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生活體驗師 #達達令
#你不能總把這世界的光芒都讓給別人
.
01
.
我不是個愛表達情感的人,連最親密的閨密也很少見到我掉眼淚。通常我的情緒發洩方式是在夜裡聽音樂,順著情緒就把不好的壓抑跟隨著眼淚出來,慢慢的心情也就好了起來。
.
其次就是去電影院,在那一場不到兩個小時的相對而言的封閉環境裡,等所有的燈光暗下,即使身邊的人嚼著爆米花,咕嚕咕嚕喝著可樂,我自己的心情也能在瞬間切換到此時此刻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的狀態,然後我就讓自己走進一個光影的世界了。
.
我不算是個對一種情緒沉澱很久的人,也就是說,即使是有些看起來很美好的東西,我也會敲一下自己的腦袋,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片面的看待了?
.
這樣自我反省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在我遇到困境的時候,我不會再刻意放大自己的悲觀情緒,反倒開始安慰自己,這一定還不是最糟糕的時刻,我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後悔,而是先解決問題本身。
.
電影之於我是一樣的,無論我在那個時刻裡看到了什麼讓我感動或者跌宕起伏的劇情,走出電影院那一刻,我就絕對會切入現實的狀態,而大部分時候當前的唯一現實就是,哎,女廁的人也太多了吧!
.
02
.
讀大學時,為了加強自己採訪跟寫新聞的能力,總是找各種機會去跑大大小小的新聞,四年下來跑得最多的就是學校的大講堂。
.
學校裡的各種藝文表演、學術講座、知識競賽都在集中在這個地方舉行。時間一長,我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模式,每次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一開始就把最基礎的新聞五要素填充進去,然後守候一晚上,就為等一句主持人或者嘉賓的有亮點的句子,用來當做標題。
.
然後,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
大部分時候,這一整夜下來,我一直都是坐立不安,豎著耳朵聽清楚每一個人的發言,然後馬不停蹄的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稍微速度慢一點錯漏了,我就開始慌張,然後努力回想,這個時候又有新的訊息進來,我又開始陷入是該記錄當前這段文字,還是死命回想起嘉賓剛剛說過的那個案例的掙扎狀態中。
.
活動剛一結束,我還得見縫插針衝去採訪嘉賓幾句,看看能不能生出新的內容。
.
這種狀態的好處就是,出稿出得很快,基本上活動一結束,我就可以趕回宿舍把稿子敲出來了。趁著記憶清晰,所以思路很順暢,寫起來也很舒服。
.
順其自然的,我的稿費也越來越多,至少那個時候對於一個月一萬元生活費的我而言,的確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了。
.
03
.
可是物極必反,這種狀態導致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我從來就沒有好好欣賞過在這個會堂裡舉辦的任何一場活動,無論是好玩的藝文表演,或者是激烈的校園辯論,就算是請了一位很有份量的嘉賓來演講,我都沒有心情獲得該有的對應體驗。
.
當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大四的學生了,我跟學校的老師溝通,說我不想寫新聞稿了。
.
為什麼不寫啊?你一直以來都寫得滿好的啊!
.
不了,大學就剩下最後一年了,我想轉換一下狀態。
.
老師默許了。
.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漸漸成為這個學校的邊緣人,對低年級同學舉辦的一切活動都不感興趣,加上論文、實習、就業等一堆繁瑣的事情集中撲來,但我還是騰出了一些時間給自己,我開始去看我們學校最著名的話劇社那一年的年度表演。
.
那一次演的是《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我是跟同學一起去觀看。這是個很搞笑的故事,台下的觀眾看得樂不可支,我也一樣跟著看得很投入。
.
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像是一個新來者,第一次驚訝我的大學裡居然有這麼出眾的話劇社,他們的表演一點也不比電視上的某些小品差,而且把我們學校熱門話題的惡搞演繹也都穿插了進來。
.
我看著看著,笑得肚子都快抽筋,然後我再看著看著,慢慢掉下了眼淚。
.
身邊的同學看我這個樣子,於是趕緊安慰說,這故事說的是畢業季,說的是失戀跟畢業將要各自分飛前的最後一次聚餐,可是我們還有好長一陣子要待在學校不是嗎?而且你看他們多有趣啊……
.
