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品牌研究計畫 #品牌國際研究經營策略 #研究發表
2020年疫情造成市場劇烈變化,身為經營者 李雄慶理事長認為在面對環境和市場帶來的變局時,「品牌經營」是面對變局不變的抗爭,因「品牌」能讓產品在國際市場及定位更清楚,讓MIT這三個字更容易推廣到全球的每個角落。
計畫主持人方至民教授自2017年開始進行台灣品牌企業國際經營現況調查,從最初的個案研究到全面性現況研究,直至2020年針對環境變化的延伸性問卷,研究結果不僅能企業進軍國際面對的競爭與挑戰,也更深入了解企業本身的策略經營方針。
方教授分享在品牌研究計畫調查的總體面上,發現台灣中小企業的優勢在於「企業彈性、商品化創新能力、製程與產品品質」,但因台灣本身難以達到規模經濟,國際行銷也相對弱勢,造成MIT品牌形象難以打入國際市場,而網路經濟的興起是台灣企業的機會,其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新興市場的興起及購買力提升也為台灣企業帶來新的方向。
雷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再興表則發表品牌國際研究中「策略、組織與能力」三個面向,其中以企業策略、組織能力與企業型態中的各個指標連結企業本身「成長率、利潤、長期競爭力與知名度」四個績效指標進行分析,找出之間的關聯性,其中談到創新與研發會帶給企業很大的成長,最後也援引雷科目前應用AI和5G技術在生產製程上提升產品良率,讓被動元件產業也能往高附加價值方向走的實例。
--
更多 #TEBA 資訊這裡去
https://lihi1.cc/4wPjd
規模經濟 實例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潛力股》-尋找持續追求成長的卓越公司 / Jessica
作者飛利浦∙費雪在這本書裡面,詳盡且不厭其煩地重複他所秉持的投資原則,並且毫不保留的提供成功的選股方式給一般小額投資人,最重要的是「挖掘出真正優秀的企業」,並且「長期持有」,和這些公司一起度過市場週期的波動。
第一部分作者提供的先提出了核心的投資概念,也就是最豐厚的回報往往來自於「銷售額和利潤逐年成長的公司」。而能挑選出這種好公司,必然是要詳盡的瞭解公司,才能知道公司未來是否具有繼續成長的潛力。作者提出十五項要點,藉由這十五個條件的篩選,讓我們可以在眾多上市公司裡去蕪存菁,留下值得我們投入的公司。
在這十五點之中,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因素來探討:
其一為「功能因素」:在此因素下公司應具備「持續高漲的銷售曲線」,且可以在未來幾年繼續維持這樣的表現。這並非一次性的獲利讓股價暴漲,而是因為公司擁有「傑出的管理層」且「所在產業有正在歷經技術轉變與發展」使公司在未來可以大幅增加銷售額。且公司的管理層應有積極的態度及顧客導向思路,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當舊有產品市場達到飽和時,為未來開發新市場。將研究、生產與銷售結合成一個緊密的團隊,發揮最大的生產效率。財務系統可以掌握完整的成本資訊,並在危急公司利潤的不利因素出現時,也可以及早發出警訊。一個緊密而分工的公司結構,才能確保為公司做出最大的貢獻。
第二是公司的「人員因素」,公司是由一位具創業家精神的領導者,運用其驅動力、原創力與技術能力來拓展事業的版圖。執行長應擁有一支超高超的工作團隊,並充分授權。組織顯現其企業的獨特精神,讓所有員工都為了公司一起努力追尋更理想的目標。
第三則是「企業特質」因素,在產業內可以獨霸一方的企業,必定享有「規模經濟」且維持高利潤率,且不斷提高營運效率來削弱競爭者的威脅。因為順應需求的改變,可以率先提供更新、更好的新產品進入市場。這樣的企業致力於長的的成長,也給投資人帶來最優渥的回報。
第二部分則是成為一個安枕無憂的保守型投資人,選出保守型的投資工具,也就是以最低風險維持住購買力的項目。而保守型投資項目的第一個面向,就是企業本生須擁有傑出的生產、行銷、研究和財務能力。第二面向是人的因素,不僅執行長需擁有超凡的企業理念,且對於企業內部的授權、擢升都應該制定一套清晰的政策,使上下一心專注於企業的成長。第三個面向是企業的投資特性,投資人應剖析企業的利潤率來源,並思考企業的競爭優勢,「有什麼是這家公司有能力做,其他公司卻無法做得那麼好的?」最後一個面向是金融圈對這支股票的評價,作者花了三個章節來討論,點出當前金融圈評價及公司基本面所存在的差距,是投資人最應該注意的部分。若我們可以判斷出主流的評價到底是高估、低估或是大致吻合,才可以合理的確認股票的長期價格趨勢。
