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蔡心。
.
大家會跟孩子談性嗎?其實性的議題不只是生殖的運動,還包含了自我探索與認識、對於感官的瞭解與愛的感受。
.
我當然是建議百香果家長要適當的跟孩子談談性,就像是這個世界的其他所有事情一樣。如果孩子無法從家長身上獲得資訊的管道,那麼自然就會去其他地方找答案。
.
市面上很少有一套能好好跟孩子談性的書,要不然就是都是外國書,跟台灣人的模樣不太相符。我印象中最小接觸到跟性有關的資訊,應該是國小一二年級。我記得我是在看小牛頓,它有一集畫出男生跟女生在交配的動作。當時我看不懂,我就問我爸爸。
.
我爸快要50歲才生我,所以他(當時幾乎)已經是爺爺的年紀,我還記得他的反應是滿臉通紅,只是吱吱嗚嗚聽到他跟我說你長大就知道(我長大後從第四台的鎖碼知道了很多事情ㄎㄎㄎ,而且我們小時候也都發現怎麼很容易的破解這種鎖碼台),還特別交代我不要去問學校班導,因為我的班導那時候單身未婚,是個年經的女老師。
.
這個經驗回到現在來看,或許是大部分跟我年紀差不多(或是比我年紀還大一點的)人,成長中父母對於性的議題與態度的模式,這樣子還真的是有點可惜。若父母比較難跟孩子討論,或許就無法在孩子自己建立與性有關的價值觀時,稍微幫忙或討論一下。如果家長有機會好好與孩子談性的話,更能將「性的感覺」與「愛的感覺」連結在一起。(這句話背後有一個很大的議題,就是性與愛是天生就勾在一起的還是分開的呢?這不是我的專長,我不知道)
.
我長期合作的單位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在考量到家長的這個需求後,花了非常多時間開發出「 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 」,這是一套總共五加一的親子繪本(+1是操作指導手冊),我已經拿到樣書,我看了一個晚上後覺得除了畫風可愛、人物長得完全是台灣人的樣子以外,還富有教育性。雖然我的名字沒有放在書的上面,但是我強力推薦喔!(下次可以找我掛名啊啊啊)
.
目前正在募資中,總共已經募款到四百多萬(好好喔,什麼時候我的情緒圖卡才能這樣賺爛),不過募資的時間快要結束了!我把連結放在留言區,請百香果用新台幣支持起來!雖然我本來想厚臉皮的凹一份,但看完後,我覺得這真的很優質,我會自己買一份!
.
(另外,繪本中有出現很多台灣在地的文化,真的很精緻,但爸爸婚後沒有啤酒肚,有點與普遍的事情不符合哈哈哈開玩笑的)
.
#有煩心找蔡心
蔡心line友募集與兒童產品熱銷中!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警察局(4/15)】 #有效的匿名諮商讓需求被看見 昨天在消防局的質詢中,智翔提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對消防、警察人員造成的結果,以及現行的心理輔導機制可能因沒有匿名保護,導致效果有限。 身處第一線的警察,可能會面臨自殺、兇殺案等重大刑案,或瓦斯氣爆現場等,有...
「諮商所難考」的推薦目錄: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諮商所考試心得(政大/彰師/高師/嘉大) -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理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考試心得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Masaki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許多想考諮商所私訊我關於考試的事情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諮商所難考、師大心輔所錄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諮商所難考、師大心輔所錄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問卦] 心理所諮商所很難考的八卦-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Re: [問卦] 心理所諮商所很難考的八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理師執照好考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理師執照好考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Re: [心得] 心輔/諮商所考試心得(上) -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111年非本科諮商所(政大/台師/市北) PTT推薦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師大心輔ptt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諮商所考試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諮商所考試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心輔所教心組&諮商組考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問題] 心諮系畢業都在做什麼工作?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110心輔/心諮所正取心得(非本科)(筆試) - 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非本科推甄諮商所錄取心得(東華) - 研究所板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問題] 要拼研究所還是國考? - 看板CareerPl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諮商所難考 在 想死dcard 的評價
諮商所難考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木的放映室 #合作邀約 #書籍推廣
#木的手拉手合作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作者: 朴又蘭 (韓國精深分析專家)
出版日期:9/27
📍書籍摘要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為韓國精神分析專家,豐富的接案經驗引發個案對母女關係的好奇,社會對於母職的責任與意義帶有許多框架,我們腦海中回想起年幼時期與家人的相處,先不論單親或其他多元形態的家庭,在父與母之間,母親在生活大小事上似乎難以離席。也因此,母子/女間存有著緊密的牽絆。作者觀察了多數個案與家庭間的互動,發現為人母者在心情低落時多半的傾訴對象會是女兒(倘若家中有男有女),而看著女兒出嫁時,母親的心情或許欣慰,卻也有部分母親說著在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嫉妒。
✨拋棄「為母則強」的幻想後的領悟
我們常說「為母則強」,這樣的語言似乎在說著女性育有子女後彷彿脫胎換骨,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面對困境時需要剛強,卻也間接的抑制了表現脆弱的面貌。作者從此破題,探討了女人在成為母親後角色的轉換,身邊頓時多出了需要撫育照顧的嬰兒,母嬰之間的連結有甜蜜,也有更多的是生產過程的疼痛引起的後續創傷、初為人母的焦慮、嬰兒吸吮乳房過程的疼痛、對親餵的堅持,身與心的試煉讓母職更加具象化。然而,在這角色的背後,母親壓抑了什麼,又從行為表現出什麼,作者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詮釋母女、母子之間的關係,對此進行探討。
📍觀後感
1️⃣愛是自私的?!
書中有一段提及「當母親本身的匱乏感越強烈,越會期待從子女身上解決匱乏」,雖然文字很絕對且主觀,然而卻提供我們思考與檢視母親與自己的關係(父親我想也行)。
不禁讓人聯想到空巢期的父母,當子女初次離家就學,父母尤其是母親,會因著家中成員的缺席勾動豐富的情緒,也可能引發深深的匱乏感,倘若此時父母能夠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向外結交朋友滿足人際匱乏感,似乎將有助於減緩對子女離家的焦慮。
2️⃣母親是誰
拉岡曾說「孩子最不安的時刻,就是母親站在身後的時刻」,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與母親緊緊相連,皮膚、感官第一個接觸到的都是照顧者,照顧者的聲音引領者我們開始感受世界的變化、照顧者如何回應我們最原始的反應,也在幫助我們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從這麼弱小的嬰兒階段,母親的形象便從母嬰之間的互動中開始傳遞給孩子,我們眼中的媽媽形象,除了想到外表、個性之外,媽媽這個人帶給你內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什麼呢。在讀了此書之後或許能夠提供給你新的思考方向,進一步擴展對親緣的理解。
📍木的推推理由
1️⃣書中用淺顯易懂的心理動力概念,從案例引導讀者去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母子、母女情緣,作者也分享了身為人母在哺育過程中的啟發與思考,用詞不艱澀且故事性豐富,對於想要了解心理動力如何運用在生命經驗,檢視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讀者而言會是一本有用的書。
2️⃣在乍看標題時不禁讓木的團隊困惑何以將對象限縮於母與女,瞭解了作者的背景與專精的心理學領域後,能夠理解作者切入的觀點。若你剛好是女性,又對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感到好奇,書中有許多案例分享能引發反思。
💡本次為受出版社邀約而協助分享,僅以閱讀書摘後之心情所想分享給讀者,有機會再分享讀完全書之想法給大家,期盼能與感興趣之讀者互相交流🙋🏻♀️
#親情 #母親 #懷孕 #精神分析 #朴又蘭 #韓國 #情緒 #嬰兒 #母嬰 #空巢期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諮商所難考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為一個中文系畢業的諮商心理師,看著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講老子跟心理療癒的書,實在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詭異感,他裡頭書寫的各種「老子」究竟是不是超譯,我決定先擱置這個問題,單純覺得這本書其實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特別是總是懷抱著各種受苦的當代之心。
不夠好、做不到、彷彿沒有成果、比不上、被小看......。
如果妳看了我的書以後,覺得我的書很需要思考,會常常卡住需要停下來,或是妳平常沒有讀書的習慣,要重新拿起書其實內心萬般抗拒,假使是這樣的妳,我猜想這本書妳應該也會喜歡,而且可以很順暢地讀完,縱使很順暢,裡面還是會有一些句子打中妳,讓你感覺到被理解了,也感覺到很療癒。
「覺得自己什麼都沒能留下時,試試昆布思考:就像昆布高湯,如果別人嘗了一口後說:『是昆布的味道呢!』那可稱不上是『做得好』。當別人說出『真好吃!』那才是成功。(p.028)」
看完了這段以後,我忍不住跟先生說「我覺得你是一塊好昆布!」,總是能在各種事情的背後穿針引線,幫助一切事情很順利順暢的進行,但假使要認真地指出你做了什麼,好像很少能指認出來,寫上像是「導演/編輯/OO工作者」這樣的名字。好像沒有留下名字,所以很多時候會感覺到自己好像既不專業,又什麼都不會,總是難免會遭遇到自我懷疑的時候,當生活或工作越不順利的時候,這種懷疑就會更多。
我們總是太常看到那些鎂光燈下的存在了,而看不到背景的努力。
只看得到那碗美味的拉麵,卻看不到背後那些熬湯的小魚乾、昆布、雞骨或豬骨,並認為那一切熬出湯以後就是垃圾了,所以應該被丟棄,彷彿你一點都不重要,而你從未來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你來過,而且你努力地在之中參與了,於是才有這和諧的湯。
不是「有昆布的味道」,而是「這真好喝!」,各種參與的集合,成為了融合在裡面的一味,難分你我,但你真真實實地在裡面,很重要,沒有那一味就是會少一味,而你的不凸顯自己,就是一件很了不起而卓越的事,才能成為一碗好湯。
先生看了書中的段落,然後微微地笑了,彷彿喜歡上昆布的自己。
整本書的目錄,就是對應著各種常見的煩惱,並且像這樣以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帶著大家轉換自己的想法,對治著各種現代社會會頻繁出現的各種內心困擾,各種自我懷疑、不自信、自我壓迫、難以喜歡自己、焦躁跟痛苦,這本書是一本雙色套印的圖文小書,縱使已經很久沒有讀書的人也可以輕易地閱讀跟上手,能輕鬆地獲得一些資源,也許有機會試試看,改變自己的想法。
身為台灣華人,順境讀儒家,逆境讀佛老,這樣雙位一體的資源似乎時常被遺忘,特別是在這個瘋狂前進著的當代社會裡,假使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認真提想讀佛學的書,或是想讀老子,好像會被當作太不認真或是不願意努力,明明是應該拼命求取地位的年紀,卻一直在隨順,不求進取。
我們都會有不順利的時候,怎麼幫助自己保留元氣跟實力再戰?
