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陪我
早起陪我
化妝陪我
工作陪我
開心陪我
難過陪我
謝謝你們
把生命裡所有的時間都拿來陪伴我❤️
最近很多寶寶私訊問我
柯基好可愛,但好養嗎?
有什麼需要注意跟照顧的地方?
來~~~
這邊整理給大家
請千千萬萬把這篇給我認真看完!
再決定是否要養~~~
柯基雖然一舉一動可愛到讓人融化😍😍😍
但背後照顧的心酸,真的沒這麼簡單!
1⃣柯基天生是牡羊犬血統,愛叫、活力充沛是它的天性
👉 #如果無法每天帶它散步跑步的你
麻煩請不要考慮養它
沒努力消耗它體力,它就會努力破壞你家所有的東西
打它只是會反效果並不會停止它不咬
基本上柯基天性是趕羊趕牛的狗
相對叫聲特別大聲
👉 #如果你住大樓左右鄰居會靠么的
麻煩請不要考慮
也不要以為打它,它就不會叫
打它只會造成反效果叫更大聲
2⃣柯基是毛多難乾,皮膚毛病一堆的難養狗
👉基本上如果你沒這麼多錢送它去美容
就請認真努力的幫它吹乾,或是去買一台寵物店吹毛機器認真吹!
至少吹半小時以上
它的毛無敵多且無敵多層
沒烘乾容易發霉長濕疹,沒顧好最後就跟流浪狗一樣慘不忍堵
👉天氣只要濕氣稍微重一點
紅疹就犯,這時必須要✨除濕機✨
不然長黴菌,異位性皮膚炎跟著來,久了主人沒顧抓爛抓到脫毛才遺棄的一堆...
👉毛多所以超怕熱
台灣的天氣基本是不適合他們生活,且柯基無敵怕熱
夏天開24小時冷氣或電扇給柯基吹基本是必須的
👉一年換兩次毛
它走過路過的家中就會到處都是毛,天天打掃天天用吸塵器
✨如果你無法常幫它打掃✨
請不要養阿~~~~~~
它除了毛多到容易讓過敏小孩發病外,它吃毛下去還會到處嘔吐給你...😫
定期健康檢查這是養什麼狗狗都必須的!
3⃣柯基腸胃敏感卻吃多屎多花的多
👉太硬、換季、對環境不適應都容易造成柯基嘔吐
👉食量大,花費驚人
畢竟他是中型犬,大便跟尿量相對無敵可觀
👉每個月必花費✨心絲蟲藥+防蚤藥✨
體重越重越大隻,越貴...
#現在有出每年可以打的針劑可以詢問獸醫參考
4⃣柯基本身是品種狗近親繁殖相對遺傳疾病容易好發的狗
✨髖關節發育不全症✨
✨退化性脊髓神經病變✨
✨椎間盤突出✨
✨馬尾束症候群✨
✨犬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症✨
✨膝關節異位✨
✨肘關節發育不全✨
...等超多
其中最常見髖關節發育不全症
👉如果你不願意幫忙狗狗抱上下樓梯
👉沒幫狗狗做好體重管理
👉讓狗狗用雙腳走路
👉或是亂補充鈣
都容易讓狗兒造成髖關節發育不全症,痛到不願意走路
開刀、手術、復建...等都是不小的一筆花費阿...💰💰💰
5⃣柯基聰明到非常調皮
👉 #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耐心愛心教導你它
就請不要養!
柯基是個很聰明的狗,無敵的皮
需要很長的愛心跟耐心教它
養柯基就跟養小孩一樣
不是丟在家中偶爾摸摸頭就好
它需要是你的陪伴、你的愛心、你的耐心跟你的教育
請考慮清楚想清楚跟家人、另一半溝通清楚
準備好一切再來養它❤️
你可以擁有許多朋友家人
但它這一生只有你,你是它的全部,養它就不要輕易拋棄它!
