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地方社團看到許多朋友對苗栗地區的水情有很多疑問,也看到徐耀昌縣長跟陳超明委員、徐志榮委員都出來為苗栗縣大抱不平,但這其中卻有很多錯置的概念,長期待在經濟委員會的陳超明委員一定很清楚實際的狀況,但卻內行人講外行話,我認為反而會激化民怨,對於這次的嚴峻挑戰不一定是好事。
我的選區和住的地方正是這次首當其衝的限水區,以下幾個常被問的問題,希望能簡單解釋給各位朋友了解。
1. 苗栗不是很多水庫?為什麼要限水?
苗栗共有五個水庫,其中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鯉魚潭水庫為主要的公共給水水庫,三個水庫的有效水位都剩下近一成而已,而我們攤開全台灣的水庫來看,除了同屬中部的德基水庫也很低,其餘水庫多半都還有三成到五成的庫容量(除曾文水庫僅剩15%)。所以我想不是要修理藍營執政的縣市,而是因為苗栗、台中的水庫蓄水量真的不夠了。
目前的天氣預報也指出四月可能不會有顯著降雨,若不提前因應,以這段時間永和山水庫一天減少0.2%的速度,我們可能根本撐不到五月梅雨季就會無水可用。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五月梅雨季的狀況沒人說的準,而五月底前若沒累積降雨到300毫米,也無法解除紅燈警報。
2. 為什麼是人口最多的頭份竹南?其他鄉鎮為何不用停?
理由很簡單,因為永和山水庫狀況太不好了,本次分區限水的頭份竹南,就是永和山水庫及東興淨水場供應的區域,也因為這樣,不只有頭份竹南,同屬永和山水庫給水區的新竹縣寶山鄉、新竹市香山區、苗栗縣後龍鎮少數里也在分區限水範圍。
其他鄉鎮市如三灣、南庄、獅潭、泰安、卓蘭及大湖,由於沒使用水庫水源,暫無限水危機。而苗栗市、公館、頭屋、後龍、造橋、通霄、苑裡、三義、銅鑼、西湖則是有鯉魚潭水庫、明德水庫及伏流水、地下水系統支援,目前可以用減壓供水方式處理。
水的輸送配置是物質性的,跟電或訊號不同,因此有較高度的地區別和限制,一定要有管線想通連,不是想怎麼調就怎麼調的。比如說水情還很穩定的翡翠水庫就沒辦法把水給苗栗,只能送到桃園石門水庫而已,雖然目前桃竹幹管可通新竹,可是到了新竹就沒有再南送苗栗。
3. 苗栗的水不是都送去台中和新竹,我們不能留著自己用嗎?
身為苗栗的民意代表,我可以很輕鬆地跟著喊:我們水都不夠了,為什麼還要運到其他縣市給別人用?但水資源治理一個基本觀念的就是「區域治理」,因為水資源服務範圍與行政轄區劃分經常會是不一致的,在此特性之下,跨域治理更有其必要性。
我舉幾個例子,台北市、新竹市及彰化縣就是境內沒有任何水庫的縣市,因此台北市的用水仰賴新北的翡翠水庫,新竹市則由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支援,北彰化則由台中支援、南彰化為雲林支援,往南送水的台中市也有苗栗支援。
因此,水資源的配置不應該以行政區域來劃分,其必然會是區域調度,若是自己縣市的水庫自己用,沒有水庫的縣市情何以堪。
但問題來了,雖然鄰近縣市的水源能做支援,但為何新北能送桃園、桃園再送新竹,然後就斷了,往南也是苗栗送台中、台中送彰化,那苗栗缺水的時候誰來支援我們?雖然目前苗栗對台中的支援已有減少,對新竹更是大幅減量,但仍相當吃緊。
有些朋友會問,那苗栗提供新竹台中,為何新竹台中不用停?
但狀況是這樣,使用永和山水庫的新竹地區,這次也跟著供五停二,目前沒有要停水的新竹區域使用的水是新竹縣寶山水庫的水。而台中也是進行供五停二的限水。
以前北部多半是桃園在缺水,但前陣子啟用的桃園新竹幹管,卻變成桃園一天運送20萬頓的水給新竹用,發揮了非常大的功用,在極端氣候之下,什麼時候哪個區塊缺水誰也說不定。
所以應該建立更完善的支援水網,讓鄰近縣市可以做雙向的運送,目前甚至連讓縣內鯉魚潭水庫的區域和永和山水庫的區域互相支援都還沒完成。
4. 為什麼是供五停二?不能供三停一嗎?