不是用力,而是學著順應跟漂浮,不要用力,而是放鬆,讓一切不順利的狀況流過自己,讓自己一點一點地學著更自然一點,師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好好地漂浮著,享受著這個逆境,跟逆境帶來的短暫的放鬆,不是不振作,而是明白著此刻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保全自己也是一種很重要且珍貴的事,放鬆地,漂浮。
怎樣都好,自然就好,不要批判自己,也不要為難自己,你很好。
自然地存在著就已經很好。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不經意就被變成工具人,習慣以工具的角度看待自己,忍不住就想到競爭跟彼此踩踏的良善之心,都能憶起自己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自然的你就已經很好,自然的你就好,讓我們都放鬆一點,學著讓逆境能順利地流過經過我們就好。
感謝 #陳亭亘心理師 授權轉載>>https://bit.ly/3CwOG5d
看更多 #在診療室遇見老子>> https://bit.ly/3rlx6Ni
#今周刊出版 #野村總一郎
暖心推薦—— #呂秋遠 #陳志恆 #葉海煙 #蔡家和 #蘇絢慧
√更多暢銷好書資訊請按讚今周刊出版>>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
諮商所難考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警察局(4/15)】
#有效的匿名諮商讓需求被看見
昨天在消防局的質詢中,智翔提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對消防、警察人員造成的結果,以及現行的心理輔導機制可能因沒有匿名保護,導致效果有限。
身處第一線的警察,可能會面臨自殺、兇殺案等重大刑案,或瓦斯氣爆現場等,有時對心理造成的影響不會馬上顯露出來,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累積出更多問題。
現有的心理輔導機制,由於沒有匿名的設計,讓有需求的人深怕接受心理輔導會被貼上「懦弱」的標籤,或是可能被長官過度的關切,進而遭到調職,反而無助壓力的釋放,雖然局長稱不會刻意去詢問何者有接受心理輔導,但智翔認為匿名就是要做全套,長官只需看到最後的統計數據即可,不需要知道「誰」去尋求協助。
因此智翔建議警察局可以先試辦看看,研擬匿名心理諮商機制,且是面對面的諮商,而非僅用電話,鼓勵更多需求者接受諮商,第一線的警察若能降低更多心理壓力,對接受服務的市民而言也會有正向的感受。
#警員福利以及保障
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執勤過程中難免發生交通事故,如不慎發生,後續得面臨官司與民事賠償事宜,近期也有新北市各分局加碼汽機車保險額度的新聞,想請教桃園市警察局有無相關的保障?
今天警察局長稱,新北加碼都沒有桃園的額度高,包括傷害責任險額度,所以智翔要求警察局提供相關數據,以供檢視。由於桃園地狹人稠,道路狹小,警察執勤時有交通事故發生,提供更高的保險額度正是來自基層的心聲。
智翔也希望以此為後盾,讓警察人員在執行勤務時沒有後顧之憂,警察安全,才能保障市民安全。
第二項則是警察的健檢福利,新竹市自去年起,不分年齡皆每年補助3500元,健康檢查還可以公假一天,桃園目前的措施為何?
警察局回覆,桃園市目前分層級,依警察人員安全基金給予補助,舉例若40歲以下,每兩年補助5000元,40以上的補助也優於其他縣市。
智翔要說的是,提供警察人員在健康檢查上有更多優惠與福利,並非斟酌於一年補助的金額上,除了剛剛提到的提供公假之外,也可以考慮與桃園市的長庚醫院合作,打造為員警量身定做的健檢方案。
#易壅塞路段即時監控影像
接下來要為改善桃園的塞車狀況給予建議。
桃園區的交流道在尖峰時段動彈不得是許多通勤族的日常,包括南崁交流道與國道二號交流道,尤其南崁交流道,從春日路開始,至經國路路口,再到匝道,所屬道路涉及公路總局、高公局與市府交通局管轄。
據聞目前的監控與調度,並無法有效整合三個單位的資訊,因此智翔想建議,是否可建置一套設備,結合公路總局、高公局及本市交通局即時路況於一平台上,監控轄內易壅塞路段(口)及交流道沿線車流。
透過整合各系統即時影像,並隨時調整各鏡頭,讓警察局可以精確掌控堵塞路段、擴充路況資訊涵蓋率,遇車禍事故或交通壅塞立即派遣線上警網支援,盡速疏導車潮並降低事故發生機會。
畢竟若有交通事故或是壅塞需疏導時,三個單位資訊有落差,調度還得依賴通訊軟體來聯絡,造成更大的溝通成本,及早建立單一資訊以及調度平台才能一勞永逸。
#未禮讓行人之取締成效
根據報導,桃園市每年都有因公車未禮讓行人造成死亡事故,智翔認為,每個用路人只要下了車都是行人,行人的安全是用路安全的根本,公車禮讓人行,是否除了宣導之外,也需要加強取締?
另外在宣導上,也應採用「應」讓行人,讓駕駛在轉彎時慢下來,把行人優先內化為駕駛行為的準則,這點再麻煩警察局與執法人員多加強,強化行人的用路安全。
諮商所難考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消防局(4/14)】
#電動車火燒車鋰電池燃燒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去年也陸續發生電動自行車疑似爆炸、電動車車禍導致火燒車等事件,昨天智翔詢問環保局滅火後的廢水處理,今天回到消防層面,消防局該如何因應這樣新型態的火災?
