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廢文事件之表達者盡到精準表達的責任了嗎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在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疑似稱黃庭堅的作品是"廢文",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古董愛好者跳出來指責國家單位怎可用此種低俗字眼稱呼之,但也有許多粉絲支持小編用這種輕鬆的方式推廣古文物,最令人驚訝的,是小編的積極回覆留言跟最終的處理方式,讓這件事情從可能的公關危機變成了故宮在新媒體經營的敏銳度與氣度之展現?因為這件事情的發展太有意思,我忍不住要來發表我的想法。
我們先來看看原文到底寫了什麼? 傳送門 : https://pse.is/3k9clr
首先,其實故宮南院的原文,是在標題用了許多媒體擅長使用避掉法律訴訟的"疑"或"問號就代表我不這麼想喔"來引起觀眾注意(發現了嗎我也這樣做嘿嘿),其實全文"廢"的疑似指控也就只是在標題,接下來對於黃庭堅的文章,也是認真地翻譯了,只是選擇了比較輕鬆的翻譯方式,嚴格來說全文並沒有對於黃庭堅的作品做出"廢"的指控。其實這個前提也不是沒有喜劇演員說過,我記得應該不只一位說過孔子的論語就是最早的推特之類的話,但忘了是誰,好像連我都用過這個前提。
於是接下來,就有許多看起來明顯為藝術愛好者的知識分子群聚,認為故宮的小編"說黃庭堅的文章是廢文是欠思量",然後另一群對於不能接受小編幽默的這些人感到不滿的年輕人就跳出來為小編護航,瞬間在此形成了奇妙的"代溝",書法藝術擁護者認為你們這些年輕人不懂欣賞藝術之美,年輕人認為你們這些老人不懂得欣賞網路幽默之美,吵得不可開交。
在許多指責中,小編可沒閒著,對於某位網友的批評,南院小編給予了這樣的回覆:
"謝謝您的留言與關注,您所提的考量點皆相當重要。
透過文物,我們可以想像過去的人在截然不同的時空環境下生活的狀況,在欣賞及詮釋的過程還有來自各方的討論下,作品便有了新生;但如果缺乏了人文的互動,文物就僅是沒有生命的物件。
博物館收藏、研究人類文明的遺產,還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親近、普及
然而,社會大眾背景、興趣、喜好都不同,博物館的溝通管道也從展覽、研討會、論文出版,延伸到現在到多樣化的社群媒體,在不同的溝通媒介,便須運用該媒介的特性去尋找合適的切入點,也持續地在磨合成長
也希望未來您能繼續給予關注及指導,期待未來疫情舒緩,能親自來博物館走走☺️"
小編在所有的文章回覆中,不卑不亢,細心說明,甚至回覆其他網友說"你的翻譯很優美"。除了有伸手不打笑臉人的功用以外,似乎也可以感覺到,這則文章的作者用很堅定但不強迫人接受的姿態,敘述自己對於這則貼文"並不後悔"的心情。
過了兩天,小編再度發文,好好地呈現了對黃庭堅作品的翻譯:https://pse.is/3gr76d
原文認認真真地,不用所謂的新媒體語言,用應該許多國文老師都會讚許的方式翻譯了一遍,但在該文的底下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熱烈討論作品真的是很棒的事!
一個共榮的博物館,需要大家的參與和支持,作品也需要持續與人們交流,才能保持生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欣賞觀點,大家都要開開心心的唷~
最後,小編要在這裡在向大家 #求留言 #求分享 #求追蹤,還請各位朋友不吝指導,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記得之前跟凱莉抱怨曾被網友誤解時,凱莉說:"他們沒有義務去理解我們,這是你跟我說的,現在我用這句你安撫我面對網友批評時的話提醒你自己。"是的,小編大可挾年輕粉絲之擁護,直接酸那些"老人"食古不化,但他選擇回應每一個網友的文章,不卑不亢,對兩邊都做出了讓步,卻也讓自己的立場更顯露出來:我要的,只是大家認識到這些古文物,沒有惡意。
我不知道故宮對於自家小編的權限開放到哪裡,但是看到政府單位能出現這麼驚人的公關處理,覺得很感動,所以特此文章感謝小編的努力,喜劇演員可以從這裡面學到什麼呢?被誤解的時候,也許第一時間不要選擇把對方化為敵人,想辦法溫柔地發表自己的想法,這作法雖然無法讓本來就不會支持你的人轉向你,但是如果對方剛好是搖擺的人,你也許就能獲得意外的粉絲和理解。
他們沒有義務理解我們,被誤解本來就是表達者的宿命,但在疾呼"不隨意誤解人是聆聽者的責任"之前,我們做好自身的表達了嗎?
