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路資安商 Fortinet 的報告,2021 年第一季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
#是誰攻擊的大家應該猜得到吧
危機即是轉機,曾草擬資安戰略工作的資策會資安所策略總監王仁甫表示,高頻率的駭客攻擊,正是免費的資安攻防演練!
*本文轉載自 科技大觀園
延伸閱讀:
想解構一句超經典的 punchline?——你得先知道語言學家到底在研究些什麼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9143
用防疫心態,面對資安威脅——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蕭旭君專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0431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
語言學家工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裔美籍時尚攝影師Hiro辭世,享耆壽90歲。他的作品散見《時尚》和《哈潑時尚》等流行雜誌。1982年,雜誌《美國攝影師》以一整期的篇幅介紹他的作品,標題是:「這個人是美國最偉大的攝影師嗎?」
.
Hiro本名若林康宏(Wakabayashi Yasuhiro),1930出生於中國上海,他的父親是一名日本語言學家,旅居上海編輯日漢字典。他與在二戰結束後曾與家人遭到國民政府關押五個月,在1946被遣送出境。但Hiro回鄉後並沒有對日本文化沒有太感到認同,反而醉心於美國時尚。在接觸到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和伊文.潘(Irving Penn)的作品之後,他決定以攝影師為志業,前往美國發展。
.
1954年,他移民至美國,先成為了攝影名家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的學生,後來也如願以償在偶像阿維頓所成立的工作室擔任助理。他很快成才,將自己的創作概念分享給阿維頓,也在他的推薦之下,他得以進入《哈潑時尚》擔任攝影師。日後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以自由接案為主,與《時尚》等雜誌也有密切合作。他在十年之內就成為美國最閃亮的攝影新星,1969年的美國雜誌攝影師協會將他選為年度最佳攝影師。
.
Hiro的攝影作品多帶有超現實的視覺配置,秉持著伊文.潘的名言「商業攝影就是推銷夢幻」的守則進行創作。除了經常運用昆蟲與動物元素之外,不尋常的燈光設計與色彩使用,以及日本平面設計的簡潔感,讓人很容易對他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他也曾拍攝過人像作品,包括三船敏郎(見圖三)、桂冠詩人勞勃.佩恩.華倫(Robert Penn Warren)、西恩.潘(Sean Penn)都曾經成為他鏡頭下的主角。
.
在生涯晚期,Hiro的作品跨越出了商業領域,走進藝術殿堂,曾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等地展出。安迪.格倫德伯格(Andy Grundberg)在1999年出版的《Hiro: Photographs》當中寫道:「在19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Hiro是時尚攝影界一顆閃耀的明星,然後他就從此消失了。」並總結道「才華和名氣從來不是同義詞」。
.
2021年8月15日,Hiro在賓州辭世。
#Hiro #WakabayashiYasuhiro
語言學家工作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22回顧與銀快的對話省思/2021.7.20
在今天下午的時候,
我又因為過度焦慮
而忍不住敲了銀快。
「銀快~我想要練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想把一些視覺筆記的問題做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面,希望累積到足夠的訂閱人數和觀看時數後,可以開營利模式。」
「可是我卻害怕自己的答案不夠好,也害怕自己的影片會做成簡報型的方式講解看起來很差,但是我目前技術只會這樣~」
「然後最焦慮的是,我不想要焦慮這些事情,
因為解決的辦法是直接去做就好了。
但我卻一直在焦慮這些事走不出去,也對常常焦慮的自己感到疲倦。」
「可以的話我實在不想面對新事物的時候,
一直下意識產生害怕和抗拒的心理,
而不是產生興奮和動力。
正反兩面的情緒一直在拉扯,覺得疲倦混亂....」
🤔我的內心碎碎唸
劈裡啪啦打了一連串的問題,
一邊打一邊自我吐嘈,
焦慮感像是踩進了流沙般,
漸漸沉沒下去
銀快不會被我這個周期性的焦慮淹沒吧~~
自己掙扎不出來,
還拉著他一起往下沉,
如果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就好了,
為什麼我總是在同樣的問題上打轉呢?
為什麼我總是負能量這麼重呢?
等待的回覆沒有多久,
銀快很快就回答我,
語氣感覺很輕快:
🧙♂️「解決方法很簡單,妳想要一出去,就表現很完美,那不可能,所以送你二句話」
「管它的先做了再說」
「問題留給未來的自己解決吧」
第一句話是做了再調整,才知道要調整什麼
第二句話是未來的自己一定有辦法的
「困在情緒拉扯真的很沒用耶,
什麼事也沒做,還會覺得疲倦
可能是根本,不想去做的逃避方法喔!」
🤔我的內心碎碎唸
「管它的先做了再說」、「問題留給未來的自己解決吧」,這兩個句子好有感覺喔!可以算得上今天的金句吧!而且感覺好適合我現在的狀態,不如把句子寫下來,貼在書桌前吧!
