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
跨部會與民間攜手總動員 建構永續綠台灣🌳
#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 今(9/28)正式開跑,由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內政部、工程會攜手籌劃系列活動,結合政府部門、在地資源、產業生態、綠色經濟,希望將台灣循環執行成果與未來願景展獻給全世界!
#五大部會11大特色活動
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從9月跨至11月,五大部會11大特色活動陸續登場。其中經濟部以鏈結國際、鏈結在地、鏈結未來為主軸,分別舉辦「#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跨領域企業循環設計工作坊」。從台灣到國際、農食到高科技、趨勢脈動到行動實踐,引領產業邁向循環永續。
#鏈結國際 #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
本活動由產官研合作攜手,集結國際重量級高科技產業專家,包括台積電、高通、應用材料、日月光、台灣默克等,探討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對於永續發展的未來方向及策略。
💁♀️「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https://www.semicontaiwan.org/zh/ESG-%26-Sustainable-Manufacturing-Summit
#鏈結在地 #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
該活動結合「2021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於11/10-12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以「實踐動靜脈整合,打造循環生態系,建構永續新台灣」為主軸,齊聚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界之翹楚,以「跨產業、創新性、多元化」為訴求,從全球循環經濟趨勢及產業脈動切入,建構動靜脈產業發展循環生態圈之新策略,並從循環創新設計打造永續新商機。
#工業局臺灣永續主題館
同時,經濟部工業局也特別設置「#臺灣永續主題館」,展現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四大策略成果、循環生態圈及創新循環技術,透過實際成果展現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及高值化產品;彰顯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之循環經濟政策,為台灣建構循環經濟整合解決方案。
💁♀️「2021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https://tassasiaexpo.com/
#鏈結未來 #跨領域企業循環設計工作坊
透過企業跨領域交流,突破自身專業領域之分界,進而激盪出更多創意發想。將從國際新趨勢、循環設計方法與流程以及循環設計案例切入,而後引導企業了解如何在產業中推動循環設計,探討從循環設計到循環實踐,解決邁入循環經濟所面臨的癥結問題。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14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島人從十歲開始認識林盈君,一直都很羨慕他在圖像處理上的才能。⠀ 童年的記憶有很大部分都是在林盈家和林盈妹玩貓,看漫畫,打電動的XD⠀ ⠀ 林盈君從輔大影像傳播畢業後就前往美國進修,⠀ 而研究所畢業後,現在又在UI/UX上持續發展。⠀ 到今年八月為止就是林盈待在美國的第十個年頭了!⠀ ⠀ 離島人想知...
設計 發想 流程 在 施暖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暖話舖Podcast】EP35
進入屬於自己的專注心流:Focus Traveller 專注旅人(上)
無論是哪種提升效率的工作法,都脫離不了「專注」的重要性。本次邀請到Focus Traveller 專注旅人的製作團隊,分享製作這款專注 APP背後的故事,不管是概念發想、UI設計、美術設計、動畫製作等等,每一步都經過縝密的思考與研究,上市不到一個月,就擠身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名!聽聽這兩集幕後花絮,讓身心靈都一起登頂吧!
🌟本集我們會討論到:
・馬斯洛理論與App設計關係
・專注旅人App使用流程介紹
・累積vs.倒數計時方式與心理狀態
・陪伴感的重要性
・美術設計:風格擬定、角色設計、動畫調整
・反覆審視自己的方法
・美術與工程師如何互相配合
這兩集為遠端錄音,錄音品質略有雜音,請各位見諒!
#收聽連結在留言處
#心流狀態
#番茄鐘
#登山
#工具app
設計 發想 流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好像已經是我第三年畫月兔了,跟前兩年不一樣的是,這次試著畫的更奇幻角色設計一點。
YOTTA友讀 也找來了 像素插畫家 PIXEL JEFF 、自由插畫家 MR AIDEN 聯手推出『中秋節特別企劃』,用我們各自擅長的畫風,繪製出具有中秋元素的圖。
.
