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江辣拍攝分享她的奶奶生前收藏的西門町「獅子林」塑膠提袋,這應該有40年歷史了。
1979年3月30日開幕的「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簡稱獅子林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或獅子林)位於台北市西寧南路36號的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裡,昔日來來百貨(今誠品武昌)與獅子林之間的廣場已不再,當年有許多畫家擺攤素描人像的空間,如今已被一分為二。
獅子林的西側樓面上,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的巨幅浮雕壁畫「金珠聚鳳」,是台灣知名畫家謝孝德的作品,謝孝德為台灣倡導新寫實主義的開創人,堅持具象藝術,擅長素描、油畫、水彩、嵌畫與雕刻,為客語流行音樂人謝宇威與明星設計師謝宇書的父親。而今這幅「金珠聚鳳」彷彿像是被丟棄在廢墟裡的一幅畫,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獅子林與隔壁的誠品武昌(前身為來來百貨)、六福西門大樓,三者所在的區域在日治時期原為淨土宗的東本願寺,建築風格接近印度寺廟,是當時少見的寺廟建築風格。
1961年,東本願寺被政府改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所用,關過不少政治犯。後來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嫌西門町過於吵鬧,於1966年搬至景美,這塊地才改建成三棟商業大樓,分別為六福西門大樓(1974年啓用)、來來百貨(1978年11月25日開幕),以及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1979年3月30日開幕)。
東本願寺台北別院是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壽町(今台北市萬華區)的寺院,正式名稱為「真宗大谷派本願寺台北別院」,位於壽町2丁目5番地(今台北市西寧南路36號),於1928年11月24日落成啟用。
1930年12月14日因不明原因起火,整座木造寺院燒毀殆盡。之後寺方決定改採較能耐火、耐震、防風且防蟻害的鋼骨鋼筋混凝土來建造新寺院;本堂外觀採伊斯蘭風格,內部裝潢則是傳統日式風格。本堂工程於1934年9月20日動工,隔年7月舉行上棟式,1936年10月31日竣工,11月7日舉行入佛遷座式。
東本願寺台北別院的新本堂是當時台灣唯一的伊斯蘭風格建築。戰後,東本願寺台北別院被政府改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所用,成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刑場之一。在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於1966年遷出後,道教總會和佛教會皆希望接收寺產,但最後於1967年,由台灣省政府售予民間作為商業用途。
1967年6月3日,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台北辦事處公告,將此處土地出售予民間,基地面積共計2,614坪,採用公開標售方式辦理;6月24日開標結果,由新光人壽保險公司、亞洲水泥公司、南山人壽保險公司,與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等四個機構,以及何美慶等七個私人合組的財團,共同以新台幣1億1,126萬元之最高價得標。之後該筆土地辦理變更為特定專用區,新的地主拆除原本的東本願寺,一共蓋了三棟商業大樓,包括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來來百貨公司和六福西門大樓。
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是由新光及華南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獅城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興建,由蔡正義、楊錫文建築師設計,於1977年2月2日開工,採預力無樑板結構系統,5樓以下規劃為商店街、電影院、超級市場,6樓至9樓為小套房,10樓設有餐廳,於1979年3月30日開始營業。獅子林大樓裡最特別的是南北兩側街角各有兩部透明電梯,小時候去獅子林搭乘透明電梯時,最喜歡搶電梯裡靠玻璃的位置往外看。
照理說,獅子林、來來、六福,應該足以成為一個繁華的商圈,但由於建築設計不良,消防設施不足,結果屢傳火警,導致商圈一度沒落黯淡,甚至還曾經用鐵皮圍住,禁止民眾進入危樓,不少店家被迫歇業好一陣子。
歷經多次的經濟蕭條與祝融肆虐,撐過黑暗期的店家雖仍選擇在此處營業,但獅子林已不復當年榮景。
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目前被歸為第四種商業區,共10層採分租店面方式經營的類百貨公司。B1目前是World Gym健身房,一樓多為手機通訊百貨,有數十家手機店;二樓為台北最大禮服與婚紗的訂做市場,內有數十家禮服裁縫店;三樓為電動遊樂場(小時候很愛去那裡打電動,但後來覺得環境太複雜,不是很安全,便很少去了…);四樓與五樓早年為金獅、銀獅、寶獅與雙獅四間戲院,2000年改為台北新光影城,內有三間影廳(金獅廳、銀獅廳及寶獅廳);六至九樓混雜辦公室和套房、公寓;十樓為老字號的港式飲茶「金獅大酒樓」。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梁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光雕區:北門、中山堂 本區將啓動臺北西城的歷史記憶,透過北門《西街派對》與中山堂《西城大戲院》兩支數位3D光雕立體投影動畫影片,重探臺北城十九世紀至今的歷史風華。 《西街派對》將北門幻化為獨具歷史風貌的變裝公仔,演繹出不同年代經典時髦扮相之變裝秀,喚醒不同世代心中在西門町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也帶領觀...
