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會的「去大台」文化〉
作者:陳韋安
還記得梅豔芳嗎?這樣問可能有點奇怪,但新一代年輕人可能真的不太認識。梅豔芳是香港著名女歌手,她四歲開始演唱生涯,小時候在荔園、啟德遊樂場與家人賣唱,從小不斷累積舞台經驗。後來,梅豔芳參加無線電視的新秀歌唱大賽一舉成名,成為香港「樂壇大姐大」。舞台是梅豔芳的生命。「在台上我覓理想」,用在她身上實在當之無愧。
昔日,一個沒有網絡媒體的年代,沒有「自媒體」,沒有facebook live,沒有clubhouse,「大台」是唯一的公共平台。由於大台空間有限,社會上並非每個人都能擁有站台的機會。因此,社會出現形形色色的選拔方式,讓這有限的空間能被有效善用——根據學歷、經驗、實力、才華、比賽作篩選方式,諸如此類。總言之,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完全認同,但能夠站得上「大台」,都不是隨機沒有原因的。
不過,這個年頭出現了「拆大台」文化。大台被拆掉,基於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避免大台長期被霸佔。大台被拆掉,慣性收視被打破,就能夠讓更多人站台發聲;當然,網絡科技也是「拆大台」的客觀因素。隨着社交網絡平台的出現,傳統「大台」如紙媒、電視台、電台的功能被分散,取而代之,它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自媒體」——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建立自己平台,人人都可以在台上發聲。
近年,香港教會也有「拆大台」文化。明顯地,講壇正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台」。神學院也是另一個大台。知名講員也是另一個大台。不得不承認,昔日教會只有大台,上台説話的流動性低,素人沒有很多機會發聲。如今,教會更注重雙向對話,也重視素人參與。我覺得這是好事。
不過,最近我卻感到這個教會「拆大台」文化,漸漸淪為「逢大台必反」的局面。「知名度」變成了負資產。「受歡迎」總被扣上「消費主義」的帽子,任何人稍為帶着一點知名度站台説話,擁有較多聽眾,它就無端成為了「大台」,「大台」下的聽眾總被標籤為「教會消費者」。
其實,正如上文「梅豔芳」的例子,走上大台絕非偶然。大台的本質(先不論它可能成了慣性收視的問題),正是「有能者居之」的成果。以梅豔芳為例,能夠站得上大台,需要具備質素,再付上十年功架。不過,我擔心的是,大台被拆掉,它背後「有能者居之」的本質都被毀掉,甚至醖釀出另一種基督教民粹主義。
説到底,究竟何謂聲音的「平等」?難道就是「逢大台必反」嗎?我認為,這是老掉大牙的道理:所謂「平等」不是每個人都一樣,而是讓每個人都得到應有的回報。因此,拆大台的香港教會,真的是「公平」嗎?
我再説,我贊同「拆大台」的初心——扶持年輕的一代,攪動教會站台的流動性。不過,我認為,每一個站台的人都需要看這「台」為神聖的(不管是大台還是小台),並為此花上寶貴的心血與準備,甚至,在上台之前,甘願好好沉默地預備,直到發聲的一刻。
更多文章: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玩小三簽六合彩 男哭整晚訴悽慘下場 👉https://youtu.be/ho0KqmOILr8 黃宥嘉救援受難媳婦 霸氣行徑震撼鄭弘儀 👉https://youtu.be/twJg3Y6XaDE 耳鳴是絕症不會好?賴仁淙專業打臉破迷思 👉https://youtu.be/5AQ5aQYqH_Q 每...
