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心底話:透過「假裝」,讓自己度過倦怠期】
⭐Fake it , until make it
有時候,裝久了,就是真的。
—————
國考的準備來到最重要的後半尾聲,但也不少同學開始有些倦怠、疲乏;
這個時候,心態的調適顯得更為重要。
前幾天剛好有朋友詢問小編我考試心態的調適,本來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他後來跟我說超級有用!😆
於是小編想著,似乎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
其實在準備國考後期的時候,小編我心裡其實讀書讀得有點疲倦、有點心煩、坦白說,有點抗拒。
即便坐到了書桌前,就還是會把手機拿出來滑,想東想西,就是不想打開書。
我知道這段期間很重要、也知道就是最後這一哩路了,但就是靜不下來。
而且這段時間的耍廢,會讓自己心裡更自責、更焦慮;
但或許是惡性循環,責備自己的同時,更不想打開書了。
反正也讀不完。😔
⭐後來我採用的方法,就是假裝。
先岔開一個話題,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喝咖啡?
坦白說,小編我沒有喝咖啡的習慣,但偶爾還是會到咖啡店點上一杯,坐在靠窗的位置、或是外帶拿在手上,為什麼?
因為這樣看起來很文青XDDD(對原因真的是這個)
我「假裝」喜歡喝咖啡,我喜歡那個氣氛。
其實讀書也是一樣。
當我坐在書桌前,內心抗拒感又來的時候,
我就會告訴自己,那我先「假裝」我在念書好了。
先看個幾行,騙自己很認真。
重點是不要給自己壓力,用騙的,用哄的,讓自己「假裝」用功就好。😝
通常這種時候,當閱讀了一兩頁之後,就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繼續看下去。
營造出自己努力、用功的氛圍,是舒服的;
想著自己又更接近目標一步了,是興奮的;
不一定一直要透過愧疚感讓自己前進,正面循環也可以,讀得下去就行。
這其實跟「原子習慣」一書提到的概念有些相似,藉由微小且具體的目標,讓自己有完成、有前進的動力,畢竟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重點是持續、是堅持。
考試亦然,所有的大考對同學都是心態上的磨練,今年更是。
📍與其逼迫自己要完成今日進度,不如「假裝」一下,讓自己開始今天進度吧!
有什麼心得、分享,或是想說的話,都歡迎在下面留言或是私訊給小編,小編會很開心的!
#小編心底話
#賴川祈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陪你一起準備國考不孤單
📍順帶一提,
今天,是文章題庫班早鳥優惠,最後一天。
同時也有4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只要我長大」這首歌大家都會唱 小時候想趕快長大,是想做到一些事 後來才知道 #長大 是在失敗後能不能承擔這些事 今天內容有點濃,我們一起為長大重新再定義 . @泰辣 Tyla @關韶文 關關 #本集畫重點 - 這輩子有什麼事情沒做會非常後悔 - 離職後自己當老闆其實害怕到不行 - 冷靜和瘋癲的背...
讀書 重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一本書的時間拖得越久,其實越不容易讀完,
先不論無限增生的書單,時間愈久你其實會更想放棄這本書......
針對這個問題,比起提升閱讀的「速度」,
你需要提升的,其實是閱讀的「#效率」!
有效閱讀其實有三個妙招:
妙招一:#掌握大脈絡
要了解一本書的精華和架構,
你可以先花一分鐘讀書封、書背,
一本書最大的重點,在封面資訊其實就會揭露給你
再花三分鐘讀目錄,對架構有底,讓大腦有預期會吸收的資訊
最後,再花五分鐘讀序言和後記,
這裡面通常會包含有本書的因果、方向拆解,和結論,
也就是你可以在這本書學到什麼,是很好的導讀文章。
妙招二 #記重點
閱讀時不要輕忽便利貼的位置!
利用段落的位置,將紙張的左邊、中間、右邊,
分別規劃成前段、中段和後段
日後要重新回顧時,也能更快找到重點位置。
妙招三 #懂放棄
當我們同個主題的書看得多時,
通常裡面會有一些重複的理論會被引用,
如果你發現這段論述你已經學習過了,
請大膽的,跳過它!
把時間花在你沒讀過的,或是更需要思考的段落吧!
.
引用自 生鮮時書 粉專,感謝生鮮時書的精美圖解!
想掌握更多有效閱讀的技巧嗎?請看留言處 💬
讀書 重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化輸入為輸出】課程募資達 600人啦!(灑書慶祝)
感謝大家的支持,解鎖啾啾鞋的「啾音好書一年份」!
邁向下一個階段:達標800人就抽「mooink 6吋電子閱讀器」!
.
最重要的是,今天(9/30)是最優惠的早鳥折扣最後一天!
前往 https://bit.ly/3llqOKH 結帳輸入「WAKI200」課程現折 $200
.
你是想要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
還是被正職工作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
或是想透過內容創作,成為某個知識領域的專家?
.
想要吸收和整理很多資訊,但總是不夠有效率...
想要發表和分享內容,卻不知道如何讓成果最大化...
下班後的時間那麼少,該如何開啟成功的斜槓人生...
.
嗨,我是瓦基,平日在台積電擔任團隊主管,在高壓高工時的環境下,用下班時間斜槓經營自媒體:
- 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創立才兩年超過200萬次瀏覽,常被網友評論為最高品質的個人書評網站
-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一年來超過200萬次收聽,曾登 Apple Podcast Top25,長踞書籍類 Top2
我如何運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達成這些驚人的產出成果?