同學一邊出聲安慰,眼睛卻是依舊目不轉睛的盯著舞臺上。
.
對啊,他們多有趣啊!
.
但這卻是我三年多來第一次如此輕鬆的觀賞節目,沒有寫新聞稿的任務,有的只是身為一個純粹的觀眾,跟著自己情緒的喜怒哀樂隨意的宣洩。
.
我從來沒有過這般體驗,在此之前。
.
04
.
剩下的日子,我去看了學校廣播站的年度配音大戲,聽了一些學術嘉賓的講座,那一年裡我看最多的居然是學校的籃球比賽,每個學院的內部比賽,再到學院代表隊之間的比賽,我居然一場不落的跟著看了下來。
.
我至今記得那些夕陽下的日子,課程學分已經修完,我趕著去學校門口外帶一碗炒飯,然後跑到體育場邊,看啦啦隊們敲著鑼鼓喊著口號,我自己突然也跟著叫喊起來,如同我是個剛入校的新生,崇拜的看著場上的每一個人。
.
那幾個月的時間裡,我期待著學校的大講堂裡有更多的活動讓我參加,因為我再也沒有寫稿負擔了,我可以盡情享受了。
.
可惜的是到了入冬季節,大講堂的活動就全部變成了考研究所的講座跟公務員考試的講座,每一個同學拿著厚厚的資料走進那個地方,然後走出來的時候嘴裡不停地唸著:哎,我不打算考研究所的,只是進去隨便聽聽而已,結果聽完一場講座,弄得我好像不考研究所這輩子就完了,怎麼辦怎麼辦……
.
那個時候的我們,已經沒有太多享受大學時光的心情,都在為自己的未來糾結而奔波著。
.
05
.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影企劃,這期間輾轉了幾個部門,可是不管什麼時候,我的工作需求都是跟電影和電視劇有關。於是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打開電腦螢幕,看電影或者電視劇,不管我看的到底是不是跟今天的企劃工作有關的片子,總之就是沒有人對我有過意見。
.
那些日子真是幸福啊,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全世界大熱的時候,每個女生都在瘋狂的開著小視窗偷偷的抓緊時間看一點劇情,我卻是直接打開全螢幕,然後跟同事說我要做一集外星人的專題。
.
徐崢的電影《泰囧》大熱的時候,我光明正大的打開螢幕,說我要整理一些公路劇,做一集跟著電影去旅行的專題。
.
至於各種喜劇片,我更是一個下午能看上三部電影,然後安慰自己要瞭解一下喜劇的不同表達方式,在春節將近的時候做一集過年特別企劃。
.
即使是到現在,當我跟別人描述起這份工作的時候,他們都說我是走了狗屎運了,居然能遇上這麼好玩的工作,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就把工作做完了,即使依舊需要完成其他具體的工作,但是整體而言和其他人所謂無聊的工作比起來,我真是他們羨慕的對象。
.
可是時間久了,我又開始懷疑自己了。
.
我從當年在大學裡寫新聞稿寫成了機器人的經驗中開始反思這一刻,如果這種狀態在別人的描述中是那麼美好,而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有不對的地方的存在,那就一定是出問題了。
.
果然,我開始發現問題了。
.
做電影企劃這三年,雖然我看了無數的電影,但也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是我喜歡的,那個時候我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還沒下院線的大片,而且全都是高清正版來源,遇到票房不好或者是真的不好看的電影的時候,我還要逼自己用各種文字包裝它,有時候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而更加痛苦的是遇到我喜歡的電影,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要開始從它的背景、劇本、製作團隊、投資方,還有演員的名氣以及最近有無緋聞等等來切入,我要在這些元素當中挑出亮點來選擇包裝這部片子的角度。
.
這個過程下來,無論一開始我有多喜歡這部片,到了最後也被肢解成了不同的角度,我來不及欣賞電影本身的劇情跌宕,我要開始執行我的任務,寫下一篇篇影評跟推廣業配文章了。
.
