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台灣各族的原住民,平埔族因為相較之下比較融入漢人社會,常讓人忽略到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這篇來自【鳴人堂】上的文章,介紹了西拉雅的公廨信仰,也讓我們從中看到台南官田區社子里公館聚落的歷史。
-------------------------------
四社公廨的歷史
現代行政區劃分的「社子里」包含眾多聚落,古時是西拉雅族的部落「社仔社」,據《諸羅縣志》記載,當時社仔社是目加溜灣社建立的支社,清乾隆年間遭蕭壠社人入侵趕走。但不管是誰驅趕誰,先來後到,最終都是族群融合,在此安穩生活的。西拉雅四大社——蕭壠、目加溜灣、麻豆、新港——的西拉雅族人皆先後來過此地居住,可能也成為四社公廨的命名由來,象徵西拉雅四大社的祖靈齊聚於此;此四社和大武壠族的四社是無關的。
村民指出,在四社公廨未建成前,在地就有向甕陳列在廟址的芒果樹下。民國91年出版《官田鄉志》記述詳細,其中說到未建廟時,居民在夜晚或清晨前來耕田時看見白衣白裙女子,他們都知道那是太祖,若自己或牛隻無故出現病痛,就會攜帶供品前來祭拜,便會痊癒無事。
民國73年(1984年)以前,此地的向甕已有用磚瓦蓋類似五營的小廟。當時的六雙居民林永昌途經公館後,罹患腿疾久久未癒,遂求助四社太祖指點,再前往頭社部落請益,後得知太祖希望在社子公館某處建立公廨。民國73年(1984年),林永昌募資興建公廨,最終於民國74年(1985年)11月完工「四社聖和廟(公廨)」,廟成後,林永昌的腿疾自然不藥而癒。
而林永昌的父親林朝順,在參與建廟工事途中受四社太祖附身過,後成為頭位尪姨。當時以漢人祭儀為主,除了稱聖和廟,也設有天公爐(現已不存),依鄉志中的舊照來看,是裸上身和手拿香進行儀式的,與漢人乩童無異。而民國94年(2005年)林朝順逝世後,由西拉雅族裔尤威仁擔任新尪姨至今,四社公廨也逐漸恢復西拉雅式的祭儀。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2177/5457484
諸羅縣志記載 在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雲嘉南古蹟巡禮暨北港國際糕餅麻油節記者會📣
雲林縣北港鎮古名笨港,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為漢人大規模移墾臺灣之始祖。笨港街曾是台灣最大街市-在清朝康熙年諸羅縣志記載:「笨港街、臺屬街市,此為最大」。北港鎮幾乎處處都是古蹟,北港媽祖廟朝天宮是國定古蹟,源於1694年樹璧和尚自湄洲,奉請媽祖赴臺傳香,為台灣創始媽祖廟之一。
為讓民眾親近文化古蹟、體驗傳承百年在地美食與農特產品,於106年10月14、15日連續兩天,上午9時30分至晚上9點30分,在北港朝天宮前(舊笨港街)舉辦「2017雲嘉南古蹟巡禮暨北港國際糕餅麻油節-健康、樂活、嘉年華」活動。希望透過活動,可以連結古蹟文化與觀光旅遊,吸引全國各地民眾及外國觀光客參訪認識北港古蹟文化之美、品嘗傳統糕餅麻油等美食與在地農特產品、帶動在地文創產業發展,促進國內文化古蹟觀光旅遊風氣,並提振民間消費力。
活動於10月14日上午9點30分開幕儀式後正式開始,連續兩天在朝天宮廟前的主舞台會有一連串的表演節目。
北港媽祖廟周邊,14、15日連續兩天封街進行交管,將由北港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結合主辦單位共同設置180個攤位來推廣、宣導及展示雲嘉南地區古蹟文化觀光及北港國際糕餅麻油節活動,攤位包含政府機關業務宣導、在地小農農產品試吃、在地農特產品展售、古早傳統糕餅、麻油美食及文創商品展售、手工DIY、報馬仔浮雕公仔彩繪、電音三太子打卡拍照體驗、吃大餅、喝汽水、夾彈珠及擲茭等趣味競賽,還有北港幸福味麻油料理免費試吃活動等等。
15日雲林北港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第二屆全國北港報馬仔麻油創意料理大賽也將接續開場,將以麻油《油幸福》為主題廣邀全國廚藝高手現場烹調競技,當日還有日本沖繩觀光大使廚藝表演,勢將為民眾帶來稀有的美食饗宴。
本中心特別邀請文化資產局及農業委員會共同合作,並結合雲林北港形象商圈發展協會來共同行銷北港的文化古蹟、觀光旅遊、在地特色農特產品及傳統糕餅麻油美食,期望吸引所有外地及外國觀光客能夠來到台灣第二古都-笨港(古有「一府二笨」之說),來進行一場深度的古蹟文化與傳統美食體驗之旅。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理單: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文化資產局
🎈協辦單位:#雲林縣北港鎮公所、#北港朝天宮、#北港形象商圈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