.
我想教給你一套方法,幫你運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讓吸收達到最高效率,讓產出獲得最好成果,我會透過「九堂課」的內容,讓你學到「三個步驟」有效吸收、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1. 輸入:有效閱讀,紀錄有條理的筆記
- 心態建立 / 閱讀的技巧 / 筆記的方法
2. 處理:整理大量資訊,精準提煉重點 (Notion)
- 蒐集資料 / 知識資料庫 / 歸納重點
3. 輸出:融合寫文技巧,轉化深度洞見
- 輸出框架 / 高效輸出法 / 一魚多吃輸出訣竅
.
報名這堂課程,你可以馬上學會:
- 如何「最有效率」吸收和整理資訊:閱讀書籍、網路文章和影音內容的訣竅,透過數位工具整理
- 如何「成果導向」輸出高品質內容:設定輸出的目標,套用萬用的框架,創造有邏輯脈絡的內容
- 如何「重複運用」同一份輸出內容:將有限的時間轉換成最大化的產出,輕鬆觸及各種社群平台
.
我也會教你,如何避免一開始我曾經遇過的失敗和挫折:
- 避免當你辛辛苦苦閱讀了一堆資訊之後,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又馬上忘個精光
- 避免記錄了好多資料下來,卻不知道怎麼有條理地整理,浪費了辛苦蒐集的資料
- 避免在創造內容的時候,因為缺乏高效率輸出的手段,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 避免你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創造出內容,卻沒有讓同一份內容發揮最大的價值
.
透過這堂課,你可以將所有感興趣的知識變得「看得懂、記得住、用得出來」:
- 學會「化輸入為輸出」的方法,你可以從容面對爆炸的資訊,強化自己的學習,深化自己的記憶
- 學會「化輸入為輸出」的方法,你可以把腦中雜亂的思緒,轉化成有脈絡和調理的圖文內容
- 學會「化輸入為輸出」的方法,你可以善用有限時間,發揮最大的成果,建立專業形象和個人品牌
.
今晚八點跟生活黑客 #雷蒙 一起在 生鮮時書 直播,記得收看唷!
讀書 重點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只要我長大」這首歌大家都會唱
小時候想趕快長大,是想做到一些事
後來才知道 #長大 是在失敗後能不能承擔這些事
今天內容有點濃,我們一起為長大重新再定義
.
@泰辣 Tyla @關韶文 關關 #本集畫重點
- 這輩子有什麼事情沒做會非常後悔
- 離職後自己當老闆其實害怕到不行
- 冷靜和瘋癲的背面不代表沒有軟弱跟傷痕
- 發現父母並不是唯一真理的時候
- 父母還沒辦法換位思考我之前,我能先換位思考他們嗎
.
友情宣傳泰辣新書
《面對這世界的惡意,我也會活得毫不客氣》
博客來網路書店 ‣ https://reurl.cc/dGYaQ2
誠品網路書店 ‣ https://reurl.cc/EnAQQA
誠品蝦皮商城 ‣ https://sho.pe/3kcz8e
MOMO ‣ https://reurl.cc/R0ppz9
金石堂網路書店 ‣ https://reurl.cc/R0NkDD
讀書花園網站 ‣ https://reurl.cc/bXvmyl
讀書 重點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醫師報到—林子宇醫師!林子宇醫師擅長的手術項目?與東東如何相識?加入依心唯美的契機|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即將在10月加入依心唯美醫療團隊的
林子宇醫師✨
來到東東的YT頻道做(竄)客(位)啦!
一起熱烈歡迎超帥的子宇醫師的到來吧~
想知道子宇醫師擅長的手術項目有哪些?
跟東東如何相識?加入依心唯美團隊的故事
想問更多問題底下留言喔👇🏻
最後記得把子宇醫師的IG與FB粉專追蹤追起來吧
想要預約子宇醫師諮詢的也手刀衝起來!
💡影片重點
00:00 搶先看
00:42 子醫醫師自我介紹
01:49 一句話形容自己
01:57 擅長的手術項目
02:17 怎麼跟東東認識的?
03:16 來到依心唯美的契機
03:49 追蹤追起來!
▸▸歡迎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
預約諮詢|https://follow-heart.com/drvictorlin_li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drvictorlin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drvictorlin_ig
#林子宇醫師 #自我介紹 #擅長手術 #眼袋 #雙眼皮 #眼部手術 #抽脂 #威塑 #自體脂肪 #身形雕塑 #英文 #中文 #台語 #國外讀書 #依心唯美 #依心唯美整形外科 #謝東穎醫師 #謝東穎整形外科
讀書 重點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生時期的我,就曾想過一個「定理」
那就是:筆記越少的人,成績越好
因為身邊成績好的人,筆記、畫重點的地方都很少,我卻很多...
今天分享的這本《Make It Stick》
有別於過去分享過的《超速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此書一開始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為何重複閱讀可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帶入本書重點
「讓你感覺到越痛苦的學習方式,效果就越好」
三位作者提供許多精彩的實驗以及論述,說服讀者:「別被學習時的主觀感受,而誤判了學習成效」
我得說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學習及閱讀的方式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