎士》三部曲的成果,因為不分左派右派,他們討論的時候都同樣讚賞這三部片。這感覺就是我們贏了。」
⠀⠀⠀⠀⠀
「《#星際效應》很堅實地建立在人與人的情感羈絆之上。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迪倫.托瑪斯的那首詩:『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這正是我要說的,你憤怒,是因為光在變暗。時間當然是敵人,在《星際效應》裡,更準確地說,時間是陰險的力量,會欺騙你的一股力量。我可以、也願意讓時間戰勝,這一點我不覺得有問題。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人父。你的生命正在流逝,而你的孩子正在眼前長大。李察.林克雷特的《年少時代》也有非常類似的感覺。那部電影很傑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做同樣的事。我們都在處理這個主題。然而《星際效應》也有積極正向的一面,我想這就是影片的樂觀主義來源。向摯愛告別,這件事最大的悲傷,就是你對他們那份無比的愛,而你很想表達這份愛,認知到你們之間的羈絆是多麼堅定,這是最重要的事。」
西部片 定義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游牧於好萊塢的自由靈魂—— #趙婷】
「不管是拍片還是生活,我總會整個人直接跳進去、濺起水花,然後在水中再來摸索方向。你應該得要去不斷地追逐那個地平線。」
她是今年奧斯卡大熱門《#游牧人生》(#Nomadland)背後的靈魂人物,同時身兼該片的編劇、導演、製片、剪輯。她即將跨界好萊塢商業製作,接連帶來漫威宇宙的最新力作《#永恆族》(Eternals),以及環球影業重啟的,帶有西部片與近未來科幻元素的新版《#德古拉》。
她也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獨樹一格的新導演。她在今年成為金球獎 78 年歷史上,首位入圍最佳導演的亞裔女性。
她是 38 歲的中國籍旅美導演——趙婷(Chloé Zhao)。
趙婷在北京出生並度過童年,父親為國內鋼鐵巨亨,母親為醫院職工。然而趙婷從小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整天沉迷於日本漫畫、MTV,和西方流行文化,並嚮往去西方世界闖蕩。她在 14 歲時,以幾乎不會說英語的狀態下前往英國就讀寄宿學校,並在 18 歲時獨自移居到美國洛杉磯完成高中學業,第一次親身體驗到美國夢與現實的差距。
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她到了麻州的私立女子大學取得了政治學位(並發現她對政治學興趣缺缺)。畢業後,她度過了一陣子的摸索時期(做過活動統籌、不動產業、酒吧調酒師等零工),後來成功報取紐約大學著名的 Tisch 藝術學院修研電影製作,她的其中一位老師正是 #史派克李。
「我們遲早都會經歷自己私人的世界末日。我們會被迫奮力抵抗,有時也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因為過去所定義自己的東西已不復存在。這個堅毅的能耐、找尋新的生命和新的自我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所謂的『人類精神』(human spirit)。」
對於她中國籍的包袱,她曾表示:「因為我並不屬於那裡的歷史以及那裡所代表的一切,這使我感到更加自由」。長年旅居美國的她,雖然曾在碩二那年短暫回國拍攝學生短片(據她說那是一部模仿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令人翻白眼之作),但也讓她覺悟到在美國拍片的自由度(至少在心理層面是如此),「若我回中國拍片,可能會有更沈重的包袱,也因此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回去」。
然而在那次作業的經驗中,她從一個舞蹈學校找到了一名年輕女孩,也開啟了她與素人演員合作的創作模式。他認為:與其刻意指導、雕塑一個演員符合自己的期望,不如先找到已經在那個環境當中的人物,並試圖從他發展出整部電影的故事和世界觀。
她的首部長片《#SongsMyBrothersTaughtMe》講述著 Lakota Sioux 美國原住民族的手足之情,第二部長片《#重生騎士》(#TheRider)則關切一名頭部受創而無法繼續追逐生命熱情的原住民牛仔,今年的《游牧人生》(Nomadland)則追逐著橫跨美國中西部七大州的打工游牧民族。她大量啟用素人演員,以幾乎紀錄片的樸實拍攝手法,訴說著社會底層邊緣人的故事。
「我一直以來都是外來者,我也因此被同樣是外來者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但或許也正因為他不帶包袱與偏見的外來視角,才有辦法清晰地看透並述說這些本質上再「美國」不過的本土故事。
《#神鬼獵人》的墨西哥導演 Alejandro G. Iñárritu 就曾如此誇獎她的作品:「身為外來者,有時候反而讓你有清晰的神智和足夠的距離,去客觀而清楚地觀察事物。當你觀看鏡中的倒映,就算再怎清晰,都會帶有反光。《重生騎士》和《游牧人生》之所以是強而有力且真實的美國電影,正是因為她可以以一個外來者的角度,不透過任何濾鏡或薄幕去觀察。」
而自從去年威尼斯影展首映後,《游牧人生》一路在獎季上勢如破竹,不僅影評盛讚,業界也普遍叫好。如今,她已成為近代影史上,#單一獎季獲獎數最高的影人。目前為止,她已經以《游牧人生》贏得了 57 座個人獎項 ―— 35 座最佳導演獎、13 座最佳改編劇本獎、9 座最佳剪輯獎。
