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女生必看啦!🙌🏻
一起存錢不好嗎?同居的最大盲點竟然是這個!🤔
點這裡看完整版👉🏻https://youtu.be/GYzrSCs1PxE
只要這樣避免~
戀愛品質又提升兩個層次啦😆
#感情 #戀愛 #戀愛經 #葳老闆 #葳老闆的辣雞湯
#訂閱我的頻道 #開啟小鈴鐺🔔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葳老闆的辣雞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情 #戀愛 #同居 談戀愛有哪5件事不能做? 去男友家吃飯該幫忙洗碗嗎?同居的問題竟然這麼多🤔 避免做這5件事,戀愛品質又提升2個層次啦😆 看更多怎麼談有質感的戀愛➡️https://youtu.be/yBJmicfAbqs 喜歡我的影片不要忘記訂閱我+開啟小鈴鐺🔔 才不會錯過新影片的通知...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的推薦目錄: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你想得到嗎?
一起存錢不好嗎?同居的問題竟然是這個🤔
點這裡看片👉🏻https://youtu.be/GYzrSCs1PxE
只要這樣避免~
戀愛品質又提升兩個層次啦😆
#感情 #戀愛 #戀愛經 #葳老闆 #葳老闆的辣雞湯
#訂閱我的頻道 #開啟小鈴鐺🔔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葳老闆的辣雞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感情 #戀愛 #同居
談戀愛有哪5件事不能做?
去男友家吃飯該幫忙洗碗嗎?同居的問題竟然這麼多🤔
避免做這5件事,戀愛品質又提升2個層次啦😆
看更多怎麼談有質感的戀愛➡️https://youtu.be/yBJmicfAbqs
喜歡我的影片不要忘記訂閱我+開啟小鈴鐺🔔
才不會錯過新影片的通知唷!
Instagram / @Mayukichou
https://www.instagram.com/mayukichou/
Facebook / @周小葳的勇敢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Mayuki0204
聯繫 / Mayuki0204@gmail.com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談戀愛要做的60件小事❤️ - 感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 拍攝地點:三重大都會公園。),談戀愛要做的60件小事:1 手牽手逛街,2 一起坐摩天輪,3 一起看日出日落,4 一起看煙火,5 ... 事,哪怕很不起眼15 ... ... <看更多>
談戀愛不要做的5件事 在 Re: [討論] 看完寄生上流的疑問-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已經有一陣子沒看這部片,劇情可能有點忘了,如有說錯請見諒
寄生上流這部片,我覺得劇情根本就不重要
這整件事其實就是荒謬不合理
你自己想想,哪有人可以在朴家一家人回來之後
還躲在人家家椅子下(還是沙發?)幾乎一整晚的
而且夫妻就坐在沙發上
那種房間一定都很安靜,連呼吸聲大一點都會被聽到
下方有好幾個人,主人夫妻怎麼可能不會發現
然後他們家竟然有個隱藏地下室
前一個管家的老公竟然在地下室躲了十幾年??
這也超不合理的
我覺得 導演就是用這種荒謬來突顯階級差異而已
這部片從頭到尾就是在講階級,以及諷刺韓國社會的極度貧富不均
整部片一直都有相關的劇情
之前這部片在紅的時候有好多人都在分析,
從朴家主人一直聞到的廉價香皂味就是
後來主角一家人在回家的時候,特意在拍攝他們回家的路
有韓國網紅分析說(應該是韓國讚養)
整段路其實就是一直由上在往下走,最後回到主角家就是最下方
主角家的房子,根據分析也有人講過,韓國也的確有這種屋子
所謂的半地下室,其實就是地下室,是房間的上半部有窗戶
從外面看起來就是在往地下室看,房間本身是在地面之下
而朴家一家人住的高級住宅區,就是建在丘陵之上,景觀跟空氣都好
所以那段主角一家人從朴家回到自己家的路程
其實就是一直往下走回到社會底層
那是一段從天堂逐漸下到地獄的暗示
女主他們每天去朴家上班的路程,其實就是離開那個地獄
一直走向天堂的路,他們當然沉迷於其中 無法自拔
片中一直在主角家裡出現的一種蟲,好像也是在地下室獨有的飛蟲,喜歡暗處
那個朴家的地下室裡的怪人,也很明顯在形容
在這些韓國有錢人的成功之下,是可憐老百姓被踩在腳下
哪怕是朴家這麼有錢,而且看起來人都很好的有錢人
他們家裡照樣有一個地下室
應該是意指他們的成功也是建築在下層人的勞動之上
更深入的分析有講到
片中只要是朴家人在跟主角一家講話的時候
攝影的鏡頭與常常會出現階梯或分隔線