我曾經為了跳出這種職業病的觀影方式,也會去電影院看最新的院線片,可是每次準備規劃週末要買票去看的時候,身邊的同事,你知道的,都是跟我一樣工作內容的人,他們在午飯的時候,在茶水間的時候,在廁所的時候……他們一直就在聊著最近這幾部電影的話題。
.
一天下來,基本上你已經知道這部電影到底說的是什麼,拍得怎麼樣,好不好看之類的,他們全部替你體驗過了。然後就是,我連買電影票的欲望也沒有了,有時候即使我一意孤行堅持要去電影院,就會突然有個人跳出來說,小令這電影片源上午就到我們公司版權部了,要不要我去幫你拷過來?
.
這一刻,我終於不再叫嚷著去電影院了,而停止去電影院欲望的狀態,就這麼持續了三年。
.
三年後,我離開第一家公司,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退出同事們的討論群組,不為別的原因,我害怕看到他們專業化的討論一部電影的相關種種,這些資訊我再也不想要了。
.
我想要的,是我自己去體驗過的感受,而不是別人體驗加工之後的二手資訊。
.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也蠻懷念那段時光的,因為相對於很多人的第一份無聊可怕的工作經歷,我的這一份工作體驗相對而言是讓我滿意的,至少在離開之後的日子裡回憶起來,我的腦海裡沒有過半點抱怨的詞彙存在,我反而因為自己有過那麼一段時光而感到慶幸。
.
06
.
也是這件事情過後,我開始體會到了「享受當下」這個詞語的意義。
.
我少了一些焦慮,多了一些珍惜當下。雖然我知道生活依舊艱辛,我還在努力奮鬥的路上,這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裡一直在塞車,我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的會怎樣,但是至少我沒有那麼恐慌了。
.
有一次看完電影,我們散場走出電影院,突然看到門口有一對情侶在吵架,我仔細一看這不就是剛剛坐在我旁邊的那對情侶嘛!
.
聽了一下,大概原因是男生不小心把女生的一把雨傘掉在剛剛吃飯的餐廳了,一場電影看完,打電話過去問已經找不到了。
.
女生帶著哭腔,說那是自己最喜歡的一把傘,而且價錢也不便宜。
.
男生於是安慰,那我再買一把給你就是了。
.
女生不依不饒,「你剛剛明明在電影院裡面發誓要一輩子對我好的,可是你為什麼總是讓我傷心呢?」
.
我聽到這話差點笑噴出來了,男人的誓言你也敢相信?
.
我跟朋友離開了,我不知道後來的他們怎麼樣了。
.
電影不過是電影,期望著拿一場電影來讓自己與所愛的人學會珍惜彼此,是可以有一點促進作用,但是奢望用一場電影來改變兩個人的戀愛模式,甚至是要對方作出承諾,那不是個笑話嗎?
.
07
.
我算是個掃興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評價自己的,可是我從來不掃別人的興,我看著別人前一秒要說我要辭職我要跳槽,看著他們說我要分手我要尋找更好的人,看著他們說我要奮鬥我要活出自己,然後看著他們幾分鐘之後,考慮到執行的難度,於是停了下來保持原狀。
.
我永遠都會默不出聲,之前既不鼓勵給予信心,之後也不會打擊或者警示他們。
.
一個人要有危機感,加上開始思考到要為這一切做準備,意識到這一點然後走在動起來的路上,我願意說服自己,已經夠是難的了。
.
我只會對自己時時刻刻提出兩面不同的思考角度,從這點上來說,我是個冷漠的人,即使我是個善於安慰別人的高手,但是我從來不喜歡給人做選擇的建議,因為我覺得我們都不配,哪怕是父母本身,我也希望一場對話方式是建議性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
.
世界這麼大,我們得自己走過才知道有多大,人生這條路太長,我們得親自體驗過,那些我們所遇見過的人,所經歷過的事,體會過的酸甜苦辣,我們才有資格說自己是否完整了我們想要的一場夢。
.
你才是主宰自己生活的那個體驗師。
.
我想要的,
是我自己去體驗過的感受,
而不是別人體驗加工之後的二手資訊。
.
--
.
本文引用自《你不能總把這世界的光芒都讓給別人》
作者達達令
閱讀紙本書:https://tinyurl.com/yc9924tn 時報出版
話劇表演好處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姨媽到》第七集,好試唔試,睇得好鬼辛苦!