若連同她身為製片之一的身份所拿下的 24 座最佳影片獎項,單單她一人在此獎季就已經拿下了 81 座獎項。而這還不包含尚未揭曉得獎名單的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導演工會獎、獨立精神電影獎,甚至奧斯卡獎等。
儘管星度急遽上升,趙婷依舊維持她不修邊幅的浪漫形象。五年來沒進過理髮廳的她,在今年的許多線上訪談或Q&A的鏡頭前,她常常穿著一件寬鬆的長T,頂著蓬鬆的長髮和近乎素顏的姿態露面。而她真誠的笑顏,和毫不做作的談吐,持續擄獲不少新舊粉絲的心。
她目前與她的伴侶,同時也是她三部片的攝影指導 Joshua James Richards ,同住於洛杉磯郊外的山谷小鎮 Ojai(她嫌好萊塢市區太過喧囂擁擠),兩人育有兩隻狗、三隻雞。
-
趙婷歷年作品:
2015《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
坎城影展入圍金攝影機獎(最佳首部作品)
2017《重生騎士》The Rider
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藝術電影獎
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最佳影片
2020《游牧人生》Nomadland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獎
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最佳影片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洛杉磯/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21《永恆族》Eternals
-
《游牧人生》將於明日上架 Hulu 串流平台及美國特定影院。台灣則將於 3/19 上映院線,由迪士尼/二十世紀影業發行。
-
【參考資料】
獎季得獎數統整:
https://variety.com/feature/2020-2021-awards-circuit-winners-chart-1234878336/ ,另外計入今日才公佈的愛荷華影評人協會獎
訪談資料與圖片來源: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chloe-zhao-nomadland.html
https://www.indiewire.com/2020/09/nomadland-interview-chloe-zhao-1234584703/
https://deadline.com/2021/02/nomadland-director-chloe-zhao-searchlight-pictures-interview-news-1234684285/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ovies/movie-features/chloe-zhao-director-nomadland-marvel-eternals-interview-1115696/
https://www.vogue.com/article/chloe-zhao-the-rider-vogue-april-2018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features/director-chloe-zhao-arrives-with-hot-oscar-contender-nomadland-and-next-years-eternals
https://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2020/11/chloe-zhao-on-nomadland-and-a-career-on-the-rise
-
#chloezhao #chloézhao
西部片 定義 在 MARQ Films - 簡談影片類型在電影理論中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而自1980 年代後,好萊塢逐漸被「反差組合」的潮流影響,例如結合西部片與科幻片 ... 要幫類型定位非常困難,因為「類型容易被認出但卻難以定義」,因 ... ... <看更多>
西部片 定義 在 十佳世界影史西部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期內容:十佳世界影史 西部片 【點此訂閱本頻道】https://bit.ly/2MgQeaT------------------------------------------------ ... <看更多>
西部片 定義 在 塞吉歐李昂後西部片精神之我流定義-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在台灣喜歡看西部片的人不多 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 連美國看西部片的人都少了
最大的原因想必是被炫光奪目的超級英雄電影與武打片瓜分了市場
畢竟西部片無論怎麼掰
都沒辦法讓會從眼睛發出雷射或是可以打出衝擊波的角色合理的在劇情中出現
那麼 既然都是要看主角英勇的痛扁壞蛋
觀眾有什麼道理捨棄聲光效果一流的特效電影
去看只有砰砰兩聲連子彈都看不到的西部電影咧?