許聖梅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分鐘閱讀
第4535-4539集
2020-12-11
4535. 《李慎之與美國所》
4536.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4537. 開創一種新風氣
4538.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4539.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李慎之與美國所》
近年中美關係交惡,在美國大選前後,中美關係的去向也成為競選議題之一,在中文網頁更成為爭論的主要議題。
11月17日,美國的亞馬遜網站,在中國歷史傳記(Historical Chinese Biographies)類別,一本中文書《李慎之與美國所》排上了新書榜第一名。
在中美關係上,李慎之和在北京設立的美國所,意味著中國對美關係的轉折點。
中國在文革結束後,於1979年元旦日與美國建交,一月底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美。有一個流傳的故事是:當時隨行的李慎之問鄧小平:「我們為什麼要這麼重視同美國的關係?」鄧小平回答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從美國回來後,中國社科院就在1980年設立了美國研究所,而第一任所長就是李慎之。
但李慎之跟隨鄧小平訪美前,他在中國的「右派」帽子還沒有摘掉,他是毛澤東欽點的「極右分子」,帽子比別人來得重而且大。話說當時鄧小平組團訪美前,他提出一個原則,就是過去周恩來出訪時帶哪些人,他就帶哪些人。李慎之曾陪同周恩來出席1954年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萬隆會議,還有其他外事出訪,於是被徵召上陣。李慎之的工作單位新華社在他臨上飛機前火速給他恢復了黨籍。
李慎之生於江蘇無錫,先後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經濟系、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和成都燕京大學,期間參加中共外圍組織。1946年,去延安,在新華社國際部任編輯。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起,擔任新華社國際部編輯組組長,負責《參考資料》和《參考消息》,當時被認為是「黨的寵兒」。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李慎之於1954年至1957年,任周恩來外交秘書,多次陪同周恩來出國。1957年因為提出「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多參政議政」的「大民主」,李慎之被毛澤東欽定為「極右派」,一夜之間被打入地獄,開除黨籍,送勞動教養。
1979年李慎之隨鄧小平訪問美國,開始了中美關係的新時代,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美國研究所,李慎之被任命為所長。1985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兼美國所所長。
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一個轉捩點。他不贊成戒嚴,更反對武力鎮壓,但沒有上街喊口號,他對街頭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六四後,他在社科院領導層中為重點批判對象,那時委婉地稱為「反思」。李慎之請辭。1999年,他在網上發表了一篇視野開闊的長文《風雨蒼黃五十年——國慶夜獨語》,風靡海內外。晚年致力於自由主義研究,被譽為中國世紀之交思想領域的領軍人物。著有《廿一世紀的憂思》、《被革命吞吃掉的兒子》、《李慎之的檢討書》等著作。2003年春,病逝於北京。
李慎之一生最重要也最得意的工作,就是開辦美國所擔任所長那十年。今年11月出版的《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就是由原美國所同事們合作撰寫的李慎之紀念文集。作者包括有美國所第二任所長、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資中筠,中國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等人。
中國從封閉的文革狀態走出來,李慎之成為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他不拘一格地招攬人才,眾多當年的學者和年輕人,受過他的教誨與精神感召,在這本書中,從不同側面回憶這位老所長,以及那個時代創辦美國所的精神。
開創一種新風氣
《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不同的作者分別回顧了1980年代,在李慎之領導下,美國研究所、所出版的《美國研究》雜誌、中華美國學會等開創性機構和刊物的籌備、創辦經過,同時豐滿地呈現出李慎之的形象:一位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思路清晰堅定的領導,一位正直寬厚的長者,一位真誠坦率、值得信賴的朋友,和一位胸懷中國傳統士人的責任感,堅定追求民主自由的現代知識份子。
資中筠,1930年生於上海,1985年起先後擔任美國所副所長和所長,她在回憶李慎之的文章中說,李「自己說對美國所『情有獨鍾』。因為美國所是他長年受到不公平的貶黜復出之後創辦的第一件事,凝聚了他的心血。但又不僅如此,他復出是與改革開放同時,也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才有此機遇。可以想見他辦美國所決不單純是為了學術探索,而是與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現代化相聯繫的。美國對於他來說,並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種符號,代表著一種價值體系,一種參照系。同時他又反對把美國研究定位於為政府寫對策報告,而提倡對美國本身各個方面作科學的、客觀的、深入的學術研究。」