攝製劇集,除了大台廠景會用三部攝影機同時拍外,一般製作基本上是單機拍攝,有時都會用雙機。大台的三機拍好處是演員演戲可以一氣呵成,唔駛續個鏡頭拍攝,令到情緒更連貫,因三部機可以走動和影不同角度,亦節省了不少時間。
《姨媽到》前六集都是採用傳統單機續個鏡頭拍的方式,第七集來了個新嘗試,製作組將估計四至五部攝影機,放在餐廳場景內的不同位置,然後演員用話劇表演方式,一口氣直落演晒成場,幾部機同時拍,有可能現場有影像混合器(Video mixer),導演像大台厰景即場拍攝,又或者攞晒的片段回去剪接。但這個嘗試個人認為是失敗的,而且令觀眾睇得好辛苦。
失敗在那裡?要做多機拍攝,基本條件是要用同一型號的攝影機和鏡頭,而睇完條片,肯定是多款不同型號的攝影機,而且仲似4K、1080P和720P解像度的機也存在,所以會見到一些鏡頭畫面好鋭利,有一些較鬆,而更有一些去到朦朦地的地步,因為鏡頭不同,有些鏡頭暖色,有些冷色,唔同銳利度同顏色的鏡頭跳來跳去,睇到對眼好唔舒服。另外估計出街條片是現場用Mixer拍及録低的,每個轉鏡頭時,畫面都會跳一跳,好奇怪、好難睇!如果剪接應該很少出現這問題,而且後期剪接時可以透過顏色調較(Color grading),令到每個畫面更加有一致性,好明顯這條片沒有這個工序,或者每個鏡頭相差太遠救唔到。還有個失敗位,就係畫面內不停見到攝影機,求其用塊布遮一遮,以為觀眾會唔留意,真係奉勸句,唔做好過做,用番單機拍啦,畫面搞成咁,邊有心機講劇情吖,算嘞,下集仲係咁,唔睇嘞!
#姨媽到 #志雲頻道 #Youtube #陳志雲 #莫竣名 #石詠莉 #劉亭君 #陶傑 #余振球 #張飛帆 #夏蕙BB
話劇表演好處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載文章 11—2020/08/06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2 免錢,賺很大!
不斷當免錢的志工,讓劉鳳和累積了厚實的專業能力、講台魅力、產業關係和人脈,更讓自己走進奇妙洞天,因為他深知,貪多嚼不爛。
做志工,不計較獲利,這可能是我從小與生俱來的個性。
時間先拉回到我十八歲,剛進入官校念書的那段期間,我念影劇科系。官校二年級的時候,一天,一位三年級學長跑來我們班,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利用寒假到台中梧棲鎮,幫忙當地國中小朋友排練話劇。這項工作類似導演的角色,但還得兼服裝、燈光、音效、舞台......,所有舞台上的工作。我相信,就算是一般大學戲劇系二年級生,也沒有人敢接下這樣一個案子。
當下我只問了一個問題:除了我還會有別人嗎? 學長說,有,他。學長話還沒說完,我馬上舉手說:學長我願意跟你去。全班上十二個男生、八個女生,只有我一個人舉手說願意,學長說了句:「好,有氣魄!」就這樣拍板定案了!
