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觀光局統計,今年1月到7月外國觀光客來台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8成以上,流失超過千萬人次。如果以旅客來台平均每人都會花上3.7萬元來計算,經濟損失將近4千億元,影響台灣GDP約2%。飯店業者悲觀認為,明年旅客甚至會比今年更少。
旅遊業者表示,外國人進不來,只能轉攻國旅市場,但安心旅遊補助方案,行政院暫時「移緩濟急」,勉強能撐到9月底,但後續17億缺口,仍是未知數。
▶️想看更多?一小時完整新聞在這裡~
https://pse.is/JE4UX
↑↑↑ #公視每日新聞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日於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時強調,日本政府在安倍首相上台後,不論在經濟或外交政策方面,都出現許多大幅度的革新措施。而「台日漁業協定」最後能夠開花結果,也與日本重新調整戰略思考脫不了關係。也因此,政府與駐日代表處應把握在安倍新政中,台灣所能夠獲得的新機會,當然,若出現新的潛在問題,也應預作...
觀光客來台人數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當總統,台灣國際旅客突破兩千萬!
首先,我要點出台灣觀光的嚴重警訊,去年台灣國際觀光客成長到了一千一百萬人次,蔡英文非常的高興,但我要提醒蔡英文,在馬英九上任總統的那一年2008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是385萬人,但到了2016年,就成長到1069萬人,成長將近三倍;然而到了蔡英文總統執政,從2016年的1069萬,小幅成長到2018年的1106萬,實際上「成長率」快速下跌,馬英九執政時的外來觀光人數就像一台高速行駛的跑車,交到蔡總統的手上,就忽然踩煞車,雖然人數仍有成長,但正迅速「減速」。
不只是「人數踩了煞車」,觀光外匯收入更是大幅衰退,從2015年的4589億、2016年的4322億,到2017年剩下3749億台幣,2018年還沒公佈,只怕會更慘。蔡英文執政短短三年,就讓台灣每一年少了近千億台幣的收入!
#2025國際旅客兩千萬台灣有資格
台灣絕對有兩千萬國際旅客的條件,台灣位於東北亞跟東南亞的航空樞紐。以廉航指標的4小時航圈來說,距離台灣4小時航程就佔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而這些區域剛好也是全球觀光成長最快的地區。
#蔡政府老是用政治來牽拖
台灣觀光產業已經遭遇瓶頸,這些瓶頸很多是政府本身該做的事情。要突破瓶頸,需要領導者的強力推動。蔡政府老是用一個最廉價的藉口「陸客不來」,好像把所有問題推給政治,然後就沒他們的事了!但事實是扣除陸客,台灣觀光人數的成長還是落後鄰近競爭國家,關鍵就是蔡英文政府沒有作為。
#1100萬小英就滿足 #看看日本安倍首相吧
2013年,安倍首相重新上任的第一個完整年度,訪日旅客人數為1036萬人次,而台灣是801萬,差距200萬人次。到了2018年,訪日旅客3119萬,來台旅客數1106萬,短短5年,差距已經從200萬變成2000萬。日本拼觀光,是首相跟官房長官帶頭衝;台灣拼觀光,蔡英文總統卻躲起來,神隱了!
#桃園機場要加緊腳步
如果今天台灣要挑戰2000萬人次境外旅客,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機場!
桃園機場在位置上以及本身條件有很多優勢,善用這些優勢,提供多元服務,可以帶動許多產業,讓桃園機場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一個新的的火車頭。
但桃園國際機場的現況,卻是連最基本的旅客進出國門都很吃力!目前兩個航廈設計容量只有每年3400萬人次,即使加上預計今年完工的第二航廈擴建工程,設計容量也不到4000萬人次!而目前桃機一年的旅客量在4500萬左右,也就是說,連應付目前需求都不夠,更別說支援「兩千萬國際旅客」的目標!
