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正向語言vs負向語言
早晨,一個媽媽朋友跟我回饋,最近她使用了正向語言和她的母親對話,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母女關係變的更緊密,也更懂得體諒對方的辛勞。
我想起前兩天與另一個朋友聊天時,她與我聊到女兒每天晚上睡覺前,總要問她:「媽媽,你洗澡了嗎?媽媽,你什麼時候洗澡?媽媽你洗好以後什麼時候會比較有空……媽媽記得要進來跟我說晚安哦……」每天晚上睡覺,女兒就像是偵探一樣,探詢母親的動向,其實透過這些語言,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理解到這個女孩底層的渴望是「希望母親趕緊來陪她」。只是,一個簡單的渴望,為什麼要用這麼偵探且迂迴的方式詢問,這倒是我比較好奇的,是什麼樣的學習,讓她這般的小心翼翼?
我問朋友怎麼回應?朋友說,每到了晚上她就像趕鴨子上架似的拼了命的讓女兒能在規定好的時間內上床,所以除了這個念頭以外,她什麼念頭都沒有。我說:「那你是什麼回應你女兒的?」朋友說,「我就憤怒的回我女兒,你是哪個眼睛看到我有空去洗澡?我從你放學回家就忙著煮飯忙著幫你們弄洗澡的衣服,我有空洗澡嗎?」
面對這個答案,我笑了,並且對朋友說了一則關於三三的小故事。
那天,我正在開車載著全家人回家,路上我想起三三忘了吃藥,於是請爸爸幫忙拿中藥給三三,結果三三拿到中藥,嘴裡立刻說了句:「沒有水我是要怎麼吃藥阿?是叫我直接用吞的嗎?」我當時一邊開著車,一邊跟三三說:「如果你需要水吃藥,請直接跟爸爸說,請給我水就好了,因為你剛剛的說法,好像是在罵爸爸很笨,只給你中藥卻沒給你水?這樣我們聽了會非常不舒服,一旦不舒服,會降低我們想幫你忙得意願。但是換一種說法,而且直接請我們拿你需要的東西,既直接又清楚又不會傷人,你覺得呢?」
三三當場立刻修正她的說詞,改採比較直接且溫和的方式與我們對話。
故事說完,朋友立刻恍然,不好意思起來的說:「原來我犯了說話不好聽又拐彎抹角的毛病,下次會修正看看。」
其實語言是一種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這個工具如果正向的使用,會發揮極大的支持力量,會讓對話者擁有尊重且自信的溫暖。相反的,這個溝通的工具如果是負向的使用,那就不只是讓對話者產生躁熱和憤怒的情緒而已,可能連帶著讓情緒影響行為,暴力就成了無法避免的後果了。
==================
【免費晤談活動訊息】
前言:我一直在很多社團推廣好的教養方式,用好的對話,讓親子關係更和諧,培育下一代的孩子能更自信,更有勇氣面對問題,雖然我在這裡經常分享我的教養理念和方法,也有開溝通教養的工作坊:http://sama321.blogspot.tw/,但是我還是想更進一步照顧到粉專裡有想要改善親子關係的朋友們,所以,現在我有個想法,想要辦個小活動,那就是,如果你也在台北,你週間或假日能暫時拋下孩子或工作一個小時,希望能與我有個約會,和我有個小型晤談(一次晤談人數僅開放四人)
●內容:
1. 假日組(限週六)vs週間組(限週一週二)
2. 晤談長度:1小時。
3. 地點:限新店
4. 報名人數:1~4人。(你可以一個人單身前來,但需於網路湊齊另外3人才能成組,或者,也可以找到四個朋友一起來,這樣就直接開約會時間,快速又方便)
5. 費用:完全免費,有四個人,時間確定,我們就可以聚會晤談。結束後會邀請進李儀婷的親子教養line群組,線上談教養
6. 報名期限:即日起~3/10截止
7. 名額:10組,滿額即停!(目前名額剩7組,還沒找到組員的朋友多利用下方留言板尋找適合朋友)
●獲得晤談資格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訊息,讓更多父母一起為更好的親子關係努力,請參加報名的朋友,先做兩個動作取得報名資格
1.分享本文。
2.於底下留言處tag兩個好朋友
3.複製底下格式(填寫於留言處)
a.希望日期:週間或假日(擇一填寫)
b.人數:1~4人(能湊到4人最好,立刻成組,不用再等揪人)
再次提醒要報名的朋友
請先做兩個步驟取得資格
#先分享本文
並在留言處
#tak兩個朋友
希望能找到認同這套親子教養的父母,我們一起努力。
===========================
目前活動成功報名組數:3組
活動名額:還有7組
請還想報名的朋友,加快您的腳步!
