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嗨~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勵志實驗狂。
#你知道拜財神爺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嗎
#正財運及偏財運和財神爺的關係
正財運看上篇:
https://www.facebook.com/292824844747882/posts/652465252117171/
偏財運中篇:https://www.facebook.com/292824844747882/posts/652745878755775/
節錄至-請問財富第12章-真的有正財與偏財的說法嗎?
#財神爺在人世的含義
--------------------
#無極瑤池金母如是說
很多人會想知道到底有沒有財神爺,卻沒有人來問我拜財神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說過,財神爺、土地公、文武財神..等等,所有的神明絕對不會想、也不會改變你的生命運行,祂們都只是要讓你回到你的內心當中。
財神爺對於人世間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財神爺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你絕對想不到。
如果有人因為付出而快樂、因為看到自己的天命而快樂,那麼這個人去行走他的天命,就是財神爺存在世間的真正本質,也就是:讓你看見真正屬於你的天命。
就是剛剛我向你說明,關於偏財跟正財不同天命的部分,偏財跟正財是你們人的說法,在當靈魂從哪一條靈分化來到世間時,沒有帶偏財與正財的說法,只有天命,就是每一條靈魂來到人世間時,要行使的天命。每一個人都應該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做靈魂應該要做事情。
如此,世界即有其軌跡,不斷的運轉、不斷的運轉,沒有偏頗、不會混亂。
人走在自己的天命,就是順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軌跡走,這一道又一道的軌跡是富足、沒有貧窮,會帶來人們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
--------------
#此篇心得
看完這三段文章中,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屬於比較有偏財運的。帶偏財者的天命,是提起勇氣不斷突破自己的生命框架,讓世界更寬廣,讓人看到人生有更多可能。
我覺得這完全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我的粉專也體現我對於十年目標的追求。
而我對於正財而言,的確是偏財(投資)的部分更加擅長。
我也曾經嘗試過想要穩定的工作,但是每個工作持續1、2年,就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為什麼我還在這裡?這裡不是我要待的地方,我甘願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嗎?
如果忽視這個聲音,持續工作下去的話,最後就產生了倦怠跟無力和厭世的心情。我想在某方面來說,我應該很適合做自己夢想中最喜歡的事吧?
曾經同事跟我說,你這個人就是很極端,喜歡的事就是超喜歡,不喜歡的事就是完全沒興趣,如果可以改善這點,你去哪裡工作一定會做的很好。
我為了改善這個極端的缺點去學習不怎麼感興趣的東西,但每次不是成效不彰就是超級痛苦。
直到我撞牆很多次後想通了,既然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與其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超抗拒,不如就徹底鑽研自己超喜歡的事不就好了嗎!?
我知道對有些人來說,他養家活口都來不及了,根本沒有時間實現他想要做的事,只能把心中的願望壓在心底。我當初也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像這些人一樣穩定工作,甚至去考個公務員也好。但我後來發現,我們要各自解決的課題根本就不是一樣的。
要養家活口的人背負以及承擔了家族業力,他們的人生就像大地,求安穩,要保護底下的人安穩成長。
我相信我的靈魂在我出生的時候,都把我外在的生活條件都安排妥當,所以我不是要面對外面求生的課題,而是要讓我專心面對自己的內心有許多的衝突跟迷茫。
我就是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我沒辦法克制,也不能抗拒,只能接受靈魂安排好給我的功課。
我看過我的生命靈數、人類圖、MBTI、高敏感等等測驗,裡面都出現相同的本質,我是個想法豐富多變的人,需要覺知自己的狀態,在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時,學會愛自己與接納自己,然後去幫助有相同問題的人們。
我從國中開始就思考為什麼人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找不到意義、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我會下意識追著某個光芒奔跑,常常追到最後遍體鱗傷,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於是又轉身追逐另一個可能是對的光芒,週而復始的循環,就這樣在碰撞中,渡過了30個年頭。
好在我在追逐10年目標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特質,我減少對別人的關注和接觸,盡量把注意力都投注到自己會怦然心動的事情當中。
直到有人跟我說,我散發出了光芒溫暖了他。
我想,這是走自己的路時,無意間也替人引路吧!