以特斯拉為例,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國外有做法是將車輛吊起放入水槽的方式滅火,避免受污染的水排進溝渠中,智翔建議,消防局應可研擬相關的辦法。
#消防後勤車評估
每當有重大災情發生時,消防弟兄精神及身體皆處於緊繃狀態,桃園工廠多、火災多已不是新聞,桃園消防人員出勤量也大,因此每當消防人員累垮、累倒的照片屢上新聞畫面,確實令人不忍心。
因此智翔建議,消防局可增設消防後勤車,作為支援長時間搜救行動,提供第一線消防人員乾糧、飲用水以補充體力及暫時休息空間,桃園可作為率全國之先,照顧辛苦的基層人員,也提升消防能量。
消防局長今天也許下承諾,此建議明年應該可以執行,那我們就繼續觀察明年消防後勤車的設置與使用狀況。
#搜救犬訓練場地再提升
本會期繼續為桃園市搜救犬的權益發聲,在前兩個會期,智翔曾建議消防局在訓練環境、生活食宿、移動車輛上空間等方面做改進。
上個會期,消防局長透露有計畫在航空城的消防大隊成立後來擴建周邊的搜救犬場所,今天智翔也詢問相關進度為何?
局長也重申覓地困難,近期有考量八德霄裡的公有地,也準備開始向原用地機關交換意見,智翔也希望若有新進度,也能夠一起參與搜救犬用地的討論。
#救難同仁身心重視
重大災情發生後,救災同仁極可能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過去普悠瑪事件的救災檢傷人員,也疑似因深陷創傷後的壓力而輕生。
雖然市府局處設有心理輔導方案,但現有的機制,有人認為接受心理輔導會被貼上標籤,或是被長官認為無法擔負職責而調離現職,所以智翔認為,必須建立有效的匿名諮商機制,希望能重視救難人員的身心問題,改善抒發與宣洩壓力的管道。
對此消防局表示,現有的機制不會對消防人員造成困擾,消防局也會盡全力來協助救災人員的心裡輔導,但智翔也表示,我們身上不存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難以體會深陷其中的需求,況且現在也正處於太魯閣號災害後的階段,壓力也可能是累積出來的,無論是消防局的救災人員、警察局的基層員警,都可能有所需求。
再次強烈的建議,消防局應研擬匿名心理諮商機制,讓使用此服務的人員可以不再受到長官過度的關切,先讓釋放壓力的管道暢通,才能真正照顧到需求者。
諮商所難考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在任務結束之後,他的小組搭檔知會他關於新興起的恐怖組織「旗幟破壞者」的訊息,
這個組織認為被彈指之後的世界確實是更好的世界,
更提倡一個沒有國籍、邊界的聯合世界。
順帶一提,這名搭檔是瓦金托瑞斯,在漫畫中也有帶著獵鷹的稱號,
差別就在於他是被實驗變成人鳥的混合體,不是靠機械飛行。
這個角色在漫畫中是在Sam Wilson: Captain America這個漫畫故事線中首次出現,
其中的故事提到了山姆接下年邁的美國隊長的位置,
更與旗幟破壞者以及「山寨美國隊長」USAgent交手,
所以這影集應該有受到那個系列啟發。
托瑞斯更是向山姆提起了一個陰謀論,說美國隊長住在月球上,
在漫畫中,月球上確實有人,像是之前推出影集卻完全失敗的異人族,
或是即將在動畫系列What if 出現的觀察者。
那麼,有些人一定非常好奇,美國隊長到底去哪裡了?
之前《終局之戰》的導演有解答老隊長的來龍去脈(雖然跟編劇的回答完全互相牴觸)
他們說,隊長真的是在另一個時間線與佩姬白頭偕老,
最後才回到這個時間線把盾牌交給山姆。
所以...他也許是又回到了原本的時間線?或者是不想要造成麻煩,就此歸隱了。
記得,在《蜘蛛人:離家日》之中,我們看到學生製作的影片之中有其中一個畫面是"RIP美國隊長"
所以至少世界認為他是死的
注意此處獵鷹說了一句話:
"When things get better for a group, it gets worse for others"
這裡,我們看到了漫威也許真的想要透過這部政治驚悚影集探討一些不一樣的議題,
獵鷹這句話也許不是在諷刺某個特定的事件,但是絕對是在闡述最近的政治紛爭,
無論是去年的BLM,兩方都無盡地爭論到底誰獲得了比較多好處、特權。
或是近期因為某些族群因為覺得受到進步派興起而日漸壯大的民粹主義,
現代兩極化的政治,全都是起因於「我的東西被另一群人奪走了」。
如英國脫歐,就是原本的英國人因為歐盟移民而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就是因為傳統的價值受到挑戰,而一開口就受到訕笑,才會使脫歐公投成功
甚至是到台灣最近雙方都互相恥笑的政治,全都來自於這種相互「受剝奪感」。
一旦作出修正、反彈,又換成另一方受到壓迫,於此開啟了無盡的循環。
這就只是一句話而已,也許是我想要漫威有深度,為了尋求意義而過度解讀,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正因為這一集接下來的發展,你馬上就會看到他們欲探討的議題了。
任務完成,山姆來到華盛頓DC發表演說,將美國隊長的盾牌隆重的歸還給政府保管,
他認為一個象徵,如果少了背後帶來象徵的人,就會失去意義。
這種觀點跟《黑暗騎士》三部曲所闡述的觀點完全相反,或許很多人也不會認同,
但是這兩種觀點並沒有對錯,象徵確實是能夠給人帶來希望以及啟發,
然而,如果實際履行理想的人已經不在了,我們是否只是在緬懷歷史?
《獵鷹與酷寒戰士》從前幾場戲就連續展現
它將用超級英雄的故事探討再人性不過的問題:
傳承以及身分。
什麼是傳承?傳承不就是在一個你永遠也看不到的花園裡種下一顆種子,
這不只跟傳承者有關,那些往後在花園裡倘佯的人們,
也必須面對維護這個花園的重擔。
我們,要如何知道前人對於他傳承事物的期待是什麼,其他人又是怎麼看待我們處理這些傳承的?
究竟,我們有沒有義務接下這個我們不願接下、或是無法接下的責任?
美國隊長確實是一個傳奇性的象徵,他象徵著希望、改變、以及堅毅不拔的精神,
有些人也許會說山姆將盾牌歸還政府保管,
將美國隊長的稱號拱手讓人的選擇是個不負責任,甚至懦弱的展現。
但這也正是漫威英雄吸引人之處。
在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英雄,摘下面具終究是一個「人」,
對自己身分感到懷疑、為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懼怕,是再也人性不過的事了。
山姆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格,也可能是不想活在史帝夫的陰影之中。
無論如何,如果這影集接下來能夠不只是蜻蜓點水地探討這個主題,那絕對會是漫威的一大創舉。
接下來,有在現場的戰爭機器找他私下聊天,在對話中隱隱透露了自己擔憂,
現在鋼鐵人跟美國隊長都走了,輪到誰來保護世界?
不需要明說,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他自己正在思索如何維護鋼鐵人的遺志,
我就問一句:
為什麼我們這麼少看到超級英雄作品的角色用這種「表面說一句,心理說另一句」的方式呈現?
就因為他們穿著緊身衣,不代表我們不能像這樣給他們微妙的對白啊!
