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本來只貼在噗浪,但是好像反應熱烈,臉書也來貼一下好了。
※因為我是老人所以習慣稱小叮噹,反正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譯名就不多提了
※除了第一張以外,圖都是網路找來的,合理範圍引用,誰畫的版權就歸誰。
------------------------------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前版權時代台灣自己畫的小叮噹漫畫時想到的事情。
我覺得台製叮噹有一個現象:劇情牽扯到社會反應的比例特別高。
(或許取樣有偏差、也缺乏正式統計,所以這措詞僅供參考)
在藤子原版漫畫中,常用的套路如下:
○小叮噹給大雄道具
→大雄使用道具
→大雄技安阿福等人不當使用,自食惡果。
→END
但是台製叮噹裡,有些故事會變成這樣:
○小叮噹給大雄道具
→大雄使用道具
→大雄技安阿福等人使用時被壞人或記者看到,引起軒瀾大波(上電視/眾人湧到大雄家/警察或甚至軍人出動)
→END
但是這不表示編劇特別關注社會,
而是他們沒有提防自己別偏離世界觀。
今天如果是七龍珠的背景,應該不會有人畫二創時把現代產物放進去(除非是刻意搞笑);但是小叮噹背景就是現代社會,所以反而讓編劇者疏忽了那條線。
大家都知道,小叮噹的道具如果真實存在,隨便拿一樣出來都會動搖國本。先不講會成為交通運輸業惡夢的任意門,或者考驗因果論的時光機,就算是拿一個迷你國會,看看朝野立委光是修改一個政策裡面的用詞或者金額比例都可以討論半天,就知道這是絕對要完全封印的惡魔存在。
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小叮噹的故事要能夠演幾十年,就表示他的世界觀要能夠容許這些異質存在、平淡處之。再偉大的道具,眾人看到都要當成小孩子玩具,不能認真,因為這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作品。(指目標讀者群。當然我認為大人要看也完全沒有問題的!)
(請參考附圖2)
所以,像這樣警察看到小叮噹走在街上,會覺得這玩意兒很不尋常,想要上前盤查,就是錯誤的!他出門買銅鑼燒,或者跟母貓約會,有需要變裝過嗎?
(請參考附圖3)
身為大雄的老師,看到學生們和一個貓型兵器混在一起,沒有覺得不自然嗎?歹就補啦~大家都是好孩子,就算老師曾經被道具整過也一樣。淡定淡定。
這並不是說漫畫就不能描寫現實社會,而是一個作品要小心維護自己的調性,注意作品與現實的界線在哪裡。女僕龍托爾來到小林家,就算施法隱藏身份,居然可以適應良好?康娜(神奈)居然不會被同學排擠?東雲博士的機器人居然靠上發條就能比現今所有AI都人性?我們觀賞的時候不會覺得有問題,因為這些作品就是這樣。寫實漫就是寫實漫,歡樂漫就是歡樂漫。
當同一部作品的調性發生轉變,往往恐怕代表作者遇到了危機。例如搞笑梗用玩了,只好轉格鬥漫畫開始打擂台,圖個續命不腰斬。如果哪天小蘭察覺到變聲器都是柯南在玩,那這連載一定是要完結了。就算讀者再怎麼笑,青山剛昌也要堅守這個原則!因為這就是「柯南隱藏的手法再如何笨拙都不會被發現的世界」!
所以回過頭來,台製叮噹為何會出現上面講的那個問題?我認為是因為當年漫畫文化還在萌芽期,所以從業人員專業度不足,沒有考慮到這些會讓故事變味的問題,或者說考慮到了,但是心想反正小叮噹是單元劇,十幾頁演完,翻個頁又是個新開始?或者如何,不得而知。
之所以寫這些,其實多少也是在檢討自己。有時候編一段劇情,下意識就考慮到合理性問題:「主角這樣作的話路人應該會有些反應吧?之後會有什麼後患吧?」但是考慮太多,結果就編不出來了……反而有時候光憑感覺去作,說不定還好一點。
當然,這絕不是說合理性不重要。重點其實就是,一個掌握好作品調性的作者,應該要能抓到那個合理的範圍在,確定邊界是什麼形狀,像一個丈量精準的建築平面圖,在劃定的基地裡,蓋出一棟不會走樣的好房子,呈現給讀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