最後一個,也是最多人在意的問題,為什麼是供五停二?停一天還可以忍一下,但連停兩天不只生活不便,許多學校和商家的日常運作都會受到影響,但這主要是技術上的問題。
首先,苗栗的兩個主要水庫,永和山水庫和鯉魚潭水庫區域其供水的方式並不一樣。永和山水庫的水由東興淨水廠處理後,主要是透過高低差以重力流供水,部分地區以加壓供水。而停水不是單純打開水龍頭就有水,關上水龍頭就沒水這麼單純,其中的操作相當複雜。
供五停二是水公司依照過去桃園限水的經驗,發現如果用分多次、停一天的方式,因為更頻繁停水復水,水管的管壓變動也更頻繁,水管爆管的風險會增加很多,且停水再復水,水管中的空氣會阻塞,必須先排氣,時間差往往也超過一天。
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重力流供水的方式,若採取供三停一或供二停一,那麼位處高處的住宅和社區,將會一直無水可用。
因位處低處的用水器具會先被補充,但因為供水的天數短,高處的水還沒被補充完全就會又到停水的時候,接著水一來又會先補充低處,如此反覆,高處始終用不到水。
因此,供五停二的五才是關鍵,加長供水時刻才能確保排氣時程,並讓區域內的用戶用水器具皆能補到充足水源。而這也是為什麼重力流供水的區域必須要用分區停供,若是以減壓方式,管末端會有水送不到的狀況。
鯉魚潭水庫供應的區域則是以加壓供水,雖然穩定度會因距離加壓站遠近或地勢高低而有所不同。但管末端仍不至缺水,因此可以用減壓15%來做調整。這也是為何全縣不同鄉鎮不同調的理由。
_____
我自己的碩士論文就是在做台灣的水資源政策研究,這一次缺水的討論中,許多人都聚焦在水庫上,但水庫是有壽命的,再怎麼清淤都會慢慢死去,遲早有一天台灣的水庫會滿(離槽型的比較沒有淤積問題,永和山是典型的離槽水庫),因此,在極端氣候下,完善支援水網、發展多元水源並提升其比例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像是伏流水、再生水及海水淡化(但海淡的高用電、高成本又是另一個問題)、提昇農灌技術等。
在水資源治理上,我們除了不該用縣市本位思考,更應該揚棄大水庫思維,高度仰賴水庫水源的狀況,若遇到水庫沒水,幾乎就是束手無策,只能等待老天下雨。台灣的降雨量一直不低,但因為地形我們留不住水,面對這次的危機,期許中央地方能攜手共同渡過。
__________
詳細停水範圍及臨時取水點資訊:https://reurl.cc/6y97AZ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變動重力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看】#2020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 #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嘗試。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思想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影像 | 李長潔
文字 | 李長潔
|
➡ #雙年展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偽學術觀展影片:https://youtu.be/M_3aMWFrOtk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變動重力源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很紅的核能機組-BWRX300】
#波蘭捷克愛沙尼亞都想要 #星期五講核能
幾個中歐或東歐國家持續在歐盟相關會議中表達,想要從強權中確保能源獨立以及達成2050碳中和都需要核能才能達到目標,當然這與他們既有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有大的關係(波蘭與愛沙尼亞都八成以上燃煤)。
即便建置大型核電廠將有助於他們正在起飛的經濟也可以替代燃煤機組,但是考量到資金需求以及政策穩定度,他們在規劃大型核電之外,也積極發展小型核電機組(SMR),畢竟門檻低,建置可以更快速,拿來練兵也是可行選項,尤其是在歐盟的轉型基金決定不撥款補助核電之後更有這樣的需求。
最近很剛好的,捷克、愛沙尼亞與波蘭三個位於波羅地海周邊的國家,都紛紛與GE-Hitachi建立了夥伴關係,而且都以合作建置小型反應器BWRX-300為原則,其中愛沙尼亞最近也開始與如Vattenfall等電力公司進行合作規劃小型反應器的設置,有望成為波羅地海周邊最快設置SMR的國家(2030年前)。而波蘭則是由民間企業主導,他們國家的第二大富豪。透過SMR的設置,這些國家都可再與國內當今倚重的工業製程做結合。
