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桑田變蒼海
#洄游成龍少年ㄟ
#里海生活環境教育
#與水共生生態復育
風頭水尾的惡地變風光明媚的寶地
▪️成龍溼地 3部曲。
吳同學(大四):從小我就在 #觀樹基金會 的陪伴下長大,雖然在外地念書,只要放假我就會回來當導覽人員⋯
戴同學(大二):我跟吳同學的妹妹是同班同學,我很喜歡自己的家鄉,周末、寒暑假我們都會ㄧ起回到成龍⋯
眼前為我導覽與我一起拍攝影片的大學生們,面對鏡頭時落落大方的侃侃而談,感覺這ㄧ刻對他們而言毫不陌生,不意外,這就是在風頭水尾、與水生共生的困境下成長的 #成龍青少年。
早在2019年造訪成龍溼地時便有耳聞- 口湖鄉成龍村 的小朋友看到老外不僅不會怕生閃躲,完全可以英語對談hold住全場!好奇是什麼樣的成長過程,讓這個雲林遍鄉漁村的孩子可以不畏懼現實,且對自己的家鄉有這麽深厚的情感!?
口湖跟雲林縣西南沿海鄉鎮一樣,位於灌溉渠道最尾端,長期仰賴抽取地下水作為養殖或農業灌溉之用,地層下陷嚴重。民國75年的韋恩颱風嚴重海水倒灌,無奈桑田變成蒼海,居民的農田、魚塭與墓地漸漸成為濕地,魚蝦蟹類與底棲生物生態豐富,卻也吸引候鳥前來棲息。
除了林務局「生態休耕」的補助外,2009年開始 #觀樹教育基金會 longstay 駐點是最大的轉折點,以成龍溼地發展環境教育,推動「里海生活」實踐,進行「成龍濕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 #向濕地學習」、「#成龍濕地三代班」的概念,長達十年的社區陪伴與環境教育,帶領 成龍國小.濕地學堂 師生從事濕地探索教育活動,有計劃的深植下一代生態環境教育的觀念,因此每一位成龍少年都可以開口導覽解說。
另一關鍵是自2010年策畫的「#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活動,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駐村,透過居民與藝術家、志工的參與,共同完成屬於成龍溼地的環境藝術創作。
兩個10年過去了,成龍溼地 也於2019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家地方級重要溼地,持續它的環境生態永續發展外,不同世代居民的延續與參與,去年陸續修復了 成龍集會所 ,且開設了 成龍.捌貳 咖啡,透過在地青年們的努力,開始 #成龍深度微旅行 的文化觀光。
去年後疫情下的 #流動藝術饗宴-我們結合音樂、舞蹈與自然生態進行了一場無牆藝術的行動劇場,以及產地到餐桌的在地風味料理- #微醺餐桌 ,本著「#讓社區生活更好」的共識,促成社區居民的參與與創作,凝聚共識,也讓外地遊客感受到成龍溼地的深刻。
套句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主任的話:成龍濕地起因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擷取,最後讓老天爺把土地收回去。」推動環境教育最終仍是要修補在地人跟環境的緊張關係,因此來到成龍溼地便不只是一個拍照打卡遊山玩水的觀光景點而已⋯
看到這些 #走出去卻從沒離開自己家鄉的成龍青少年們,定期洄游的魚兒對這塊土地的真摯情感,如同吳同學講的:可以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改變大家對成龍村的印象,尤其是豐富的生態環境,這是他最得意的事情!試想如果每個年青世代都能以自己的家鄉為榮,願意洄游盡一己心力,也許遍鄉不會被遺忘,創生也不會那麼刻意跟辛苦。
最後要謝謝成龍青少年們,帶給我們這麽棒的成龍美時/食,我想有機會再遇到 成龍 Jackie Chan 大哥,鐵處長一定要拗他來ㄧ趟這個充滿故事的小漁村- 喝杯成龍加比配上獨家的烏魚子司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觀樹基金會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光電開發的陰霾其實在五年前就逼近成龍濕地,但在社區幹部和長久在此耕耘的觀樹基金會努力之下,暫時擋下。他們以為已經擺脫地面型光電的設置範圍,沒想到現在卻來了屋頂型案場在濕地上大興土木。
這間漁電共生的廠商表示,開發前不清楚案址的生態爭議,現在既然保育團體和地方有意見,願意聆聽溝通,尋求與濕地共存共榮。
駐地陪伴社區十年的王昭湄憂心,「如果周邊開發持續擴大,僅剩成龍濕地這一灘水,其實整個棲地保育也就失去意義。」在地耆老希望政府能亡羊補牢,即便這個地方開發程序一切合法,但是為了保護成龍濕地,各單位應該全力清查周邊還有無光電申請案正在進行。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3066/
詳閱【光電進逼成龍濕地】系列報導,一起關心濕地未來!
