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雲林北港的北港車頭!消失的四支檔,消失的十五分鐘,嘉義長輩口中的的輝煌時代。
每個地名背後都有幾則故事,他們就像時代洪流背後的索引,當人們從嘴中呼出這個地方的稱號,隨即傾出這個地方曾經有的人文、歷史、產業與鄉野奇談的想像。
#北港車頭在嘉義
嘉義市昔日的繁榮沿著鐵路發展和北興街四支檔發展,鐵道將嘉義的地域劃分東西兩邊:鐵路以東的諸羅城被稱為市區,鐵路的西邊則是居住較多勞工階級。
早期人們稱的「進市區」,便是從博愛路經北興街過北港車頭四支檔進到諸羅城這一段路程。
#讓嘉義消失十五分鐘的四支檔
現代生活稱的平交道,當年嘉義車站集貨量大,縱貫鐵路和阿里山林業鐵路都須在這裡調度編制車輛,每天會有數次四支檔放下的時間,當時嘉義市的東西兩側會有短暫十五分鐘無法流動。
據臺鐵退休,目前在當地經營檜木燒烙發展中心的福昇老師口述:「每天至少有五次四支檔放下來阻擋通行的時間,作業員需眼明手快盡速在時間內完成載貨車廂編列作業,但按造當時人民的耐心,至多十五分鐘,不論工作有沒有完成,十五分鐘後都需讓人們再次東西通行。」
#北港車頭的活絡年代
北港製糖會社在1911年揭開了嘉義ㄧ北港之間流通的序幕,沿途停靠嘉義、北社尾、牛斗山、新港、板頭厝、北港等站,老一輩都還有在鐵道邊等待載甘蔗的五分車通過,偷拉幾根的經驗。
各大製糖會社的糖鐵當年根據營運性質,區分:
-專用線:運輸製糖原料的
-營業線:往返人口聚集處載客
日本戰敗後,原先日人製糖會社的資產皆由臺灣糖業全盤接收,鐵軌鋪設的路線和周邊街廓很多至今依然是台糖的土地。
為了配合北港媽祖每年大量的進香客,戰後推出僅停新港一站的對號列車,每日乘客數至多高達六千人,在1960年代達到嘉義往返北港的全盛載客時期,曾是過往業績最佳的路線之一!造成北港車頭周邊的經濟活絡,小吃攤、水果攤、銀樓等攤販雲集。
#北港車頭的庶民生活打賭甘蔗去真正的北港看花燈
當地的居民分享:「北港車頭那裡可以看布袋戲、吃枝仔冰,大家一起坐車去北港看花燈。」
當時還流行甘蔗遊戲,居民會跟北港車頭旁的甘蔗車玩猜甘蔗長度的遊戲,只要喊出最接近老闆砍下的甘蔗長度,就可以把那根甘蔗帶回家!
北港車頭因公路建設的興起與糖業沒落而逐年衰退,最後一班五分車於1982年鳴笛,自北港車頭離站,宣告最後一條糖鐵停駛,北港車頭的興盛風采成為老嘉義人的時代追憶。
感謝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和 十作實作邀約,讓我發現不曾重疊過的嘉義!
👉 完整文章詳見留言處&最後一張照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的網紅蔡文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行銷學中有所謂的「紫牛行銷」。簡單說,就是產品與眾不同且卓越,品質好又有特色。所以「紫牛行銷」的作者,賽斯.高汀說,無差別廣告已經行不通了,多花錢又沒有效果。「與眾不同」本身就充滿著自我行銷的味道。就行銷的角度,店家要販賣的是商品的價值和誠摯的敬意,不是在賣廣告招牌。競爭力來自商品本身與服務品質...
