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不淑」成語的出處!→〈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是《詩經》中爭論較少的篇章,是一首婦女被遺棄而自哀自悼的詩😢。聽辛意雲老師闡述《詩經》跨越時間藩籬的詮釋。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歗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溼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本節目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 #辛意雲說詩經 #辛意雲 #詩經 #中谷有蓷 #遇人不淑 #蓷
詩經篇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月娥是淚眼煞星。
見到淚影,便是動了殺機。
每到關鍵時刻,好打得的林鄭,就會找到機會,流下兩行清淚。
是她發勁前的身影。
居則武曲,動則貪狼。
美帝步步進逼,竟敢制裁中聯辦七名副主任。
中聯辦是北京駐香港的聯絡辦事處。角色是協助北京和特區政府的聯繫。指揮的是中央,執行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今次美帝shoot the messenger,是否暗示中聯辦違反《基本法》,背後干政,在幕後指揮香港特區政府,這兩年的異行麼?
歐洲那邊,法國康城影展竟然施突襲,在完結的篇章,播出了香港導演周冠威兩小時的紀錄片的《時代革命》。
香港兩年來的苦難,黑衣、鮮血、火光、青春、激情……為今屆的康城影展留下了裊裊餘音。
特朗普之後,美歐又走在一起,就因為香港的苦難?
北京措手不及,不懂反應。這時林鄭提槍上馬,單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批評布林肯對香港《國安法》的聲明,以偏概全,毫無事實根據,公然干預中國內政,肆意踐踏法治,亦再次突顯美方的雙重標準等等。她強調,特區政府不能對此等錯誤言論坐視不理。
犀利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指責美國國務卿,干預中共內政。威風八面,震驚全球。經此一役,林鄭躍身成為世界級政治領袖,響哂朵。
咪住!
《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不是列明,外交和軍事,屬於中央權力,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下,行政長官負責香港特區的行政事務。
布林肯是現任美國政府的國務卿,等同於中共的外交部長王毅。
回應布林肯謬論,干預中國內政的,應該是外交部長王毅。其上還有專責外交事務的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
這才是國際外交的規矩,儒家稱之為禮。
布林肯也批評過新疆和西藏的人權狀況,但未見新疆、西藏的省委書記駁斥美帝謬論。因為中共仍有外交部,和他們的戰狼群。
林鄭的勇猛,打亂了政治倫理。
家庭有家庭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倫理,國家有國家的倫理,一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大亂,人民便無法安居樂業了。
對於香港的《國安法》,美帝的布林肯固然以偏概全,雙重標準;其實,林鄭、鄭若驊,和因揼邪骨仍未復職的國安處處長蔡SIR,都言語不詳,市民大都對《國安法》的紅線不甚了了。但經過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的詮釋,市民終於掌握到國安法的精神和標準了。
何議員說:
ViuTV最近的同性喜劇《大叔的愛》,是鼓勵無孩家庭,與中央推動的三孩政策,背道而馳,違反了《國安法》,如糖衣大麻,要追究處理。
嗱,這便是專業了!
何議員是執業律師,肆業於英國,掌握了香港《國安法》的神髓。經他生活感的在地引伸,市民對會否觸犯這新成立的《國安法》,起碼有個概括的認知。出色的男人,真的好像黑夜的螢火蟲,躲也躲不了。
認識了《國安法》愈多,趕往機場離境的香港人就愈多。
車轔轔,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宵。
…………………
…………………
這個畫面我見過,我真的見過,在啟德機場。
我在八零踏足社會,在報界工作。
戴卓爾夫人八二年訪華,跟著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自然地,我的工作便和香港前途掛上勾,直到現在。
在北京,記得有記者問,當時的中共總理趙紫陽,香港人怕九七後的改變,趙反問:怕什麼?
