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英文》爸媽一定要有的10大正確觀念
▶️ https://vividsandy.com/learneng/ (網頁好讀版)
想必我們 Y 世代的家長都會覺得讓小孩學英文就像是陽光空氣水一樣不可或缺,我們的小孩需要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第一個要件就是中英文能力,從坊間遍佈的美語班甚至全美班就知道大家的迫切需要,但如何引導小孩學英文呢? 先回想我們的小時候學英文的過程,是不是覺得充滿血與淚+背單字,大部分人對學英文的印象就是國高中背單字+文法然後考試,這種最死板且無用的學習方法我們真的要把他交給下一代嗎? 現在小孩學英文的年齡又比我們以前更早,對小小孩來說最好的學英文方式就是用第二母語的方式學習,小小孩學外語跟我們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分享想讓小孩學英文有哪些正確觀念一定要掌握好:
1、#直覺教法 = 不要翻譯
先不要想英文,想想從小孩出生開始我們是怎麼教他說母語的? 是拿著ㄅㄆㄇ字卡跟他說嗎? 我們不就只是對著他一直講一直講母語而已嗎? 這個概念就是 盡量用教母語的概念,看到一個東西就告訴他這個東西的英文,而不是先講了中文再翻譯講出英文,這種翻譯的方法是大人學外語的方法,尤其教 10 歲以前的小孩可以再直覺一點。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你想告訴他蘋果 = apple,這個時候就是拿著一顆蘋果或圖片直接跟他說 “apple” 或帶入句子 “This is an apple.”,而不是用中文跟他說 「蘋果就是 apple」,要讓他看到蘋果這個意象就直接想到 apple 的這個聲音,而不是繞一圈從中文的 “蘋果”去想到 “apple”。英文指令句也是如此,想叫小孩過來身邊,只管對小孩說 ” Come here~ Come here~” 說這句話時通常會有情景,再加上手勢揮動, 第一次小孩可能不懂,但講了 10 次 100 次他一定能理解,原來 come here 這個聲音就是叫我過去的意思,建議也不要中英混雜,最好一個句子裡都是中文或都英文。
2、#善用資源為小孩創造英文環境
生在網路+地球村的時代就要好好地利用網路資源,現在網路上隨便點都是免費/付費英文資源,一大堆英文兒歌、故事書、有聲書、影片、卡通、影集、電影或課程等等,千萬不要再說因為住台灣沒有環境所以學不好英文,英文環境是可以靠自己為小孩創造的,我小時候就是看美國影集+聽音樂默默地把英文聽力跟口音練到很好。我們家目前 4 歲的露西我只讓她聽英文兒歌,聽多了她很自然地會唱出英文歌,發音嘴型就會比較標準,只看英文版的卡通/電影,但其實她的螢幕時間很少,逼不得已要看電視的話會看類似佩佩豬或迪士尼系列 (所以她不認識巧虎或小丸子,因為我找不到英文版的 哈~),故事書也是超棒工具,我自己跟她的親子共讀時間會讀中文故事書,我也會把她已知的故事改編成英文版,若爸媽無法自己改編也能輕易找到英文版的有聲故事書。網路英文教材通常都只要花小錢就能購買,例如,我從不讓露西玩我的手機,她唯一能用的 app 就是 Lingumi 幼兒英語學習 app ,對她來說,我的手機是我工作用 (我個人也不打遊戲或追劇),她只能拿來玩英文互動遊戲,所以我們家也順便解決了小孩 3C 成癮問題,而當小孩聽習慣英文的”聲音”後,就能在這打好的聽力基礎上繼續學習。
2-6幼兒英語APP▶️ https://vividsandy.com/lingumi/
3、#先聽說後讀寫
再想回我說的第一點,我們學母語是先學 ㄅㄆㄇ 拼讀寫還是直接說話? 小孩學英文也一樣,絕對是先說日常英文再學 ABC 字母的認拼讀寫,一定要輸入夠多才有可能輸出,一定要聽得夠多才會說,基本語言架構學好之後接下來才認字、拼字、唸字、寫字句,跟大人學外語一打開書就看到英文字句是完全不同的。
