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要聞揀三條
#今天就是Amzazon買MGM一條大件事
▼ 賀成交!Amazon 確定以84.5億美元買下發行龐德電影的百年片廠 MGM
一些媒體分析報導整理如下:
▽Amazon 的購物車裡到底買到了什麼:除了萬眾矚目的龐德電影之外,MGM 還有洛基衍生的《Creed 金牌拳手》系列正在拍攝第三集。其他系列電影 IP 還包括:《RoboCop 機器戰警》、《Stargate 星際奇兵》、《Legally Blonde 金法尤物》和《Pink Panther 粉紅豹》。同時未發行的新片包含了 Ridley Scott 和 Paul Thomas Anderson 兩位重量級導演新片。電視節目部分則有《Fargo 冰血暴》和《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等知名節目。Amzon 合計會取得4000部電影和超過17000集電視節目。(https://bit.ly/3ulbP6d)
▽ Amazon 將迎來綜藝&實境秀大爆炸:Deadline 觀察到多數人忽略的細節——Amazon 的真人實境秀很爛,而 MGM 則製作過海量的成功真人實境秀。作為學習門檻比戲劇節目更高的電視類型,綜藝節目和真人實境秀過去在串流領域的成功案例不多,是傳統電視頻道仍然有大量優勢的領域。MGM 不只會將現成的成功節目帶到 Amazon Prime Video 平台上,還順便奉送該領域的超級製作人(同時是 MGM 的全球電視製作部主席)———《The Apprentice 誰是接班人》的製作人 Mark Burnett(前提是他選擇在併購案之後留下來)。(https://bit.ly/3usapH5)
▽ 生死交戰仍會在大銀幕開戰:龐德電影的製作公司 Eon 老闆 Barbara Broccoli 和 Michael G. Wilson 兄妹倆在交易消息傳出後,隨即發表聲明強調首部因疫情延後檔期電影《No Time To Die 生死交戰》仍會按原訂計畫(一改再改、命運多舛的上映計畫)在大銀幕和觀眾見面,並不會因為上面的長官輪替就變成一部串流電影。MGM 與 Broccoli 兄妹(哥哥是養子)共享龐德電影的權利,但決定權在 Broccoli 一家,MGM 只能負責出錢跟分錢。因此 Amazon 這樁天價交易如果圖的是將龐德串流化變現,恐怕還會卡在一直對串流興趣不高的 Broccoli 兄妹身上。兄妹倆歷來對於父親留下的資產都非常保護。此外 Amazon 還得面對 Daniel Craig 離職後的重啟風險。龐德不是沒有選錯演員過,而一選錯可能全盤皆輸。(https://bit.ly/3oREtL2、https://bit.ly/3fLso64)
▽ Amazon 終於站上串流第一戰線:好萊塢對於外來者不是太友善,過去入主好萊塢的外來者比如可口可樂、Panasonic 或是 GE 都退下陣來。近年一再傳聞 Google、Apple 和 Amazon 等科技巨頭有可能入主,最後是 Amazon 拔得頭籌。Amazon 從《Manchester by the Sea 海邊的曼徹斯特》以來,跨足娛樂產業的路就始終跌跌撞撞,甚至稍早 Jeff Bezos 從執行長位置退下來之後就曾傳出該公司說不定會徹底放棄娛樂產業業務。這次以超過外界估價40%的慷慨價格買下 MGM 之後,不僅可以因為節目的質量大補血而重回串流第一線戰場,還讓他們可以透過 MGM 的資深主管的人脈網絡更密切地與好萊塢人才往來。(https://lat.ms/3wBFbhZ)
▽Apple壓力可大了:接連而來的併購讓規模不夠大的串流經營者陷入越來越艱難的處境而。壓力最大的當然就是和 Amazon Prime Video 一樣始終難以在質和量上顯著提升的 Apple TV+。最尷尬的是 Apple 就是先前估價之後覺得 MGM 太貴而拒絕出手的買家之一(而且如今成交價還貴40%)。現在 Apple 如果打算繼續留在這個市場,只剩下投更多重金投資拍節目想辦法跟上,或是跟別人一樣直接買現成公司這兩條路。Lionsgate?ViacomCBS?Sony Pictures?
▽Sony重申我們沒有要賣:MGM 賣給串流經營者 Amazon 之後,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唯一沒有自營串流服務的S家。S家執行長吉田憲一郎在一封給投資人的信件中重申S家並沒有打算賣掉片廠,反而會加碼投資 IP 和 DTC 內容。雖然 S家沒有經營面向全球市場的串流,但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完全與 DTC 的風潮背道而馳。除了規模比較小的動畫串流之外,S家也在整合不同部門的力量和消費者深度互動(以便跟串流往來或競爭)。他在信中以橫跨出版、電視、電影和唱片的《鬼滅之刃》為例,同時還預告該劇很快也會出現在遊戲領域上。(https://bit.ly/3yGo9B7)
▽誰有可能阻攔這樁婚事:美國兩黨分別都有政治人物對這起交往沒幾天就閃婚的併購案跳出疑慮。民主黨參議員 Amy Klobuchar 說此併購案會涉及數百萬消費者權益,要求主管不公平競爭事務的司法部嚴格審查。共和黨參議員 Josh Hawley 則是直接斬釘截鐵地反對該併購案,認為 Amazon 已經是橫跨多個領域的托拉斯,司法部不應再准許其擴大力量。(https://bit.ly/3uq4bH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鄭匡宇激勵達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川普從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到出書介紹他反敗為勝的故事、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再到登上大位成為美國總統,可以說靠的都是一路上「大膽想、出狠招」的結果。但「大膽想、出狠招「,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嗎?在實際生活中的操作上你也可以這麼做…...