像是女主人總是會在階梯上跟主角等人說話,常常都是她正好要上樓
總之就是一個 上對下的關係
還有就是朴家人跟主角說話時,角度上剛好就是陽光照進來
照在朴家人身上,而主角家人一定是處在陰影處
就是在表示階級,也表現了朴家人住在陽光普照處,主角家人住在地下室
而且片中這種鏡頭是有出現明顯的線條劃分
就是陽光跟陰影之間是有一條明顯的分隔線
很多時候這種對話,兩人之間也會利用家具,冰箱等物品,製造出分隔線
像是什麼中間有櫃子,牆壁,反正在視覺上就是會有一條線分隔朴家與主角家
暗示主角家跟朴家之間有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分隔線
他們永遠也成不了有錢人
雖然主角跟妹妹的學歷都好,也都很聰明,好好努力的話以後也能過得不錯
但是這部片就是在暗示,他們再怎麼努力,也永遠不可能成為朴家人
我認為是在說韓國的階級是無法靠學歷跟努力打破的
朴家的孩子出生時就已經贏了人生
那句笑話在這部片裡變得很悲哀
贏在起跑線上,永遠不如出生在終點線
這部片就是在把這句話表現出來
其實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部片會得獎,它的劇情根本不重要,也都很荒唐
重點是,它其實是以笑料片做為表象,實則在批評與諷刺韓國社會的糟糕
而且片子越來越黑暗,最後殺人,老爸變成殺人犯最終躲進地下室永遠無法出來
兒子只能拚盡全力努力,總有一天要買下那間房子,這樣就能救老爸了
但片中最後拍出,那個救老爸的劇情只是兒子的幻想
他有了人生目標跟理想,但始終只會是幻想
他依然住在地下室裡,直到永遠
根據網紅韓國讚養當時的分析,他是説這部片會讓韓國人看了特別有感
雖然有些誇張,但是片中表現出的階級差異卻是韓國的現實
其實這部片是可以深刻的留在韓國人的心中跟韓國影史上的
這也是它會得獎的原因
我覺得類似的手法還有一部,就是 吸特樂回來了
基本的調性跟寄生上流很類似
一開始吸特樂復活了,他對於現在的德國跟世界覺得莫名其妙
鬧出各種荒謬跟大爆笑的事
前面我是笑得很開心
但是這部片到後面我就漸漸笑不出來了
吸特樂後來覺得這個德國太遜了,他要改變德國
結果他又組了政黨,然後用當年的手法再演說一次
還到處上政論節目跟脫口秀,吸特樂還大讚現在的選舉宣傳手法比起當年好太多啦
結果他還真的選贏了,支持者越來越多
而且人民覺得現在的德國需要領袖來改變,於是給他越來越大的權力
他就開始查禁媒體,抓異議份子
反正劇情就慢慢變成跟二戰時一樣
我忘記結局是什麼了,但看完讓人不寒而慄
這部片是假裝成笑料片的警世片,它在告誡德國人
現在德國是有激進份子跟新納粹的
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思想會利用民主的特性與包容性再度復活
其實這部片也反映了歐洲的右翼勢力崛起
後來在現實中還有各國右翼勢力對移民及難民的排擠
這樣看來 這部片其實預測了未來
這兩部片都是看來好笑,但你會漸漸笑不出來,結局都會讓人有點發毛
而且都是在講,或是暗諷社會議題
我覺得看完會覺得挺有壓力的
但是真的會讓人反思,是滿有意義的
所以我建議別管寄生上流的劇情,那根本不重要
要看的是裡面的攝影跟畫面呈現,以及它想表現的階級差異
(台詞有沒有這些巧妙設定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我不懂韓文)
※ 引述《blessbless (肖戰吃屎)》之銘言:
: 之前一直沒去看這片
: 昨天剛好有時間有機會就看了一下
: 看完以後覺得有些疑惑
: 金家一開始小兒子學長介紹男主去當家教
: 強調男主能幫忙看管未來小女友
: 結果男主直接跟小女友談戀愛
: (學長:??)
: 而且後來學長也完全沒有下文了
: 為什麼學長那麼有自信小女友不會被追走以及學長線就這樣結束了??
: (如果沒有學長介紹這一切故事完全不會展開)
: 男主的能力有資格當家教倒是沒什麼問題
: 但後來他引薦妹妹進來當小兒子家教
: 說了關於心理治療的課程
: 朴太太居然毫無疑惑的信了?
: 完全不管這位妹妹有沒有心理學專業知識學歷
: 單憑妹妹說可以授課就信了?
: 兒童諮商心理治療是很嚴謹而且細緻的療程
: 很多在職心理師甚至無法進行
: (家教跟治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看到這裡我非常懷疑朴家一家的智商
: 雖然有些有錢人確實沒什麼智商
: 但是毫無識人能力也不調查背景
: 就被金家欺騙滲透
: 只能說朴家是傻白甜那種有錢人嗎?
: 總之感覺破綻百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149.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5947910.A.FA1.html
※ 編輯: angeloaip (36.237.149.73 臺灣), 09/29/2023 08:40: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