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一個當下,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
前一晚的人類圖親子教養線上課程裡,里拉老師在回覆學員的問與答之間給出了好多溫暖、中肯的訊息,其中有一個橋段,是我心中一直無法完整傳達出來的中心主軸,里拉老師非常清晰的傳達出來了!讓我在這螢幕的一頭猛點頭+嗯嗯作響😍
作為一個主要教養者,望向孩子時,總是忍不住有好多的擔憂,擔心這個、害怕那個⋯,那是 #大腦想像出來的擔憂,想像出來以後,大腦才能合理的出面解決。
於是,我們順從大腦的訊息,想方設法,為難自己及孩子,預先防範、鋪陳,等著備戰。
我會的孩子也應該要會,我不會的孩子得要學會,無論如何會越多越安心。
#你擔心的事當下發生了嗎?
欸⋯好像還沒有⋯
瞎操心是主要教養者的專屬配備🙈🙈
然而,在這個當下,你有沒有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陪玩的時候,待在一旁的你很忙嗎?忙著解釋正確玩法、事先幫孩子排除問題、積極引導孩子做更多?
孩子有爭執時,待在一旁的你急急忙忙介入其中,想要做一個合理的仲裁及把握時機好好教育?
孩子哭鬧的時候,急著想要趕快搞定,讓孩子安靜下來?
要準時吃飯、準時睡覺,安排一堆課程為了讓他跟上不知道是誰的腳步?
教了孩子幾次,就期待孩子記住並且熟練?
然而,在這個當下,你有沒有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先看看孩子的身體反應,觀察一下孩子的模式;再看看自己的身體反應,觀察一下自己的感受及反應。
#讓你的大腦做一個觀照者🤓
你才有可能看見當下真實的模樣。
最常發生的狀況劇之一-2個小娃兒在搶東西,我通常會先觀察他們的互動。
有的孩子會攻擊對方、有的孩子會放棄、有的孩子會緊緊抓著(⭕️⭕️就是)、有的孩子會奔向大人求救⋯。
如果沒有攻擊行為,我會讓孩子自己解決,繼續在一旁觀察⋯
孩子知道這是在搶東西嗎?還是孩子只是在表達想要一起玩?孩子知道想玩別人的東西時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嗎?孩子為什麼出手攻擊?孩子為什麼就放棄了?孩子為什麼緊抓著不放?孩子嘗試過不同的方法嗎?跟誰學的?
我感覺我自己的腦袋很忙碌,但是身體很冷靜。
觀察我的孩子⋯⭕️⭕️的自主個性非常鮮明,對人事物的喜惡非常明確,模仿力極強;你怎麼對待她,她會回敬一模一樣的方式,如果有人搶她手中的東西,她不會來跟大人告狀求救、也不會哭哭啼啼,她會毫不客氣地想辦法搶回來,然後再也不給搶她東西的人機會拿走;但是如果你拿別的東西跟她交換,她會願意換出手上的東西,如果她喜歡你,不用換她也會讓給你一起玩;開始會說話以後,她會學我的口語表達,但是還是用他的方式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3爻腦袋想嘗試太多蠢體驗,被天生好手2爻身體的⭕️⭕️嫌笨🙈🙈🙈)——(媽咪的意志力空白非自己無誤🤦♀️)
她有狀況時,我通常會先問她:「你需要我的幫忙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她會說:「不用了!我自己就可以了!」,或,「嗯!請幫幫我⋯」
然後我會試著敘述一遍他遇到的困難,詢問/確認她需要被怎麼樣幫忙,然後帶著她一起做一遍,當她能夠自行完成後,我會再重複描述一次處理的方式及結果;自此之後,當同樣的狀況再發生的時候,我會觀察她是否還記得之前的方法,也觀察她是否會採用新的方法,再觀察她是否需要協助,然後才是提醒,再重複前面的幾個步驟。
我覺得,2爻身體的⭕️⭕️真的蠻厲害的!大部份時候都是很快就上手,剩下的只是她自己的選擇,要不要採取不一樣的方法,想要什麼結果。
她知道不能動手打人,但是可以堅持不放手,她知道如何釋出善意開口詢問,也知道可以放手換玩別的。
在那個當下,我知道,我和我的孩子真真正正在一起。
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固定要遵守的遊戲規則,沒有過多的焦慮,沒有過度的期待。
我眼中的她,跟在我身邊的這個她,是同一個她。
#這讓育兒生活充滿驚喜而非焦慮❤️
你的期待來自於焦慮嗎?
#不要總看見大腦想像出來的未來
#在孩子身邊的每個當下都好重要
#讓孩子一開始就成為他自己
#自己長出來的力量最可靠
#父母是最好的關照者❤️
圖為認真等茶喝的1y11m15d⭕️⭕️
-
👋揪👋
🎋/平日小玩伴/
每週三,14:00-17:00,(8/5、8/12、8/19、8/26)
地點在捷運小南門站(台北市延平南路上)附近的室內兒童遊戲室。
#歡迎私訊了解更多😊
空間裡有許多不錯的遊具供孩子自由選擇,主要讓小娃兒們熟悉環境及新朋友,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要玩什麼或自己玩還是加入新朋友,媽媽們純放鬆😊
歡迎家有1-3歲小娃兒的你們加入我們,一起來玩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誦持強大「嗡」字真言的八大好處 00:00 12:30 當我第一次開始練習瑜伽時,我比較驚訝的是參與吟誦是何等容易和自然的感覺。我曾在電影中看過和聽過宗教練習的誦經,但是我有從來沒有真正去做直到上一堂瑜伽課。它是一個咒語來著毫無疑問,一個強大高振動的咒語,因為你就是可以感覺到它,誦唸「嗡」(Om)音...