故事此時一個大轉折,我們看到巴奇,也就是酷寒戰士,殘忍地屠殺一群人,
這段真的超兒童不宜,
最後甚至還冷血處決了一個只是剛好倒楣經過現場的路人。
巴奇突然驚醒,我們才知道這全是一場夢境。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巴奇睡在地板上,這正是戰爭對他帶來的影響,
山姆在《美國隊長2》也有提到這點
畫面再切到他坐在諮商室,心理諮商師問他最近做了什麼噩夢,
想當然耳,他含糊帶過,
但是坦承了他依照諮商師的指示開始「彌補過去」,也就是修正了他在酷寒戰士時期所犯下的錯,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被他拱成參議員的九頭蛇走狗,
而他彌補的方式,就是讓參議員被逮捕。
而這整段-抱歉,我會一直稱讚這部影集-透過與諮商師的對話直接尖銳地解構巴奇這個角色,
更在這場極為安靜,後半段甚至只有特寫的戲之中,探討創傷後遺症的影響。
注意此處用了異常的構圖,讓巴奇處於壁紙下方,
象徵著他現在仍然受到這個看似祥和的世界壓迫。
巴奇一直以來都是像是個襯托美國隊長的配角,現在我們終於開始進入他的本質。
跟汪達一樣,這影集透過他來探討創傷,
但是巴奇的創傷不是來自於他所失去的親人,而是自己在過去犯下的駭人罪行,
雖然他並不是出於自願,但是就如現實生活中,
人們總會將許多錯誤完全怪罪於自己身上,久而久之,
這就形成了一層如繭一般的防護網,把所有試圖親近之人都拒於門外。
就如巴奇現在所做的一樣,我們害怕會再次犯錯,即使那錯誤並不見得是出於自己。
即使是如這場戲之中的醫生,堅定地告訴巴奇「你自由了」,
失去指令和目標的他反而變得漫無目地與迷惘,
這個世界仍然有如囚牢,好似隨時都會再次把他一把攫走
而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時較為劇烈,
像是把一整個城鎮綁架飾演一場情境喜劇之類的劇烈法。
有時,如巴奇,不過就是想彌補自己曾造成的傷害。
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面對,漫威目前這兩部影集都顯示「孤立」所帶來的附帶傷害,
就這樣,在這五分鐘之內,這影集就給巴奇帶來了好幾部電影都無法達成的立體。
回到故事劇情,我們看到巴奇幫鄰居解決糾紛之後-
你沒有聽錯,幫鄰居解決糾紛,這影集就是這麼日常化,我超愛。
這也讓人想起了美國隊長第一集,
巴奇真的很愛在巷子裡救人。
兩人到壽司店吃飯,而鄰居就這樣一言不合幫他把妹,
問服務生要不要跟巴奇約會,而對方就這樣爽快地答應。
但是鄰居在看到桌上的紅豆麻糬之後,突然潸然淚下,
說他兒子以前最愛吃麻糬,但是在出差的時候突然被殺害,警方也不願意告知死因。
我們可以看得到巴奇的神情不太舒服,等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接下來的這場戲則更讓人驚喜,畫面來到了山姆的老家,
我們才知道他有個妹妹,還有兩個外甥,
在對話之中,我們得知了妹妹因為經濟困難而想要賣掉父母親所遺留的的漁船,
但是山姆不願意,認為一定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可是復仇者聯盟的獵鷹啊!
這一整段,以及接下來的許多橋段,都是用這種寫實主義的自然手法拍攝,
運用手持鏡頭,親密地跟隨角色。
如果你給一個不知情的人看,他甚至會以為這是個小眾獨立電影。
(再次表示,我真的超愛。)
在多次上演拯救世界以及英雄內心掙扎的偉大戲碼之後,
漫威在山姆身上第一次探討了所有人-幾乎所有人-
都會面臨的問題:錢。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
漫威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角色,為什麼要兩個角色探討如此稀鬆平常的問題?
但這也許就是重點-希望是啦。
這影集接著《汪達幻視》的奇異詭譎,從預告中看來似乎又要走回漫威的公式化,
可能是間諜片、又是可能戰爭片,總之就是會以很爽的動作戲作為核心。
然而,第一集直接告訴了觀眾,不,這並不只是那樣的影集,
我們要把這幾個角色當成人來看,這已經不再是你習慣的超級英雄作品了。
而在這樣的切入點之下,
我們更能夠深刻體會彈指以及五年後反彈指兩大事件對於這個世界的劇烈影響,
這不再只是個毀天滅地的危機,而是深刻影響到原先社會的本質,甚至造成歧異的變因。
想想看,在彈指之後,世界全然失序,有些人失去身邊的人,重要基礎機能無法運作,
在一陣慌張之後,世界好不容易恢復運作,人們好不容易學會放下,
但是...在五年之後,浩克彈指,消失的人口忽然又出現。
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秩序又瞬間被打亂,
人們辛苦建立的生命觀又變成了不知如何應對的焦慮。
光是從山姆與沒被彈走的妹妹對話就能看得出來,
那些留在世上的人,必須獨自面對被彈掉的人無須面對的恐懼以及無助,
當然也無法維持正向思考,只求如何生存下去。
而這也不只是漫威奇幻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的2020年之後,
我們恐怕也無法完全回復以往的狀態。
說說看,即使是在疫情完全解決之後,你敢不戴口罩上捷運嗎?
故事回到山姆身上,他與妹妹到銀行貸款,但是,即使山姆是個多次拯救世界的英雄,
銀行還是無法借錢,他們只能悻悻然地離開。
這十足顯現了山姆所代表的問題,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英雄,
還是會面臨現在眾多非裔美國人面臨的問題。
不是明擺著的歧視,那當然還是有,而是這種因為膚色而產生的差別待遇,
我不敢說如果他是白人就能馬上借到錢什麼的,但是這場戲絕對是有其諷刺標的,
無論是日漸重新崛起的種族主義,還是只能在底層打轉、永不得翻身的邊緣族群。
更是一再深化「彈指」這個漫威大事件對於一般市民所造成的影響,
這不只是失去自己親近的人而已,更是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不信任。
全宇宙的人,等於是硬生生地產生了五年的代溝。
也許,山姆無法接下美國隊長的傳承,還是與自己的身分不斷掙扎,
就是因為他打從心底知道,分歧的美國,還是無法完全接受他成為美國隊長。
當然,漫畫中也有一個橋段直接講出了這點
下一場戲,則更加深了這點諷刺,
山姆在電視上看到了國防部驚為天人的宣布:
為了維持美國的傳統,保持啟發人的象徵,國家決定指派新一任的美國隊長,
他手上拿的,就是山姆捐贈給博物館的盾牌。
此外,你還可以看到他的腰間掛了一把槍,
一個美國隊長在二戰過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的武器,
當然,你不用槍,怎麼代表美國價值勒?
而這一整段刻意呈現得像《黑袍糾察隊》那種假惺惺的人工英雄形象,
新美國隊長的微笑看起來正義凜然,卻又不懷好意。
再一次地,這影集又強化了「傳承」這主題,
一個人的傳承並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所能夠定義的,
傳承,或是象徵,許多時候只會被某些強大勢力用來操作情勢,達成私利。
但是,這樣反而也更顯現了像是山姆以及巴奇這種人存在的必要性,
也證明美國隊長看上他們繼承自己理念的眼光。
汪達幻視 正義聯盟 獵鷹與酷寒戰士
諮商所難考 在 心理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考試心得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諮商與輔導系所考試心得,筆試通過:政大、清大、暨南、北護,面試通過:北護,教科書準備:基本上很多人都分享過了,我也不出那幾本, ... ... <看更多>
諮商所難考 在 Masaki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許多想考諮商所私訊我關於考試的事情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有許多想考諮商所私訊我關於考試的事情,如果你是「還在猶豫要不要考諮商所?要不要當心理師?」的一份子(笑),可以來看看陳心理師這系列的分享 ... ... <看更多>
諮商所難考 在 [心得] 諮商所考試心得(政大/彰師/高師/嘉大) -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文章非常長,我想詳細地描述今年報考的學校,自己的準備心得
也算是順便紀錄這段考試準備期的心路歷程
零、前言
小弟有幸今年錄取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約莫去年11月底下定決心考試時,從版上諸多心得
中獲得許多幫助,因此想說也打一篇上榜心得,讓往後有想走這條路的朋友們參考一下。
我的背景比較曲折XD 大學時期念114材料科學,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深感興趣,考進了114