再看看GEH的BWRX產品,單就反應爐的設計來看是新三代。BWRX-300是基於GEH的大型反應爐ESBWR做的變更設計,而ESBWR又是ABWR的改造版,如果硬要說,我們的核四是BWRX系列產品的爺爺或奶奶了,也因為演進的設計,許多零件或結構並不需要一一跑過一遍核管會的許可,僅需要對反應爐整體進行審核,加快了申請流程,目前也進入審查階段啦,而有ABWR技術的日本與美國也可以更快的做出建置。美國境內電力公司紛紛表態要在2040~2050提供百分百潔淨能源之際,GEH的技術也成為選項。
安全與經濟層面上,GEH設計了這種新反應爐,以消除發生冷卻水流失事故(LOCA)的可能性,即便假使萬一真的發生事故,也因為被動冷卻與重力設計可以不需要外援,撐過至少七天也不傷及燃料棒或發生災難。而他們也消除輕水反應爐(LWR)中通常所需的龐大冷卻結構與迴路,因此,與ESBWR相比,每MW的混凝土和鋼材減少了50%以上,價格將比傳統的大型核電廠便宜60%,預計成本大約為35美金/千度,相當台幣一塊錢每度左右,可以與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競爭,並取代天然氣廠做快速可調度的升降載變動。占地面積也大幅減少為五分之一。
總的來說,中東歐國家們在核電上的布局是很全面的。當然台灣如果核四有機會的話...經驗也可以反饋到建置BWRX上,在成本與技術法規上都可以橋接,算是台灣可以切入的一款SMR,還有因為他與ABWR的共通性實在太多,只要BWRX存在,核四也不用怕買不到設備喔。
變動重力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變動重力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海奧華預言 #去九級行星的旅程 #thiaoouba prophecy
這個時候米歇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在一艘船上面,
遭遇了巨浪和海嘯,吞沒在海浪當中了。
就把你的身體的靈魂分成九個部分,
而最大的高級自我就是帶領這九個部分的靈魂
而每一層的靈魂就好像一個過濾網一樣,
如果含有雜質的靈魂,是不能提升的。
所以如果常常跟高級自我談天或者是溝通
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預知未來,
或者是在緊急關頭做出一些他平時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都是因為高級自我的關係。
而沒有雜質過濾的高級自我就會進入第二級,
而現在米歇在的海奧華星球,就是第九級的星球。
而地球只是第一級星球,需要高級的外星人去指導,他就跟米歇說:
而你雖然不明白我們講的話,但是你需要如實的記錄下來還有報導。
而在海奧華的人們,他們可以選擇有軀體,
也可以選擇和超智神靈結合在一起。
人體(靈體)是需要經過物質世界來體會和提升,
它會紀錄你無數次的轉世所學到的東西,
而人的身體原本是有輝光,就是Aura
但是人類大部分的研究就放在物理的身體上,這是錯誤的,
物理身體只是靈魂的一個載體,就好像一個交通工具一樣,
如果人的靈體次元不高,他的身體也好不到哪裡去。
身體終會有一天會損壞,但是心靈,作為靈體的一部分,永遠不會死亡,
越是注重在心靈成長,你越不會被物理的身體所拖累,
經而更快完成生命的輪迴。
過後Thao和米歇就離開了七聖殿,
就去見姆大陸的最後一個皇帝,他叫拉梯歐奴斯,
在三萬年前,由於是地殻的變動讓一塊大陸從太平洋浮了起來,
這片土地叫Lamar,也就是傳說中的姆大陸,
約二十五萬年前,阿萊姆X3星球,
也就是剛開始米歇在還沒到達海奧華之前,他們所看到的
發生核戰爭的那一個星球,他們在25萬年前來到了地球,
最先是開始登陸在中國,當地的人就說看到火龍從天而降
而因為恐懼而攻擊了他們,而阿萊姆人不得不防衛自己而殺了他們。
造成很多的人類死亡,最後他們就找到了姆大陸。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如果貿然登陸在姆大陸上面,
也可能會發生同樣的事情,所以他們先製造一個基地在月球上,
那之前有說到,巴卡拉梯尼人來到地球之前,發生小行星撞過後,
那時的地球還沒有月亮,月亮是在50萬年前,是被地球捕獲的,
它是一顆原本應該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它的軌道是螺旋狀的,
旋轉的速度大過大行星,隨著速度轉得越快,
它們很容易就被大行星捕獲。
而阿萊姆人就開始在姆大陸發展了起來,
他們也逐漸從月球的基地遷移到姆大陸,而姆大陸的城市叫薩瓦納薩,
它座落在一個巨大的高原上面,高原上面有個巨大的金字塔,
裡面的石頭是用阿萊姆的高科技,叫做超聲振動來切割,
接縫連一張紙也塞不進,這些石頭是從復活島上面的
哈拉頓採石場運來的。
有些是來自於姆大陸西南方的奴托拉,
這些巨石都是用反重力的平板車運輸到薩瓦納薩,
而到了高原上面,建築師就會用反重力的裝置控制巨石來排好,
金字塔的高度標準為440.01米,四個面就向著指南針的四個點。
埃及的金字塔也是仿效這種建築的技術而成的。
那麼金字塔究竟有什麼用?它是不是陵墓呢?