連我這個超愛看西部片的人都找不到理由說服別人去看西部片了 orz
於是 最近幾年的西部電影就開始玩起了內心戲 還大玩特玩
既然刺激度不可能比得上現代動作片 只好在劇情深度上取勝
結果本來就不看西部片的人並沒有因此而開始看西部片
反而原先的西部片愛好者卻每看完一部新的西部片就要抱怨一次"這不是西部片~~~"
奇怪了 明明背景在美國西部 有槍有馬有沙漠
為什麼會讓觀眾哭喊"這不是西部片"呢?
到底這些電影缺少了什麼 會讓觀眾覺得這是披著西部片的皮的愛情文藝片?
又到底是怎樣的電影 明明不是西部片 也沒槍沒馬沒沙漠
卻會讓觀眾看完以後不自覺得大喊 "這部電影好西部啊~"
在下提出幾個觀點 來為西部片做出幾個精神上的定義
不過可惜的是.我看的西部片都是在塞吉歐李昂之後製作的
所以賽吉歐之前的我就不敢說了
首先 西部電影的起源來自西部小說 西部小說的前身則是拓荒小說
中間的分野在於南北戰爭的發生 因為南北戰爭之後
中央的力量被大大的削弱無力控管地方
而戰爭之後因為大量的逃兵或是無法回歸以出賣勞力來維持生活的軍人
加上各地的青壯男性銳減 造成流寇四起 到處危害在西部墾荒的小聚落的人們
這些生活困苦的拓荒者們遭到盜賊的壓榨卻又求助無門 最後只好寄情於小說中
期待有一個急公好義的英雄來解救他們
(日本也有相同的時空背景 戰國之後失去君主的士兵落草為寇欺壓農民
因而孕育出了所謂武士文學 這大概是日本人為什麼那麼愛看西部片的原因吧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 我認為最富有西部精神的兩部西部片 豪勇七蛟龍 荒野大鏢客
都是改編自黑澤明的電影)
所以大多數的西部片都將故事舞台設定在一個小鎮
如:狂沙十萬里 赤膽屠龍 雙虎屠龍 殺無赦 四壯漢 黃昏雙鏢客等族繁不及備載
並且這個小鎮長期受到一群惡霸掌控 執法者無力為老百姓伸張正義
(如阿波羅薩 豪勇七蛟龍)
甚至執法者本身就是惡霸(如殺無赦 少壯屠龍陣)
另外也有一種狀況是突然之間冒出來一群壞蛋要對這個小鎮下手
總之就是小鎮上瀰漫著一股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氣氛
當然故事在我們的英雄出現之前會安排一段劇情強調壞蛋真的很壞
有的是直接讓壞蛋殺害婦孺 讓觀眾對壞蛋恨得牙癢癢
例如狂沙十萬里跟黃昏雙鏢客一開場就安排了大反派把別人家滅門
或是把壞蛋描述的又壞又強 讓觀眾為好人提心吊膽 例如荒野大鏢客與殺無赦
絕望的氣氛營造出來之後 我們的英雄就要出來了
通常 西部片的主角都是絕對的硬漢
這個角色大多孑然一身 超脫於良民與惡棍之外 來去有如一陣風
偶而會是他在劇情之後慢慢捲入其中(如少壯屠龍陣)
後來也開始流行一切結束之後才知道這個英雄原來與壞人或好人之間有淵源
(如狂沙十萬里)
不過最完美的形象始終是毫無干係的
因為這樣一來才能把這個英雄塑造成"一切的動機只是為了正義"這麼熱血而正面的形象
(如荒野大鏢客 豪勇七蛟龍)
當然 為了活化主角 多少還是會加入一些"我是為了賞金 才不是你們這些蠢民"之類的台詞
(用現代的專有名詞來講就是傲嬌)
不過絕對硬漢頂多只能愛錢 不能好色
所以我們看到的西部英雄頂多是幫劇中的小腳色把妹 自己是絕不會隨便碰女人的
就算有也是早就有老婆了的愛家好男人形象(更極端的則是老婆死很久的癡情硬漢XD)
主角出場之後必須發生的一件事 那就是主角會在手上沒有槍的時候被惡棍們活逮
然後被扁成豬頭
很多被武俠片養大的觀眾都會在這時候詬病西部片主角
"什麼嘛 沒有槍就變成廢物了" "還是超級英雄帥 赤手空拳就能打壞人"
但是我要說 這才是西部英雄的魅力所在
"即使沒有槍 即使沒有力量 我還是要站在正義的一方"
多麼熱血又豪情萬丈的人生觀啊
那些超級英雄們 當你沒有超能力 不能吐絲不能飛 沒有鋼鐵衣的時候
你會想跑出來維持正義嗎?
