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祭』、『春吶』、『春浪』、『音浪』的差別是什麼:
1、海祭
全名『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是由新北市政府與角頭音樂合作,每年夏季 於 新北市貢寮區的 福隆海水浴場舉辦的一個音樂節活動(現由新北市政府全權主辦)。
催生人物是角頭音樂的老闆 張四十三 和當時台北縣政府新聞室主任 廖志堅,旨在效法 伍茲塔克音樂節,創造一個屬於華語的音樂盛會。
從2001年 第二屆海洋音樂祭開始,開放各類型樂團自由報名,經過『多場會前賽』,由主辦單位組成的評審團選出最後優勝的樂團,贏得首獎『海洋獨立音樂大賞』。
歷年在海洋音樂祭發光發熱的音樂人、樂團 包括:四分衛、脫拉庫、陳綺貞、Tizzy Bac、旺福、蘇打綠、盧廣仲...等 族繁不及備載。
並於2015年因應社會氛圍,在新北市政府的德政下停辦一年,以悼國殤。
2、春吶
全名『春天吶喊(Spring Scream)』,是台灣歷史最久遠(或許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大型音樂節;於1995年 由兩位在台的外籍人士 Jimi 和 Wade 創辦至今。
和『海祭』不同的是,『春吶』比較像是一個推廣創作、多元音樂的舞台 而不是比賽;進場觀看需要門票,活動同時具有傳達族和諧、環保概念、保護弱勢、關懷流浪動物...等社會議題的理念。
在『春吶』成為墾丁音樂節的代表後,開始有許多類似名稱的大大小小活動,有些活動內容甚至和音樂完全無關;拜媒體愛報導腥羶色和地方政府、相關法規的放任所賜,造成部分(好吧 其實是多數)平常不關心獨立音樂的民眾只要聽到『春』字、又剛好在海邊的『趴踢』,就想到酒精、毒品、性氾濫。而真正有去參加『春吶』的人都知道那和活動本身根本相去甚遠,一個時常觀眾比樂團人數還少的表演,你認真覺得會有藥頭嗎?還是媒體說了,你就信了?
然後上面的『海祭』在貢寮,一個台灣頭、一個台灣尾,真的差很遠好嗎?
3、春浪
全名『墾丁春浪音樂節』,於2006年由『友善的狗』所創辦的音樂節。
相較於較隨性的『春吶』,『春浪』音樂節顯得更主流、也更商業化;除了『春浪音樂大賞』得獎以外的音樂人、樂團,其他表演者多是主流線上的歌手(像是今年的表演者有:蕭敬騰、叮噹、張震嶽...等),當然票價也是最貴的。
4、音浪
『音浪』表示:『我是黃立行的歌,不晃會被撞到地上,可是我不是音樂節。』
感謝你有耐心的看完這些 其實在維基百科就可以查到的資訊
看完這些 再想想今年政府停辦『海祭』的理由、 眾多正義之士的留言,不覺得荒唐嗎?
一、『海祭』不只是一個音樂節,他還是一個重要指標性的『比賽』,多少樂團、音樂人以拿下『海洋音樂大賞』為榮!可在目前地方政府、正義之士 眼中,這卻只是一個玩樂的趴踢。因為一個『私人遊樂活動的意外』而取消多年來『孕育台灣音樂的比賽』合理嗎?
二、我記得小時候,有個朋友媽媽因病過世,那陣子他總愛找我打電動、打籃球,鄰居議論紛紛說這個孩子沒血沒淚,媽媽死了都看不出難過的樣子、都不會想要好好讀書、還整天玩。
我不會告訴你這位朋友後來怎麼了,可你們拍手叫好的嘴臉 就和那些鄰居一樣讓人噁心!
三、政府完全不懂獨立音樂的善良。以我個人對這些樂團朋友的認識,他們一定會在舞台上不斷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同時想辦法醒大家幫助這些受難者、家屬,本來可以很美好的一件事、甚至成為具體的行動教育,卻因主事者怕事、怕輿論、怕承擔、怕三小我不懂的,而抹煞了這些辛苦經過初賽、複賽的樂團。
四、不要再說會另外找場地補辦比賽的好笑言論了,演給誰看?頒獎給誰看?對我來說 一場演出最重要的 是觀眾,我相信對很多音樂人來說 都是。
講完了 朱立倫 你懂嗎?
角頭音樂維基百科 在 Facebook - 香港經濟日報hket.com 的推薦與評價
【抗衡TikTok】Facebook將向內容創作者引入音樂收入分成. 為抗衡競爭對手TikTok,吸引更多影片創作 ... 【人工智能】Meta開發「Fact Check」AI 驗證維基百科資料準確性. ... <看更多>
角頭音樂維基百科 在 躲警追緝7樓跳窗逃2毒販送醫1死1傷|華視新聞20220719 的推薦與評價
CTS is funded in whole or in part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Wikipedi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