八九年,趙紫陽自己的遭遇,回答了他自己當年的問題。
八三年,我在北京採訪中英會談,外交界傳出會談進展不順利。香港惶恐,美元兌港元,跌到1:9.6, 市民趕到超市搶米搶廁紙,這是黑色星期六。
星期一,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上午九時宣佈,港幣和美元掛勾,一錘定音兌換7.8元。
這個聯繫匯率,便維持到今日。
八三年,是玄空風水下元六運最後一年,健行實幹的乾卦二十年走完了,八四年開始,便是靠嘴巴討人開心為主流的兌卦開始,兌為悅,為口,為羊,為少女,為巫,為妾,為毀折。
就這樣過了紙醉金迷二十年,至二零零三年沙士,完結七運,走入八運艮卦。艮為土,為尊。
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出籠,保證港人治港,一國兩制。
鄧小平亦再三公開承諾,九七後,除了換一支旗,什麼都不會變。
然後,開始草擬《基本法》。
香港人,有條件的,便開始收拾細軟,舉家上路,開始處處無家處處家了。
每日的啟德機場,哭聲震天,一家離港,三五十人送行,這畫面到八九六四後,攀上高峰。
人人都說,香港人功利、實際,醒目主義。但去到最後,也不外乎孝其老,慈其功,大家都只希望能夠供養父母,照顧兒女而已。
四十年過去,我見到的畫面又再出現,由啟德機場,轉到赤鱲角機場。當年是我們這一代離港,現在是我們下一代離港。
鄧小平out了,大陸不再提起他,他當年的承諾,也只是一時權宜;《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這些法律文件也不靠譜了,用到的部分說兩句,唔啱駛的,又唔提了。
講了幾十年的「港人治港」,今年靜靜的改了字,叫「愛國者治港」。香港人,為了家庭,又要上路了。一切一切,都因為政治倫理出了問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論語》二十篇,第二篇是《為政》,說的是為政之道。
是中華文化裡的政治智慧,也是作為政治領袖的責任和道德的標準,也可以說是儒家的領袖修養學。
《論語》第一篇是《學而篇》,說什麼是學問,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第二篇《為政》,則是說學問的外用。
為政的精神,政治領袖的本質,不是權力,是教化。
教,是教育;化,是感化。
政治,是眾人之事;為政,就是為政者,如何以身作則教化百姓。
孔子身處春秋亂世,似今日香港,官僚只重視權力鬥爭,社會秩序混亂,文化衰敗,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孔子認為,歷史沒有偶爾,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為政的成敗,不在權力,在領袖本人的德行。
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業在事功。再低級那些,霸業也沒有,只是權謀竊國,或是陰謀亂政。
《為政篇》第一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由始至終,孔子認為,為政,管理眾人的工作,權力是沒有用的,只能用德。
政治領袖,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出來外在的行為,才能無懈可擊。像北斗星,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有一套價值信念。在領袖,以身作則,下邊的人,天下人自然會圍繞你而旋轉。
所以,你自己清廉,不用費勁來打貪。你勤力,不用怕員工偷懶。你不假公濟私,社會上就不會鬼鬼怪怪了。
為政第一信念,就是以身作則。
第二章: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司馬遷總結孔子一生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刪詩書,定禮樂,繫易辭,著春秋。
孔子刪詩書,整理詩三百篇的標準在那裡?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人不可能沒有思想,只要思想正,不能歪邪。
但為什麼將這個編輯《詩經》的標準,放在《為政篇》,這個領袖學問的範圍內呢?
孔子認為,一切政治問題,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是思想問題。
只要思想正,什麼問題都自然解決了。
孔子告訴我們,為政的人,無論政治領袖或官僚,第一要務,就是思想要正,不能走邪路。
社會紛亂,人民舉家奔逃,就是因為官僚思想出了問題,人民生活不了,走了邪路。
第三章: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領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單靠政治體制,再加以刑法來管理,齊之以刑,想大家不犯法。結果,人的聰明機巧出現,各式專業人士因有需求而提供意見。民免而無恥,大家會爭相走法律罅,走後門,搵人事,鑽漏洞,逃避了法律責任,還會無恥的自鳴得意,「咁犯唔犯法先」,認為你奈不了他何!