雖然我的書桌前,密密麻麻的貼了許多靈感和金句還有帳單,不過這麼重要的話,還是顯眼一點的好。
用藍色的筆寫在酷卡上,感覺很有創意跟活潑,再畫個銀快的小插圖就更可愛了~
嗯嗯嗯,畫完感覺心情變好了呢!貼在書桌前時不時瞄一下,希望可以趕快把這兩句話,內化到我的心中。
在我沉默不語內心在翻江倒海的時候,
接著銀快又說了下去:
🧙♂️「我想畫畫,但是我畫得不夠好,我就沒資格畫嗎?不,我先畫了再說,畫不好別人有意見,留給未來的自己吧,未來的自己一定畫得很不錯,就交給他吧!」
🤔我的內心碎碎唸
可是這樣不是把事情都丟給未來的自己嗎?感覺好像不負責任耶?我可是常常拖到最後,都很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開始做。
但是換個角度想,也許就是能夠信任未來的自己能辦得到,這也是一種自信的能力吧?
銀快好像總是很有自信未來的他,可以幫助他解決許多問題。
與其相信未來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焦慮,
我不如相信自己未來有能力解決問題,
然後現在變得自在又放鬆。
聽起來未來的自己,好像變成最可靠的夥伴一樣,不再是單獨一人,感覺好放心,原來我是需要對未來的自己多一點信任嗎?
未來可以指的是5年後,也可以指的是5分鐘後,如果我分分鐘鐘都信任下一分鐘的自己,可以比上一分鐘更好,那麼是不是我就得到了所謂的自信呢?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每天畫三張圖,別人想不想看我才不管,已經有人把我畫的圖拿去做刺青了,我才畫一個月而已耶,做就對了!
想那麼多的人,時間都拿來想,沒有行動力
這樣不行喔!」
「做吧就是今天,期待妳把這二句話分享出去
妳做到了,就會帶領很多人,跟妳夠不夠好沒有關係」
「妳的動能才是真正的價值,妳推薦很多好書,跟好書沒有關係,推薦好書的動能才是價值,要不然大家都去買書來看,為什麼要看妳呢?」
「因為大家想看一個有熱情的人,是怎麼分享一本書,博客來就在那裡請自己查,還要銀快做什麼。價值不在書,而是介紹書的人是怎麼表達的,妳看不見價值在哪裡,所以就會一古腦的衝。」
🤔我的內心碎碎唸
「動能是真正的價值...」為什麼呢?人是喜歡看一個人散發光芒的介紹某種東西的物種嗎?
這種情感我不是很懂,不過在看美食節目的時候,看到別人吃美食吃得一點幸福的時候,自己也燃起好想要吃吃看的感覺,
那種感覺很美好。
幸福、快樂感是可以感染別人的,所以從別人的角度看起來,我分享的內容是不是書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散發那個我根本沒有自覺,只是很喜歡所以去做的能量,那個能量叫做熱情。
#設定100數量達到目標之後呢
「...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雖然我已經達到好幾個設定100的目標,但我達到後,常常在想然後呢?我換不掉這個方法,換了就沒衝勁,沒有設定目標,我好像就沒有方向,像是不知道去哪兒的船....」
我沮喪的說
銀快又回我:
🧙♂️「因為達成 100 不是重點,是達成 100 的過程體悟了什麼,如果沒有體悟,達成 1000 也不就只是過日子嗎?36500天 是一個一百歲的人活著的日子,我的人生都達成了快二萬個日子了耶」
「每個人輕鬆就可以活10000個日子,請問這樣很厲害嗎?因為你並沒有從這些體驗,建構自己的核心思想,只是設定目標而已,我也會設定鬧鐘啊。」
「嗚...那我該換掉什麼」我抱著腦袋燒。
🤔我的內心碎碎唸
之前在一部電影「異星入境」中,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每個國家面對降臨的太空飛船,想辦法理解他們來的原因。那時候其中一個國家-中國,使用「將棋的模組」進行對話。
下棋的思考模組,就是「不是贏就是輸,要想辦法打敗對方」。女主角是名語言學家,她說出了「當你手上拿著槌子,世界看起來像是釘子」的錘子定律。當中國用這個模組跟外星人對話的時候,自然而然認為外星人是要攻擊地球或者是降伏地球。
現在我手上就是拿著名為目標導向的槌子,我認為所有的事物都要有個結束,才能有新的開設,所以想辦法敲到名為終點的釘子。
但是我對於不斷在追逐各式各樣目標的自己,感到疲倦,我想要換掉這一個思考的模組,讓我能夠更輕鬆自在、遊刃有餘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找出價值 學習定義它,找不到價值,妳的努力都會白費,就是重複做白工,就是倉鼠的人生。」
「一句話說重點,一句話定義你看見的事物
,妳就會改頭換面,看見價值就是一種能力,
就像妳看見哪支股票,可以漲起來。」
「定義是什麼?說出他的價值嗎?」我好奇的問
「對啊,像星巴克,就是讓移動工作者
隨時可以在有設計美學的環境裡,輕鬆工作和交談的移動辦公室。
我家附近賣的黑輪,就是巷口的深夜食堂
溫暖夜貓子的胃,這就是定義,沒有辦法用一句話說完的,就是還沒有找到價值。」銀快舉了幾個例子
「找到價值後,我內心就會平靜嗎?還是會得到什麼?或者是,我根本不要想會不會得到什麼,我真的不知道在尋找什麼。」我沮喪的問
🤔我的內心碎碎唸
到底找到價值會有什麼意義呢?那個意義是我該追尋的意義嗎?還是我現在思考的一切方向都是有問題,應該退回原點重新再想過呢?
