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就是允許孩子從自己的選擇和行為中學習。
最有效的後果是,讓孩子一起參與設定的後果。因為孩子參與設想解決方案,所以當父母之後貫徹執行時,他們會更樂於合作。
當你真正了解如何設定和貫徹執行後果時,通常會感到內疚或難過。你可能會比孩子受更多的苦。事實上,這才明確表示,你確實做到了。
取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1001種方法》
************************************
各位朋友,早安:
在我們的傳統教養中,父母很擔心被評價為「不好」的父母。所以很多時候自己說出口的話,沒辦法貫徹,難以「堅定」,因為怕孩子受苦。
可是,傳統其實很矛盾,很多時候過於「嚴厲」而不「溫和」,這反而又真的讓孩子受苦。所以傳統教養常隨著大人的心情,設定的標準起起伏伏,教養者本身的標準不一致,父母之間也不一致。
溫和而堅定,對我們的文化來說,非常陌生。然而,教養孩子能保持一致性,對大家都有好處。
這段摘文,很容易跟「處罰」的概念混淆了。還好正向教養的書,通常在書寫上條理清晰,很能幫助我們理解。如果各位願意參考其他正向教養的書,會發現作者相當願意舉出大量的例子,讓我們方便在實務上應用。
「當你頻繁地向孩子嘮叨自然後果,通常會養成只有在被指使、提醒或嘮叨時才會好好做事的孩子。」
這一點,在我們的文化中,再熟悉不過了—嘮叨的大人,被動的孩子。父母沒有成長,孩子也難獨立,長期相互折磨。
祝願您,能耐心且一致地應對孩子對於界線的挑戰,他們正在實現自己的本能,而我們正在展現我們的成長!
************************************
設定限制
【文/ 簡.尼爾森, 琳.洛特, 史蒂芬.格林】
父母必須為幼兒設定限制,並讓年長的孩子幫忙。你的工作是設定範圍,像是決定橋梁的寬度那樣。當孩子年幼時,限制要嚴格一些。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要擴大限制的範圍,並讓孩子參與設定這些限制。
教養的藝術,有一部分是在於明白何時該放寬限度。孩子通常會透過對話或行動來幫助你做決定。如果你能針對我們提供的溝通技巧加以練習,並定期舉行家庭會議,當孩子準備好擁有更多自由並與你參與設定互相尊重的新規則時,他會讓你知道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孩子,會發現他們幾乎會不顧後果、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你所設定的限制。孩子通常會比你先做好承擔更多責任的準備。關於這點的例子是,一名母親教孩子如何小心過馬路——一方面要牽好她的手,一方面要左右觀察來車。有一天,孩子說不需要她幫忙,可以自己過馬路,但她還沒準備好放手。孩子堅持要到巷子另一頭和朋友玩,並表示可以自己注意車子。她決定讓兒子試試看,但心裡仍有些懼怕,於是跑去躲在樹叢裡,在必要時還來得及阻擋行駛的車子。她訓練有素的兒子,當然是輕鬆安全地過了馬路。
正向教養的父母使用自然後果、邏輯後果和日常慣例來設定限制。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後果很簡單而且非常有效。它們是自然發生的。當你站在雨中,會被淋濕。當你淋濕時,你會想,「我要回家去拿雨傘或雨衣。」沒有人需要事先告訴你要這麼做。當你頻繁地向孩子嘮叨自然後果,通常會養成只有在被指使、提醒或嘮叨時才會好好做事的孩子。你干預了自然的秩序,剝奪了孩子學習選擇所造成的後果的機會。
你可以在行動前等待和觀察,看看在你不干預的情況下,孩子會怎麼做。只要你允許的自然後果沒有潛在危險,你在事後都能進行干預。孩子不會因為淋到一點雨而死於肺炎。如果孩子似乎不介意淋濕,你可以說:「親愛的,我希望你回家去拿你的雨衣,因為在下雨時需要穿上雨衣」。另一種說法可能會更有效:「親愛的,你要怎麼做,才不會被淋濕呢?」在得出那個明顯的答案前,孩子會自己思考,並感受到「自我掌控」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抵抗控制、拯救或懲罰孩子選擇的衝動,孩子就能自然地學習。
有時,自然後果對於幫助孩子學習生活技能或人生課程來說:太過危險或不適合。這時邏輯後果就會很管用。不過,這裡的困難在於,許多父母對邏輯後果有嚴重的誤解,並試圖將懲罰偽裝成一種邏輯後果。
懲罰是,當孩子犯了錯,你覺得有必要透過讓孩子受苦來加強學習效果時所發生的事。邏輯後果的重點則在於,幫助孩子面向未來學習,而不是為了現在或過去付出代價。讓孩子體驗自己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到寶貴的人生課程。孩子將學到的是:犯錯沒關係,再試試看就好。