願全天下所有狗狗們都有好的歸宿跟愛它的主人🐶🐶🐶
Instagram 🔎maggie tw37
視網膜病變開刀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蘇一宇醫師的故事。
當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學長對我說 "當你不確定這麼做是否是對的時候,想像他/她是你的小孩,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也是北醫兒科團隊對每一個小生命的態度及堅持。
遺憾中的美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
「你們先進行急救,我馬上趕到!」凌晨3點鐘我掛上電話立刻衝向醫院。這對24週雙胞胎的媽媽過去幾天一直有頻繁的子宮收縮,為了幫孩子爭到第一口氣,婦產科進行了嚴密監測也給予產前的類固醇,前一天早上我們還在與婦產科區慶建主任討論狀況這麼不穩定是否要提早剖腹產,沒想到一語成讖,媽媽半夜起床如廁,雙胞胎的哥哥就這樣滑了出來。
當我趕到新生兒加護病房,值班醫師正在為哥哥插管。「急救後心跳有恢復,但一直呈現缺氧狀態,呼吸也不是很穩定。婦產科正在幫媽媽緊急剖腹生妹妹。」值班醫師焦急地說道。接手插上氣管內管後我立刻心知不妙;隨著甦醒球的按壓,孩子不只呼吸音不對稱、皮膚下也逐漸腫脹,很明顯是肺部極度不成熟加上急救引致的氣漏症候群,本該是救命的氧氣從殘破的肺臟四處流竄,不只壓住了孩子的心肺也讓本就因缺氧暗沉的皮膚變得青一塊、紅一塊的。囑咐值班醫師去產房協助即將出生的妹妹後,我與護理師繼續盡一切的努力想要留住哥哥,插上胸管引流壓住心肺的氣體、用上高頻震盪呼吸器盡可能提供氧氣、保護肺臟,無奈如同胸管引流出源源不絕的氣泡一般,缺氧狀況依舊,哥哥的生命也一點一滴逐漸流逝。「這真是太不公平了,明明只是個氣胸,偏偏發生在這樣巴掌大的身軀上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就在我內心咒罵著的同時,妹妹被送進了病房。與哥哥不同的是,妹妹在插上氣管內管後呼吸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即使跟哥哥一樣體重未滿500公克,小小的四肢在處理台上不斷揮舞著,像在驅趕著步步逼近的死神。我深吸了一口氣,看看哥哥,再看看妹妹,腦中浮現的是剛剛哥哥大片出血的腦部超音波─「哥哥就這樣了,我會跟家屬說明,全力搶救妹妹。」我對值班醫師說,也對自己說。
當雙胞胎的爸爸來到病房看到這對兄妹,早已紅了眼眶。我解釋完哥哥絕望的病況並勸他放棄急救,爸爸簽字時什麼也沒說,只用潰堤的眼淚與顫抖的雙手向命運抗議。哥哥在破曉不久便離開了我們,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整個醫護團隊繃緊神經細心照料著妹妹,畢竟只要一點水珠或少許的痰塊卡住直徑僅2.5mm的氣管內管她馬上就會缺氧、心跳減慢,當真是「以死相逼」。保溫箱成了她的新家、週邊置入的中央靜脈導管跟呼吸器是臍帶、胎盤不完美的替代品,沒有了羊水的溫柔包覆與媽媽的心跳,剩下藥物、扎針與儀器嗶嗶的回音。像是抗議這一切般,她發生了嚴重的持續性肺高壓;由於不成熟而沒能順利下降的肺動脈壓力讓血流無法進入肺臟,即便使用了大量的氧氣、高頻震盪呼吸器與表面張力素擴張肺部,妹妹的血氧濃度還是逐漸往下掉,一邊囑咐護理師注射降低肺壓的藥物,我打電話給友院,希望歸還上週出借的吸入性一氧化氮,也是這種狀況下首選的治療。「所以現在貴院病人還在使用嗎?是的,我們真的很急需要。下週一?可是我怕病人撐不到那個時候了。最快明天嗎?好的,好的,萬事拜託。」掛上電話、向家屬說明後我整個人沉在椅子裡。天啊,在有限的醫療中我們已是何等的無力,難道連現實都要扯我們後腿嗎?由於當時時間已經接近半夜,正是醫院人手最不充足的時刻,機器本身也相當巨大且拆卸裝載都並不容易,即便友院盡力協調也很難馬上調集人手搬運。就在我邁著沉重步伐下班回家當晚,發生了我連作夢都沒想到的奇蹟。