學習科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組,在碩士班修業期間因為諸多痛徹心扉的人際和感情經驗,
偶然接觸諮商,在與許多老師聊過並自我探索後,決定畢業後並在服役結束後再度投入
研究所。
今年我只報考四所學校:政大、彰師、高師和嘉大,今年的日程真的衝很大,所以我擇政
大捨清華、擇彰師捨中教、擇高師捨國北。
至於為什麼不報考很多人認為十分優秀的台師和國北,台師是因為我不是很習慣他們的研
究風氣,國北是因為報名時我壓根認為自己考不上XD
並不是說其他學校就比較容易,而是當時聽說國北的出題非常彈性,我決定開始認真準備
時約莫11月底,覺得時間根本不夠讓我去做太多元的準備,只能專心做比較基本的考題準
備(選擇、基本申論題等等),所以才選擇高師大而放棄國北(我很喜歡高雄這座城市XD)
當然至今回想起來,會發現各校考題都各有特色,能進入哪一所學校是緣分,就像今年政
大的考題也非常特別,接下來會一一細談。
一、考試結果與成績單
彰師大正取
初試(60%):
輔導諮商: 46 (35%)
測驗與統計:84 (25%)
心理學: 89.5(30%)
英文: 67 (10%)
加權後分數:70.65(進複試最低錄取分數:67.05;英文門檻:52.49)
複試(40%):
輔導與諮商專業學術興趣與潛能:88.33 (50%)
輔導與諮商專業實務能力: 79 (50%)
總分:75.86 (正取最低分:74.6)
--
高師大正取
初試(50%):
輔導與諮商:54 (25%)
心理學: 38 (25%)
複試(50%):
團體面試: 89.5(50%)
總分:67.75 (正取最低分:67.75)
--
嘉義大學正取
初試(50%):
諮商理論與實務:17 (25%)
諮商心理學基礎:49 (25%)
加權後分數:16.5(進複試最低錄取分數:15)
複試(50%):
專業知能及態度:92.5 (30%)
溝通表達能力: 93.75(10%)
思辨組織能力: 92.5 (10%)
總分:62.88 (正取最低分:61.23)
--
政大備取10
初試(50%):
輔導與諮商:54
心理學: 81
測驗與統計:55
加權後分數:31.6667 (進複試最低錄取分數:28.3334)
複試(50%):
資料審查: 80.67 (10%)
口試: 73 (40%)
總分:68.9337 (正取最低分:74.9347)
二、筆試準備過程、用書
我大約11月底左右開始全力衝刺(我十一月中退伍),因為距離第一間政大的考試時間約莫
只有兩個月,所以時間非常緊湊,在衝刺之前我的進度僅有Corey的諮商理論看過兩遍以
及清山的統計看一遍,其他進度都是零,因此扛著龐大的壓力嘗試在短時間內消化所有內
容。至書籍的選擇大部分都是從版上的心得中找到的,但除了幾本比較基本一定要看的之
外,其他書就看自己的時間而定。
11月底~12月中:
這段時間目標在於把幾本重要的書看過至少兩次,第一次劃重點,第二次做成筆記。
包含:Corey聖經、清山統計、變態心理學、普通心理學、輔導原理與實務、量化研究法
兩冊、諮商理論與技術、家族治療。
我在規劃上,早上看諮商、心理學,下午看統計跟測驗,晚上則是看比較輕鬆一點的輔導
原理和諮商技術,睡前半小時翻一下DSM。一天的念書時間大約是早上九點半到晚上十二
點,中午休息一小時,晚餐時間休息兩小時。
休息時間除了吃飯之外一邊看心理師的文章。短短兩周的目標是至少要記住每本書裡面有
提到的內容,也就是看到這個名詞會有點印象就可以了。
會多念一本家族治療是因為Corey裡面談的並不清楚,至少多世代、溝通分析、結構、策
略、經驗人本等學派要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我自己則多看了一個客體關係。
12月中~1月:
開始做考古題,因為我當時第一志願是擺政大,所以我打算在考政大前只做政大考古題。
這段時間的規劃是白天看諮商理論和心理學,而且只看自己做的筆記,書就先放一邊了,
因此速度會快一點,傍晚寫考古題,有時間就再看一下測統。
在做考古題過程中會發現自己非常多漏掉的地方,因此我開始補看教育心理學和加強生理
心理學,並且熟記量化研究法中的各種量表、測驗類型。
看教心的原因是很多學校都挺注重Piaget、Vygosky之間的比較,政大今年甚至考了不同
時期的建構論之間的差異。而生心需要花時間去記複雜名詞,特別是英文名詞。
生心的部分有些會與變態心理學重疊,大腦哪些部位會影響人們那些功能,而該部位失常
就會導致某些障礙症等等,這在各學校的考題中都出現過。
這兩周的目標在於知道怎麼應用知識,能夠把念的東西有條理地論述出來。我自己是用電
腦在寫考古題,所以自己仍需要斟酌一下手寫的速度。不過電腦打的好處是可以盡情地把
想寫的寫完,到時考試時,能夠從腦中提取的內容就會多一點(因為曾經有寫出來過)。
1月~1月中:
其實我在準備考試的後半段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沒在看書的內容,而是從過往多元的考題
中去找相對應的paper或資料,像是BPD、ADHD的處遇,自閉症類群障礙的處遇、辯證行為
治療、人際歷程取向、正念減壓、正念認知治療、電腦適性化測驗等等書上鮮少提到或描
述不夠完整的東西。台灣碩博網和輔導學報蠻容易找到的。
找資料花的時間很多,這些時間的消耗也無形中帶來許多壓力,幸好有一些在各大學念博
士班和當助理的朋友協助我下載文獻QQ
1月中~考試:
最後的衝刺期,把所有筆記內容都再熟記一次,考古題看過之後大約會知道一些重點以及
該怎麼論述。最後這段時間我已經近乎把自己逼到極限,無論在網路中看到的資訊或日常
跟家人、朋友的對話中,我都會強迫自己從諮商和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現象代表
什麼心理狀態,這個議題可以用哪個學派去應用等等。這樣的思考訓練也會有助於自己在
考場上的論述。
考試當天:
其實盡全力準備後,在考試當下不會太緊張,而且考完也會有一種解脫感,反而不會患得
患失,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有點過癮XD我自己會先把所有題目都看過一遍,然後在寫的時候
也同時在組織其他題目的論述,如果一有想法可以立刻註記起來。
政大考完後過三天考嘉義大學,但政大的衝刺讓我身體出了點狀況,考前一晚全身都痛痛
的,考試當天早上則是按著自己的腹部在寫考卷。因此考完政大後我打算就讓自己休息到
考嘉大,接著就準備輕鬆過年了~
考完嘉大到過年結束這將近兩周的時間會看一些比較輕鬆的讀物,像是Rogers的成為一個
人、Yalom的存在心理治療、客體關係理論、團體治療等等。
團體治療最主要是為了參加複試才看的,至少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自己在團體中可以進行那
些觀察,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
至於選擇個人中心、存在主義和客體關係作為衍生讀物的原因是,我認為個人中心與存在
主義所談的內容比較廣泛,也比較好應用,在論述一些實例個案時,帶入個人中心或存在
主義的思想是相對容易講出一些東西的,而大多的心理問題都跟社會關係有關,所以客體
關係理論的論述也會很好應用,且客體關係是相當難理解的理論,能夠疏通其邏輯,對於
自己在理解一些心理問題的脈絡時會有幫助。
直到三月中考彰師和高師的這段期間,除了繼續複習之前的筆記之外,又多找了許多資料
來唸。兩間師大會考相當多的心理學、諮商的英文名詞,甚至有神經障礙症和藥物的配對
,這部分的加強很重要。
Corey那本書上沒提到的生涯諮商(包含生涯建構論)、意義治療法、情緒焦點治療、亞洲
諮商學派都需要另外找資料來補強。
心理學的部分蠻常出現Kelly的建構論、Holland六邊形理論是普心比較少提到的,除非要
另外看一本人格心理學(建議有時間可以看一下)。近幾年很夯的正向心理學和諮商、心
理學本土化概念盡量都了解一下。正向心理學近幾年有考過,政大今年則考了你對於未來
諮商理論走向的預測。
而且很剛好地今年政大跟嘉大同時都考了試題反應理論,為了避免剩下兩所又考出來自己
卻只能發呆,看一下IRT與古典測驗理論之間的幾個差異也很重要。
幾個知名的測驗工具也需要記一下,像是Beck憂鬱症量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量表(例如
PCL-5)、魏氏智力測驗等等。高師考了好幾次的創傷後議題,今年的彰師有二十幾題都是
測驗的東西,非常困難。
總共三個半月的準備期,基本知識的筆記看了十來遍有,而準備末期幾乎都只看補充資料
和paper,而學位論文通常會幫你把一個理論的脈絡整理得很完整,非常推薦。
以下是我的書單,大概簡單講一下每本書帶給我的收穫。
諮商與輔導:
1.修蕙蘭(譯)(201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原作者:G. Corey)
。台北市,雙葉。
諮商理論聖經,可以了解幾個主流學派的脈絡和概念,要多注意文章中提到的列點式重點
以及各學派對Stan的個案概念化,缺點是一些比較支線的理論沒提到。
2.李茂興(譯)(1997):《諮商與心理治療 - 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原作者:G.