===========================
Ps.以上活動主辦者保留活動修改權力
#2017溝通vs教養工作坊 瞭解更多:http://sama321.blogspot.tw/2017/02/vs.html#more
Ps.請按讚或分享,追蹤更多關於李儀婷親子教養與親子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sama321321/
請按讚或分享追蹤更多關於李儀婷親子教養與親子故事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子教養】溝通三步驟(文末有免費活動)
和一群媽媽聚會,一個媽媽向我感謝半年前,我改變了她對孩子溝通的方式,讓她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再只是命令孩子去做那個去做這個,因為孩子不該只是接收指令的機器。
我看著她,腦子裡搜尋不到我到底說了什麼,所以我的臉上應該呈現滿臉疑惑吧?
朋友說:「就是那個『你給我撿起來』類似這種話阿!」
我恍然大悟。
朋友是個疼愛孩子的媽媽,但是在好幾次相聚的時光裡,只要朋友要求孩子去做她希望達成的事時,我總會聽見讓我耿耿於懷的字眼「你給我……」,比如孩子要丟垃圾,卻不小心丟在地上了,朋友會說:「你給我把東西撿起來,丟去垃圾桶。」又或者,在朋友家聚會,散會時,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們一起把剛剛玩過的玩具合力收整好,這個朋友又會說「去,你去給我收玩具。」
因為是相處很久的好朋友了,在幾次觀察之後,我終於忍不住問朋友,為什麼要說「你給我撿起來」這種話?難道不覺得「給」這個字詞給人強迫且命令的口吻,會容易讓人不舒服嗎?孩子聽了感受不好的話,很容易產生反彈的情緒,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可能以後在聽你說話的時候,會表現出非常不耐的情緒和表情。
朋友回應:「我沒想到耶!在家裡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這樣講話,難怪我兒子已經像你說的,每次我講什麼都表現非常不耐煩的樣子,原來是我講話的方式不好!那這句話我應該怎麼說?」
我說:「和你的孩子站在一起,用他的目光看世界,你就能明白該怎麼說話了。」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因為之後也鮮少聽朋友再用類似刺耳的言語,因此我也就慢慢淡忘了,現在看來,朋友和兒子的應對改善了許多,也不再顯的不耐煩,可見朋友在應對的話語裡下足了功夫,才能改善孩子面對她的態度。
每一次的溝通,就像是站在對岸的AB兩個人,A要對方過河,B會不會過河,A的口吻、態度或說話的方式,都在在影響著B過河去的意願。要怎麼做,B才能放下擔憂,鼓起勇氣過河?這便是親子溝通的關鍵。
其實親子溝通一如所以人際溝通,溝通最終的目標,不是要對方聽自己的話做事,而是要讓兩個人相互理解彼此的想法,在問題來臨時,和對方站在同一位置上,陪著對方面對問題,一起度過問題之河。
所以若將溝通的步驟,劃分為三個步驟的話,依序就會是:1.放下對立(姿態vs語言)2.陪伴孩子(同理)3.一起面對問題,一起想辦法越過問題之河。
因此從上面朋友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感受,若表達的方式是正向的,孩子接受到的感受也就會是正向,內在的情緒就會相對穩定溫和,也大大提升孩子願意聽取母親說話的意願。
和朋友聚會結束前,朋友的孩子和另一個孩子恰巧發生情緒上的衝突。原因是,朋友的孩子擅自拿了另一個孩子心愛的貼紙,而且未經主人同意,自作主張的送給了川川,之所以要送給川川,是因為川川向貼紙主人要,但那是主人心愛的貼紙,所以主人並沒有答應,朋友的孩子看到了,想要照顧川川,所以才擅自拿了貼紙送給川川,這個舉動,當然引發主人強烈的憤怒與不快。
朋友把孩子喚回到她身邊,告誡孩子,沒經過主人同意,怎麼可以亂拿別人的東西,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的,快去跟別人道歉。
我發現朋友在訓斥孩子時,孩子呈現非常不耐煩的表情,似乎覺得自己又沒做錯什麼。
其實朋友說的沒有錯,不是自己的東西怎麼能亂拿呢?但站在孩子的觀點,其實孩子也沒做錯什麼,因為他眼裡只想著要照顧川川的需求,所以從他的認知看出去,他一定無法覺察錯誤在哪裡。
朋友和他的孩子,各自站在河的對立面,要怎麼解決?