諸羅地名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日里民服務預告】
📣10月23日(五):長榮聯合里之「番社里」
番社里簡介:
一、里名沿革:
本里乃由通運、民生、社內、以及慶昇等里合併而成。
轄內早期有慶昇戲院及台汽公司,因番社為該地區舊部落名稱,故命名為番社里。番社(番社內),指諸羅山社,原範圍涵蓋今文化路、北榮街和縱貫鐵路所包圍的街塊。此地是嘉義市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在漢人尚未入墾前,即為平埔族洪雅族的家,稱「諸羅山社」,他們過著簡樸的生活方式,以漁獵和簡單農耕維生,住在「填土為基,高可五六尺;編竹為壁,上覆以茅茆。」的房子,並行「以女承家,凡家務悉以女主之,故女作而男隨焉」的母系社會制度。隨著漢人的增加以及漢文化的傳入,平埔族漸漸漢化而幾近消失,只留下地名供人指認,明治29年(1896)時番社內人口有182戶533人,可能不全是平埔族了。
二、里界概述及面積:
本里東以忠義街與國華里為界;西以縱貫鐵路為界;南以中山路與西榮里及書院里為界;北以北興陸橋與國華里為界,面積約0.168平方公里,劃分為15鄰。
三、機關團體及宗教概況:
轄內有基督教北榮教會,經常利用教會場所辦理活動。里內有建於道光24年的福社宮,原名「開甲廟」,主祀福德正神和番王爺,今廟中有一道光28年(1848)立的建廟碑記曰:「福德正神之錫祿也顯.... 我番社在嘉義附西偏北,廟貌闕焉,今則人民輻輳,戶口殷繁....爰是僉謀捐金諏吉,道光 24年12月初二日午時,經功凡閱月而廟成,顏其額曰『開甲廟』,以其甲年甲日甲時立,且前此未有廟實甲於此也。」昭和5年時(1930)可能在附近挖出許多白骨(因為平埔族人葬禮採室內葬方式),故加祀一牌位「昭和五年嘉義社社寮眾番祿位番社內」今在牌位前雕一神像叫番王爺。日治末時廢廟,民國39年王金木等買回廟宇廟地,49年重建完成。本廟成於道光年間,今廟中竟有一嘉慶23年的香爐。然而開甲廟的名稱不知何時已經消失,詢問當地80歲以上耆老,均未曾聽過開甲廟一詞,都說是番社土地公廟,而在仁武里卻出現另一個開甲廟,亦即早在日治時代,開甲廟的名稱已經很少人知道。順天宮主祀天上聖母,是居民信仰中心,每年農曆3月23日聖誕,廟方安排前往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順天宮進香及神明平安宴活動。
四、本里歷史人物:
鹿港人施天福先生,在本里民權路郵局旁邊,蓋一間嘉益汽水廠,製造汽水、果汁等飲料,彈珠汽水是由他發明,行銷全台。
五、自然環境及工商概況:
早期民權路、林森西路、民生北路,木材加工場很多,如今盛況不在。本里位於火車站前,里內中山路在老一輩口中叫做「大通」,日治時代,中山路是本市最大最繁榮的地段。
本里為重要商業活動中心,有彰化銀行、中國信託銀行、郵局、中興補習班、服飾店、餐飲店等等。
發布單位:嘉義市西區公所
服務電話:2259253
諸羅地名 在 傳莉的走畫老.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畫花蓮繪葉書]活動,大嬸以為沒什麼人要報名,因為剛好遇上大假期,還好兩場名額都已額滿,第一次主辦活動算是有交差了~XD~
之前"亞給"地出了一些我以為簡單的題目,沒想到難倒不少人,現在來公布答案吧~XD~
1.花蓮的舊名非常多元,有來自外來國族、原住民及漢民族的命名,以下哪一個地名不是花蓮舊名?
a.利澳特愛魯 b.奇萊 c.哆囉滿 (d.諸羅 )e.洄瀾
*諸羅是嘉義的舊名
2.最早進入花蓮居住的原住民是哪一族?
a.泰雅族 b.布農族( c.阿美族) d.噶瑪蘭族
3.十六、十七世紀時外來國族發現花蓮北部溪流有哪種礦產?