我從露西一歲開始在跟她說話時加重英文的比重,雖然家裡只有我跟她說,不過說了一年她就幾乎聽懂日常英文生活指令,能夠接收了才會回應,一開始她只能用單字回應我,到後來有英文句子的呈現也是又過了一兩年,而且句子出來時是完整的,目前她 4 歲我還沒要讓她認英文字,因為我想先讓她認中文字、認ㄅㄆㄇ,畢竟英文是個相對中文簡單的語言,而且是拼音的語言,所以之後要學認 ABC 跟用自然發音拼字寫字都是不難的。
4、#選好英文教材
英文啟蒙教材很重要,一樣找遵循 “先聽說後讀寫” 的好教材更能幫助小孩學好英文,無論是買教材或挑美語班都要注意這點,而我個人是偏好直接用英美當地教材,他們編排的語感才是最自然的,例如,第一堂課就拿出字卡 A 要小孩記得,那我會直接辦退費,哈~,好教材應該從日常生活對話開始,這些內容在平常就能運用與練習,再來就可以加入 phonics 自然發音協助認字與拼讀,再來才是寫句子,再進階到文章,一步一步地扎根走穩。
5、#選好英文老師
英文啟蒙老師其實不用非常高學歷,也不一定要長的很白 (這樣懂吧?),但一定要有無比的耐心,重複反覆地跟小孩玩英文,讓他們覺得講英文很開心,這個時期不是為了特定目的而學英文,就是好玩就好。
另外無論時下觀念如何,我還是覺得口音很重要,所以我特別會注意老師的口音,並不是說一定要學到完美的英美口音,但至少不要有太多中文口音影響,其實小孩學英文很有優勢就是通常口音都會比較純正,尤其在 10 歲以前學習外語都有可能學到與母語人士相當,因為唇舌在小時候有充分練習的話就會發音發得很好,例如,中文裡沒有 V 的發音,所以使用中文的成人因為從以前就沒發過這個音,所以長大唸英文時就很難發的準確,而小孩從小就唸過 V 的音,唇舌習慣了這個發音動作跟位置就不會覺得困難。
6、#講英文不是一個表演
我說一個場景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爸媽的朋友來家裡作客的,突然你就會被爸爸媽媽說 “來,我送你去美語班學了那麼久,來跟大家講幾句英文吧”,這時候是不是超級尷尬,這種時候誰想要且講得出英文阿…… 所以盡量也不要讓小孩有這種感覺,講英文不是表演而就是日常對話,不要把講英文這件事情弄得壓力那麼大嘛~
7、#小孩講出英文時請保持平常心
意思是請爸媽不要聽到小孩說出英文就感動落淚,是可以開心地鼓勵他們,並讚揚他們的努力,但不用太過興奮及反應過度這樣,因為講英文就是說話,不是表演。
上面這張照片是露西 4 歲時我們在加拿大的科博館看泡泡表演,當時主持人徵求志願上台體驗的小朋友,露西看其他人上台她也很想上去玩,我就跟她說: “你如果也想上台可以舉手舉高一點,他就可能會叫你喔 “,結果還真的在下一輪的體驗被叫上台,上台前我只有陪她一起興奮一下,完全沒跟她提到主持人是講英文這件事,但其實我也是刻意不說,因為整場表演本來就是說英文她也知道,後來在台上主持人先問她叫什麼名字、幾歲,並告訴她等一下要做什麼動作請她配合,我就坐在台下看她做完這一切,當大家鼓掌歡送她下台的時候我內心的澎派真的是快要爆棚,但還是要忍住不要太浮誇這樣,她下台後我們一起抱著她說: “你真的好棒,大家都幫你拍拍手因為你做得很好!”,不過沒有痛哭流涕地說: “你竟然聽得懂英文你太棒了,媽媽都要哭了~”,總之,可以鼓勵但請把持住過度激動的心不要太誇張。
8、#不要一天到晚考小孩英文
就像是一天到晚要你寫高中英文考卷一樣,是不是想到就雞皮疙瘩,千萬不要這樣對小孩,不過爸媽一定想要知道小孩的英文學習進度,這時候可以用輕鬆一點的方式,例如,在路上散步看到不同顏色的車子我會用英文跟露西討論,你算算有幾台車? 它們是什麼顏色? 她就會開心地回答我,雖然這也是某種程度的考試,但是氣氛的掌握很重要,教小孩英文最重要就是從玩中學,把你想教他的東西埋在遊戲裡,他們既不會抗拒還會玩得很開心呢!