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1》 黑面琵鷺棲地冒出光電板,十幾年奮鬥濕地保育,村落願景遭挑戰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3064/
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2》營造濕地十年有成,卻被光電亂入 廠商澄清:不知生態爭議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3066/
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3》開發利益慫恿人心,村民如何再相信,有一天濕地可以振興成龍村?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3068/
觀樹基金會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相信,與夥伴間的交流,是走向共好的道路。
日前在廖郁賢 雲林縣議員邀約前往成龍溼地踏查行程,搭上車班一路往南,看著窗外景緻從市區變成鄉村,再從水田變為旱田,最後轉變成魚塭,終於到達雲林口湖鄉,空氣裡飄散著海水氣味,腦海中思索著許多問題,懷揣雀躍好奇的心開啟考察之旅。我帶著莫大的好奇與期待源自與苗栗海線相同靠海的環境,仍想汲取這裡靠海的社區理念,轉化屬於苗栗的在地特色。
#大膽創新工法打造與水共生的永續建築
成龍村因地勢較低且地層下陷導致的溼地環境,土質鹽分化不利農耕,2005年時林務局以「生態休耕」進行溼地保育,成為水鳥復育場所。初期,居民無法理解這樣的轉變,觀樹基金會進入社區蹲點經營10年,透過活動讓小孩發掘日常瑣事中生活與環境的關聯性;更因為「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藝術家創作裝置藝術,激發居民創作作品「連結」,運用天然素材、製作步道讓人可以更親近濕地,更孕育了很有故事的作品「再生」。
我眼裡的它就是藝術共生漁村,觀樹與居民共同面對地層下陷的環境議題,拉近居民生活與溼地的關係,重新連結與濕地的情感,激發居民的自主行動,讓溼地不再是居民眼中生活的掠奪者,而是可以共存共榮的。
我們一行人,沿路步行經過淹水尺度表的電線桿,彷彿也感受著這裡居民的甘與苦,走到觀樹以大膽創新工法建造的「躼腳厝」高腳屋,考量當地即使地基墊高仍飽受淹水威脅,打破傳統建築形式,將排水管改吊掛在天花板,再由圍牆內架高排出屋外,兼具防洪、高齡化、綠建築概念,為居民示範「與水共生」的永續建築。
#與土地共好的精神
坐落在成龍集會所與安龍宮中間的老屋再造社區問路站,成龍村,讚起來!的夥伴分享著這裡不僅販售有機食品,更打造成為青年據點,提供村裡青年有打工體驗機會。成龍村,不斷實踐以人為本的社區概念。
深深烙印的一句話是我們生命中脫離不了生活、生產、生態,看似並列的三生,其實有著不簡單的順序。唯有把生活顧好,才有辦法生產,當順利生產,還要共同看顧生態。協會讓社區活絡、讓居民共好當作依歸。成龍社區的精神,更蘊含著對土地的關懷與情感。
#成就一個人願意踏訪一百次的地方
倘若忽略了與土地、社區的深度連結,那麼即便帶來大量人潮,是無法深植人心的;一個好的地方,要能讓一個人願意踏訪一百次,而不是讓一百個人只願到訪一次。滿載著成龍溼地的社區營造經驗分享,更期望可以推動苗栗的觀光邁向與土地、在地文化有著深度連結,讓人願意不斷踏訪的城市。
觀樹基金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另一塊命運同樣曲折的濕地,是位在雲林口湖的成龍溼地,這裡原本是農田,但是因為地層下陷加上風災侵襲,積水排不出去,意外變成一塊生態豐富的溼地。但是當地村民抱怨,大量候鳥飛來這裡棲息,把他們養殖的石斑和鰻苗,都快吃光了.為了讓村民生計與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點,農委會跟民間基金會合作,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一起來看看,到底帶來什麼新生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溼地,原本是農耕地,但當地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1986年受到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再遭賀伯颱風肆虐,當地積水無法排出,逐漸形成了面積約171公頃的鹽淡混合溼地,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吸引大批候鳥前來棲息,十分壯觀。不過,成龍溼地橫跨口湖鄉的成龍村與台子村,大部分屬於私人土地,村民頻頻抱怨,溼地上的鳥類猛吃養殖魚類,讓他們財產蒙受損失。
當地漁村缺乏其他經濟來源,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在地村民很擔心,呼籲政府不能只顧溼地,不顧居民生計。2009年開始,觀樹教育基金會與農委會合作,長期進駐成龍溼地,進行環境教育。並從去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各國藝術家進駐創作,與村民互動。
來自印度的女藝術家Shilpa,用當地蚵架竹子打造一處蚵棚風車,希望讓災地鄉親感受到,「風」是成龍地區重要的資源;法國籍藝術家瑪莉安,則用蘆葦紮起鳥類,讓孩童們大呼驚奇。最有趣的是美國藝術家Roy的新潮地景藝術,靈感來自沿海先民最早的""插蚵養殖技術""。去年藝術節之後,工作團隊還請來生態養殖業者為居民上課,介紹新技術與觀念。
但是私有土地與環境保育的衝突,仍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當地居民希望政府的規畫,讓村民真正看得見未來。
曾經是地層下陷區的成龍濕地,意外變成水鳥天堂,但是村民的生計也要顧,觀樹基金會仍在不斷努力嘗試,希望讓成龍溼地,成為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榮的新範例。
記者綜合報導"
觀樹基金會 在 觀樹基金會成龍溼地-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
觀樹基金會 在 #觀樹教育基金會-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看更多>
觀樹基金會 在 #觀樹教育基金會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觀樹教育基金會 駐村蹲點十多年致力於環境教育,鄰近的#口湖國中 也不斷推陳出新,將#戶外教育單車走讀成年禮 設計為#成龍溼地實境解謎,讓學生用不同的思維邏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