李慎之辦美國所最獨到的貢獻,就是在中國對美國敵視了30年的社會氛圍下,開一種新風氣。曾任美國所黨書記的霍世亮說,李慎之既不把美國研究所辦成黨政機關,又不把它辦成單純的學術單位。研究的範圍包括美國的經濟、政治、外交、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一個綜合性的研究所。霍世亮說,現在回頭看去,我認為他的這個考慮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曾任美國所所長助理的何迪在回憶文章中說,李慎之是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儘管他幾乎沒有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但他不拘一格招攬人才。
當年的美國所,招了一些專業背景與美國幾乎不沾邊的人,比如茅於軾,是做鐵路機車的,董樂山是英文翻譯,梅紹武是研究戲劇的,張靜怡是總參二部的,霍世亮是記者,吳展是搞航太的。對於年輕人,他不重學歷而重才識與潛質,招進來,再加以培養。他改變了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從對敵鬥爭、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巢穴中,轉向真正學術意義上系統地研究美國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等問題。他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從全球視角看問題,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反思和對中國新啟蒙的提倡,開了風氣之先。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說,李慎之在美國所經常和研究員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學術、時事、生活。不論什麼問題到了他這裡就有特殊的見解。他的視野非常廣闊,涉及到中國現代化的各個方面。他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他能夠抓住經濟學最核心的問題。他為人正直,不容搞任何邪門歪道。所以美國所沒有其它所那些複雜的勾心鬥角。六四後他情緒特別低落。他和我相識也不過五六年,但是已經變得非常知己,無話不談。他多次表露過對自己深刻的檢討。文革改變了他對革命的看法,而六四則再一次,而且更深刻地認識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現年90歲的資中筠,近十多年是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她與李慎之相交數十年,在回憶文中稱他作老李,稱她自己的回歸真我,主要是李慎之的再啟蒙。
資中筠說,我大約是1982年赴美的飛機上第一次巧遇老李,恰好座位相鄰。當時都是素昧平生,我孤陋寡聞,竟也不曾聞其大名。他知道我在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美國,就滔滔不絕地談起對各種問題的見解,許多看法在當時十分新穎。對於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如此坦率,沒有戒備,使我吃驚。那一席談似乎在我長久受到禁錮的腦子裡吹過一陣清風。隨後他把我挖到美國所,從此我在他領導下工作,兩人都退休以後繼續交往共20年。這20年中他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我們也並非對所有問題看法完全一致,但是我最初的印象始終如一:襟懷坦蕩,議論橫生;總是單刀直入,很少拐彎抹角;時常一語驚人,發人之所未發。對我個人而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在關鍵時刻對我起了再啟蒙的作用。他是第一個從不跟我說「要好好改造思想」的領導。相反,他在對我有些瞭解之後,曾對我說,你只要把你所想的寫出來,就是好文章。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對於習慣於戴著鐐銬跳舞的我真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根本取向。我終於擺脫從大學畢業前夕就開始的永遠改造不好的原罪感,得以回歸常識,回歸自我,進入今天的境界,是受惠於他的。
資中筠說,這樣滿懷救國之志而有超常之見的一個人,卻屢屢以言獲罪,使她深感中國人在精神上仍然任重道遠。
在最後的幾年間,李慎之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他有下一輩子,他願意做一個教公民課的老師。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許聖梅學歷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私讀推薦~維梅爾的帽子】
《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
荷蘭黃金時期最後的餘暉-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筆下畫面以高度寫實、細膩筆觸、薄透色彩與出神入化的光影效果撼動人心。他多半在將場景置於家中,畫中人物或擺設物品也經常重複出現,只是各有不同情境和組合。他的〝寫實〞不只在技法上講究,也應用於主題和畫面安排,觀者可從中觀察17世紀荷蘭共和國人民的生活樣貌,比如服裝髮型、器物擺設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教授卜政民(Timothy Brook)透過7幅維梅爾畫作,以更多維寬廣的角度,帶領讀者細細思索這些常是不相關,卻又被畫家擺進畫面裡的物件透露了哪些訊息。與其說是探討維梅爾的創作技巧和藝術價值,不如說是以維梅爾為引,藉其作品中每個物件與細節,知曉17世紀全球化歷程透過航海、貿易開展後的成果。
《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c.1655-1660)裡,軍官對女子調情求愛,將軍官置於前景,放大形體以創造景深效果的〝前景逆推移焦技法〞(repoussoir)之外,那頂昂貴的海狸毛氈寬邊帽同時象徵印地安人與白人的碰撞與悲劇。