誰是接班人 電視節目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6.10.16 觀點—《旁觀者》雜誌 Douglas Murray ※
燈光、秀場、開麥拉 : 美國政治的娛樂化
在上週日晚上的美國總統辯論會上,主持人最後擠進了一個現場觀眾問的問題。經過了一個半小時不留情面、激烈的唇槍舌戰後,一位男士問希拉蕊.柯林頓與唐納德.川普:對手是否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停頓與吐氣之間,美國似乎在鏡子中看到自己醜陋的樣子。
當然,歐洲人也不必太高興,以為同樣的事不會發生在這裡。但是,美國的黃金時段似乎產生了質變,而且每下愈況。
其根本原因,是娛樂的勝利,嘩眾取寵最大,政治討論退居第二。這種傾向長期以來一直誘導著美國,今年的選舉季節,我們終於看到它的大獲全勝。正是因為每個人都享受此類的政治/娛樂秀,似乎沒有人注意到,真正的輸家,是美國本身。
看看層級比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低的其他政治討論,這種惡質的傾向只有變本加厲,讓希拉蕊與川普的辯論會,看起來好像 1858 年的林肯與道格拉斯的辯論會(Lincoln/Douglas debates)。比方說,看看最近左翼評論人堅克.維吾爾(Cenk Uygur)以及共和黨政論家迪內許.德蘇沙(Dinesh d’Souza)的公開辯論會:德蘇沙上節目是為了推廣他的新片子——主張希拉蕊應該坐牢的紀錄片。然後,在攝影機現場直播、有大批的現場觀眾面在場的鏡頭前,維吾爾得意洋洋指出,德蘇沙曾經坐過牢,還利用德蘇沙最近的離婚文件指出他會打老婆。
這種層次的辯論,在美國竟然變得完全正常了。在辯論會終了,主持人說他們的觀眾有很多是年輕人,他問兩人如何鼓勵年輕人參與政治?令人咋舌的是,他們竟然都大方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不是作出任何正常人都應該做的事 :——羞愧低頭,黯然下台。
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樣的事?理由相當簡單,這就是在美國的政治/娛樂業中獲得矚目的不二法門。這些政論家、政治人物,全都在參加黃金時段的試鏡會。雖然各大媒體一再哀嘆美國政治的兩極化,卻很少人去討論促使它每下愈況的誘因與動機。不論是在美國政壇還是政論界,同意對手的看法、提出分殊的理性觀點,都沒有辦法賣錢。但是嘴巴愈賤、愈人身攻擊,肯定可以招來收視率。
雖然,美國媒體對於目前的娛樂/政治秀表現出深痛惡絕的樣子,它們自己就是始作俑者。在爭取觀眾與讀者的比賽之中,他們花了多年的時間,想辦法把政治辯論會變成衝高收視率(或是點閱率)的戰爭。這其間,有人發了大財。但他們也改變了美國的政治,使它變成卑鄙下流者的秀場。
對電視網與媒體來說,政治立場的兩極化、中間立場的空虛化,都是他們所渴求的,也是賺錢的要件。吵得愈激烈、愈低級,愈好。媒體大老闆鼓勵美國政治變成肉搏角力比賽——在這種「假」運動中,參與者與觀眾似乎有了默契,偶爾「狀況外」的可憐人才會把它當真。
因此,在這次總統大選中,發出最大噪音的來自媒體界,也不令人意外了。有十多年的時間,川普都是黃金時段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 The Apprentice》的主持人,他培養出的成功企業人士形象、大老闆的嚴格樣,令大家都很尊敬。當他開始爭取共和黨提名選戰的時候,就彷彿《誰是接班人》加演新的一季:每一週,川普都會「開除」一個共和黨的對手。電視網對於收視率飆高眉開眼笑,而川普也一再自吹自擂,彷彿高收視率等於高投票率。今年十一月,我們就會知道收視率與選民的支持度是否可以劃上等號了。
無辜的美國大眾,面對這樣的媒體/政治/娛樂秀的發展,自然感到既愛又恨。上週日的辯論會中,當川普帶著 1990 年代傳聞中與比爾.柯林頓有染的璜妮塔.布勞德里克(Juanita Broaddrick)與其他女性一起上節目時,誰想要轉台?當川普在希拉蕊面前讚美她們的勇氣的時候,哪一個電視觀眾沒有伸手去拿爆米花?鏡頭甚至直接轉向比爾.柯林頓的臉,這樣還不夠明顯嗎?在追求收視率的同時,美國民主不但失去了現實感,也失去了基本的禮貌。
美國的左派當然會把政治的下流化怪到右派頭上。然而,不論左派或右派都無法脫罪。兩邊的政治人物都把對手誇張成大壞蛋,而不是意見不同的對手而已。左派對川普的攻擊,為什麼沒辦法取信於民?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之前也讓其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穿上大壞人的衣服。他們現在剩下的手段,似乎是想把川普渲染成普丁式的壞人。但是,川普本人好像不討厭這樣的點子。
