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完成了今年第一場托育人員講座,
感謝前輩推薦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信任,
是第二年上課囉!之後還有幾場😁
因為上半年度課程都沒辦法,感覺好久沒講課了🤩滿場耶感覺有超過80人?
話匣子大開,講得很開心哈哈哈,也很高興能不斷棒聽到大家被我逗樂。
這次上課對象是居家式托育人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保母
一開始就先跟大家承認我未婚也沒有小孩,
照顧小孩的經驗和能力一定是沒有大家好,
但是還是大家介紹了一些個別照顧幼兒兒童的故事,
👶🏻也分享了我的外甥- 洪蘿蔔🥕剛來到我們家啦~
說實在也很怕自己沒辦法照顧好他,
全新的挑戰呀💪🏼
先跟姊姊說好我可不負責換尿布喔。
整整三小時的課,提到了不少生活上會遇到的營養知識,
不過整體環繞在觀念問題上。
例如:醫生跟你說喝牛奶喝太多會過敏、營養師說要多吃水果才健康、誰誰誰上課說豆漿不能喝太多,
這個『太多』的定義是什麼呢?
👩🏻⚕️我舉了昨天在ig限動發的小問題為起發 (https://reurl.cc/GVMZYd),
看到喝🥤多糖珍奶🥤的老杯杯你會怎麼想呢?
多數人的反應第一時間是批判,這樣很不健康、不可以呀擔心他生病...等等,
很常提到 #換位思考,任何角色職業年齡都適用,
假設這禮拜你真的累到爆,每天都加班趕大報告,今天終於全部結案交出去了真的好好放鬆,想買杯飲料來喝,
結果你的家人都跟你說:喝飲料很不健康耶,為什麼要花這個錢呢?
這時候的你,作何感想?
(現場也分享了前陣子的 #喝水文 https://reurl.cc/xZzxr1)
人的變因太多,醫學也沒有『一定』『肯定』的標準答案,
都是必須要因人而異的來評估與 #照護,
在評斷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老爺爺的身體狀況如何、為什麼會來這裡買 #飲料、前面吃了些什麼呢?為什麼會想喝、多糖的原因是什麼呢?會不會是血糖低不舒服?還是 #味覺退化 到喝這個才有味道呢等等,
換言而之,
照顧孩子亦同,何謂喝太多?多吃?
我們傳達的只能是個觀念,釐清一些在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
如果要針對個人回答,通常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諮商諮詢來了解,
每個孩子的生活作息、體態、活動量、環境都不同,大家的『量』當然也就不同。
因此,孩子的行為,一定會有他的原因,
或許他不會表達、也或許是不知不覺中所養成的習慣,
會不會是在自己家裡和在保母家裡的照顧者使用不同的方式教育與陪伴?
還是缺乏了被鼓勵和被當成完整的人的樣子被看待而失落?
在發現他愛吃零食戒不掉、不肯喝水的時候,
先了解造成這個行為的原因,再去從中解決,
盡量避免直指錯誤或強逼就範,更易造成反效果。
若是 #挑食 的問題呢,
我倒是覺得能鼓勵、能解決是最好,不要挑太多食,擔心營養不均衡,
但若就是那一兩樣怎樣都無法克服呢?
我的建議是希望照顧者可以放過自己,讓自己放輕鬆點,也不強迫孩子,
真的都盡力了,就好了(跟 #母奶 一樣),
剩下的就交給未來他上學後出社會後,接觸的越來越多,
說不定就會跟我一樣無意間在 #炸天婦羅 裡發現 #茄子 蠻好吃的耶!
啊我就不吃青椒,成了營養師,
我的超級好姐妹不吃木耳,還當教授呢😂😂
🍽You are what you eat #人如其食
你的習慣與選擇,終將成為代表你的一切,並影響你的下一步。
自在而放寬心,讓飲食這件大事沒有負擔的進行,讓這樣的感染力一起被身邊的孩子們看到吧!
最後🔊 今天忘記跟大家公告!我之後可能會分享 #副食品 相關訊息喔!
拜託幫我 #宣傳~~~
按大拇指👍🏼然後追蹤起來!
希望大家今天都還喜歡我的課囉☺️☺️
——-
#育兒 #幼兒 #學齡前 #母嬰 #兒福 #兒童教育 #兒童行為 #兒童營養 #營養師 #營養諮詢 #營養師Liz #lizdailyfood #staycalmandeathard #新手媽媽 #新手阿姨 #內湖 #內湖保母 @ Taipei Co-Space 臺北創新實驗室
諮商結案方式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師診療日記】遲到的規則。
。
今天不是講案主遲到行為對諮商關係的心理分析
而是「遲到」對心理師的現實影響
。
經過多年的界線拿捏
我的遲到線定在15分,特殊狀況則20分
超過時間算遲到,當次就不談了
(理由很簡單,時間不夠,當次無法談;另一個理由,心理師等得很不爽,心情不好下也不要談比較好)
。
事先付費的,幾乎不會發生這種問題,因為錢是自己出的,當次取消不會退錢很心痛
是第三方式付費的,如政府或基金會輔助個案諮商的,由於他免費,很容易愛用不用,無所謂。
基於這種情況,我會越來越堅持這種遲到界線
沒有取消、事前請假,遲到超過15分,讓心理師白跑一趟空等的。一次就夠了。我會事前講,第二次再發生,諮商就會直接結案,找別人好了。
。
赴約如果預估來不及,都要提前講,甚至提前取消
其實跟諮商也無關,就只是彼此尊重而已
。
#心理師診療日記
諮商結案方式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既然上次已經介紹書名很刺激的書,這次就介紹更刺激的書(只有我自己介紹的才能超越自己)。
刺激到你大概連在這裡按讚都不敢(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書名很害羞更是不會去買來看,但對我來說,這絕對是非常嚴肅的議題。
這位原來想將難以啟齒的問題得到好朋友的認同、卻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日本家庭主婦,因為始終無法與老公正常性交,只要勉強做,就會受傷,所以漸漸地成為無性夫妻。這表示,有類似困境的女人真的很多,包括我所遇到的個案。
原先是因為我個案的緣故而去找書,然後很快瀏覽一遍之後就先借給個案看,下次分享閱後心得。
很遺憾的,我仍舊解決不了她無法和老公有性關係的問題,但至少我想讓她知道,每對伴侶互動的方式都可以獨一無二,輪不到他人來說嘴。我們的結案是不漂亮不完美的,但她可以試著更關注自己,不必帶著罪惡感。
(請不要在以下留言建議什麼性教育性諮商等管道或知識,這些我們已經討論過或有些無法在這裡說的困難,請繼續往下看~~)
作者的老公與家人都不知道她寫了這本書,她打算在自己走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刻,再將這本書交給家人。這本屬於女人的私密絮語,無疑給了不少女人另一種勇氣。
有伴侶的生活,除了性之外,還有更多拉里拉雜的事情,這些一方面會消耗自己、漸漸失去更多可能,一方面也能讓自己先看清楚所謂愛情與夢想的限制,然後,我們就能在活著當中,尋找有限的機會,有限的快樂。
我喜歡最後的結尾,並分享給大家: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彼此非關男女,也許在他人眼裡是不正常的,但我們只求能像盤根錯節的兩顆老樹一同枯朽,那就是我們的幸福。」
#此書已拍成影集《老公的那個進不來》
#2019Netflix有播但我還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