「先做了再說,你轉頭就忘記耶!」銀快秒回我,看來我又陷在思考的迴圈裡面了。
「我真的不知道在尋找什麼嘛...」我無奈的說
「妳不是寫在粉絲專頁嗎,初衷已經忘記了對吧?沒關係這是正常現象,沒有新的目標就會迷失,那快點定新的目標吧,很顯然Youtube不是妳真實的目標,因為妳並沒有全力以赴」
「妳的真實目標向來都會全力以赴,而且妳也沒有自信做得到,像是硬逼自己去做的感覺,
這樣通常做不到。」
「我沒有硬逼自己去畫畫,我是樂在其中
什麼是妳樂在其中又會全力以赴,那就是你的目標」銀快下了結論。
「好吧,我再回想找看看,謝謝你~我先從樂在其中又會全力以赴的東西教起~~」我誠摯的說。
#回顧
#自我成長
#樂在其中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語言學家工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族同化,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如圍頭人講圍頭話;水上人講蜑家話;客家人講客家話。其中,圍頭話和蜑家話都是粵語的分支,與當今香港的主要語言廣州話,同屬於粵語,基本相通。由於新界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與九龍、新九龍、紅香爐島(香港島)同屬大清廣東新安縣管理(唐前曾名「寶安」,民國以後復用「寶安」)。「香港」、「新界」並非此地之原有名稱。除此之外,新安縣界域包含今天香港及深圳大部分地區。因此,新界原居民的籍貫順理成章寫作「廣東寶安」,與現在深圳原居民所寫的籍貫相同。客家人有編修族譜的習性,在追本溯源查客家人的姓氏族譜中,可以發現客家人源於漢族,是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活動範圍約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間。經語言學家考證,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韻,其社會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習俗、服飾衣著、信仰崇拜、風水迷信等方面類於舊中原。說到水上人,香港開埠以前有多少水上人,至今已很難稽考。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就是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順治十八年 (一六六一年) 八月頒佈「遷海令」,命沿岸居民內遷,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粵沿海居民盡入內地,香港居民無一幸免。直到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正月頒令才容許沿海遷民遷回故土。由此可知,今天的香港水上人應該是康熙頒令後才從珠江三角洲一帶遷來香港。至於鶴佬人,鶴佬原稱福佬 (因「福」字的鶴佬方言發音近似粵語的「鶴」字),先輩源自福建,其後聚居於粵東,即潮汕、海陸豐 (即汕尾) 和今日的惠洲縣區。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有不少鶴佬人已移居香港,大部分從事捕魚工作,亦有以農為業。現今除了一些由鶴佬人興建的廟宇外,其歷史遺跡留下不多。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九龍城的福佬村道和長洲的學佬巷,而長洲的太平清醮也是以鶴佬人為主導的祭祀活動。客家嫁娶中的迎親俗,別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與家人 同桌吃“告別餐”。飯後,新娘祭拜祖宗,拜別雙親,站在畫有八封太極圖的“米篩”上“過米篩”,換上新鞋,接著由父兄或長輩將她背上花轎(如今多是轎車),潑上一碗水,意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頭偕老。這時新娘放聲大哭,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舊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轎出嫁的,除了花轎,還有其他人員組成的迎親隊伍。迎親隊伍的最前頭,後面跟著媒人轎,樂隊,由兩個小孩坐的燈轎,然後是新娘的坐轎,最後是嫁妝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引來大批看熱鬧的人群,更增添了熱鬧氣氛。傳說最早時曾有一迎親花轎過未剪綵的新橋,守橋人不讓通過,聰明的新娘下轎對守橋人說:“新人過新橋,百年夫妻萬年橋。”這話感動了守橋人,破格讓迎親花轎通過,後成了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海陸豐鶴佬民系(閩南民系)傳統婚禮時,前往迎娶新娘的一個儀式是陸上扒龍船。昔日福佬人在嫁娶時,男家的女性親屬每以「扒龍船」迎親,但原本居於漁船的水上人近年陸續搬到公共屋邨,因已移居陸上,划艇迎親的風俗改由跳「龍船舞」代替。也會在其他喜慶活動如太平清醮、神誕等出現。
語言學家工作 在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台大多模態語料庫工作坊- 11/14 (一) 上午場廖元甫:國家語言語音語料庫- 建 ... 講者外,還有許多臺灣的語言學家都會出席發表(參閱網站SinB-2022 Booklet)。 ... <看更多>
語言學家工作 在 如何學習第二語言?聽聽語言學家怎麼說(精華篇)|林若望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