這次也是跟YOTTA的電繪講師合作,YOTTA精選了一些電繪課程限時限量優惠,我的奇幻生物角色設計課也在其中,想學習奇幻生物設計思維的可以趁機買起來!
.
另外活動期限內買課程還可以用優惠價格買Wacom繪板(看了一下,75折到8折左右),9/30前購買課程還能抽藍牙繪圖板!
🤔 有人想換繪板了嗎?
📣 立刻來逛逛 ▶
設計 發想 流程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離島人從十歲開始認識林盈君,一直都很羨慕他在圖像處理上的才能。⠀
童年的記憶有很大部分都是在林盈家和林盈妹玩貓,看漫畫,打電動的XD⠀
⠀
林盈君從輔大影像傳播畢業後就前往美國進修,⠀
而研究所畢業後,現在又在UI/UX上持續發展。⠀
到今年八月為止就是林盈待在美國的第十個年頭了!⠀
⠀
離島人想知道林盈在前往美國之前,是怎麼規劃自己的career path?⠀
而當年的規劃和現在的差別有在哪裡?⠀
這十年在美國的生活又有遭遇到什麼困難,遇到什麼難忘的經驗呢?⠀
⠀
開始做離島人節目之後才發現,有好多不同專業的人都轉做了UI/UX⠀
也希望能和林盈請教UX Design 的入門與發展⠀
⠀
-------------
補充註1: 關於不同職稱,UI Designer / UX Designer / Product Designer 在不同產業、公司類型上,所要負責的事也會很不一樣。但他們所需的思考的方式、設計能力、流程有很大部分是重疊與相關的。
⠀
補充註2: 關於我們公司的流程,初步研究之後,在我們一開始製作sitemap/wireframe之前,也會有幾個對於使用者的目標核心,來構思想法的可能方向⠀
⠀
補充註3: 關於入門UX的練習,除了自我自發練習、看書外,如果有相關課程(實體或線上)可以加強督促自己練習UX的研究方式到問題的發想與設計解決方式,也會是很不錯的激勵起步方式,但持續的練習、經驗累積和新知識的吸收與閱讀也是滿重要的。⠀
-------------
Ep023 - UI/UX一路向北:林盈君⠀
#林盈君⠀#UIUX #離島人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Motion Media Design⠀
-DDB (NY)/Summer Intern ⠀
-DDB (Chicago)/Designer⠀
-Energy BBDO/Digital Designer - Sr. Digital Designer⠀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設計 發想 流程 在 Vicky 陳忻玥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Flashlight- Jessie J (Vicky Chen cover)
最近我上通告、節目宣傳新專輯,
遇到好多用心的節目、主持人,
每次到不同的場地都會皮皮挫,
唱歌也有破幾次音、還會唱到氣虛,
然後認識好多藝人朋友,
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闖出一條路,
我覺得好幸福,
其實自己還是個喜歡社交場合的孩子😆
但這樣上節目宣傳專輯,
我會有一種錯覺,
以為這張Am I Who I Am是「我的」專輯,
容易忘記了有多少人用自己的藝術才成就這張專輯,
專輯絕對絕對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
在這個宣傳期,
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
在這個團隊裡,
我是歌者、藝人,
這個身分剛好是鎂光燈的焦點,
我...也剛好不介意當一下焦點😆
所以我當藝人
但這張專輯有著:
願意觀察、剖析我、找到適合我的核心價值的 庭竹老師
瘋狂愛音樂的藝術家、音樂製作人 陶山老師
把整個核心概念化成整張專輯視覺藝術的設計者 楊士慶
熱愛影像藝術、打理專輯一切校對流程、宣傳奇招發想的熱血 Bruno Yen
熱愛影像藝術、所有MV的導演
Kaley Emerson
陳昱辰
Bruno Yen
一邊經紀、一邊辛苦照顧我一切的Phoebe 晴兒
還有默默協調一切的Alex
然後才有我 愛唱歌的那個😆
啊我繼續努力齁♥️
IG:
https://www.instagram.com/vickychenmusic/?hl=zh-tw