海狸皮草盛產於加拿大五大湖區,由印地安原住民獵捕製成,自16世紀末便已成為歐洲人製造毛氈與帽子的重要原料。由於獲利太豐厚,讓西方人與印地安人關係緊密,然而也是印地安文化毀滅的開始。根據作者推測,維梅爾在破產前或許曾經擁有昂貴的毛氈帽代表其社會地位。
《在敞開的窗邊讀信的少婦》(Young Woman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c.1657-59)中,用來盛裝水果的瓷盤透露出青花瓷從波斯、景德鎮再前進到歐洲的審美趣味進程史。
周杰倫那首《青花瓷》裡,開頭便是『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但純白胚底加上鈷藍線條勾勒,卻是起自波斯工匠就地取材發展成形,再經由商業嗅覺敏銳的景德鎮瓷工引進波斯鈷,調整改良後,所成就的〝中國風〞。
換句話說,青花瓷其實也是蒙古帝國統治下,漢族與穆斯林不同文化交融的產物。
其他如菸草傳播、南美白銀、小冰河時期…等,都是博學又多聞的作者從維梅爾畫中線索,見微知著重重考究,帶領讀者去理解17世紀全球化的世界史。事實上,早在哥倫布開啟『航海大發現』序幕時,地球村早已成形,世上人物千絲萬縷終歸相繫。維梅爾的畫作即是全球化之縮影。
《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英文原著《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2008年便已出版,2009年中文版出版上市,為當時的我開啟了藝術閱讀另一扇窗戶。但多年來台美兩地往返,買了幾次依舊不知去向何處(自己面壁…),幸好〝十周年新修版〞上市,這回版面加大了些,閱讀也更便利。
卜政民教授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還真不少,如《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等都相當精彩。
因為藝術,得以感受美好;了解過去,更能廣闊視野。所謂藝術不該只是虛無遙遠的神話人物、聖經故事與歷史題材,它更反應了社會狀態與當代風俗。有了文化史的多元觀點及深厚脈絡,不再受限於狹隘的藝品資訊,觀看藝術品的深度和角度自然有所不同,你說是不是?
#過新年讀好書
#維梅爾的帽子
#十周年新修版
#防疫假日別亂跑在家讀書最好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許聖梅學歷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玩小三簽六合彩 男哭整晚訴悽慘下場
👉https://youtu.be/ho0KqmOILr8
黃宥嘉救援受難媳婦 霸氣行徑震撼鄭弘儀
👉https://youtu.be/twJg3Y6XaDE
耳鳴是絕症不會好?賴仁淙專業打臉破迷思
👉https://youtu.be/5AQ5aQYqH_Q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2 「每年給12感動」這樣OK嗎?
10:56 欣的老公做那件事 讓她爽翻天?
16:04 狄的老公薪水銳減 該怎麼讓她感動?
21:29 老婆茶泡好了 衣服換好了 要幹嘛?
25:35 聖梅老公做了哪件事 怕人看到?
32:13 律師的老婆 該怎麼成功要到錢?
41:36 金蘭的家地上掉錢 沒人想撿?
43:01 老婆:你該有上進心 衝月薪10萬?
46:02 太太受傷 老公才知太太的辛苦!
51:23 也有這種夫妻 錢都不管誰出?
53:58 資優女進入家庭 變一無是處?
01:03:17 老婆願望:想知道外面世界是怎樣?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許聖梅學歷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為自己對比五寶爸條件遠遠大贏對方,但為何自己還是孤家寡人?
#國立大學 #理工男 #單身
小三價值觀震撼世人 一句話嗆爆悲情大老婆
👉https://youtu.be/2BbR3FxB0I0
黃宥嘉大譙下地獄!生下病兒遭罵業力引爆?
👉https://youtu.be/mQr8DX8PJFM
靠一張嘴搞定夏光莉?男星性愛行程露餡扯翻
👉https://youtu.be/qErfqgqonJ0
【另一半沒錢!負債百萬只為養男友? 】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FfCj6-L5Rpg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許聖梅學歷 在 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愛情裡奮不顧身卻每次所託非人,
看男人眼光很瞎的原因出爐了!
---------------------------------------------------------------------------------------------------------------------------------------
命運好好玩Facebook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ysuperlucky
命運好好玩Google+ 官方粉絲團:http://ppt.cc/9uTr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www.superlucky.com.tw/
---------------------------------------------------------------------------------------------------------------------------------------
許聖梅學歷 在 許聖梅(Sheng-Mei Hsu)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許聖梅 (Maggie). 朋友 · 相片 · 影片. 相片. 未提供相片說明。 可能是1 人的圖像. 未提供相片說明。 可能是1 人的圖像 · 查看所有相片. 學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