其實它並不是陵墓,其實它是用來捕獲
宇宙射線,宇宙能量,宇宙力還有地球的能量,
金字塔裡面的房間經過精密的計算,是可以接受宇宙訊息的,
而國王就是用這個房間和其他的星球做遠程的心電感應,
第二種用途就是控制天氣和製造雨,
在我以前的金字塔的神奇實驗裡面也有講到,
在俄羅斯,他們有做過金字塔的實驗,發現金字塔的四周
會比較少發生惡劣天氣,例如好像是地震啊~或者是天災等等
阿萊姆人也開始探索地球,用飛船去探索新畿利亞還有亞洲的南部,
還有美國的南部和中部等等,建起來殖民點,
而這些殖民點就開始發展起來了,
就成為考古學家傳說中的梯阿庫阿奴(Thiacuono),
離梯梯卡卡湖不遠,
那個時候還沒有安第斯山脈
由於那時海奧華人常頻繁的出現在地球上,因此地球有了很多的傳說
例如是巨獸,或者是噴火的飛船等等,開始有了海奧華的雕像,
但是很多雕像就被大洪水破壞了,只有少數的還保留下來
例如好像是在復活島的石像等等,
而在之前Thao也有給過米歇一個夢,
裡面就是說Thao的樣子其實是在復活島上其中一個雕像上面
由於米歇的靈力不足,因此他需要服用一種液體,
才可以和他們回到一萬四千五百年前的靈空,看到當時的姆大陸,
什麼叫靈空呢?靈空就是一個靈性的空間,
它是在每個星球誕生的時候,出現在星球外圍的一個時空,
它會記載這個星球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米歇喝了一些液體過後,
就和thao和姆大陸國王回到了一萬四千五百年前的姆大陸,
看到當時姆大陸的情景,也看到當時很多稀有的物種
例如有一種叫扇尾馬,它的尾巴好像扇子一樣,頭就好像海豚
當時的人們大概的高度和現在的人一樣,
他們就到了高原的金字塔上面,
看到有個巨大的白色球體連接在金字塔上面,
當這個白色的球體爆開過後,全部的人民就歡呼了,
原來是慶祝他們的國王靈體傳送。而之前已經有說過,
人的軀殼死亡就是靈體的解放,而國王的靈體就會離開他們
回到神靈當中。這時姆大陸的新國王就登基了,
他就是拉梯歐奴斯的前世。
突然畫面一轉,看到了整個薩奴鈉薩都陷在火海之中,
有很多飛船墜落,還有洪水淹沒了城市,火山爆發而山脈隆起,
而城市逐漸消失在其中。接著他們又來到了美國南部的梯阿庫阿奴,
這個時候,米歇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是在一艘船上面,
遭遇了巨浪和海嘯,吞沒在其海浪當中了
接著米歇就醒了,原來整個過程只用了十五分鐘。
Thao更和他解釋,如果他們需要干涉其他星球的事情,
需要遵守非常多的條例,
例如他們成功的阻止德國,成為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而任何的極權主義,就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倒退。
超智神靈不允許任何的人阻止其他人,做他們違反意願的事情,
就算是提升靈性的修為,也是需要按照個人意願才可以。
這時米歇就有了一個疑問,他就問thao說:
為什麼你們不直接阻止原子彈的發明呢?那麼也沒有這麼多人死亡,
人類也不會擁有那麼恐怖的武器,
當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的時候,
你們是不是也需要負上一定的責任呢?