Corey)。台北市,揚智。
這本書會提到非常多實務案例,也有豐富的名詞解釋,但實務案例偏難,可以拿來訓練自
己組織理論的能力,很燒腦很過癮。
3.樊雪梅、樊雪春(1998):《諮商與心理治療之個案研究》(原作者:G. Corey)。台北市
,五南。
當故事書看,理論編排方式跟諮商與心理治療那本書一樣,可以初步了解各理論如何直接
應用在個案上。
4.陳婉真(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三民。
很有趣的一本書,裡面談到很多個案跟治療師之間的依賴關係以及個案在治療關係中很細
膩的心理歷程變化,會有助於自己從個案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5.沈湘縈、楊淑貞、楊惠雯、胡景妮、簡宏江、吳佳慧(2010):《諮商理論與技術》。台
中市,華都。
很活潑可愛的一本書,談到很多案例,我大概只看一半,休閒時間可以當閒書看一看。
6.許育光(2013):《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場域應用實務》。台北市,五南。
很推的一本書,仔細地談到團體工作中不同階段領導者的任務以及成員間關係的變化。當
初是為了準備複試而看的,筆試的話要看你考的學校過往出團體相關題目的次數,沒有的
話可以不用急著先看這本。
7.田秀蘭、林美珠(2003):《助人技巧 : 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原作者:CE. Hill)
。台北市,學富。
我稍微翻過一下,主要是了解助人技巧三個階段大概都在做些什麼,算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架構可以用來論述,對於某些有諮商演練的學校也有幫助。。
8.黃政昌、黃瑛琪、連秀鸞、陳玉芳(2015):《輔導原理與實務(第二版)》。台北市,
心理。
這本最重要的就是三級預防,可以知道學校體系的輔導運作模式以及處遇計畫架構,但更
詳細的個案處遇方式我建議還是直接去找paper來看。
9.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家族治療 - 理論與技術》(原作者: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台北市,揚智。
蠻有趣的一本書,好幾個案例都讓我笑得很開心,會知道眾多家族治療學派的脈絡並且可
以深入認識這些學派的核心概念。Satir、Bowen、Whitaker、Minuchin,至少要記清楚這
幾個人對於家族治療的理解和其基本原則,今年高師大考了一整大題的Bowen,還是英文
翻譯= =
心理學:
1.陳億貞(譯)(2002):《普通心理學》(原作者:RJ. Sternberg)。台北市,雙葉。
內容很基本的一本書,是我大學通識課的指定書籍,但因為時代老舊,感覺有許多東西沒
有編進去,會建議搭配其他普心課本一起看。
2.危芷芬(譯)(2010):《心理學導論》(原作者:ER. Hilgard, & RC. Atkinson)。台北
市,雙葉。
我念這本最主要是想補足生理心理學和情緒這兩個章節,有些翻譯會不太通順,但內容比
上一本完整許多,心理學也同時推薦張春興的現代心理學。
3.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李茂興(譯)(2015):《社會心理學》(原作者:E. Aronson,
TD. Wilson, & RM. Akert)。台北市,揚智。
需要多念社會心理學是因為,有些學校會考社會現象,並且諸多的心理困境是來自於社會
關係以及團體文化,社會心理學的許多理論都有助於解釋一些常見的現象(刻板印象、歸
因、從眾、服從角色等等)特別是東西方文化會有不同的觀念和心理歷程,這本書裡面蠻
完整的。多元文化的思維永遠都是論述中非常需要注意的點。
4.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2006):《教育心理學》(原作者:A. Woolfolk)。高雄
市,復文。
看教心主要是看Piaget和Vygosky的理論和之間的比較,Dweck的內隱人格理論和成就目標
理論。
5.張本聖、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曾幼涵(譯)(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原
作者:AM. Kring & SL. Johnion et al.)。台北市,雙葉。
非常重要的一本書,介紹了各種心理障礙症以及人格障礙症和其相關的病因以及處遇方式
,在心理學考科中會佔很大的比例,我幾乎是快把整本書背下來。大腦的結構、神經傳導
物質、診斷標準、治療方式、遺傳與否,都是需要熟記的,是一本有趣的書,也是我看了
這麼多次仍然不會感到倦膩的一本書。
6.邱發忠、劉政宏、林宜利(譯)(2004):《認知心理學》(原作者:MH. Ashcraft)。台北
市,學富。
這本書的翻譯蠻亂的,之前上政宏老師的課時他也有承認XD 可以找新一點的書,有一些
經典實驗要背下來,像Loftus的虛假記憶、Brown-Peterson作業等等。「記憶」蠻多學校
都會考的,真的沒時間再多看的話至少要把「記憶」這幾個章節看完。
測驗與統計:
1.林清山(201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
聖經,我自己認為淺顯易懂,章節的話至少看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最後一章的無母數
,有時間可以多看共變數分析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如果比較沒接觸過統計的人,建議書中的表格自己都要手寫一遍看看,公式切忌死背,統
計最重要的是觀念,每個公式其背後的理論論述一定要很清楚,這本書的文字組織也是相
當完整的。
2.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一)》。台北市,雙葉。
3.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法(三)》。台北市,雙葉。
只看一跟三是因為我認為第二冊的內容跟清山那本很像,裡面談到相當多測驗的種類(師
大體系很愛考),以及量表編制和測驗實施上需要注意的很多重點
信效度的概念是一定要熟記的,量表編制的歷程和測驗的應用也非常重要。今年彰師考了
一大堆測驗種類和情境的配對,從這一套書中我受益非常良多
其他:
1.易之新(譯)(2003):《存在心理治療(上)死亡》(原作者:ID. Yalom)。台北市,張老
師。
2.易之新(譯)(2003):《存在心理治療(下)自由、孤獨、無意義》(原作者:ID. Yalom)
。台北市,張老師。
3.宋文里(譯)(2014):《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原作者:C.
Rogers)。新北市,左岸。
上面這三本可以當課外讀物,但存在心理治療(上)這本我不太推XD Yalom花了超多篇幅在
批評佛洛伊德,我想考試應該是比較不會牽扯到這部分XD
4.楊添圍、周仁宇(譯)(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N. G.
Hamilton)。台北市,心靈工坊。
這本書是我睡前讀物之一,主要是想了解分離個體化的歷程以及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自戀
型人格障礙症如何從客體關係去理解,大約三到四個章節。
而且如同上面有提到的,許多心理困境是來自於社會關係,包含家庭或親密關係,因此客
體關係的論述是相當萬用的。
5.DSM - V
很重要,要把各種心理障礙和人格障礙症的診斷背下來,搭配變態心理學一起看,我的睡
前讀物。
三、各學校考科與考試心得
政大:
諮商輔導考得非常活,除了考驗自己對學派的理解和應用之外,還包含著對自己的了解、
對時事議題的觀點。如何運用理論來詮釋社會現象,這次的考題是對於林女作家自殺事件
的看法,以及如何以理論的角度來詮釋自己的經驗。
林作家事件我自己秉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都不知道她的診斷和衡鑑歷程,所以不要輕
易推論和定義她心理病理狀態的成因」。因此我自己是把重點擺在顯而易見的:「自殺」
、「憂鬱症」和「社會反應」,進而論述。感覺去推論她憂鬱症的成因會是一個陷阱。
最不容易的一題是要預測未來諮商學派的走向,牽涉到自己對於諮商學派演變的脈絡以及
是否有花一些時間去追蹤目前的一些研究取向。心理學考了建構論之間的比較,印象最深
的是自己選一種心理障礙症並以生理、行為、認知的角度分別提出處遇方式。我是以邊緣
性人格障礙症來作答,客體關係理論那本此時此刻完全派上用場XD
測統則考了試題反應理論、針對一些實例的研究結果進行解釋以及對題目所敘述的研究目
的提出適當的分析方法。
整體而言我認為政大非常彈性,測統相對比較制式化一點,但一種研究目的不僅只有一種
分析方式,我認為可以多寫幾種,並且描述不同方式的優點和限制。
嘉大:
題目非常偏門,考了生涯建構諮商、社會正義諮商、意義治療法,以及一題
「contemplative psychotherapy」,坦白說即便考完後我去查資料也是有看沒有懂。
心理學和測驗也有考到生涯建構論和試題反應理論,整體而言考題非常不友善。因此得分
超低但還是進複試了XD
嘉大的考法真的就是運氣流,心理學和諮商無邊無際的理論和領域,你如果剛好有自己查
資料而且剛好有看到,那就會寫。如果只看課本或是一些主流學派,那真的欲哭無淚。
彰師大:
今年彰師不同以往,諮商輔導的考古題數量驟減,而且還多了申論題。但申論題的內容只
是把過去的選擇題改成申論題,考了麻州分類法。但考古題一樣要看,因為也是有占一些