(a.金) b.銀 c.銅 d.大理石
*當時來東部的外國族大多是因為要掏金才會辛辛苦苦地來到東部蠻荒之地
4.日治時期花蓮市最高建築是哪一個?
a.花蓮港驛(舊火車站)( b.花蓮酒廠大煙囪) c.花蓮港教會
*想說這一題用猜的應該也會猜跟活動場地有關嘛~XD~
5.松園別館有著許多日治時期引進的老松樹,那是什麼品種的松樹?
a.黑松 b.羅漢松 c.雪松 (d.琉球松)
*日本人為了營造像日本的環境,所以引進琉球松
6.原為酒廠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部期以永續經營普及民眾參與,特委由所屬哪一個單位啟動各項轉型協力計畫,籌辦各種文化活動及廣徵各方意見?
a.花蓮縣政府 (b.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c.花蓮市公所
*哈哈~~這一題完全是為了幫出錢的主辦單位打一下知名度的~XD~花蓮縣市政府都不是文化部旗下單位,臺東生活美學館才是喔~(最不像的答案通常也很有可能是啊~XD~)
哈哈~好啦~大嬸以前功課差,答題都是用聯想猜測的,純屬趣味,開心就好~
諸羅地名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行銷學中有所謂的「紫牛行銷」。簡單說,就是產品與眾不同且卓越,品質好又有特色。所以「紫牛行銷」的作者,賽斯.高汀說,無差別廣告已經行不通了,多花錢又沒有效果。「與眾不同」本身就充滿著自我行銷的味道。就行銷的角度,店家要販賣的是商品的價值和誠摯的敬意,不是在賣廣告招牌。競爭力來自商品本身與服務品質的好壞,不是招牌的大小塊。
2.都市行銷是都市管理者將都市發展當作一種產業來行銷,其產品就是以都市未來的發展作規劃,希望達到顧客的需求,如產業、投資者、住民、觀光客等。都市管理者提出各種行銷策略,塑造地方特色來促進都市經濟發展、加強地方建設、刺激產業創新與成長。這樣結合推銷都市特色與地方經濟創意的多面向作為,有效的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
3.都市特色就是在地元素,而在地元素就是自我定位與自我認同。從嘉義的公共藝術呈現可以看出,紐約自由女神vs嘉義許世賢;河南岳飛vs在地潘木枝;比利時尿尿小童vs東門十九公,還有中正公園的蒙古成吉思汗、中國文天祥、義大利伽利略、費城自由鐘等,實在看不出用這麼多外來公共藝術,跟嘉義有什麼在地元素與在地連結,這是主政者缺乏在地關懷的結果。司馬遼太郎的小說「新選組血風錄」,描述著幕府時期京都「擁幕派」和「擁皇派」的撕殺過程,細膩的描述當時京都的人文生活。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在流巖島決鬥的故事,也讓人們朗朗上口,心所響往。那我們的嘉義東門十九公呢?
4.嘉義古名『諸羅山』,為平埔族洪雅族社名之音譯為Tirosen社,於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變,復因人民協助守城有功,乾隆帝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賜名「嘉義」,此為「嘉義」地名的由來。那嘉義有一座山叫諸羅山嗎?沒有。諸羅山社Tirosen的羅山是薑母的意思,所以諸羅山社就是「種薑母的地方」,又稱薑母寮。以此在地元素來聯結就會產生很多發想,如市花是否用薑母花、舉辦薑母節及相關創意活動,這就是自我定位與自我認同。我們因為對這城市不了解而覺得陌生,但也會因為了解它而產生認同。所以「在地學」很重要,嘉義人當知嘉義事,東門十九公的故事、荷蘭時期的諸羅山、諸羅山是種薑母的所在。強化自我認同,做好自己,不用去羨慕別人,偉大的城市建立在市民的共同記憶上。這些有賴我們去尋找嘉義在地的元素加以串連,然後讓嘉義自己說故事。
諸羅地名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店家#嘉義桃城發展協會#513
桃城是嘉義市的舊地名之一,因四座舊城們圈起來的街廓地圖,像一顆桃子而著名,又叫諸羅和嘉義。
兩年來,桃城發展協會,為新創和青創店家,提供免費網路人脈和廣告平台。
也為會員分享青創貸款經驗。
我也希望運用我的臉書直播,分享更多資訊和有溫度的故事,給關心嘉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