thao說:他們那個時候可以儘量的伸出援手,但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就好像世界並不只是黑和白一樣,總有一些灰色地帶,
世界萬物都是原子形成的,
這個原子力量無論如何,一定會被發明出來的
如果原子彈沒有轟炸廣島和長崎,世界大戰也未必會結束。
海奧華人也需要遵守非常多嚴厲的條例,
他們可以觀察以後會發生的事情,而遵守個人自由之下,
幫助偏向真誠,正義的一方。
Thao還說道:地球上最危險的並不是原子武器,而是金錢,
第二是政治家,第三是記者還有新聞(和毒品)而第四個就是宗教。
以前的姆大陸的人沒有金錢,但是他們過得很開心
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地球人都被金錢所綑綁了,
你們可以想像一下沒有金錢的世界嗎?好像19世紀的時候,
藝術和音樂就在那個時候發展起來,因為那時候的人沒有像現在一樣,
被金錢所綑綁。而金錢就產生了這些政治家,
為了好控制人民,就開始愚弄人民,讓人民愚蠢經而比較容易控制,
而控制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控制媒體,那現在媒體大部分播放的
就是一些暴力,血腥,壞消息等等,大部分的好新聞比較少人願意看。
而很多的媒體被大肆報導壞新聞,是因為為了收視率嘛~
到最後還不是因為金錢嗎?
變動重力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奧華預言 #HenHenTV奇異世界 #thiaoouba prophecy
於是海奧華人就選擇了用集體幻覺,把所有的人民,
除了那12個祭司之外,讓所有人都逃離了那個城市,
用他們的高科技武器,直接摧毀了城市,把城市都變成了粉末
Thao就開始講解地球(人類)的起源,
在135萬年前,在人馬星座有顆星球叫巴卡拉梯尼星,
裡面有居住著黑種人和黃種人擁有了高科技,
開始有了人類的文明,最後發明了核武器,
由於是紛爭的關係,彼此就發生了核戰爭,
而把星球搞到不能再居住
,大部分的人類都死了,只剩下180黑人還有85黃種人,
他們是因為躲在這個避難所裡面而躲過了一劫,
而這一班倖存的人類就再一次有了文明。
這次他們就吸取了之前的教訓。
他們知道他們的星球即將要在五百年過後就會冷卻下來,
於是他們就在宇宙中尋找可以居住的星球,
首先他們是先選了火星,但是那時候火星人已經住在那裡,
火星人的身高大概是一米二到一米五,好像蒙古人的樣子,
但是他們發現火星也即將在4千到5千年也會冷卻下來,
所以就找到了第二個比較適合居住的行星,那就是地球。
黑種人就降落在澳大利亞,以前的澳大利亞
其實是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畿利亞是連在一起的。
而黃種人就降落在緬甸地區。那時的地球是有猿人,
而我在地球編年史影片也有講到,在290萬年前的南方古人猿
還有90萬年前出現的尼安德特人,兩者都處於石器時代,
為什麼200萬年還沒有進化吶?那時候我就做了一個假設,
假設人類已經是經歷過高科技文明衰退過後,
然後又重新回到石器時代呢?
他們兩種不同的人種就在開始在地球上發展出文明,
也把巴卡拉梯尼星上面的宗教信仰也搬到了地球,
由於黑種人宗教信仰的差異,使他們分裂出不同另外一班黑種人,
而有一班人就逃到了非洲紅海的地區。
在撒哈拉沙漠就建起了自己的神廟,
過後演變成祭司就擁有非常大的權力,而除了用動物祭神之外,
也開始用人體來祭天。祭司就開始迷惑人民,
實施愚民政策,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控制
宇宙的法則中,人的根本首要職責就是提升自己的靈性休養,
這些愚民政策根本就是違反宇宙法則。
於是海奧華人就開始干涉,先開始用通過夢的方式去警告祭司,
但是這些祭司就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而選擇不相信。
Thao說道:有時他們的立場也是很微妙的,
他們的太空船可以直接出現,但是就避免不了這些人會攻擊他們
因為他們也有高科技武器。
海奧華人也可以直接用高科技武器直接摧毀他們。
讓一切都回到了原點,但是這些人已經習慣了祭司的領導。
於是海奧華人就選擇了用集體幻覺,把所有的人民,
除了那12個祭司之外,讓所有人都逃離了那個城市,
用他們的高科技武器,直接摧毀了城市,把城市都變成了粉末,
接著在空中出現一團光芒,光團裡面發出了一個聲音,
警告人們,上帝(的憤怒)是可怕的。
而剩下的祭司就會帶領這班人,重新回到被糾正的道路上。
這些發生過的事情,就會被紀錄在文獻裡面,
有些是被改動或者是扭曲,就變成以後的宗教信仰。
那麼這個集體幻覺會不會是曼德拉效應呢?