「喂?蘇一宇醫師嗎?我魏柏立。」「副院長!?」我整個人立刻醒了過來。原來副院長不知如何發現了我們的困境,立刻居中協調並指派兒科張璽主任要幫我們漏夜將機器運回本院!「你以後遇到困難要說,病人的事是最重要的,直接打給我也沒關係,只要你夠積極,大家都會幫你的。」魏副院長訓勉道。在謝過副院長後我剩下的問題只有如何比張主任還早趕到醫院,結果踏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時主任居然已經坐在護理站了;「我找了認識的專業人員,聽說是要幫忙病人他們都很樂意半夜出勤!」主任說道。「今天是為了病人,就算友院沒辦法歸還也要想辦法跟其他醫院借,就是跪也要想辦法把救命的東西跪回來!」看來我是徹底輸了,輸在自以為盡了力、太快放棄。於是在呼吸治療師的協助下吸入性一氧化氮送進了妹妹的肺部,發黑的唇色如窗外的日出般逐漸紅潤,我們又從死神手中贏下了一局。命運如果有個性,那她鐵定很難相處吧;在吸入性一氧化氮的幫助與醫療團隊的照料下,幾天後妹妹的呼吸逐漸穩定,也開始能從口胃管進食母奶,就在大家鬆了一口氣時,風暴再次來襲。
「血壓不穩、呼吸變喘,胸部X光呈現肺部水腫,今天早上做的心臟超音波看到很大的開放性動脈導管,雖然已經用上讓它收縮的藥,怕是要開刀綁起來才能解決。」跟一臉憂愁的爸爸、媽媽解釋完病況,我坐在護理站沉思了起來。護理師們照顧妹妹已經很辛苦,卻還是天天陪伴爸爸媽媽說話,分擔他們失去哥哥的憂傷;主任、副院長日理萬機卻也為了病人半夜幫忙聯絡、跑來醫院;呼吸治療師跟社工常常接了我一通電話就立刻臨危受命、風雨無阻;我有什麼理由退縮?有什麼事情應當阻擋在我與病人之間?思想至此,我立刻播了幾通電話,真是如同副院長與主任的教訓般豁了出去、用上了所有的擔保,然後回到了妹妹床邊。「爸爸、媽媽,我跟你們說,如果妹妹要開刀,我會找我所知道最棒的小兒心臟科醫師來開。」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由於當時本院小兒心臟外科醫師正好從缺,在心臟外科許傳智主任、魏副院長與張主任的協助下,台大兒童醫院的黃書健醫師得以緊急支援為妹妹完成手術。
之後的三個多月不能說是一帆風順,腎上腺不全、視網膜病變、慢性肺部疾病,這些早產兒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一個個席捲而來,但總算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驚無險地一一度過。在復健科曾頌惠主任、兒童眼科蔡振行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以及好多好多各個團隊難以一一言謝的夥伴協助下,妹妹平安出院回家。最近一次回診時媽媽雖然為了妹妹能夠不再需要使用氧氣而開心卻也向我抱怨她吃奶不認真,我們相視而笑。如果能夠讓每個進到加護病房孩子的父母都能在門診向我抱怨、這樣的奇蹟透過院內每個同仁、每位夥伴的雙手不斷發生,再多無眠的夜晚、汗水與淚水,我都甘願;但是現在,就請讓我細細品嘗這遺憾中的美好吧。
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蘇一宇
視網膜病變開刀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北開辦5G遠距智慧醫療 提升偏鄉醫療照護品質
(新聞人黃旭昇粉絲專頁28日報導)
新北市結合產官學資源,以國衛院「5G智慧科技改善偏鄉醫療環境計畫」串聯醫學中心級的亞東醫院,以及遠傳電信與萬里、石碇衛生所,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為臨床主題,藉由5G高速(speed)、低延遲(latency)、廣連結(connections)的特性,實現遠距醫療應用。
新北市偏鄉長者人口居多且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影響就醫意願。原住民族、離島及偏鄉區域因地理位置因素,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往往衛生所就是當地唯一的醫療單位。然而單一院所不僅欠缺專科、次專科的診察能量,所內配置之醫療設備也遠遠不及都市醫療院所,難以診斷病因。
另外臺北市萬芳醫院透過「OneTeam+智慧共享平台」連結坪林衛生所,攜手建構萬坪醫療照護網,使資訊透明共享,醫療資訊即時傳遞,配合綠色通道轉診服務,提供全人完整照護。