這就是西部片的魅力所在 兩個小時醞釀出來的情緒
惡人的囂張 良民的軟弱 正義的無力 全都在最後五分鐘 甚至是五秒鐘的槍戰一次爆發
砰砰砰砰 只要克林伊斯威特的槍法神準 一切都不是問題
最後我們會看著這個超然的英雄瀟灑的離去 可能帶著賞金 也可能莫名奇妙把賞金
送給附近的窮人 壞人死光了 好人安居樂業
這就是西部時代的拓荒庶民最嚮往的結局
當然也不是一定要照著以上的公式走才算是西部片啦
畢竟能百分之百符合以上情節的大概只有荒野大鏢客 黃昏雙鏢客 跟豪勇七蛟龍了
不過正邪大戰是一定要有的 所以刺殺傑西跟王牌對決基本上都只是背景在西部的劇情片
黃昏三鏢客在西部片的領域中的的評價始終不及前兩部 主因也是正邪的分野不明確
雖然克林伊斯威特被稱做"the good" 但是他在劇中實在也沒做什麼好事 = =
反而騙取賞金的行為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有點 the bad...
既然提到了黃昏三鏢客 也順便提一下去年韓國人拍的神偷獵人斷指客
(當台灣人為了某些國片沾沾自喜時 韓國人卻能拍出娛樂性這麼高的動作片.....)
(以下有神偷獵人斷指客雷)
這部電影老實說我不認為他有西部片的精神
如前所說 他並沒有:
1.受欺壓的良民
2.又壞又強的反派
(別說李炳憲了 他還是三個主角裡最弱的 三個人裡面只有他中槍過
也都是在黑吃黑的時候有殺人 頂多只有狠而已 所以才會讓觀眾覺得他不寒而慄)
3.定位鮮明的正派
(鄭宇盛算是the good 但是跟原版的克林伊斯威特一樣 說是the good 可是沒有
很明確的事證證明他是好人 這大概是中文把它翻譯成獵人而非好人的原因吧)
所以我覺得神偷獵人斷指客只是打扮很有西部味的動作片
不過既然是致敬塞吉歐李昂 在這裡我整理幾個與鏢客三部曲相關的橋段
1.李炳憲=李文克里夫 宋庚昊=伊萊華勒斯 鄭宇盛=克林伊斯威特
(廢話 這還用我講嗎)
2.李炳憲在鬼市穿的那件黑披風跟黃昏雙鏢客裡的李文克里夫穿的是同一件
(可惜鄭宇盛沒穿克林伊斯威特的招牌墨西哥披風)
3.李文克里夫一輩子只在三鏢客裡演過一次好人
聽說目前李炳憲也只在神偷獵人斷指客裡演過壞人
4.沙漠裡鄭宇盛綁著宋庚昊拖著走那段在三鏢客裡剛好是反過來的
是the ugly拖著the good走
5.最後李炳憲射宋庚昊的帽子那邊 是雙鏢客裡克林伊斯威特(the good)射
李文克里夫(bad)的帽子的橋段改編的
6.李文克里夫在雙標客中為了追殺壞蛋闖入一房間 裡面有個在洗澡的女人
李文離開後女人陶醉的說"好帥唷"
而宋庚昊同樣也是闖入一房間 裡面有個衣衫不整的女人 之後拿著枕頭追打宋庚昊
同時不斷大喊"變態變態!"
7.三鏢客裡面也有一段good 跟ugly聯手對抗外敵 和鬼市那邊有點接近
應該還有不少 只是我一下子也想不起來
(像是從門後開槍這種到處都有的應該不算吧)
這部片雖然不算道地西部片 但是真的很好看 唯一讓我不解的是
最後三人對決時 為什麼大家都中那麼多槍 卻只有李炳憲一個人死啊?
炳春 這是怎麼回事兒?
ps.順便問一下 1882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一堆西部片都會刻意把時間點明在1882年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77.82
※ 編輯: megalord 來自: 218.160.177.82 (04/27 21: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