在那個時間過了不久,就突然出現了一個小行星即將要撞擊地球,
由於是發生得太快,他們也來不及反應,
因此只有少數的人逃離地球,但是那個時候,
地球還沒有捕獲月球,所以他們只是逃離在外太空,
在地球的軌道外上面停留12週,等撞擊過後再回到需要幫助的地方。
但是由於他們估計錯誤或者是行星突然間加速而撞擊了地球,
因此很多的飛船都來不及逃離。小行星的撞擊讓地球的地軸偏離,
行星的碎片進入了地球裡面,引起了地殻變動和火山爆發,
出現了千座以上的火山,發出了有毒氣體還有岩漿,
令數百萬的人死亡。海水沸騰而成了雲霧,
然後又下起了傾盆大雨,在十二週過後,逃離的飛船不得不降落,
他們降落的地點是格陵蘭Greenland,飛船已經損傷了,不能再飛行,
雖然有一些儲備糧食,但是地球上大部分的動物和植物都沒了,
因此過後就開始了飢荒,也有開始人吃人。
在談話中,他們已經到達了海奧華星球,它是一個金碧輝煌的星球,
好像是有金色氣泡一樣,而空氣中好像散發金色的粉塵。
它們星球上面的顏色,超越了地球可以描述的顏色,
是物體自身發出的顏色,比所有的顏色更為逼真。
米歇就看到在地面上有很多好像半顆蛋的建築物,
有些建築物上面就有蔬菜,有些就光禿禿的,
有些大有些小,有些是躺著,有些就橫豎著。
在這裡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一半,而米歇需要戴上一些面罩,
因為這一些顏色可以令他癡迷,好像喝醉酒一樣,
這些顏色上的光子振動,會讓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出現共鳴,
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
而且他遇到所有的人都是非常愉悅的樣子,
還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同一個歲數的,沒有老人家還有小孩,
濤除了帶他去看他們的星球,森林,海洋等等,
他也看到一些用塔拉來飛行
塔拉就好像是一個手錶的裝置,帶在手上的,
另外一個手就抓著叫利梯歐拉克的控制器,
這兩個東西可以產生某種頻率和冷磁力,經而中和地心引力,
簡單來講就是反重力的裝置。
最後他們進到了一個最大的建築裡面,見了他們的七聖賢,
他們每個人身後就發出好像雲團般的粉色,
當他們活動時,就會發出金碧輝煌,帶有淡淡的粉紅色,
而且他們的頭頂好像有個金色光環在環繞,
有點像描述中的神仙和天使。他們的首領叫做濤拉,
他開口說道,說邀請米歇過來這個旅程,
是為了要他如實的報導這些旅程發生的事情,
還有一些對於人類的指導下的警示,建議還有忠告。
他說道:地球人類的文明已經進入了拜物主義,
讓人忘記了靈性的休養,這個文明比起真正的知識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他們海奧華的人們有職責去帶領,甚至懲罰帶領下星球的人們,
地球上最危險的並不是核武器,不是宗教,
而是拜物主義之下產生的金錢。這讓人忘記了靈性的提升,
當生命到了終結的時候,這些金錢都帶不走,不是很愚昧嗎?
而他們的一生都被金錢所捆綁
世界之初是由超智神靈開始的,他是宇宙的中心,
他為了要了解物質的世界,他用了四種能力去創造宇宙和星球。
第一種能力叫原子力,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原子子而誕生的,
也就大爆炸,而產生了宇宙,
第二種能力就是超宇宙力,就是在憑空想像當中而產生了世界,
可以用想像力來創造世界,
第三種能力叫超天體力,就是用來製造人類還有其他的生物的,
而最後一種能力叫超精神力,可以把他極小部分的靈魂注入在人體裡面,
它會占超我的九分之一,它也是高級自我的一部分,
而高級自我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自由靈魂,負責指導其他九個靈魂。
這裡我真的看了很多次總算明白了一點點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