我當時就在旁邊,所以我對著那孩子說:「孩子,我發現你是個非常愛朋友的孩子,你應該是聽到川川想要貼紙,所以特地將貼紙給川川的吧?我看見你對朋友的情意,你對朋友真好,川川真幸福。只是呀,貼紙的主人也是你的朋友,那貼紙是他的,而現在主人生氣了,我比較好奇你該怎麼處理貼紙主人生氣的情緒?因為你是那樣愛朋友的,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孩子聽了我的話,知道我是正向看待他的價值,臉上的表情有自信許多,接著就立刻轉身進入房間去找貼紙主人去了。雖然我並不知道他最後有沒有道歉,但我知道,我讓他有個覺察,川川和貼紙主人兩個都是他的朋友,他對川川好,不能意味著就能理所當然的傷害另一個好朋友,所以他往後對這類的問題,應該能特別謹慎。
若要分析我對這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是標準的溝通三步驟:1.我沒有指責孩子搶別人的行為,所以我和這孩子沒有站在對立狀態的機會2.我正向欣賞了孩子的資源,搶貼紙其實是為了照顧另一個朋友,我選擇與他站在一起3.但被搶走貼紙的孩子,也是他的朋友,現在心情不好我們該如何處理?
簡單的三個步驟,讓溝通更簡單。
其實我一直在很多社團推廣好的教養方式,用好的對話,讓親子關係更和諧,培育下一代的孩子能更自信,更有勇氣面對問題,雖然我在這裡經常分享我的教養理念和方法,也有開溝通教養的工作坊:http://sama321.blogspot.tw/,但是我還是想更進一步照顧到粉專裡有想要改善親子關係的朋友們,所以,現在我有個想法,想要辦個小活動,那就是,如果你也在台北,你週間或假日能暫時拋下孩子或工作一個小時,希望能與我有個約會,和我有個小型晤談(一次晤談人數僅開放四人)請你留言:
1. 希望的時間:假日vs週間。
2. 晤談長度:1小時。
3.地點:限新店
3. 報名人數:1~4人。(你可以一個人單身前來,等待其他人和你組成四人小組,也可以找到四個朋友一起來,這樣就直接開約會時間,快速又方便)
4.費用:完全免費,有四個人,時間確定,我們就可以聚會晤談。結束後會邀請進李儀婷的親子教養line群組,線上談教養
5.報名期限:即日起~3/10截止
6.名額:10組,滿額即停!(目前名額剩8組,還沒找到組員的朋友多利用下方留言板尋找適合朋友)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訊息,讓更多父母一起為更好的親子關係努力,請參加報名的朋友,先做兩個動作取得報名資格
『1分享本文。2於底下留言處tag兩個好朋友』
再次提醒要報名的朋友
請先做兩個步驟
#先分享本文
並在留言處
#tak兩個朋友
然後在留言處
#複製底下格式填寫
1.希望日期:週間或週日(擇一填寫)
2.人數:1人(能湊到4人最好,立刻成組,不用再等揪人)
希望能找到認同這套親子教養的父母,我們一起努力。
===========================
目前活動成功報名組數:3組
活動名額:還有7組
請還想報名的朋友,加快您的腳步!