西門町 電影院 歷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直至某些瞬間才體認到,舉凡健康呀、自由呀、生命呀,再理所當然不過的,都是失去之後方懂得珍惜的事物。
⠀⠀⠀⠀⠀
雖然熱衷電影,但始終無法成為一個在電影院裡從日出待到日落的人,自 2018 年柏格曼百年誕辰開始,經典影展出乎意料成為我每年最期待的影展,縱使歷史不長,準備迎來第四屆,卻已令觀眾如我年年引頸期盼,甚至無須預排片單,全買即是明智之舉。經典影展跟多數影展還是存在不小的區隔,從踏進獅子林的那一刻,乘坐嘎吱嘎吱響的緩慢手扶梯,經過有些傾頹、有些破敗的二、三樓,抵達新光影城,那瞬間眼前豁然開朗,彷彿墜入一個屬於影迷的異度空間,當第一道目光落下,便無可自拔愛上了這一大面主視覺,鏡像、夢境與回憶,淡紫、粉紅與裸色,溫柔了虛與實的邊際。
⠀⠀⠀⠀⠀
它就置身炙熱喧騰的盛夏西門町,卻擁有一處奢侈的寂靜與沁涼,遠離塵囂。
⠀⠀⠀⠀⠀
在這裡,曾與李安啟蒙之作相遇,在這裡,從義大利電影課深入費里尼的世界,而今年,理應一頭栽入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黃金時代,卻因疫情不得不直接順延一年,一年的空白。嘴巴上說生無可戀雖是玩笑話,然 2021 剩下的六個月確實再度蒙上一層愁雲慘霧,日子還是會繼續過下去,未來則因此少了光亮,少了色彩,只希望一切都是暫時的,也願我們都能為重返正常生活而一起努力。
⠀⠀⠀⠀⠀
⠀⠀⠀⠀⠀
⠀⠀⠀⠀⠀
#至最愛的經典影展
西門町 電影院 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的今天0424】邵氏《梁祝》上映 梁太太們神魂顛倒|日劇女王來臺簽名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63年4月24日:臺北電影院線上演一場台語《三伯英台》與國語《梁山伯與祝英台》對決的戲碼,結果由邵氏《梁祝》大獲全勝,創下首輪連映62天,票房超過900萬元的空前紀錄。
劇中反串梁山伯的凌波,在臺灣瞬間爆紅,吸引千百「梁太太們」重複觀看二、三十次以上;1963年十大影劇新聞的前三名為:《梁祝》賣座紀錄、凌波返國、李翰祥自組國聯公司,此片轟動可見一斑。
《梁祝》在當年第二屆金馬獎囊括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演員特別、音樂、剪輯等6項大獎。
凌波為出席金馬獎,10月30日於《梁祝》映後首度來臺,使得松山機場陷入暴漲人潮,抵臺後的遊街答謝、記者會、拜會等,任何時間、地點,唯有萬人空巷可形容。(影片來源:YouTube)
✍️1999年4月24日:紅透半邊天的日劇女王常盤貴子,在臺北市西門町舉辦簽名會,眼見現場滿坑影迷,主辦單位立即將隨身保鑣由6位增加到20位。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d27a3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三伯英台 #凌波 #常盤貴子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西門町 電影院 歷史 在 梁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光雕區:北門、中山堂
本區將啓動臺北西城的歷史記憶,透過北門《西街派對》與中山堂《西城大戲院》兩支數位3D光雕立體投影動畫影片,重探臺北城十九世紀至今的歷史風華。 《西街派對》將北門幻化為獨具歷史風貌的變裝公仔,演繹出不同年代經典時髦扮相之變裝秀,喚醒不同世代心中在西門町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也帶領觀眾共赴集體記憶中繁華的西城盛宴。 《西城大戲院》以蒙太奇的拼貼手法,重塑臺灣電影史上的影像記憶,邀請觀眾一起體驗3D光雕立體投影巨型戶外電影院。
導演/藝術家陳怡潔:富有組織跨域團隊,擔綱建築光雕演出之導演與製作,其團隊所創作的建築投影案例類型多元,包括國立臺灣博物館、新竹市政府等歷史建築光雕演出、萊雅專業論色形賞多媒體演出、錄音計劃-國立清華大學校慶3D建築投影演出及第五屆福岡三年展等。
西門町 電影院 歷史 在 梁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光雕區:北門、中山堂
本區將啓動臺北西城的歷史記憶,透過北門《西街派對》與中山堂《西城大戲院》兩支數位3D光雕立體投影動畫影片,重探臺北城十九世紀至今的歷史風華。 《西街派對》將北門幻化為獨具歷史風貌的變裝公仔,演繹出不同年代經典時髦扮相之變裝秀,喚醒不同世代心中在西門町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也帶領觀眾共赴集體記憶中繁華的西城盛宴。 《西城大戲院》以蒙太奇的拼貼手法,重塑臺灣電影史上的影像記憶,邀請觀眾一起體驗3D光雕立體投影巨型戶外電影院。
導演/藝術家陳怡潔:富有組織跨域團隊,擔綱建築光雕演出之導演與製作,其團隊所創作的建築投影案例類型多元,包括國立臺灣博物館、新竹市政府等歷史建築光雕演出、萊雅專業論色形賞多媒體演出、錄音計劃-國立清華大學校慶3D建築投影演出及第五屆福岡三年展等。
導演/藝術家陳怡潔:富有組織跨域團隊,擔綱建築光雕演出之導演與製作,其團隊所創作的建築投影案例類型多元,包括國立臺灣博物館、新竹市政府等歷史建築光雕演出、萊雅專業論色形賞多媒體演出、錄音計劃-國立清華大學校慶3D建築投影演出及第五屆福岡三年展等。
西門町 電影院 歷史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超越,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件事,集合每個超越的力量,造就了這座城市的自信。影片中,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台北市的四位市民,有陌生的臉孔,也有人在專業領域裡享有知名度,但他們共同之處,就是心中那份對理想與信念的堅持,使他們突破重重挑戰,超越夢想中的自己,也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讓這座城市更多元創新。
超越自己、超越過去,都是一件不平凡的事;對歷史內涵的重視、對各個族群的包容、將網路的虛擬化為真實,甚至做為一位知名戲院的CEO,卻不追求電影院裡的人潮,而是希望搭建電影文化、獨立影像、音樂等文創產業的平台。這些超越的小力量,正甦醒著台北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