「讓你的大腦做一個觀照者」的推薦目錄:
讓你的大腦做一個觀照者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誦持強大「嗡」字真言的八大好處
00:00
12:30
當我第一次開始練習瑜伽時,我比較驚訝的是參與吟誦是何等容易和自然的感覺。我曾在電影中看過和聽過宗教練習的誦經,但是我有從來沒有真正去做直到上一堂瑜伽課。它是一個咒語來著毫無疑問,一個強大高振動的咒語,因為你就是可以感覺到它,誦唸「嗡」(Om)音有許多關於心理的、身體的和精神的好處,甚至一些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它對健康的益處。
根據《吠陀》經(Vedas)記載,典型的聲音如海浪拍打著海岸,風拋擲樹葉等等聲音,發生在彼此敲擊著對方而形成空氣分子的波浪,接著我們感知到聲音。然而,「嗡」音是由本身所展開,因此它被視為宇宙的聲音,組成所有一切之所是。正如尤迦南達(Yoganand)上師所說的,誦唸「嗡」代表所有意識的展現。﹝來源﹞
梵語「嗡」字發音就像「歐姆」,據說是代表三重分段時間﹝清醒狀態、 睡夢狀態與深眠狀態﹞。「嗡」也代表神,源頭,或宇宙意識,它被認為是造物者聲音,代表創造裡的所有之所是,它容許它的實踐者加強脈輪的能量然後向上流動,然後從頂輪向外開展。
根據瑜伽文獻、印度教和佛教,「嗡」也是關係到第三眼脈輪的真言,當誦唸「嗡」 時可以清理和和平衡你的第三眼,「嗡」也涉及到頂輪,代表與源頭的連接。
你可能會注意到的八個誦唸「嗡」的益處:
幫助減少壓力
《國際瑜伽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誦唸「嗡」音會降低大腦邊緣系統的活動,這是大腦中和壓力,情緒,學習,以及動機有關聯的部位。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儀器來監測大腦活動,研究人員發現誦唸「嗡」放鬆大腦,因此可以減少壓力,另一項研究發現它可以用來治療抑鬱症。
改善注意力
如果你熟悉冥想,我確信你能想像誦唸咒語「OM」是如何可以提高注意力。瑜伽文獻裡討論到瑜伽的「八支」(Eight Limbs)﹝即八種方法﹞,第六種是Dharana,是梵語的「專注」,在練習專注時,一個人可以利用冥想以及吟唱咒語,以達到最大專注力,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瑜珈功修行者是完全處於當下,因而能夠減慢心智活動,就專注在一個目標上,抑或是完全讓頭腦安靜下來。
平衡你的情緒
如果你曾經感到一點失落或稍微情況不好,誦唸「嗡」音可以幫助你連接本我和平衡你的情緒,你可能會發現,隨著你持誦,你的頭腦開始清理,這是因為你專注在一件事,「嗡」的聲音或振動發散,「嗡」擁有大自然一切相同的頻率,讓你進一步做連接,並且向內看。
強化脊椎神經
當你發出「嗡」音第一部分,「阿」音時,振動從腹部發出,可以協助支援你的脊椎神經,據說一個人常常誦唸「嗡」音,他的脊椎神經可能變得更有效能。
減輕胃的問題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冥想可以減輕大腸激躁症( IBS)症狀和改善腸道健康,研究顯示,藉由引起放鬆的反應,練出者展現IBS症狀得到緩解,降低焦慮,以及得到整體更佳的生活品質。誦唸「嗡」也能誘導放鬆的反應,因為這是常見的冥想練習,所以下次你胃痛時,也許唸誦「嗡」也可以協助你胃的問題。
改善心臟健康
在過去,冥想已被證實能改善心臟健康。如果一個人連續誦唸「嗡」多次,這可被視作一種冥想,特別是因為誦唸「嗡」之後的靜默是冥想重要的部份。2006年一份針對「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TM)的效果研究,這是一種靜坐形式,練習者不斷重複一個咒語,結論是TM可以改善血壓和心臟自主神經系統,以及降低冠心病的風險。
改善精神的靈活性
2010年一份研究調查,誦唸「嗡」對心靈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誦唸「嗡」結果會同時獲得靈敏的精神和生理上獲得休養的雙重效果,這是有道理的,打坐和唸佛事實上可以提高專注力。
幫助自己擺脫負面情緒
誦唸「嗡」創造在體內積極的振動,然後可以吸引正向能量進入你的生活,誦唸「嗡」讓你專注在你的第三眼脈輪和目光向內觀照,靜默你的頭腦,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負面想法,喋喋不休或似乎不能停止思考,試著誦唸「嗡」幾次,看看這樣是否可以幫助將頭腦的心智活動慢下來。
最後的想法
誦唸咒語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每個人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同,有時我會在開車時吟唱「嗡」幾次,或特別是練瑜伽之後,它幫助我讓心平靜下來和轉向內在,記住我們內心都存在著愛,不要害怕走出你的舒適區,你也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