所以要達成「2025兩千萬」的目標,第一個工作就是要抓緊桃園機場的第三航廈以及第三跑道!尤其第三跑道,可以說是桃園航空計畫的核心項目。此外,高雄、台中、與花蓮這三個機場,應該也要負起更多紓解桃園機場旅客量的工作。減少往返桃園機場的交通距離,就是紓解部份路段的交通壓力,例如紓解台鐵往返花東。而除了足夠的機場容量,也還需要有足夠的機位。國營的華航,該要為國家觀光戰略發展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台鐵往返花東假日夠返鄉平日拼觀光
讓旅客進來台灣之後,該怎樣讓他們分散到台灣各地區景點,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台灣有些景點,在過去陸客熱潮時已經太過擁擠。而且台灣在都市化及人口發展中,很多地方人口減少且高齡化,是最需要地方振興的地區。
我當總統拼觀光,要提供東部充足的鐵路運量,讓台鐵往返花東「假日夠返鄉,平日拼觀光」。司機跟維修人力不足?那就儘快招募!需要一兩年培訓?那更應該馬上開始。 如果用發展國家整體觀光戰略產業的高度去投入資源,台鐵東部運量的問題,其實都可以解決!
前面我提的那些問題,絕對不是光靠交通部觀光局就可以解決的,要突破,需要更高層次的遠見與擔當。日本拼觀光是首相帶頭整個政府拼觀光,過去三年台灣的拼觀光是蔡英文總統神隱三年,放給一個三級單位交通部觀光局獨自面對難以處理的狀況,最後只剩下一招,發錢再發錢,補助再補助!
我做總統,我承諾,以國家整體戰略產業的高度來發展觀光!
我做總統,我承諾,2025年讓台灣國際觀光客達到2000萬人次!
觀光客來台人數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當總統,台灣國際旅客突破兩千萬!
首先,我要點出台灣觀光的嚴重警訊,去年台灣國際觀光客成長到了一千一百萬人次,蔡英文非常的高興,但我要提醒蔡英文,在馬英九上任總統的那一年2008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是385萬人,但到了2016年,就成長到1069萬人,成長將近三倍;然而到了蔡英文總統執政,從2016年的1069萬,小幅成長到2018年的1106萬,實際上「成長率」快速下跌,馬英九執政時的外來觀光人數就像一台高速行駛的跑車,交到蔡總統的手上,就忽然踩煞車,雖然人數仍有成長,但正迅速「減速」。
不只是「人數踩了煞車」,觀光外匯收入更是大幅衰退,從2015年的4589億、2016年的4322億,到2017年剩下3749億台幣,2018年還沒公佈,只怕會更慘。蔡英文執政短短三年,就讓台灣每一年少了近千億台幣的收入!
#2025國際旅客兩千萬台灣有資格
台灣絕對有兩千萬國際旅客的條件,台灣位於東北亞跟東南亞的航空樞紐。以廉航指標的4小時航圈來說,距離台灣4小時航程就佔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而這些區域剛好也是全球觀光成長最快的地區。
#蔡政府老是用政治來牽拖
台灣觀光產業已經遭遇瓶頸,這些瓶頸很多是政府本身該做的事情。要突破瓶頸,需要領導者的強力推動。蔡政府老是用一個最廉價的藉口「陸客不來」,好像把所有問題推給政治,然後就沒他們的事了!但事實是扣除陸客,台灣觀光人數的成長還是落後鄰近競爭國家,關鍵就是蔡英文政府沒有作為。
#1100萬小英就滿足 #看看日本安倍首相吧
2013年,安倍首相重新上任的第一個完整年度,訪日旅客人數為1036萬人次,而台灣是801萬,差距200萬人次。到了2018年,訪日旅客3119萬,來台旅客數1106萬,短短5年,差距已經從200萬變成2000萬。日本拼觀光,是首相跟官房長官帶頭衝;台灣拼觀光,蔡英文總統卻躲起來,神隱了!
#桃園機場要加緊腳步
如果今天台灣要挑戰2000萬人次境外旅客,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機場!