9、#可以的話去全美語的環境待一下
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因為在那個環境下每個人都說著英文,完全就是空氣陽光水的概念,帶露西在加拿大的時候我發現小孩的觀察力真的很強,就算排隊等吃飯她都可以默默聽後面的人聊天。我小時候出國才第一次知道,原來 “Excuse me” 這句話那麼常用,為什麼課本都沒有強調? 真正看母語人士在那些情況會用什麼字句非常重要,那才是課本裡沒有的、最自然、最道地的用法。
加拿大遊學幼兒學英文
▶️ https://vividsandy.com/vanclass/
10、#好玩最重要
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重點,讓小孩學英文一定要好玩,因為是小小孩不是高中生,他們還沒有要考大學聯考請不要給他們那麼大的壓力,這個時期就是要培養一個聽與說英文的習慣而已,讓他們覺得說英文也是說話、不是考試、不是表演,他們覺得好玩就能慢慢接受,以後才能更有系統性地去學習英文,千萬不要揠苗助長讓小孩一開始就害怕英文,也不要完全不接觸,這樣上了小學可能同學都有基礎反而會覺得落後別人。
很多爸媽會私訊我說,他們本身的英文不好怎麼辦? 請回去看看第二點,好好運用身旁的資源幫助小孩,啟蒙階段的英文不難,爸媽只要努力一點一定可以給小孩很大的助力,而且爸媽也可以跟著小孩一起成長,為了教小孩而繼續學英文不是個很棒的動力嗎? 分享大人的好用自修方法:
看影片學英文,超強自修法
▶️ https://vividsandy.com/dictation/
輕鬆5步驟打造英語環境
▶️ https://vividsandy.com/5ways-eng-envi/
💟記得把文章轉給需要的人呦~~
送禮專區🎁🎁
送天絲棉睡袋
▶️ https://reurl.cc/Nje9Gp
送法國繪本
▶️ https://reurl.cc/KkgRQg
馬上加入"仙娣嚴選"社團,厲害育兒神器開團中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vidsandyc/
🎀支持 Sandy 仙娣小秘密 掌握好文好物
🎀更多懷孕育兒旅遊英文學習文章➡️ www.vividsandy.com
請別太過分英文版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病毒來了_我該怎麼辦?
#新冠病毒防疫繪本 #COVID19
前幾天收到了三民書局的信,分享了他們無償翻譯的《病毒來了,我該怎麼辦?——新冠病毒防疫繪本》繁體中文版,馬上答應來與各位分享。因為,讓小朋友了解我們目前在面對的這個隱形敵人,真是太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家從西班牙全境封鎖之前的一週,就自行決定讓孩子在家不去學校。然而,這個決定當然也面對到一些疑問,甚至,女兒還被同學「誤傳」得到了COVID-19,讓學校還得到各班上去解釋「本校沒有人確診」。也因為當時西班牙並沒有那麼多案例,許多人也對這個病毒並不了解,更別說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我們告訴五歲的兒子關於病毒的事,他似懂非懂,但知道外面有恐怖的東西。然而我們也一直思考是不是讓他太過害怕了。因為第一次爸爸要出門採買,一向冷靜的兒子竟然大哭起來:「爸爸你不要出去,外面有病毒,你會生病!」一面安撫他,我們也解釋得更多。而現在有這樣的繪本,當然要好好來使用和分享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延燒,為了讓大家了解新冠肺炎並一起為防疫努力,以《古飛樂》、《皮皮與波西》系列享譽國際的繪本大師薛弗勒(Axel Scheffler),與英國知名童書出版社Nosy Crow合作,並邀請疾病學家、醫師齊力策畫防疫繪本Coronavirus: A Book for Children,供大眾免費下載閱讀並轉發分享。同時授權三民書局以電子書形式出版本書之繁體中文版,希望讓各地小朋友都能了解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對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影響,以及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
如果你也與我們一樣,一直思考如何讓孩子更明白COVID-19,歡迎參考這個繪本唷!