比例,而彰師的考古題答案基本上網路都找的到XD 直接把題目丟估狗就好,因為輔導理論
考得非常細,甚至考到年代、法規等等,所以一定要仔細做完考古題。
心理學我認為蠻容易的,只是仍有一些比較沒看過的英文名詞,但整體而言都是教科書內
可以看到的內容。測驗與統計題目出得非常有水準,第一頁敘述了十幾種測驗方式,並在
接下來的二十幾題選擇題中要你將這些測驗方式正確應用到不同情境中,而且還是假單選
真多選,因此對測驗種類要非常非常熟悉。
英文的部分我基本上是完全沒準備,第一大題的克漏字我將近八成的單字都看不懂,文法
也快忘光了,作文勉強寫完,時間非常趕。不知道是否運氣夠好猜對幾題,我原本以為自
己英文不會過門檻的。但畢竟是累積的東西,如果準備期真的有時間可以簡單背一些單字
,但我自己認為CP值不高所以乾脆不念,只靠自己碩班期間念的大量英文文獻累積的底子
來考試。
高師大:
諮商最難的大概是第一大題,完完整整地Bowen多世代理論,包含翻譯和針對理論題出自
己的經驗和看法,其他考題則相對容易。心理學和測驗考了網路成癮以及跟過往一樣的一
題變異數分析計算,還有名詞和學派配對,當然重複的名詞幾乎沒看過啦,每年都考得不
太一樣。
筆試我自己認為有幾個重點:
1.一定要帶理論,即便是自己的經驗也一定要用理論來詮釋,研究所的語言是理論的對話
,千萬要讓自己在念書期間也一邊練習學術性的思考。可以多參考一些心理師或心理學家
的文章,看看他們如何用理論來寫文章。我自己有在看的是海苔熊、許皓宜、吳姵瑩,失
戀花園、愛心理都是不錯的平台。
2.英文名詞很重要,幾乎每一所學校都一定會有英文名詞的解釋,不管心理學或諮商的教
科書後面都有專有名詞的英文單字,要一邊背一下。
3.要多方面尋找資料,瞭解更多元的諮商學派,只看Corey那本書是遠遠不夠的。
4.有幾個現在社會比較常出現的議題要了解一下,包含憂鬱症、家暴、霸凌、藥物成癮、
中輟,去查資料也會看到相關的處遇方式。
5.自我了解和探索。包含今年政大以及過去有一年高師的考題,都需要深刻地自我探索,
並且知道怎麼論述自己的特質、信念和初衷等等。這部分做好也會對複試會有超大幫助。
四、各學校面試方式以及準備方式
嘉義大學:
因為是團體面試,而且是團體活動,所以我只稍微看了一下團體諮商那本書就上場了。
考試分成兩關
第一關:團體面試,每個人會先拿到號碼牌,貼在自己胸口和後背。並且說明待會的規則
,接著會有人帶大家到一間團體教室。
團體活動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大約十分鐘,這段時間內要盡可能去認識其他人,自我介紹
、聊天等等,然後會有紙筆可以簡單摘要談話內容並且記錄對方的號碼。
短短十分鐘其實頂多認識2~3個人而已,真的就閒聊就好,做自己最實在。第二部分,領
導者會抽號碼,比如抽到10號,那麼剛剛有10號同學互動的人要講一下跟他互動的感覺。
這邊我覺得有個小陷阱,題目是:「跟這個人互動的感覺」而不是「你們剛剛聊了什麼」
,這個重點要抓清楚,不然會變成你在幫那個人介紹他的背景XD
我自己的表達是:「我覺得剛剛跟他互動很自在,我感覺得到我們彼此都努力在傾聽對方
,也嘗試讓話題繼續下去,有一種很想認識彼此的感覺,這樣的對話氣氛反而讓我忘了我
是來考試的。」
然後領導者就給我一個蠻大的肯定。
第二關:個人面試,進入一個小房間,一張桌子一架攝影機,桌上有一份考題,先閱讀大
約三分鐘,然後接著對著鏡頭回答卷上的問題,時間有七分鐘。
一開始要先簡單自介,然後題目有四題:
1.一位老先生說:「老天啊! 花蓮大地震、美國又發生槍擊案,這世界到底怎麼了?」請
問這位老先生在向您傳達什麼訊息?
2.請問在剛剛的團體中,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請問如果你是觀察員,你會覺得剛剛的你自己是什麼模樣,跟平常的你有什麼不一樣
4.請描述你自己作為一名諮商者的優勢和特質
第一題情境題意料之外,其他題都還算在預料之中,但因為時間不多,所以盡可能講重點
就好。(我還緊張到忘記自我介紹,大約剩30秒才想到,快速自介了一下)
政治大學:
非常繁瑣,要準備將近10頁的基本資料,包含申請動機、對政大諮輔學程老師的認識、心
理師之路的準備以及自傳等等,還要一份10頁以內的研究計畫。在其他學校筆試還沒結束
前要一邊準備這些真的非常痛苦。因此要考政大的話建議要提早開始構思自己的研究計畫
和興趣,並且花時間了解政大教授的研究領域。
面試分成三關,每個人順序不一定。
第一關:介紹自己的研究計畫,教授會針對你研究計畫提問,包含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方法
、工具。一定要先練習如何介紹自己的研究,並且很清楚自己在理論和工具上的抉擇。
第二關:了解你的申請動機以及了解你的相關背景,教授對我的提問包含自己過去的國際
志工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以及我過往是理工科背景,如何能結合入諮商領域中,還
有對於政大的期待。
第三關:純粹閒聊,教授非常溫暖,一開始會要你自我介紹,然後問說平常怎麼處理自己
的壓力,教授還講了一段我無法參透的話:「這段路很辛苦喔!許多學長姐經歷修課、實
習、論文,都熬了好幾年,真的很辛苦喔!」我當下的回答就只是:「我非常期待!」
政大最終備取很後面,我完全沒針對面試做準備,只想說到現場教授怎麼問我就怎麼回,
憑當下直覺反應。因為我認為我自己有碩士學位,以政大這種學術取向的學校應該會想收
我這種有實戰能力的學生。
後來才發現根本大錯特錯,這次挫敗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想成為心理師的原點,真誠地與自
己的過去和自己的內心接觸。
爬梳自己過往的經驗,重新體驗真正觸動自己的時刻,下定決心當心理師時的心境以及重
新感受自己一直以來對社會弱勢的關懷等等。
這樣的回顧和自我對話是奠基我在彰師大和高師大面試能夠更真誠的關鍵。政大我真的準
備非常不足,甚至連自介都在講自己碩班的論文寫了些什麼,跟當諮商師完全打不著關係
。
這是我考試期間一個很重要的轉折,也讓我再次體驗了,作為一名心理師,要隨時能夠保
持彈性、真誠且願意面對自己的課題,這樣的態度,教授是完全感受得到的。「因為自己
有碩士學位,知道怎麼做研究,所以教授會比較喜歡我」這樣的想法隔離了我與初衷的接
觸,也最終讓我嘗到挫折。
彰師大:
不需要準備什麼資料。而因為政大挫敗後的自我重新整理,我練習了如何將自己過往的經
驗結合至想成為心理師的動機,並多練習論述。
除此之外,彰師大有諮商演練,所以盡可能找自己的朋友來練習,時間大概抓七八分鐘左
右,最好是有其他朋友在旁邊當觀察員,一場結束後就立刻討論與回饋。不用準備什麼華
麗的技巧,我自己認為把握好最基本的同理、反映式傾聽就可以了,而且每次練完要知道
自己剛剛在做什麼,有什麼不足的,再來一次會怎麼做。
要練到讓自己踏進考場,完全不會緊張。我在練習時只把握一個原則,也就是:「真誠且
純然地對眼前這個人感到好奇,對他的經歷感到好奇,想要了解這個人。」
當抱持這樣的心態時,表現會更自在,而且會更能與對方同在,考試短短七分鐘,連建立
關係都不夠,所以只要在當下盡量與對方同在,並且讓他願意安心地訴說,那就夠了。
考試分成兩關,每個人順序也都不一樣。
第一關:裡面坐三個教授,都很和藹,就像閒聊一樣。問題大概如下:
1.你是材料工程背景,是什麼機緣會來到這裡? 這題就是在問動機和初衷,因為有事先
整理自己過往的經驗和轉變,所以表達得蠻順暢的。
2.你剛剛說到自己具備心理師的特質,那是你平常生活中的模樣。可以說說看那個模樣是
什麼嗎? 這題則是在問對自己特質的了解以及對心理師的了解。
3.請問一下你選擇彰師大的原因? 這題很基本但我沒準備到,只能當下想到啥就說啥。
但切記,盡量扣緊幾個點,研究取向接近、課程和師資訓練的完整,越具體越好,像我其
中一點談到對於心理學本土化的興趣,也因為過往碩班受的訓練也是以華人本土心理學為
典範,而這跟彰師大幾位教授的取向是一致的,並稍微講了一下心理學本土化的重要性。
4.請問你對彰師大的期待,以及未來想從這邊得到什麼? 這題跟上一題有點像,但比較
是更細部地看看你是否真的了解這所學校,因此我又談了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研究的興趣,
以及彰師大在這方面的師資是相當豐富的。
5.時間剩下三十秒,請問同學還有什麼想說的,能讓我們對你更有印象呢? 這個要提前
準備,我自己是表達了過去偏鄉服務經驗中深刻體認到許多地區資源的匱乏,那邊的孩子
都是善良而充滿勇氣,卻鮮少有人能在他們困頓時接住他們,因此走進偏鄉會是未來重要
的規劃。
在面試時要謹記的是,經驗和目標越具體越好,如果是說:「我對人有興趣」、「我喜歡
聊心事並關心他人」,這樣就比較模糊一點。
比較完整的說法大概像是:「因為大學時期在人際上被拋棄,遇見了幾位願意聆聽自己聲
音的朋友和老師,並且在生活中為了照顧自己的情緒而學習覺察自己,並慢慢在自我對話
中成長。因此想將這樣的力量在未來也同樣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第二關:諮商演練,有兩個教授,一個扮演個案的同學(呃...她剛好也是引導我走進教室
的那位XD)
一開始七分鐘的時間跟個案談話,我遇到的是一位有點安靜的個案,談到自己跟男朋友吵
架並且可能要分手。個案並不是非常想談話的感覺,斷斷續續地,中間也有將近10秒的靜
默,但千萬不要讓自己緊張就開始給回饋之類的。
我先基本同理她的情緒,引導她聊一聊具體發生什麼事情,並稍微反映和整理她剛剛說的
內容。但有點困難的是她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XD靜默一下後,我進一步探討她的社會支
持以及她對於朋友對她說的話,她有什麼感覺。最後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就進行
自我揭露,分享一下自己也曾經遇到類似莫名其妙就被冷落的經驗。
時間就到了.....