雖然我確認自己偏財運強,不擅常賺正財,但我發現偏財運強的人,身邊似乎有很多豐沛的資源或是貴人願意幫助他追尋自己的夢想。
我想我可以做得到的是,在努力賺錢維持生活去支持自己的心願外,也可以多注意身邊的資源和貴人去運用。
我之前不願意用,是因為我覺得人應該要靠自己努力,不應該隨意請別人幫助。後來我漸漸發現這個價值觀是不對的。
如果我不再逼迫自己一定要跟別人一樣,如果我願意傾聽內心的聲音,看清自己的路,
那麼我一定是行走在自己的天命上了吧。
#請問財富
#財神爺掌管的是富有的本質
#正財運
#偏財運
#我是偏財運強的人
#成為分享知識的插畫家
#成為分享如何找到自我存在意義的覺知者
#我還不成熟請多多指教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吳若權幸福書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若權 #幸福書房 #覺醒的你 面對所有的痛苦,你都有兩個選項 1. 把痛苦留在內在,努力與外界搏鬥 2. 徹底擺脫痛苦,停止消耗自我 你想選擇哪個選項呢?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覺知者 在 哈哈佛大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正念 消融十分憂懼》......正念的真正意涵
.
最近才開始看一部豪門後代爭產的劇,便收到以前的學生來信詢問同一議題。
早年剛開始教他時,還是個渾身冒火的叛逆年輕人,每一次在班上分享的時候,主角都是他那位冥頑不靈的父親。
一位數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傳統工藝的師傅大家長、與對家族企業(品牌)有著新鮮展望的年輕長子,就在長與幼--故步自封與不切實際兩端逐漸磨合。
感謝歲月的神妙點化,幾年後再度回來上課的長子,已經體會到「冥頑不靈」其實是保有傳統珍貴技藝的關鍵素質,長子收拾起曾經促使他闖蕩江湖的無名之火,回到家中,輔佐父親所製作出來的「器皿」成為「工藝品」,那些杯盤壺碗不只是工具,還有老師傅的固執與忠貞所賦予在其中的神靈氣韻。
學生的父親過世了,臨終時交代他要平均分配家產給手足。眼下的情況是手足們急於要透過訴訟來趕緊賣掉父親的房產變現,只有長子想要保留父親辛苦一生的心血。
學生在手足們各種施壓下很沮喪,堅守父親城池的他其實已經有放棄的念頭,曾想乾脆分得家產後搬離傷心地,但又覺得他會因此而內疚自責。
.
.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心中的不平靜,得先找出造成不平靜的內在源頭。
所謂「內在源頭」指得是來自於自身內在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他人、或外境】,舉例而言,有人嗔罵於我而我受傷了,靠著反擊對方或者向旁人抱怨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感,終究是無法拯救那個傷害的,真正究竟的療癒方法,要從「內觀」著手。
.
向內問自己,那個受傷的感覺是從自身內在的甚麼癥結點出現的?
是「自尊」、「愛的匱乏」、還是「生存恐懼」呢?
我怕自己失去甚麼呢?
找出內心的恐懼點,那麼繼續保持那份向內照看自己的清醒,明白恐懼是由自身而起,那麼就會有起碼的安心,因為已知道【「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來自於別人,從現在起,只要先搞定自己就好」】。
.
【那份「向內照看自己的清醒」就是所謂的「正念」。】
.
剛開始接觸佛法用語的時候,以為正念是指一些忠孝節義的正面價值觀,譬如慈悲呀菩提心呀等等心念,其實不然。
保持那份清醒的覺知,就是在正念之中。相反的,只要不夠清醒(未能在正念中),人們便會因為各自業力所生的無明遮障而只能看到自己所執著的面向,那麼各種惡念與負面情緒便會成為主宰者。
.
所以修行不論宗派都強調從「止」與「觀」來下功夫,就是希望培養出那個俯瞰者,那個可以保持清醒的覺知者。
.