祝福所有朋友,健康平安!Todo va a salir bien!
#StayAtHome #StayHealthy
中英文版與英語有聲版 在這邊下載:
https://activity.sanmin.com.tw/Promotions/2020/0424sanmin/index?utmgtm=910bn
請別太過分英文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是一位脫北者與家人為了逃離北韓,跨越冰凍的鴨綠江,逃出掮客和黑幫的魔掌,走進戈壁沙漠抵達蒙古,再飛往南韓的真實回憶錄。
🦋就像一隻飛蛾,追隨那個燈火。這是一段奔向自由的地獄之路。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in-order-to-live/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的作者是朴研美 (Yeonmi Park),她是一位脫北者,同時也是人權鬥士。她的故事,讓人得以一窺究竟,北韓的鐵幕政權背後,普通人民的生活樣貌。這是一段她與家人為了逃離北韓,跨越冰凍的鴨綠江,逃出掮客和黑幫的魔掌,走進戈壁沙漠抵達蒙古,再飛往南韓的脫北故事。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是研美透過英語口述的方式,與代筆作家瑪麗揚安娜·福拉斯(Maryanne Vollers)攜手合作,然後完成英文版本的原作。也許是因為,作者採用非母語口述的關係,代筆作家忠實紀錄呈現之後,反而顯得格外真誠,且不造作。
書中的字裡行間,讓人感覺平淡自然,沒有特別華麗的文藻。雖然,這種平鋪直敘的敘事手法,本身看似缺乏情緒渲染力,但我在閱讀過程中,心裡的震撼與傷感,卻從來不曾少過。我讀完這本書後,再接著找到這段,她在青年峰會的演說,眼眶又濕了一次。回顧這段脫北之路,滿是人性的險惡與哀傷。
-
【這就是地獄的樣子】
-
北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研美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9歲的時候,我親眼目睹我朋友的母親被公開處決,只因為她看了一部好萊塢電影…」在獨裁的金式政權之下,北韓人民無論是看外國影劇、穿牛仔褲、甚至吃牛肉,都會被判處刑罰,重則處死。
母親自小就告誡她,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便亂說話,因為「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你在竊竊私語」。任何批評與懷疑金式領袖的言論,都逃不過政府佈下的眼線,也就是人民自己的互相舉報機制。除了思想受到箝制之外,人民連基本的溫飽也成了大問題。
研美經歷了北韓大饑荒,期間24~350萬人因為飢餓或營養不良而病死(數字差異甚大是因為官方封閉了大部分消息)。讓我想起了令人難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百萬個人的死是統計。」然而,北韓的人民的生命,竟然連統計的準確也不配擁有。
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世界遗忘。面對殘酷的時期,研美的家庭很幸運地能勉強餬口,她嘆息道:「街上有太多絕望的人們,哭喊著需要幫忙,但你必須關起心房,因為那種痛苦太難承受。一陣子後,你就不再關心了。這就是地獄的樣子。」
-
就算妳以為旁邊沒人,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你在竊竊私語。
Even when you think you’re alone, the birds and mice can hear you whisper.