桃園機場在位置上以及本身條件有很多優勢,善用這些優勢,提供多元服務,可以帶動許多產業,讓桃園機場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一個新的的火車頭。
但桃園國際機場的現況,卻是連最基本的旅客進出國門都很吃力!目前兩個航廈設計容量只有每年3400萬人次,即使加上預計今年完工的第二航廈擴建工程,設計容量也不到4000萬人次!而目前桃機一年的旅客量在4500萬左右,也就是說,連應付目前需求都不夠,更別說支援「兩千萬國際旅客」的目標!
所以要達成「2025兩千萬」的目標,第一個工作就是要抓緊桃園機場的第三航廈以及第三跑道!尤其第三跑道,可以說是桃園航空計畫的核心項目。此外,高雄、台中、與花蓮這三個機場,應該也要負起更多紓解桃園機場旅客量的工作。減少往返桃園機場的交通距離,就是紓解部份路段的交通壓力,例如紓解台鐵往返花東。而除了足夠的機場容量,也還需要有足夠的機位。國營的華航,該要為國家觀光戰略發展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台鐵往返花東假日夠返鄉平日拼觀光
讓旅客進來台灣之後,該怎樣讓他們分散到台灣各地區景點,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台灣有些景點,在過去陸客熱潮時已經太過擁擠。而且台灣在都市化及人口發展中,很多地方人口減少且高齡化,是最需要地方振興的地區。
我當總統拼觀光,要提供東部充足的鐵路運量,讓台鐵往返花東「假日夠返鄉,平日拼觀光」。司機跟維修人力不足?那就儘快招募!需要一兩年培訓?那更應該馬上開始。 如果用發展國家整體觀光戰略產業的高度去投入資源,台鐵東部運量的問題,其實都可以解決!
前面我提的那些問題,絕對不是光靠交通部觀光局就可以解決的,要突破,需要更高層次的遠見與擔當。日本拼觀光是首相帶頭整個政府拼觀光,過去三年台灣的拼觀光是蔡英文總統神隱三年,放給一個三級單位交通部觀光局獨自面對難以處理的狀況,最後只剩下一招,發錢再發錢,補助再補助!
我做總統,我承諾,以國家整體戰略產業的高度來發展觀光!
我做總統,我承諾,2025年讓台灣國際觀光客達到2000萬人次!
觀光客來台人數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日於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時強調,日本政府在安倍首相上台後,不論在經濟或外交政策方面,都出現許多大幅度的革新措施。而「台日漁業協定」最後能夠開花結果,也與日本重新調整戰略思考脫不了關係。也因此,政府與駐日代表處應把握在安倍新政中,台灣所能夠獲得的新機會,當然,若出現新的潛在問題,也應預作因應。
林委員指出,台日關係絕非單純的雙邊關係,而是在互動過程中還會連帶影響美、中、台、日等多邊的利益折衝,甚至也包括東亞區域的整體情勢變化。林委員以「台日漁業協定」為例,指出中國方面在此協議宣布完成後,就以"台灣中了日本的離間計"來加以形容。換言之,台、日間的漁業協議,對於兩岸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就造成了影響。對此,駐日大使沈斯淳則表示,釣魚台的主權屬於台灣,而且政府很早就宣示不會與對岸來聯手保釣,這立場是相當清楚的。
至於在漁業協議之後,台、日間未來的可能合作重點,林委員也分別提出,海底油氣資源的共同開採、擴大日資企業來台投資,以及增加日籍觀光客來台人數等三個值得思考的項目。對此,沈大使則回應說,在協議簽署後,目前最新的進度是成立漁業委員會,好讓文本的結論能夠制度化實施。另外,由於中、日的關係近幾年來出現緊張,因此確實有可能促使部分在中的日資企業轉移來台投資。至於日本觀光客,由於日圓貶值,墊高日人出國成本,恐影響來台旅遊意願。這部分駐日代表處則會透過加強公關宣傳來進行彌補。
最後,林委員則提醒表示,過去在民進黨政府時期,美、日、台曾針對北韓情勢應變等,建立密切的溝通與情報交換管道,但此管道卻在馬政府任內沒有繼續得到妥善的經營維持,相當可惜。他建議駐日代表處應發揮功能,盡速重建三方的高層互動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