#匠說比較好
論語為政篇全文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今天投書中國時報,憶及他與本校劉炯朗前校長的緣份與交往,情真意切。
全文如下:
文/鄭崇華
我與劉炯朗校長結緣很早,60多年前,在我就讀成大電機系時,就對這位學長仰慕不已。
當時學校的公佈欄上,張貼著劉炯朗學長的照片,以及轟動全校他以全額獎學金入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消息,我雖未有機會謀面,心中對這位學長十分欽服。
1998年得知劉炯朗學長回到台灣,赴任清華大學擔任校長時。我非常感動他對台灣高等教育的付出,主動致電聯繫與劉校長見面。當時台達發展到一定規模,我希望能提供捐助,鼓勵更多教師追求學術卓越。劉校長建議成立一筆講座,於是我與劉校長共同決定以「孫運璿」先生命名此講座,以紀念孫資政對國家的貢獻。之後我再捐贈清大台達館,這些都是當時劉校長幕後促成。
也因此有機會和劉校長有更多互動,許多餐敘和活動上他總是妙語如珠,表現出深厚的人文素養,經常讓身為理工學弟的我,感到望塵莫及。我們共同參與的成大電機系友會中,劉炯朗學長對於老師及師母體貼照顧,即使他在國際上獲得傑出學術成就,但與系友見面時,卻仍維持一貫謙遜與幽默的態度,讓大家如沐春風。
劉校長從清大退休之後,長達15年時間在電台主持節目,曾出版數十本科普、人文、社會科學書籍,我一方面佩服他能持續不斷耕耘教育工作,一方面訝異他如何能有如此豐富的撰寫題材。當我向他提出真心的讚佩時,劉校長以一貫謙虛地回答我:「這些都是我絞盡腦汁,用功整理的內容。」
劉校長對台達許多公益項目,一直給予許多支持和寶貴意見。2015年12月,全球聚焦巴黎制定新的氣候協定,劉校長風塵僕僕一路陪同台達團隊前往巴黎,出席相關論壇與展會。我特別記得在一場國際論壇中,劉校長以杜甫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期勉台達,劉校長儒家心胸,令人感佩。
台達許多公益活動都有劉校長的身影,去年在日月潭8K環境影片放映;今年初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才一同到日本,參與台達在森美術館所舉辦的展覽。近年陸續有幾所大學授予我榮譽博士,劉炯朗學長必定是我首位邀請的貴賓。他的出席,常常帶給我心底最大的支持和肯定。今年11月中,台大也將授予我榮譽博士,劉炯朗學長也是我第一位告知的好友,他十分為我高興也給予鼓勵和祝福,但未料他這次無法親身參與,實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
今年十月初,劉校長提前和我分享IEEE 雜誌對他做的專訪。其中,他被問及給所有人的建議時,劉校長回答:
My advice to everyone: young or old, successful or not-yet, treasure every opportunity and every friend around you. 他說: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
劉校長自身博學多聞,卻謙沖為懷。他關心身邊每一個人,使得跟他接觸過的人,無不感到溫暖,很自然成為他的追隨者。這讓我想起論語「學而」開宗第一篇所描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永遠懷念劉校長,一位真正美好的君子。
全文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111000671-260109?chdtv
論語為政篇全文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人說書 068】#林文燦 #銓敘部常務次長
🙋♀:有沒有隨身攜帶的書?
🕴:陸紹珩的《#醉古堂劍掃》,是鄭志明出版的版本,書裡有一句話一直砥礪我的行事:「士大夫,損德處,多由立名心太急」,有些人之所以會有不好的作為,往往是因為他們急於立功,所以我常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在面臨各種表現的機會時,不可以損德。
還有另一句話也是我常常用來勉勵自己的:「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當我工作面對困境時,我仍能做好心理建設培養信心,想辦法去突破,最終一定能夠突破。
其實這本書已經陪我很久了,幾乎是我的隨身書,而且有時也是我的筆記本,我時常會在書上紀錄生活的大小事,這樣無心的習慣,久了之後就讓這本書變得很像我的回憶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怎麼看待 #公務人員 這個行業?
🕴:從事公職讓我體認到,政府存在的目的,是要讓人民得到最大的幸福,所以公務人員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一是哲學思辨、二是服務倫理、三是治理能力,而這些都是可以透過閱讀來培養的。
🙋♀:會推薦什麼書給公務人員們看?
🕴:第一套是國學大師 #南懷瑾 的書,基本上只要是他出的書我都會買,他對國學一系列的介紹,對我人生哲理的思考影響非常大。我大學時接觸到《#論語別裁》,覺得它對做人處事、面對問題時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一個好的高階文官,都該拜讀這本書。
第二套是管理學大師 #彼得.#杜拉克 的書,特別推薦《#成效管理》與《#創新與創業精神》這兩本,公務人員是經營國家的管理者,管理學上的思維勢必會運用到。其中彼得.杜拉克曾經提到「知識工作者」,這是在五零年代後出現的概念,知識工作者們是靠著腦力工作的人,和靠著體力的勞動工作者不同,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務人員應該都自許為知識工作者,不斷汲取新知。又因為我們是靠腦力工作,所以必須時常閱讀,來補充自己的不足。
第三套是日本經營之神 #稻盛和夫 的書,一般我們會認為經營企業的大多是唯利是圖,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但稻盛和夫不一樣,他主張要用「道德」經營企業,而寫下《#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這本書。雖然現代人可能會覺得他的觀點很不切實際,但其實這並非沒有道理,2008年日本受到金融危機侵襲時,稻盛的企業仍然屹立不搖,其背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哲學觀在支撐著。我之所以推崇他的書是因為我認為,公務人員在道德上的標準應該要比其他行業還要更高,因為是由他們在掌握國家資源的,其各項作為都影響人民的權益。
👀閱讀訪談全文:https://bit.ly/2WTnKuL
🕴受訪者:林文燦,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現為銓敘部常務次長,是位筆耕不斷的公務人員,在幾十年來的公務生涯裡,發表了80多篇文章。
論語為政篇全文 在 論語為政篇全文第一至第八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底本: 論語 譯注楊伯峻參考: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劉殿爵1. 子曰:「 為政 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 ... <看更多>
論語為政篇全文 在 論語.為政篇.第十九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論語.為政篇.第十九章: 本文: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這一篇非常非常有意思,短短兩句話,道盡為政 ... ... <看更多>
論語為政篇全文 在 論語( 20 - 2 ) 為政篇注音+ 白話翻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子曰:「 為政 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為政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 為政 :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