當你真正了解如何設定和貫徹執行後果時,通常會感到內疚或難過。你可能會比孩子受更多的苦。事實上,這才明確表示,你確實做到了。如果孩子一直忘記帶午餐盒去學校,並期待你開車送過去,你可以說:「很可惜,你忘記帶午餐盒。也許你的朋友會與你分享。我今天不能幫你把午餐帶到學校。」你可能會擔心孩子餓死,但事實上,你的兒子或女兒可能因為吃到朋友在午餐中不喜歡吃的健康食物,反而吃得更好。
「後果」就是允許孩子從自己的選擇和行為中學習。如果你和青少年階段的孩子都同意—只要他記得加油,就能開你的車,當他沒有這樣做,而你徹底執行協議時—他就會從中學習。大多數父母傾向於說教,或再多給一次機會、拯救、責罵,而不是說「當你有足夠的錢來補貼用掉的汽油時,歡迎再來開我的車。」太多的父母認為這太過嚴厲和不公平,因為孩子沒有被拯救而正在受苦,特別是當你的兒子有一個重要約會,需要開你的車前往時。就算造成你的不便,你親自開車送他,或讓他搭朋友的便車、騎腳踏車,都好過拯救他。讓他從小小的不便中記取教訓,可以避免他因為從未面對過自己行為的後果,而產生的長遠問題。
最有效的後果是,讓孩子一起參與設定的後果。
詢問孩子,什麼是好的解決方案(比起後果,這是一個更好的用詞);彼此努力達成共識,遠比任意設定一個後果來得有效。下面的例子顯示,父母如何透過詢問在室內打球的問題,讓孩子一起參與設定後果(或「解決方案」)。
爸爸:「如果你們繼續在客廳裡打球,你們認為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孩子們想了一會兒,想出了幾個答案,「我們可能會打破東西、惹你生氣、讓狗狗太興奮、太吵、玩得太開心。」
然後,爸爸問:「你們認為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孩子們建議,除非他們玩的是室內球,否則在外面打球會更好。
到了這時候,他們也認同離開客廳是個好主意。
爸爸:「如果你們在玩球時,沒有遵守互相尊重的承諾,哪一種後果會具有相關性、尊重且合理?」
孩子們一致同意,可以讓他們到外面玩完這場遊戲;或是把球拿走,讓他們改天再試試看。因為孩子參與設想解決方案,所以當父母之後貫徹執行時,他們會更樂於合作。孩子不必受苦就能學習。但是當你貫徹執行時,請和下面這位父親一樣,發揮同理心。
八歲的布倫特生氣地噘著嘴,因為他不能繼續在游泳池裡玩,必須在草地上坐十分鐘。即使他事先同意,這是在泳池邊快跑、把人推進泳池裡需要承擔的後果,但是他並不開心。他的父親坐在旁邊說:「我知道等待很難,但你很快就能再試一次。在等待的時候,想喝一杯檸檬水嗎?」布倫特悶悶不樂地說:「不,謝謝。」但他接著問:「嘿,爸爸,你可以幫我拿一顆橘子嗎?」
這裡的訣竅是,一次關注一個問題。詢問其他家庭成員的想法。當他們提出的想法不適合時,提供有限的選擇。例如,如果孩子說「我根本不想做」,提供他一個有限的選擇,像是,「你可以在早餐前或晚餐前做。『根本不想做』並非選項之一。」
.
以上文字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1001種方法 溫和堅定27種態度╳92個教養現場難題,簡單實用,育兒更輕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287
大好書屋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要約承諾例子 在 簡單來說,一個契約的成立 的推薦與評價
... 例子,便利商店擺放商品並列上標價,這個時候可以認為商店已經做出了一個 ... 「承諾」,那這個買賣契約酒會因為「要約」「承諾」 的一致而成立(20元 ... ... <看更多>
要約承諾例子 在 【樂學網|民法】債編| 要約、要約引誘的定義與實例 的推薦與評價
【樂學網|民法】債編| 要約 、 要約 引誘的定義與實例| 要約 與 承諾 的區別| 要約 成立的要件. 168 views · 10 months ago #法律 #買賣 #樂學網 ...more ... ... <看更多>
要約承諾例子 在 [請益] 自動販賣機與民法161條的關係- 看板LAW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小弟之前我看法緒的書,在民法中有關契約的地方,書上寫說契約成立的一
中方法是意思實現,騎特點是沒有承諾的表示行為,契約也可成立
法律根據是民法第 161 條 依習慣或依其事件之性質,承諾無須通知者,在相當時期內
,有可認為承諾之事實時,其契約為成立。
前項規定,於要約人要約當時預先聲明承諾無須通知者,準用之。
老師說這種契約成立的意思是自動販賣機,不知道有人能說一下
為何自動販賣機是民法第 161 條的例子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1.193.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