-
【非不得已與魔鬼的一筆交易】
-
住在惠山的研美一家人,隔著鴨綠江就能看到對岸中國熱鬧的燈火,甚至還聞的到飄香過江的食物味道。被對岸燈火吸引的研美日後回憶道:「就像一隻飛蛾。追隨那個燈火,不知道日後要賠上多少的純真和人性。」
等到母女倆為了尋找先一步脫北的姊姊,起身逃離北韓時,進入中國的第一天,研美卻被迫目睹蛇頭(幫助脫北的中國人)當著面玷汙自己的母親。蛇頭原本看上只有13歲的研美,但母親為了保護她,犧牲了自己來代替。研美在日後的演說含淚感謝母親,引用了北韓俗諺:「女人雖弱,為母則強。」
然後,在母親接著被賣掉,又與父親和姊姊失散的人生低谷時刻,掮客弘偉卻向研美提出了一筆魔鬼的交易:「妳當我小老婆。媽媽來,爸爸來,姐姐來。」原本她寧死也不願忍受被強暴的屈辱,但是這個念頭讓她落入天人交戰:「自私地尋死,還是救我的家人?」最後,她別無選擇…
雖然研美對這段經歷的著墨不深,僅用兩三段文字就帶過當下的難受,但這種身不由己的煎熬,令人感到十分鼻酸。然而,研美是個相對的幸運兒,被掮客留在身邊,因為有更多的脫北者,都是被賤價出售,是無數個境遇悽慘且不為人知的故事。
-
女人雖弱,為母則強。
Women are weak, but mothers are strong.
-
【人原來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命運】
-
研美回想到小時候,看電影《鐵達尼號》時受到的強烈衝擊,裡面的角色竟然願意為了愛,犧牲自己生命。不像北韓人民終生被灌輸的,要把生命奉獻給國家和領袖,原來「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命運」,這個想法深深地撼動了她。
她好不容易脫北之後,才發現在自由的世界裡,小孩的夢想是長大之後要做什麼。而她的夢想是吃飽。在南韓上學後,她最怕的就是被問到自己的嗜好?最喜歡的電影明星?以後想做什麼?北韓沒有「我」,只有「我們」,這種自由選擇的練習讓她又彆扭又沮喪。
當她跟著南韓志工團第一次飛往美國的時候,自幼深信多年的北韓謊言徹底破滅。在「敵人」的領土上,沒有邪惡的美國大兵,環顧周圍的是牽著小孩的父母、吃著薯條的路人、穿著球衫的青少年。北韓灌輸的恐懼消失無蹤,她感嘆道:「讓我驚訝的是,謊言在真相面前,竟然那麼快就失去了力量。」
想到出身於台灣的自己,實在是太過幸運。求學過程是黨國教育的尾聲,是第一波接觸到網路世代的開放多元,然後認識到廣泛閱讀的重要性與美好。雖然難以想像失去思想自由的感覺是怎麼回事,但從研美的心路歷程裡,讓人學會無比珍惜和更加重視,眼前這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
-
讓我驚訝的是,謊言在真相面前,竟然那麼快就失去了力量。
It amazed me how quickly a lie loses its power in the face of truth.