因此「正念」並不是說要督促自己秉持正面價值觀來思考,它只是「惡念」的相對詞,而惡念只能存活在不清醒之中。
而當我們能一步步地練習內觀,便能更長時間地保持在清醒的覺知狀態/正念狀態,到時候,你是一位鳥瞰者,甚至不用去「消融」憂懼便能讓它消失,因為你已不在憂懼能存活的國度中。
.
圖:來自《天界聖諭牌卡》第10號牌「起因」
by 黃莉莉
覺知者 在 哈哈佛大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擺脫煩惱痛苦的三個階段》
「只要確知自己是誰,就不會那麼在意別人的評價了。」這是我常常對學生說的。
但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的成長進程裡,逃不過那個「自我肯定」的祭壇獻禮儀式…..付出相當代價地愛自己、成就自己、充盈自己後,才有力量在世間各種對自己的看法中不動不搖。
八年前,我請總編把第一本書上的標語定為「溫柔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當時,父母和眾人對我的看法大多數只留在夢幻泡影的世界,似乎無法觸及到我,本來以為,自己可以就這麼安然地繼續保持在這樣程度的自在之中。
誰知到了這關鍵的一年,兇猛的挑戰重複襲來,我才有機緣明白「自我確認」之後尚有風景。里程不夠,煩惱猶在。
某一個晚上,我在案前沉思憂鬱,那陣子江湖中某個流傳的八卦令我快要喘不過氣來,千斤重的黑暗中突然靈光一現:「這些壓力會在我死了之後還存在嗎?」於是瞬間鬆了一口氣。
我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初步擺脫「人我執」的觀修法 (觀「我」已死)。
幾週前某一次我又在困局中躊躇不去時,請教上師:「我還有甚麼可以努力的?」
,我自認為還算用功,固定分量的讀書、靜心、持咒、思維教法與空性…持續不輟,但…………到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呢?還是有甚麼盲點?我當時極度地想要結束那個困境,既無力又迫切。
上師首先提醒我「關於他和你,你目前的所知與所見,都是以管窺天」。
祂的意思倒不是說我們有甚麼了不起的生命藍圖無法被窺見,而是單純地指出「知見」的危險性 --- 【一旦我們升起某種對人事物的看法,必然是偏見。】
接著祂說:「練習當一個Nobody吧!」
既然我已得到了這麼多肯定,那麼現在把自己放在後面一點的位置吧 !! 「一切不必在我」的位置似乎很輕鬆。
這是一個很大的開解,因為所有的痛苦都從那個「我」而起的。
如果,我們可以一次一次地認清自己是遊戲玩家(覺知者),而非電玩遊戲中的角色本身(我),那麼心境會有多麼地逍遙!
.
.
#中觀四百論第八品15句
先遮遣非福,中應遣出我,後遮一切見,知此為智者。
1. 遮遣非福 先排除會帶來惡果的身語意。
2. 中應遣出我 再把「我執」排除。
3. 後遮一切見 最後排除「我見」,才能達到「一切遍智」(全知全見)。
覺知者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若權 #幸福書房 #覺醒的你
面對所有的痛苦,你都有兩個選項
1. 把痛苦留在內在,努力與外界搏鬥
2. 徹底擺脫痛苦,停止消耗自我
你想選擇哪個選項呢?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Line@ - @ericwu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FHpTXNqEMI/hqdefault.jpg)
覺知者 在 那就是臨在。有意識和覺知是同一個概念。 日常該怎麼修行 的推薦與評價
總之,時時要有覺知者在。不要“巍巍佛堂,其中無佛”,不要做那樣的人。 人的整個身心存在,就是一座佛堂— ... ... <看更多>
覺知者 在 覺知 的推薦與評價
覺知 容易嗎?催眠性高潮?如何破除妄見妄念。金剛經「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覺知是非頭腦的,需擺脫記憶,純然中立「正念」觀照。 (北海道豊浦町東雲公園)#arany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