但如果用道德來領導,官僚和領袖,以身作則,整個社會都有一套價值觀,不再發錢寒,人人都尊重自己。再齊之以禮,不是用法律,用規矩,大家接受的規矩來教化。人人自動自覺,不會破壞公物,不會偷雞摸狗攞著數,錯了,識得慚愧,有恥且格,只要人民有羞恥心,就達到為政的目的了。
第四章: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出身貧困,三歲喪父,孔母帶他移居山東曲阜闕里。他如何用七十三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一聖人呢?這一章記述他一生求學的歷程。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就立志一生做學問,因此,到了三十歲,就能確立自我,知道自己在時代的責任和使命。
進一步鑽研學問,到四十歲,就擁有堅定不移的自信,對人世間的遭遇,起伏高低,不會感到迷惑。
貫徹這個生活方式到五十歲,就清楚宇宙的運作規律,上天賦與我的使命。乘願而來,這個宿願,究竟是什麼?我這時明白了。
累積經驗到六十歲,就明白世間人事的錯綜複雜,不會有什麼違逆不快了。
這樣,到了七十,不是實數,是指生命的終極追求,即使權力大得可以隨心所欲,但我的行為,都不會超出作為一個人的社會規範。
孔子提示了,我們終身學習,最終即使任性而為,完全為所欲為,也不會令身邊的人,造成困擾。
問題來了,《論語》的編輯,為什麼將孔子一生求學的歷程,放在《為政》這章,政治領袖的責任和修養的篇幅內呢?
凡亂世人人都追求權力,以為權力就是為所欲為。
孔子透過他一生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成就,即使可以隨心所欲,但仍不踰矩。
這是整篇《為政篇》的軸心,政治領袖的成敗,並非決定於權力,成敗全因個人的道德。
《為政篇》共二十四章,是領袖學,從政者必讀的中華心法。點出了治亂的原則,為政的修養和責任。無論從政,官僚,企業主管,或家庭生活的處理,都應細讀。
首四章,是為政四大原則,也是香港亂局的根本病灶所在。
詩經篇章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信每個人開始著迷於電影的契機各個不同,仔細回想成長時光,會將喜歡的明星用立可白塗滿學校書包上的時光,屬於我的入口似乎有兩個,一是《駭客任務》三部曲,另一個為《#魔戒》三部曲,可想而知,書包上寫的就是基努李維,與維果莫天森,還用中文寫(超問號)。印象中一頭栽入中土世界與霍格華茲的時間是相去不遠的,雖然 J.K. 羅琳對國小、國中生而言沒有什麼門檻,但托爾金的故事之於當時的我,確實有些艱澀,因此讀得懵懵懂懂、囫圇吞棗,直到彼德彼得傑克森將這一切幻化成影像魔法,猶如亞拉岡在《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死裡逃生後推開厚重大門一幕,以雲垂海立之姿,瞬間開啟了無邊無際的想像宇宙。
⠀⠀⠀⠀⠀
因此,《魔戒》三部曲下周的重映,對我來說意義著實重大,《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從 2001 年美國上映至今,一眨眼竟然也經歷了二十個年頭,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有《哈比人歷險記》,有相關影集得開發,依然鮮少有影視作品可以與之匹敵,令許多影迷念念不忘,真正在時間洗禮下成為恆久不墜的奇幻史詩經典代表作。眾所周知,此三部曲改編自「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 Tolkien 同名著作《魔戒》,一次大戰時投筆從戎,在沙場上吃足苦頭,卻成為他前往中土世界的契機。
⠀⠀⠀⠀⠀