第三部分作者闡述了自身投資哲學的養成,並強調從經驗中學習的重要性。提出對於長期持有的原則,也就是對於篩選出並買進的股票保持耐心,至少持股三年。作者也相異於一般投資認知,提出若是企業是將保留盈餘運用到更有效益的位置,讓企業未來可以有更豐厚的成長,那投資人就不需要過度強調股息的重要性。還有效率市場概念的謬誤與實例,證明只有有能力非法取得內線消息者,才可能個股的未來走向中得利。實際上我們是可以藉由努力不懈的研究來推估某支股票未來的走向,但無法預測價格變化的時間點。只是若是我們可以在好的時機點買入好公司股票,至少可以在未來享受持續多年的價值增長,而這個好的時機,可能就是在企業正在迎來盈餘的大幅改善,但這些盈餘提升卻還未抬高公司股價的時間點。
尋找成長型的股票,若是一家公司已經維持了穩定的利潤率以及產業內的領導地位。依循作者的方法,我們應該仔細研究公司管理層內部的作為,以往作者是以「閒聊法」,盡可能接觸到瞭解公司的人,依據他們提出的觀點,來評定公司是否是值得投資的對象。而今時今日,我們享受著網路的便利,我們可以更便利的取得投資對象的資料與發展規劃,並經過審慎的思考與評估,比較與篩選,選出我們自己的「最佳潛力股」!我很喜歡作者者飛利浦∙費雪在這本書裡提出的每一個觀點,唯有一機持續追求成長與卓越的公司,才能帶給投資人最豐厚的回報。
http://trendeconomics.blogspot.tw/2017/01/jessica.html
規模經濟 實例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4】什麼是Scope?
全球化+跨境電商成為新常態,不論家門口或世界級市場,「新台商」都必須與紅色供應鏈強大的產業綜效近身肉搏!如何在硝煙四起的「再工業化」浪頭底下,殺出一條轉型生路?
「新台商突圍」線上論壇,邀請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以及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和您共同探討新台商的7道戰略考題!
影音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VSPnKUPDE
範疇經濟(Economies of Scope)意指,在廠商的營運中,同時營運兩項或兩項以上業務項目的總成本,會低於這些產品個別營運的成本總和。要發揮範疇的優勢,勢必要在所有經營的項目中找到共通點,並將共通點的效能發揮出來;貫穿越多的經營項目,能發揮的範疇優勢就越大。有別於規模經濟的「成本」考量,範疇經濟主要的著眼點是,複雜度所帶來的「共享」優勢。
汽車產業中共用零組件的實例,是範疇優勢最典型的範例,共用的包括底盤、除動系統與引擎等。汽車開發共用的零組件,並不影響車輛帶給消費者的差異化選擇,卻能降低單位成本,並以彼此提攜向上的動能,連動提升整體經營績效。當今各車廠間的資源共享比例逐年增加,共用領域遠超乎想像,除了動力系統外,甚至共用底盤等也是時有所見。全球汽車集團中,資源共享最成功的,非VW集團(福斯汽車)莫屬,旗下除了重型商用車以外,八個乘用與商用的品牌,幾乎都可以看到與集團內共用的零組件。
近年來,VW更開發所謂「模組化平台架構」,以一具基本底盤平台,即可衍生出多種不同車型,例如Jaguar藉由C-X17概念車所展現的全鋁合金模組化平台架構,同樣可以在Land Rover未來開發新車時使用。
汽車產業廣泛採用這種作法,幾乎所有車廠,都會與關係企業在開發時進行共享,以取得範疇優勢。
設計界近年來最夯的話題是,通用設計。通用設計起源於,如何設計出一般使用者與身心障礙者都適用的「對等產品」;同時也廣義用在,探討共通性高的原理原則,可以如何重複應用在不同的開發情境,不須再經改良或特別設計就能直接套用。
能符合身心障礙使用者使用的產品,是包容性較高的設計,這對全球都在面臨的高齡化挑戰,也意義非凡;對這個資源迅速耗竭的世界所傳達的意義,更是深刻。通用設計在資源共享平台上所展現的是,對資源運用的謙卑、以及追求效用極大化範疇的努力。因此通用設計對目前在國際上高度受重視的「包容性增長」,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論。
最後,範疇的優勢與規模息息相關,若無大規模,我們無從尋覓到重複出現的規律,並從中萃取出共通的元素,進而發揮共享的效益,在投入和產出之間覓得資源運用的最佳效益。對經營者的挑戰是,如何以各種體制創新(如併購、策略聯盟等)擴大規模,不僅追求降低單位成本,也從重複出現的資源規律中,發揮範疇的優勢。
《創實:新台商的7道策略考題》深度閱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