===========================
Ps.以上活動主辦者保留活動修改權力
#2017溝通vs教養工作坊 瞭解更多:http://sama321.blogspot.tw/2017/02/vs.html#more
Ps.請按讚或分享,追蹤更多關於李儀婷親子教養與親子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sama321321/
請按讚或分享追蹤更多關於李儀婷親子教養與親子故事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子故事】閱讀書目:小熊
晚上入睡前,一直是親子故事的時光,有時候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看一本繪本,有時候是為她們說一則成語故事,有時候是因著她們日常的品德發展出來的教養故事,有時候則為她們講述經典故事,如西遊記、鏡花緣等,中國經典故事。
昨日,我們家的睡前故事是《鏡花緣》一個章節,加上一本名叫《小熊》的繪本故事。
小熊這本繪本,是孩子們上圖書館,自己看了封面很喜歡,自己就借回來了。晚上睡前,我見了這本書就順手帶進房間,開始和孩子們說起這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內容好精彩,好有趣,裡頭收錄了幾篇文章,第一篇是「小熊要穿什麼?」,大意是,小熊想出去雪地玩,但是身上沒穿衣服,他覺得冷。於是,熊媽媽一次又一次的幫小熊加衣服,一開始是帽子,再來是衣服,再下來雪褲,不管穿了多厚,小熊出門去玩沒多久又回來說好冷,媽媽最後只好問小熊,要不要試試看毛皮大衣?熊媽媽把小熊身上的衣服都脫下來,露出裡面的毛皮大衣之後,小熊出去外面玩雪,就真的不冷了!!這個轉折的邏輯真的太可愛了,都是一樣的熊,都是一樣沒穿衣服,只是經歷過穿衣服的歷程,以及意識到自己是有毛皮的動物,就完全不冷了,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另一章節是「小熊登月」也是我非常驚喜的一篇。內如講述著小熊帶著一頂自己做的太空帽,就跟媽媽說要去月球,媽媽跟他說他既沒翅膀又很胖(重),跳上天空的時候就會摔下來,所以月球應該去不了,但是小熊不聽媽媽說的話,還是執意要出門去登月,媽媽只好告訴小熊,別去太久,記得回家吃中飯。(這位熊媽媽的胸襟真的是非常值得所有媽媽學習呀,既不反對孩子冒險,也不排斥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只是溫柔的提醒孩子記得回來吃飯)
小熊找了一棵樹,他覺得只要然後縱樹往下跳,就可以飛起來去月球。果然,小熊真的爬上高高的樹,真的從樹上跳下來,跳下來的時候,他因為太過害怕所以閉著雙眼,結果真的重重摔到地面。但是,神奇的事來了,小熊張開眼睛後,覺得月球到了,而這個月球跟他居住地球沒什麼兩樣,天空長的一樣,大樹也長的一樣,就連草地上有個房子,而房子長的很像他的家,都長的一模一樣。小熊走進月球的房子裡,看見房子的桌子上有適合小熊吃的午餐。這時熊媽媽出來了,小熊說他是從地球來的,熊媽媽則溫柔的回應小熊,歡迎來月球,並且邀請小熊可以坐下來吃他兒子的中餐,因為他兒子出發到地球去探險了。
故事最後,小熊撲上熊媽媽的懷抱,撒嬌的跟媽媽說,你才不是別人的媽媽呢,是我媽媽,我知道我還在地球。
真是好可愛的小故事呀,故事裡的小熊很有想像力,而熊媽媽則很溫暖也非常有有智慧,在面對孩子的想像力時,熊媽媽做了最好也最溫柔的示範,那就是除了包容孩子的想像,也陪著一起走一趟想像的世界,讓孩子產生陪伴與力量。
這是昨天晚上我和孩子們共讀的一本書,我很喜歡,分享給大家。
#請按讚或分享追蹤更多關於李儀婷親子教養與親子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Unique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