教授提問時間,大約也是七分鐘:
1.可以描述一下你剛剛大概在做什麼嗎?
因為看了過去許多心得,我知道個案演練中的自我檢討和自我覺察很重要,所以這個問題
我一併將所有檢討和覺察一次講完,談到剛剛應該多探索個案坐在諮商室的感受,並且直
接承認我沒有很能與個案同在,也是我自己需要再多加強的地方。
2.你最後似乎有想嘗試分享自己的經驗,可以說一下為什麼嗎?
大概講一下想透過自我揭露拉近跟個案的距離,希望個案能感受到眼前這位是能夠同理她
的。
3.那你覺得你有達到目的嗎? 你覺得剛剛個案的感覺可能會是什麼?
這時我依舊走檢討路線,並且談到個案可能會覺得我在教育她,因為自我揭露的步驟有點
進行太快了,缺乏足夠的聆聽。
時間就到了.....
會緊張是一定的,但千萬要穩住,被教授挑戰時盡量檢討自己,這也會突顯自己確實有認
知到不足以及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並且在自我覺察之餘又能感受個案的狀態。
高師大:
需要準備一份三頁以內的簡歷,因此我第一頁放簡歷,二三頁則放簡單的自傳,自傳一定
要扣緊所有跟想成為心理師有關的經驗。
由於高師大有規定自介時間一分鐘,加上過往的面試心得中都會特別問一些問題,因此我
自己在家裡練了許多回答,而且需要計時,
面試前我自己練了一分鐘的自介、30秒的自介、想成為心理師的動機、選擇高師的原因、
過往印象最深的人際挫折、個人的錄取優勢,這幾題,時間大約都抓兩分半鐘左右。
自介的部分可以著重在報考動機或是未來規畫都可以。
當天面試時,一組四個人,一開始先個別一分鐘自我介紹,然後進行一個小組討論活動,
題目是:「如果我們四個今天是教育部選出來的青年代表,要進行國小到大學的心理衛生
宣導,我們要怎麼做?」
剛好我們組有個同學比較活潑主動,不然前十幾秒鐘大家都乾著,很快地在那位同學組織
下,我們分別從國小開始依序討論到大學。
要很清楚通常自己在團體裏面都扮演什麼角色,像我自己很適合做統整,以及給予一些比
較多元的思考方向,因此我會讓自己在最後發言,並且順帶統整大家的想法。
這是我在團體中最自在的方式,因此做自己就好,但事前仍要做的練習是學習如何在團體
進行過程中一邊覺察和監控自己當下的狀況,以及能同時對他人有所觀察。
後續教授的追問是:「請問你覺得剛剛你在團體中的表現如何,以及你覺得其他人的表現
如何?」依序回答。接著教授是針對個別提問,我被問到的問題是,已經唸過一個碩班,
為什麼會想再念一個,以及對每個人都有問到的,還有考那些學校,如果都上了會選哪一
所。
後面那個問題我認為很重要,主要是想了解你是不是很清楚你報考時的動機,對學校的了
解,還是只是亂槍打鳥,會牽涉到你對自己的研究取向的理解程度。並不一定要回答高師
大,只要自己很清楚自己想唸什麼就好。而且以誠實為主,如果真的是亂槍打鳥,那也誠
實回答就好。
每個人問完個別問題後會再多追問一個:「你認為XX學生階段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我
們剛好四個人,所以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各回答一個階段。
高師的面試並不太會跟教授有所互動,幾乎都是一問一答,回答順序也是由教授決定,時
間控管很嚴格,所以自己能事前準備的部分一定要清楚計時練習。
五、結論
報考諮商所的人真的非常多,以我知道的許多人是純粹對於心理學有興趣、喜歡跟別人聊
心事、喜歡分析人的心理歷程,這些動機都很不錯,但今年這樣考下來,我會感覺可能需
要再多探索一下這些動機的來源,
試著跟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看看是哪一段經驗讓自己有這些興趣或目標,甚至推動自己
想挑戰這個領域,能夠讓這些目標看起來更加具體化會比較容易讓教授印象深刻也算是一
邊回顧自己和重新肯認自己,因為我自己考到最後真的累到有點懷疑感產生XD
念書之餘,可以花一些時間探索自己的生命經驗和自我對話,隨時提醒自己想走這條路的
初衷,畢竟未來的工作是要帶領個案探索他自己,並重新肯認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因此
願意去觸碰自己深層的課題相當重要。
所以政大的挫敗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賦予我一個契機再度重新認識自己和整
理自己。
而且,考到最後真的是鞠躬盡瘁,過程中需要不斷給自己肯定,要感謝自己的堅持。
我一直相信,只要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協助你,今年的考試我特別
有感觸,除了嘉大之外的另外三所學校,感覺幸運女神真的與我同在,我從未注重的建構
論之間的比較,在考前兩周突然翻到,想說看一看,結果政大真的考出來,而在進教室之
前在走廊上翻的測統筆記,走進教室翻開考卷,就出現在第二題;彰師大心理學交卷前連
改四題選擇題答案,結果都改對;家族治療學派我就特別對多世代的論述很感興趣,所以
特別花了許多時間將其理論脈絡疏通,高師大第一大題就是Bowen的多世代。
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自己的努力,以及有形無形的各種推力,讓我能實現理想:)
這真的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一天將近12小時的念書時間,持續三個多月,每天喝咖啡和紅
牛喝到身體怪怪的,但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那也就足夠了。
希望想從事心理諮商之路的朋友們,在未來的考試都能順利,我們在諮商的領域相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77.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26969038.A.B91.html
※ 編輯: trosigh (36.232.177.199), 05/22/2018 14:10:16
嗯...有一些在師大念研所的朋友有稍微提到,師大的教授比較偏重師大體系出產的研究
是相對保守的風氣,無論是課堂的指定閱讀,或是學位論文的引用文獻,都有類似現象
後來選彰師喔~ (再見了美麗的港都QQ)
嗨嗨~ 原來是高師面試同組的同學,恭喜你也上榜了! :)
※ 編輯: trosigh (36.232.177.199), 05/22/2018 21:09: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