-
【終於能思考吃飽與活命以外的事情】
-
進入南韓的社會生活之後,研美讓我非常驚訝的在於她的學習速度。大約15歲開始就學的她,學識程度只有小學二年級不到,卻在2年期間瘋狂讀書,從高中順利畢業,第3年考上大學的刑事司法學系,而且保持不錯的成績。她調侃自己:「終於能夠思考吃飽與活命以外的事情。」
我覺得,她如果真的寫一本「如何學習」的書,我大概也會馬上買來看。她的努力與拚勁,一部份來自於要在南韓社會生存的壓力,她說:「我吸收書本的知識,就像人們呼吸氧氣一樣。我不只是為了求知或好玩而讀,我是為了生存而讀。」
她藉由讀書填滿自己的腦袋,將過去的悲慘回憶擋在門外。另一部分,則來自於對於閱讀的真心喜愛。從閱讀之中,她豐富了自己的字彙與詞藻,懂得用更多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開拓自己的認知:「我彷彿真的感覺到腦袋逐漸甦醒,過去漆黑荒蕪的地方如今出現了新的路徑。閱讀教了我活著的意義,以及身為人的價值。」
很有趣的是,她尤其愛讀傳記,她說可以從偉人如何克服難關或偏見,最後出人頭地的故事,學到這件事:「即使沒人相信我,甚至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還是能克服困難。」書讀得越多,思想就越深,眼界也更寬,連感情都不再那麼淺薄。
-
我彷彿真的感覺到腦袋逐漸甦醒,過去漆黑荒蕪的地方如今出現了新的路徑。閱讀教了我活著的意義,以及身為人的價值。
I could literally feel my brain coming to life, as if new pathways were firing up in places that had been dark and barren. Reading was teaching me what it meant to be alive, to be human.
-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橫越的沙漠】
-
研美與母親從中國越境到蒙古,與偷渡團隊一起橫越戈壁沙漠的時候,她們一度失去希望與方向,她的內心當下呼喊著:「比起死亡,我更害怕被遺忘。」最後幸運被蒙古士兵收容,輾轉被引渡回南韓,展開新的人生旅程。
若談成功脫北的要素,研美除了本身的美貌帶來的優勢之外,還有諸多的運氣與僥倖成分,但最重要的,是她在逆境中總是「不屈不撓」的驚人意志力。在這段脫北的地獄之路途中,研美總是選擇以正面的態度迎擊挑戰,無論是尋求脫北管道、在掮客與黑幫之間求生存、再到南韓的求學經歷,再再顯示了她堅強的心智。
研美的故事讓我想起,經歷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心理醫生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說的:「外在條件再怎樣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即使在不自由的極權國度長大,她卻擁有一顆「懂得選擇回應生命挑戰的自由的心」。
然而,投入自由的南韓並非這個故事的終點。研美反而藉由幫助別人,發現自己一直有慈悲之心。她開始向人述說自己的故事,揭露越來越多的往日瘡疤,但也因為她勇於暴露自己的脆弱,反而能帶給聽者更大的勇氣。她學到:「如果我能同情別人,或許我也可以學會同情自己。我心裡的傷痕終於開始癒合。」
-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橫越的沙漠,別人或許跟我的不同,但我們都得橫越沙漠,才能找到此生的意義,得到自由。
We all have our own deserts. They may not be the same as my desert, but we all have to cross them to find a purpose in life and be free.
-
【後記:為了活下去,然後呢?】
-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用簡潔直接的文字,譜出了脫北者研美堅強又動人的故事。讀完之後讓我再次濕紅眼眶的,是研美在青年峰會的演說,開頭她說:「北韓是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國家…」,然後以淚洗面完成了這次演說,全場為之起立鼓掌數分鐘之久。
她在演說的末段,說了這句令我重複聽了好幾次的話:「當我穿越戈壁沙漠的時候,就在瀕死的邊緣,我覺得世界上根本沒人關心我們,只有夜空的星星與我同在。但你們聽了我的故事,你們關心了我,謝謝你們。」多麼孤寂的感觸,只有夜空的星星……
最後,在研美演說的內容裡,聽者除了給予同情的情緒之外,她提了三件事情是聽者具體幫得上忙的:
1. 教育你自己,提升意識去關注北韓正在發生的人權危機。
2. 幫助或支援任何想逃脫北韓邁入民主社會的難民。
3. 向中國請願,停止將北韓難民遣送回北韓。
如果這篇文章增進了你對於脫北者的認識、以及對北韓人權的重視,也歡迎分享這篇文章,只要註明出處即可。「就像高掛在夜空的星星一樣,我們必須在黑暗的地方分享我們的光明。」
-
#為了活下去 #脫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