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生命教育協會 Day 490 】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老年人、脆弱的人,就是我們的社會。
他們努力愛過、活過,而且能繼續做到。
他們是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
在不久的將來,也是我們每一個人。
希區考克醫師透過這本書回顧,
他年輕的時面對親人生命老化消逝的無力,
在醫療現場遇見的每一位
「複雜又不完美的受苦之人」。
一個個的案例,一篇篇的故事,
反映出許多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議題,
而這些議題,或許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討論的。
當一個人年老之後,
要面對的是什麼呢?
或許是我們從不敢明說的「年齡歧視」,
或許是一種社會隔離或是人際孤獨。
希區考克醫師並不是要大聲疾呼,
要捍衛或倡議、爭取老人權益,
而是透過他的自省與看見,
透過分享提醒我們擁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看見這些灰色的議題,
檢視自己是否也不經意的擁有某些偏見?
這本書透過生命倫理、社會文化,
與醫療制度的整體視角。
提醒我們,每一個老人都是獨特的,
並沒有一個標準公式可以適用,
我們都必須有更細緻、更複雜的思考。
若是您對於醫療、老年及照護方面的議題,
也有一些疑惑、迷惘或恐懼,
或許我們可以一起透過希區考克醫師的文字,
協助我們能夠更崇敬的面對生命!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老人照護,或者精確的說,老年學(Gerontology)變成一種急速發展的顯學。人們不僅想著如何延長壽命,現在更想著如何成功地老去。
本書由臨床醫師的角度,探討醫師在老人醫療上的困境,反思老人所帶來的生命議題。
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著,劉思潔譯,《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游擊文化,2020。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編懷萱在年前參加了原型樂園劇團在空總的演出《未來相談室》,在其中我扮演的是高齡社會研究員,來與參加相談的「觀眾」對話互動,也觀察「觀眾」對於自身老年的想像。在相談過程中發現,何謂善終其實是一個大家關注的話題,但時常缺乏想法交流討論的機會。在這篇刊載在 【RightPlus】的文章,是小編懷萱從社大熟年族群的田野觀察經驗,來跟《親愛的人生 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這本書對話。這本書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帶大家一起關注關於老年人生、生活與生命的抉擇,也透過作者的反思,看到醫療背後以人為本的價值。
-----
在醫療現場,醫生的專業是否真的能夠或應該照顧到各種不同的需求,包括老年疾病與照護的判斷,以及相應措施建議?如今,現代醫療技術與日俱進,醫療介入老年日常又會如何影響我們在地終老的抉擇?
《親愛的人生》作者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在澳洲從醫,她透過此書,針對醫生專業、醫療體系的本質,以及安寧死亡的決策/處置方式等,提出犀利的反思與詰問。
她回顧作為老年照顧者的經驗,直指現代醫療決策存在「老年歧視」現象,帶領讀者一步步發現醫病關係涉及的各種動態協商動態,尤其在決策背後,往往是文化與制度的依賴/期待、決策當下病人的意願、醫病兩造價值觀和共識,甚至是資源分配、深層社會結構等因素的拉扯與交織。
醫護團隊的陪伴與介入,如何成為人生告別儀式得以圓滿的必要條件?我們都不知道如何變老,但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的生命週期裡,老年之後,往往必須面對臨終死亡。
...
當醫療開始形成「以人為本」的醫病決策方法,提供支持個人善終的選擇服務,是否就能確保老年乃至臨終有了保障尊嚴自主的約定?希區考克醫生從醫療系統的內部視角提醒我們:不管是醫生、病患或是家屬,都必須更加謹慎檢視這些方法與制度背後,關乎理性主義、官僚主義、醫院經營管理的策略邏輯,以免縱容醫療系統貶抑、輕視老年生命價值,甚至使人放棄「好好活著」的可能。
她真切的提醒:「我們可以尊重自主權和自由意志的神聖性,但人的決定會受到環境、同儕團體及社會期望的影響。形式上的同意並不保證是自由選擇後的決定。更重要的是,病人的決定會隨著時間而有變動。」
(引用自https://rightplus.org/2021/02/08/dea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