其實我就是「憨膽」,做事情向來橫衝直撞,很少去問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我只知道,對一個學戲劇的學生來說,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可以磨練自己在舞台上如何成為一個導演,更可以親自摸清楚導演必須操持哪些細節工作,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利益嗎。
無薪的熱血副導
寒假開始的前一個星期,我就先到台中,這才發現那是間非常鄉下的漁村學校,梧棲國中。這所學校的校長熱愛戲劇,為了參加教育部舉辦的青少年戲劇展競賽,特地找來有專業底子的人幫忙訓練這群孩子。只是,要把連說話表達都還不是很清楚的國中生,訓練到可以在舞台上表演一齣一個半到兩小時的話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大年初二,年還沒過完,我拎著包包住到學長在南投中興新村的家,早上吃個飯就直接從中興新村開很長一段路到梧棲,傍晚收了工就回去睡覺,十幾天來每天如此。
從一開始認識小朋友、選劇本,到選角色、對台詞,要求他們一步一步按企畫進
行......,過程很辛苦。記得當時我們選了一個大陸劇本,叫做《假如我是真的》。這個劇本我們在學校曾經演過,再拿來教小朋友表演,比較容易上手。可是在排練中問我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像是這個年紀的女孩子無論是在演技、還是台詞表達,都要比男生好得多﹔一般小男生不太敢牽女生的手,女生反而比男生大方。
上圖/官校時期演出《假如我是真的》劇照
下圈/官校就讀戲劇科系,從此埋下熱愛表演的因子
一路練習下來,小朋友們在舞台上的走位、講台詞的抑揚頓挫,都差不多練出點子了。一月份過完寒假,二月份開學,接著就是三月份的比賽,所以學校開課後,我們並沒有停止舞台劇的教學。每個難得的週末,我們仍舊是往台中跑,在星期天一大早連校門都還沒有開的時候,我就已經站在校門口等第一班公車經過﹔下午五點鐘,再趕晚上九點前回到台北的客運﹔跳下客運,手一招,搭計程車殺回北投復興崗,就怕錯過上晚上九點鐘的晚點名。啊!多美好的熱血歲月。
三月是中部地區的初賽,沒想到成績一揭曉,梧棲國中榮獲中部縣市第一名!成績公布時,對我跟學長來說是多麼大的一份禮物。當時參賽的學校,有些會重金禮聘有名氣的演員或舞台劇導演去學校指導,但我們只是兩個大學生,唯一有的,只是更多的熱情和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努力,但,我們初步成功了。
本以為三月就結束的比賽, 因為還要接著參加五月的全國比賽,舞台劇集訓得再延長兩個月。但我是接還是不接?
志工是上天給的神秘禮物
當然,過程中一定會有人笑我們傻,或許吧,不過,為了心中的那一點點驕傲—
到現在,我都還保留著那張印著「副導演:劉鳳和」的DM,我甘願把辛苦而沒有任何實質回報的日子再拉長。
比起縣市的區域比賽,要參加全國比賽我們需要更多資源,包括首效、燈光等等。
於是我另外號召班上四、五位同學捲起衣袖一起出力,希望能在全國比賽有更好的表現。當時我們的排長葛文彪中尉,看大家這麼熱血,索性自動擔負起照顧我們安全的守護官兼臨時主,陪我們跑完最後的賽程。
賽前一晚我們在文化中心租了場地搭布景,晚上就睡在中心。夜深了,大夥兒邊鬧邊吃著簡單的宵夜,但興致高昂、熱血澎湃,挑燈熬夜把舞台布景從無到有,撐起所有人的夢想,比玩任何社團都過癮、感動。那種身心靈甚至智力上的收穫,都滿得要溢出來了。
鑼聲敲響!正式比賽開始,葛排與我們幾個大男孩,聚精會神看著舞台上孩子們的表演,竟像看著自己的孩子、看著自己的驕傲。比賽結束,我們一批人馬又回到了北投﹔隔週,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我們是第一!我們是國中組劇團全國第一名!那麼大的感動,讓我接下來這輩子一直把犧牲奉獻當成是上天送給我的神祕禮物,不真心投入,無法揭開綁住禮物的鍛帶,當然,也等不到揭開禮物的驚喜。
我舉手毛遂自薦願當個傻瓜
民國七十四年從官校畢業後,我抽籤分發到屏東,一個鳥不生蛋的鄉下地方,叫「水底寮」,那是一所非常非常偏遠的新兵訓練中心。好啦,這地方是自己抽到的,怨不得人,只是困在那種地方,每遇週末,回台北,時間都浪費在車程上﹔想就近四處逛逛,哪有什麼可以閒逛的地方。但,說什麼也不能浪費生命,這裡一蹲,一、二年跑不掉,總不能每個週末都睡大頭覺。