設計 發想 流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身為台灣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吳天章每隔十年就會轉換創作媒介,吳天章深恐自己陷入匠氣,所以每當一種藝術媒介能夠做到最好時,就會想要重新冒險,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介面,持續探索更多未知、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
從80年代涉及政治、歷史批判的油畫,以《四個時代》在藝壇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創造台客美學平面攝影風格,代表作是《再會吧春秋閣》;2000年進入電腦合成技術為主的數位影像時期,陸續發表名作《千鈞一髮》、《永協同心》、《瞎子摸巷》、《夙夜匪懈》等;2010年吳天章轉換到動態數位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手法,結合魔術、特技、機關設計,完成錄像藝術作品《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再見春秋閣》。
吳天章以為,自己的終極關懷是離別,是人的生老病死。20幾歲時,年僅21歲的親妹妹車禍喪生,讓吳天章對死逝有著獨特的感懷,轉而透過作品緬懷嘔歌青春、記憶與生命。
同時,台灣的母體文化也成為他的創作主題,尤其是喜喪不分的喪葬文化。他將殘缺與完美、死亡與歡樂、腐朽與燦爛,藉由電腦合成技術,重整編修,完成最俗豔絢麗的遺照。他關注死亡與生存之間的臨界點,人是不知生,也未明死,所以其創作是中間美學,也是太平間美學。亦即,他透過作品製造最完美的瞬間,封存時光之縫、生死之界。
從小生長在基隆的吳天章,童年是透過美軍、水手去認識世界。而基隆是離別的故鄉,港口總是有無數再會的故事。而水手服對他來說,具備心理學的層次,既有天真可愛,也有情色猥褻。他乃借題發揮,完成個人與集體潛意識的拼合。
鮮少依賴偶發性,吳天章創作成品時,往往經過嚴密的計畫,即便發想的過程是感性的,但在執行時,因為想要達到最高的準確度,所以十分理性。他會畫出草圖,展開複製的前製流程,以及縝密的後製作業。
在數位攝影,吳天章會將7、80張底片精密地後製為一張完美無缺的平面照片。而錄像藝術的部分,則是講求演員、工作人員、道具機關的絕對配合,反覆的演練,耗時半年的前製工夫,方可完成一鏡到底的數位動態影像作品。
小檔案
吳天章,1956 年生於臺灣彰化,現居、創作於臺灣台北。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80年代時,吳天章以油畫創作政治、歷史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台客美學」。2000年轉以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創造出驚聳有力的影像作品。2010更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的電腦剪輯,呈現詭異的錄像風格。
吳天章的油畫作品,大多以歷史文本為創作依據,進而反思歷史發展。之後的攝影作品,巧妙地結合台灣歷史、黑色喜劇及豔俗現成物,自創台灣特有的嬉謔悲情風格,因而有著「台客藝術家」的封號。
重要個展、聯展計有:2017《第八屆MADATAC Fulgor líquido(液視/異視)吳天章個展》,2016《陌路歸真1980-2011》、《別說再見2001-2015》,2015代表台灣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別說再見-吳天章個展》,2014《喚.魅─吳天章個展》,2013《偽青春顯相館-吳天章個展》,2011《One Piece Room: 吳天章個展-孌》,2008《懾—像》,2007《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展》,2000《近距觀照—台灣當代藝術巡迴展》,1998《內‧外—華人當代新藝術巡迴展》,1997《台灣現代藝術序幕系列 (2)》,1990《四個時代》,1987《傷害症候群》等,展場遍及全球各大城市,如台灣台北與台中、中國北京、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義大利威尼斯、澳洲昆士蘭、西班牙馬德里、日本福岡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Ujgw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