新北市府指出,偏鄉醫療資源相較不足,居民就醫需依賴當地衛生所。以坪林為例,衛生所是唯一僅有的醫療機構,65歲以上人口比例又高達26%,即使到鄰近的大醫院看診,單程就要耗上近1個小時,身上有病痛的長者還要歷盡就診路途遙遠的折騰,讓人於心不忍。
根據中央資料,65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達40%。其中有27%的病友視網膜病變。透過眼底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時給予治療。而新北市糖尿病友每年一次的免費眼底檢查卻僅有34%,偏鄉地區的比率更低,病友到醫院須長途跋涉,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藉由遠距會診導入眼底鏡,並透過5G智慧科技提供多科別同步的共同照護,不僅省時省錢,連家屬都不用請假陪診了。
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表示,今年就曾透過遠距會診的方式,判讀石碇區一名病人眼底鏡的即時影像,懷疑病人患有中度白內障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透過王嘉康主任的診斷,病人特別從石碇山區下山,經治療與配戴眼鏡後,成功避免走上視力惡化、開刀一途。
萬里及石碇衛生所與亞東醫院合作,由亞東提供新陳代謝科及眼科醫師,糖尿病友依約診時間來衛生所,透過視訊由兩方醫師進行會診、營養諮詢、衛教、開藥;到宅服務時,則由衛生所主任攜帶眼底鏡進行遠距聯合問診、共同判讀眼底相片。另提供病友血糖機,將平常居家血糖量測值自動上傳雲端,若出現異常值個管師即可進行糖尿病衛教。
推估,新北市石碇區、萬里區約有3000多位糖尿病患者。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華芬指出,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若控制不當,會衍生出許多慢性大小血管合併症狀,如心臟病、腦中風、洗腎、截肢、失明及認知功能障礙等。
但對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糖尿病患而言,每次求診都要舟車勞頓到大醫院拿慢箋或到衛生所就醫,追蹤不易。此外,許多偏鄉衛生所雖有醫師,但專科上也難以滿足糖尿病患照護的問題,不僅難以追蹤因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等共病症,非新陳代謝專科之衛生所醫師,在複雜性病人藥物調整上亦有難度。
陳華芬主任表示,新陳代謝科團隊在遠距會診前一天會請糖尿病衛教師,針對個案飲食、生活起居及運動習慣等進行詢問,後再藉由醫師的診斷,對血糖控制不佳的案例,做藥物調整及飲食運動指導。
亞東醫院與新北市衛生局、石碇區衛生所自今年6月開始合辦遠距會診,目前服務當地糖尿病共照網近百人次,減少民眾960小時往返醫院的通車時間,並於11月開始於萬里區衛生所提供眼科及新陳代謝科等診療服務,期許未來透過遠距醫療的形式,提供更多偏鄉居民優良的照護資源。
坪林衛生所則與萬芳醫院合作,透過萬芳醫院開發之「OneTeam+智慧共享平台」,攜手建構萬坪醫療照護網,使資訊透明共享。同時針對新陳代謝科及皮膚科跨團隊遠距會診,提供衛生所藥物整合及處置意見,若需要進一步檢查,衛生所醫師輕鬆點選,即可完成綠色通道轉診優先掛號,透過轉診簡訊通知、醫學中心與診所完整病歷互相查閱,節省許多資料調閱與溝通時間,有效提升診療品質。
坪林區衛生所結合行動健保特約藥局,為當地民眾提供定點送藥服務以解決往返市區交通不便問題,另針對不方便出門或需要居家審視用藥狀況時,藥師亦會送藥到府並做藥物諮詢服務。
新北市為彌補偏鄉專科醫師資源不足,108年底已擇定貢寮衛生所與汐止國泰醫院、烏來衛生所與耕莘醫院合作,透過視訊方式由合作醫院提供專科醫師診療服務。今年增加萬里、石碇、坪林;110年預計規劃平溪、雙溪、三芝及石門衛生所,期望在111年將新北市所有13個偏鄉全部納入遠距醫養照護,以改善偏鄉醫療環境,提升醫療能量與品質。(照片提供:亞東醫院/ 陳華芬主任遠距會診)
視網膜病變開刀 在 眼疾新希望-精準的視網膜手術- 台中榮民總醫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