現在,在政治娛樂秀上,幾乎已經百無禁忌了。上個月,《喜劇中心 Comedy Central》電視節目播出了「烤問(roast)」男演員勞拉伯(Rob Lowe)的節目。受邀來賓包括川普的支持者安.考特(Ann Coulter)。這個轉播到數百萬家庭的節目,在現場觀眾前,一個接著一個的「烤客」,因為對於勞拉伯沒什麼興趣,攻擊的火力轉而集中在考特小姐身上。輪番上場的知名男士罵考特是「屄」,詆毀她的外貌,甚至還有一個男人說她應該考慮自殺。對此,左派媒體樂不可支,好幾天都拿這件事來說嘴;然後才轉移焦點,對唐納德川普十一年前鄙夷女性的錄音裝出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表情。全美國似乎都已經找不到任何消音的開關,遑論「關機」的按鈕了。
英國的情況似乎沒有美國那麼糟糕,也許我們應該感謝 BBC。但是,我們也有日益重視娛樂新聞,輕視政治新聞的傾向。德國今天發生什麼事?誰在乎?你聽說了金.卡戴姍(Kim Kardashian)的新聞了嗎?過去,我們不以人廢言,重視論證的品質,現在的情況剛好相反。
如果,我們想要避免淪入跟今日美國選舉一樣的下場,我們就有必要在有意義的辯論與「為了辯論而辯論」中間,作出明確的區隔。政治人物、國家機構都必須明白:民眾的信任必須努力贏取,而不是期待民眾會自然信任你。民眾也必須了解觀眾與選民的區別。雖然,政治人物有時不知道公眾所需要的是什麼,但有的時候,公眾自己似乎也不明白。
http://www.spectator.co.uk/…/how-us-politics-became-a-bran…/
誰是接班人 電視節目 在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視] 英國商業必看電視 - The Apprentice 誰是接班人
每年我最期待的電視節目又來了!! 現在很少有時間看電視,但這是我的必看!!
The apprentice是18位候選人(參賽者)每週挑戰不同的商業任務,每週開除(至少)一位候選人,最後贏家可成為Lord Sugar的事業合夥人,他會投資£250,000(不要算台幣了,現在英鎊跌很慘阿)到你的創業business idea. 早期是得到年薪£100,000的工作合約.老闆Lord Sugar算是英國創業的指標大老,16歲就離開學校,自己進貨買賣起家,以賣電子用品起家的.
在辦公室裡偶爾同事間會在播映隔天討論內容,所以這也不失一個跟同事聊天的好話題.近年來這個節目有時候是泡泡劇的感覺多於嚴肅的商業競賽,原因是很多的候選人口沫橫飛把自己說得很厲害、有時候有角力內心戲、有時候真得做出不可置信的決定、最後答辯顧自己的口水.簡單又直白的用英文說:there are some arrogant idiots.
但是認真想想,每個任務其實都有難度的,更難的是要領導與整合這一群背景不同又意見很多的候選人.節目經典的任務包含:
製造商品或設計新商品,生產,爭取訂單,比銷售總利潤
從A國家選東西到C國家賣,比銷售總利潤
限時去買指定的10樣物品,比最低花費
行銷-做電視廣告
辦活動,比銷售金額
開商店,進貨賣商品,比銷售總利潤
跟網路媒體相關的行銷或活動或買賣
將你的創業計畫轉化成實際案例的上市提案
仔細想想是不是以上任務都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商業面項,也正因如此,邊看電視邊娛樂也會有商業學習.
今年的節目是BBC1 每周四晚上九點開始,歡迎一起搬板凳來看,討論討論.台灣的朋友之後在Youtube搜尋the apprentice uk 2016通常也找的到.
小職員特別要說:英國電視說難看很難看,因為長長找不到節目可以看.但是說好看也很好看,因為當你找到喜愛的節目,都是很精彩很好看的. 我不是電視兒童,但是有一些我很喜歡又不錯的電視節目,有機會介紹.
英國的電視節目季節性也很清楚,當BBC的Strictly comes dancing國標舞比賽跟ITV的X factor唱歌比賽,兩個實境節目開始,就是聖誕節已經越來越近的倒數時節了.
附上上週第一集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sQRIgtZ-o
誰是接班人 電視節目 在 鄭匡宇激勵達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川普從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到出書介紹他反敗為勝的故事、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再到登上大位成為美國總統,可以說靠的都是一路上「大膽想、出狠招」的結果。但「大膽想、出狠招「,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嗎?在實際生活中的操作上你也可以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