想來思去,畢竟高雄是離我比較近的城市,不如趁休假就往高雄跑吧。但,去高雄要做什麼呢?去聽免費的演講如何?主意打定,心動不如趕緊行動,於是我買了一輛摩托車,休假日就一路從水底寮騎騎騎到高雄,就為了聽免費的演講。
那時候台灣很多地方都有辦免費講座,相信現在更多。這個時期,我聽了很多演
講,其中有一場主講人是中華漢聲劇團李玉琥先生,在高雄五福路文化中心所辦的戲劇講座,分享他們如何製作一齣舞台劇,以及表演舞台劇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已經忘記演講內容,只記得主辦人一問完「誰有問題? 」我又是第一個舉起手來,但我沒問題,是趁機自我介紹:我是政戰戲劇系畢業的,如果貴劇團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請隨時通知我,讓我有機會可以為高雄文化盡些心力。
當時李玉琥先生身旁還坐著該劇團的當家花旦葉雯小姐,以及他們的導演邵玉珍小姐。當我很義正詞嚴、慷慨激昂把我的希望說出來之後,現場觀眾竟然群起喝采,他們一定覺得有個可愛的傻瓜,自願站出來為高雄市奉獻微薄的力量。結果李先生在台上對著我說,希望我會後留下來,進一步跟他們聊聊。
座談會結束後李先生告訴我,在高雄市有幾所大學,像是現在的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這些學校之間經常會舉辦話劇比賽,需要指導老師。因為漢聲在北部,團員要下高雄指導學生,基本上人力和財力都不允許,所以高師大的戲劇社當時正缺少一位指導老師,而我剛好是科班出身,或許可以去幫這個忙。
想想挺有趣,四年前一個大傻瓜從台北到台中去指導國中生舞台比賽,四年後,又遇到另一個機會,只不過這次的對象會從國中生進階到年紀跟我差不多大的大學生,又得到當時中華漢聲劇團的推薦,自己覺得挺光榮的,想都沒多想,OK就點頭答應。
用幾次免費,換來無盡機會
進到高師大擔任戲劇社指導老師,因而認識社團的掛名指導羅志明,羅老師後來還成為立法委員,當時他負責居間幫忙聯繫。大學生畢竟和國中生最大的差異是,國中生多數還是可以一個命令一個動作,要十個人集合,至少也會來九個到九個半﹔但是大學生,能有半數的人出現就阿彌陀佛,家教的家教,出席率讓人頭痛得要命。不過不能否認,大學生背台詞的功力和領悟力,確實要比國中生成熟許多。
總之,還好當時社團裡還有位很能幹的社長陳賓齡,所以我們也在一片混亂中嘻哩呼嚕上場了。隨著比賽落幕,所有的烏煙瘴氣也煙消雲散﹔但最詭異的是,成績揭曉,我們這個「臨時抱佛腳」的社團,居然還是全國第二名!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怎麼可能得到全國第二啊!
所有團員雀躍不己,十幾個人特地北上台北接受頒獎﹔我們甚至還包辦了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團體第二名的獎項。如果你問我高不高興?我會告訴你,高興死了!因為這一仗,已經是我個人單槍匹馬的出征。說實話,那時我並不清楚這當中我有學到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至少我知道自己沒有浪費生命,更沒有辜負所學。
雖然現在想一想,會覺得自己不可能當演員,也不可能當舞台劇導演,那麼東幫
點、西幫一點,增加的只是舞台劇導演的經驗,對日後好像也沒什麼大用處。當初自己為什麼會總是一馬當先?我猜,主要還是因為我學的是戲劇的,學戲劇的人心裡都會有個「戲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這個領域裡過足戲癮。金錢對我來講不是那麼重要,我不愁吃不愁穿,也沒有特別的花費,只要能夠開開心心跟這些同學聚在一起,努力完成大家共同的夢想,就是生命最美好的養分。
高雄市在我們這屆首創佳績之後,也順道打響了我這位指導老師的名號。第二年,高雄中山大學話劇社成立,當時的高雄海專,和之後的正修工專、屏東美和護專,再遠一點的台南家專、文藻......,有愈來愈多的學校希望找我去擔任他們的戲劇指導老師。這些如雪片般飛來的邀請,要特別感謝羅志明老師居中穿線,同時也真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許我們不知道當初為什麼選擇路經此處,但終將有天,我們會看到那個決定結下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