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助動詞的「たい」跟「たがる」的補充說明>
Q:王老師您好,看了您之前的文章<希望助動詞的「たい」跟「たがる」:https://www.facebook.com/chiuyangteacher/posts/920304008036508>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老師。
(1)最近日文剛好讀到這邊,書上寫說「動詞+たい」的活用變化和「い形容詞」一樣,然後句型是<「第一人稱」は~たいてす>。然後我看到有兩個例句。
1.私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です。我去年想去日本。
2.私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です。我小時候不想去上學。
那如果我們要描述第三者的希望,是用第三人稱的文法<「第三人稱」は動詞たがっています>來造句嗎?
如果我們要說
1.劉先生去年想去日本。
2.劉先生小時候不想去上學。
這兩句話要怎麼說呢?
(2)看到老師在網頁上寫的內容,<④「たい」用在疑問句時,基本上只能用在第二人稱>。
わたし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あなた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你想吃蘋果嗎?
彼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然後下面有其他網友問問題說「他想吃蘋果嗎?」要怎麼說?老師是回說「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 都可以。可是「たい」用在疑問句時不是只能用在第二人稱嗎?那為什麼「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這句話可以說呢?
以上兩個問題麻煩老師了,百忙之中打擾您,謝謝!!
A:首先感謝這位朋友的提問,您看的很仔細。也點出了上述文章在文法上的矛盾之處。不過「たい」跟「たがる」的用法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真正詳細的部分實在是很難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文法上,「たい」跟「たがる」雖然是被歸納成希望助動詞,意思翻譯成中文是「想(要)」,但它們的用法跟中文大不相同,很難每句話都能夠對應得很清楚,這是這兩個助動詞的困難之處。以下歸納幾點,來釐清一些文法上的矛盾之處。
(1)直接敘述時的「たい」
通常,在學習「たい」「たがる」的時候,我們通常都只從文法的觀點來理解,卻經常忽略了它們的應用是與日本人的想法與思維方式息息相關的。語言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在日本文化之下,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跟語言習慣。以「たい」這個詞來說,通常文法上告訴我們的是,不能用在第一人稱以外的人稱上。也就是說,除了對自己想要做的動作之外,不能使用在他人想要做的動作之上。
譬如說,我們只能說自己「私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卻不能說「劉さ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
這是文法上的說法,但在實際運用上我們也同時必須了解到,在日本文化當中,日本人通常不會去代替他人說出他人的想法或感覺。因為這是不禮貌的,你又不是那個人,你怎麼知道他的感覺或希望,你怎麼能說他想要幹什麼或不想幹什麼。以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來說,你只能說我想幹什麼,卻不能在彼此面對面的對話當中說你想幹什麼或他想幹什麼。
わたし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君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彼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太郎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母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話雖如此,但麻煩的是這不是一個不變的準則。面對面時,不傾向直接說出他人的想法,但如果你是說故事的人或是作家寫小說。那麼這個原則就可以打破。換句話說,在小說的情節敘述上,作者是可以用「たい」來直接描述他人內心的想法的。
田中は大学時代にアメリカ留学に行きたかった。田中在大學時代想去美國留學。<這在小說敘述中是成立的><但在實際生活中的對話卻是不成立的>
太郎はアメリカへ行きたい。しかし、お金がなくて行けない。<小說體可以這麼說,這是作者以「たい」來描寫人物心理狀態的一種手法>
而如果是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的對話要說這句話時,則必須使用間接的方式來敘述。
田中さんは大学時代にアメリカ留学に行きたかったそうだ。田中先生說他大學的時候想去美國留學。<你不能代替別人說出他的感受或想法,但是可以轉述>
(2)「たい」的疑問句
接著是「たい」的疑問句的問題。由於「たい」是表示某人的內心想法與心理狀態,因此通常只能用在面對面時的對話當中,疑問句也不例外。緣於此,「たい」通常就只能使用在問對方是否想做某個動作時,也就是通常只能用在第二人稱。換言之,日本人通常不會透過交談的對象去揣測第三者的想法與內心狀態。
但是,在實際運用的場合上,「たい」疑問句也會有用在第三人稱身上的情況。當第三者是無法使用表情達意的人或是無法自由表情達意的小孩時,我們就可以問了解第三者意向的人他是否想要做某某動作。
譬如想問說「他想吃蘋果嗎?」時,場面可能會是他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意,必須透過他人代為決定時。而這時的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たいですか」來詢問第三者的內心是否是這麼想,另外種是用「~たがっていますか」來詢問第三者的言行表現是否是想要這麼做。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他想吃蘋果嗎?<他無法表情達意,所以才問了解他的人>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他(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是)想吃蘋果嗎?<他無法表情達意,所以才問了解他的人>
隆く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小隆想吃蘋果嗎?<小隆是小孩,所以問他媽媽>
隆く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小隆(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是)想吃蘋果嗎?<小隆是小孩,所以問他媽媽>
當然這些都是場面受到限制的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這樣使用。所以才會說<④「たい」用在疑問句時,基本上只能用在第二人稱>。
(3)「たがる」的用法
再來是「たがる」的問題。
「たがる」表示透過外在的言行表現而顯現出想要如此做的一個狀態。通常只能用在第三人稱,但在某些條件下也可用在第一人稱(第一人稱的用法,這裡先略下不提)。單就第三人稱來說,「たがる」通常用在常理、常識或反覆性的習慣或通則上。而如果要單純表現某個人想要做某動作時,則必須要用「たがっている」來表現。而某人不想動作的形式則是「たがらない」
夏になると、みんなはビールを飲みたがる。一到夏天,大家都會想要喝啤酒。<常理性的事項>
彼はその映画を見たがっている。他想看那部電影。<第三人稱的想要>
彼はその映画を見たがらない。他不想看那部電影。<第三人稱的不想要>
但回歸到實際的運用上,因為「たがる」是透過某人的言行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想做某動作的感覺,事實上在面對面的對話當中,如果那個人也在當場,那麼是很難直接這麼使用的。這個感覺是在揣摩他人的心理狀態,通常日本人是不會這樣使用。
因此如果我們說「劉さんは日本へ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す」,通常都是用在「劉さん」不在當場的情況之下,我對某個人說劉先生想去日本。但如果「劉さん」也在當場,那麼這時使用「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す」就有點不太妥當了。說法可能就要改成「劉さんは日本へ行きたいみたいですね」,可能會比較容易被接受。
(4)兩句話的翻譯
最後,問題當中的兩個翻譯題,有可能是以下這幾種講法。
劉先生去年想去日本。
①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です。<小說敘述體,一般對話中很少這麼用>
②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した。<劉先生表現出來的模樣,一般使用在劉先生不在當場的情況下,說話者為可觀察劉先生言行的親近者>
③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そうです。<傳聞的用法,可能是聽別人說的>
④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と言っていました。<轉述劉先生的說法>
感覺上,③跟④的用法會比較普遍。
劉先生小時候不想上學。
①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小說敘述體,一般對話中很少這麼用>
②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がらなかった。<劉先生表現出來的模樣,一般使用在劉先生不在當場的情況下,說話者為可觀察劉先生言行的親近者>
③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そうだ。<傳聞的用法,可能是聽別人說的>
④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こうとしなかった。<觀察劉先生的行為或是聽劉先生說的>
感覺上,應該也是③跟④的用法會比較普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