相信時常注意小說改編電影的觀眾大多都能理解,龐大複雜的架構為小說引人入勝的關鍵之一,但通常變為電影則凶多吉少,但凡事總有例外,導演 Peter Jackson 拍攝《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的成本於當年僅僅只有 9 千 3 百萬美元,卻在全球獲得 8 億 7 千萬極其成功的票房與評價,帶領當時的全球觀眾一起走入電影產業的新篇章。場景磅礡、山河壯麗、配樂優美、敘事流暢、俐落精煉,且故事撼動人心,每個角色皆將人物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
《魔戒》裡唯一與托爾金本人見過面的演員只有一位,就是享壽 93 歲,演出白袍巫師薩魯曼的 Sir Christopher Lee 爵士。另一方面,原本導演中意演出灰袍與後來的白袍巫師甘道夫的人選,除了最後勝出的伊恩麥克連爵士之外,還有已故的 David Bowie,但據說他當時實在是忙到分身乏術,連試鏡都無法前去,更遑論加入為期不短的紐西蘭夏令營陣容。
⠀⠀⠀⠀⠀
而至於書包上寫滿的名字,亞拉岡,那遊俠的率性不羈、目光如炬,到最後君臨天下的王者風範,無疑不同於勒苟拉斯的唯美夢幻形象。亞拉松之子亞拉岡,為丹麥裔的美國演員 Viggo Mortensen 生涯最著名的角色之一,其角色設定相當有意思,大家所熟知的亞拉岡是遠古時西方人皇的直系後裔、人類王國剛鐸的王位繼承人,擁有邁雅和精靈的血統,在魔戒聖戰後登基成為重聯王國國王。故事中,他年輕時對自己的家族不甚了解,漸漸年老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身世之謎,《魔戒》正傳的聖盔谷戰役照理說他已 87 歲,而 Peter Jackson 在電影裡做了不少改變,甚至讓他比佛羅多的角色還關鍵許多。
⠀⠀⠀⠀⠀
「我希望當一切都塵埃落定時,能說出至少我還擁有幾個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故事,我不想以後回望人生時只能講些『我拍過多少本雜誌封面』之類的話,就像是金錢等身外之物,丹麥有句諺語說:『你人生的最後一套西裝不會有任何口袋』,最終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你可以賺取無數財富,但誰在乎呢?」
⠀⠀⠀⠀⠀
Viggo Mortensen 一直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演員,總說自己從不規劃事業,只是靜靜等待好的事物有一天能找上他,實際上熱愛攝影、繪畫、音樂、寫詩、演戲,辦過攝影展、出版過詩集、發行過三張爵士樂專輯、《超完美謀殺案》裡藝術工作室的大片壁畫還是他親手繪製的,精通英語、法語、丹麥語、西班牙語,略懂瑞典語、挪威語、加泰隆尼亞語等,只以多才多藝稱之也有些含蓄。
⠀⠀⠀⠀⠀
觀賞完《神奇大隊長》與《幸福綠皮書》後寫下了這段話:他可以透過肢體眼神就成為隱隱散發不凡氣魄的落魄王族,也足以於三言兩語之際瞬間化身毫無文化素養的粗俗司機,唯妙唯肖複製出所有 Tony Lip 的細微動作,對於偷竊行賄等小惡蠻不在乎,邊開車邊滿手油亮啃食炸雞,整片披薩索性對折就塞入口中,挖鼻孔、菸不離手、吐出口中食物各種不修邊幅的行徑頻頻出現,卻仍將隱藏在吊嘎與大肚腩背後的赤膽忠心、仗義執言、人性本善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始終還是清晰保有當年那對湛藍雙眸的亞拉岡。
⠀⠀⠀⠀⠀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4 月 29 日起三部齊發,二十週年磅礡重返大銀幕。
詩經篇章 在 2010.09.29《詩經》愛情篇章的語言技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演講主題:《詩經》愛情篇章的語言技術演講日期:2010.09.29演講講者:吳宏一先生演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