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是一個國家軟實力表現
台灣總體經濟差,國人不願花錢國內觀光。
#觀光是檢視人民生活品質指標
台灣發展觀光的弱項是:環境永續度、旅遊服務設施、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先度、自然資源。環境永續度包括:空氣品質(PM2.5)、水資源品質(緊缺、廢水處理)等。
#觀光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
觀光客的消費,直接將錢帶進當地。
除了飯店、餐飲和交通等直接產業,還能帶動文創、農漁牧業、伴手禮等周邊產業。
蔡政府將人民的納稅錢,變成常態性的旅遊補助!
蔡政府拙劣的兩岸關係政策下,來台旅遊的陸客銳減!然而陸客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仍有比新南向國家還強的消費力。
#張誠去年議員選舉時的政見
打造客家文化園區、雲南文化園區、軍事體驗園區的亮點,讓平鎮不再隱形。
【台灣觀光業發展,何去何從?】
2010到2015年兩岸互動熱絡,來台觀光人次從550萬衝到1000萬;對比如今冰冷的兩岸關係,陸客從高峰418萬驟降至273萬人次,足見兩岸政策對觀光產業有關鍵性的影響!
2017年大陸與南向觀光客消費金額合計65.09億美元(佔市場比例46%),2018年大陸與南向觀光客消費金額合計57.35億美元(佔市場比例48%),市場占比提升,總體卻減少了7.74億美元,台灣觀光市場消費力萎縮,是不爭的事實。
而新聞報導著墨於新南向國家的消費金額,急起直追大陸遊客,卻忽略了在蔡政府拙劣的兩岸關係政策下,來台旅遊的陸客銳減!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仍有比新南向國家還強的消費力。
如此赤裸的打臉,政府還在粉飾太平,不願面對觀光產業的根本問題。
☉觀光產業的重要性為何?
觀光是一個國家軟實力表現,也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
除了飯店、餐飲和交通等直接產業,還能帶動文創、農漁牧業、伴手禮等周邊產業。以發展觀光的條件來說,台灣的弱項是旅遊服務設施、自然資源、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先度、環境永續度。
最落後的項目環境永續度,內涵包括PM2.5濃度、水資源緊缺、廢水處理等,排名卻在全球70名之後,這也是要吸引高檔次的觀光客所需改善的關鍵點;另外觀光收入佔台灣GDP的比例不到2%,遠低於世界平均的10%,列名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中最不依賴觀光的八個地區之一,因此極易在國家政策與預算制定上被犧牲排擠。
☉觀光業應從根本改善
政府沒有從上述的項目,根本改善台灣觀光產業的環境,一昧地用補助吸引遊客,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總體經濟差,大家不願放假出遊、不願花大錢出去玩。觀光局又將人民的納稅錢,變成常態性的補助,把人民的血汗錢綁在觀光產業,強制消費的作法。當補助成為常態性的優惠,人民不但會無感,甚至在沒有補助後,因為預期心理而更不願意消費。
觀光發展與經濟息息相關!國會政黨聯盟認為,台灣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特殊,觀光業若能在和諧兩岸關係下發展,觀光收入必定大幅快速攀升;反之,對觀光相關產業的衝擊,恐怕雪上加霜,即便有旅遊補助,也是曇花一現,難以永續發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