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知名期刊"The Lancet"這個月發表了三篇系列文,探討目前有關下背痛的實證醫學。史考特曾經受下背痛所苦(但久病並沒有成良醫QQ),對這個題目特別有興趣,擷取幾個我認為有趣的點與大家分享:
1. 下背痛是一個成因複雜的疾病,生物力學、心理、社會因素、共病都參與其中。
這是什麼意思呢?
即使到目前,主流觀念還是認為下背痛是一個「力學」問題。意思是我可能彎腰拉傷了某條肌肉、韌帶,或是抱貓咪時不小心讓椎間盤突出。不管是姿勢不良、外力、或是筋膜失衡,這些都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待下背痛。
但有趣的是,目前的研究發現組織受傷、或姿勢不良並「不能」解釋所有的下背痛。
例如做MRI核磁共振,我們會發現下背痛的族群有很多產生了椎間盤突出,但沒有下背痛的健康人也會檢查出很多椎間盤突出。
就姿勢來說,彎腰駝背應該是下背痛的主要來源吧?但奇怪的是,在研究上我們也無法很一致地將兩者做連結。很多駝背的人像沒事一樣走來走去,但有些姿勢100分的人卻痛到生活無法自理。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許多下背痛病患有些共通點,卻都跟生物力學無關:
A. 憂鬱
B. 焦慮
C. 災難化(Catastrophising,對某個問題產生不成比例的負面信念)
D. 恐懼避免(Fear-avoidance,因為害怕傷害脊椎或害怕疼痛而避免特定身體活動)
這些科學發現讓學者相信,許多心理甚至社會層面的因素也與下背痛脫不了關係。
史考特並不是說肌肉拉傷或椎間盤突出不會造成疼痛,它們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是兇手!只是每一個下背痛的人,如果都只從力學的角度去處理,會忽略掉許多重要的治療機會。
2. 下背痛的根源很難很難很難被確定
確實某些組織會造成下背痛,例如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炎、或是脊椎與椎間盤間Endplate的病理變化,但在實務上,我們很難確定誰是疼痛的來源。
關聯性不等於因果關係,這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吧?
A跟B兩件事情同時發生,並無法證明A會造成B。一個駝背的病患走進診間主訴下背痛,我們並無法確切知道是:
a. 駝背引發下背痛
b. 下背痛引發駝背(這個情形也很常見!)
c. 他本來就駝背但一點也不痛,只是昨天在浴室跌倒所以下背痛
如同剛才我們提到的,椎間盤突出有可能不痛、骨盆前傾有可能不痛,即使照了X光片甚至核磁共振,大部分的下背痛都還是難以獲得確切的診斷。
也因此,學者將這種病因無法確診的背痛稱作「非特定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
這個議題其實史考特一直想談,還是昨天看了「到底可不可以轉脖子」一文,才終於忍不住想提出來分享。
史考特常常被記者或節目製作單位問:什麼樣的動作NG?哪一種坐姿容易下背痛?常常翹腳會不會怎樣?
我內心都非常非常猶豫,因為就嚴謹的科學角度,我實在無法給出一個100%的答案。
假使我隨便給出一個答案,例如:坐著的時候不要駝背,不然會下背痛。我不僅是以輕忽的態度回答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更可能無意間加重了許多觀眾的下背痛!
記得嗎?上面我們提到了災難化與恐懼避免,如果一位觀眾聽了史考特的話,他可能會盡可能地避免一切彎腰的可能性,並且錯誤地相信他的下背痛是來自於長期駝背坐姿。根據目前下背痛的多因子理論(力學、心理、社會),避免駝背不僅徒勞無功,更可能加深他對自己「脊椎損壞」的負面信念、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能做、加劇對動作與身體姿態的焦慮情緒,最後反而導致下背痛無法好轉。
史考特對於許多無實證根據的疼痛小常識很不認同,如果僅憑自己的一家之言就以聳動的方式在民眾心中奠定錯誤觀念,這個不能做、那個會受傷,那麼最終我們反倒無形中加重了造成疼痛的心理因子,將病患自癒的能力從他們手中拿走。
還是要強調,本篇文章並不是否定力學問題在下背痛中的角色,我還是不認可彎腰椎做硬舉,研究也確實認為重複的粗重勞力工作與下背痛有關。
(但骨盆前傾真的跟痛不痛沒啥關係,2008年的統合研究說:脊椎曲線與脊椎健康、疼痛間沒有關聯性。文獻出處: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028253)
此外,下背痛仍有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表徵,例如腫瘤、感染等。如果您有下背痛的問題,請不要私訊史考特,請找復健科、骨科醫師看診。
The Lancet文獻出處:
http://www.thelancet.com/series/low-back-pain
貓咪坐姿疾病 在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醫師與貓男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時會聽到顧客問到:「貓咪吐了一點點的血跟食物,可是她整體看起來都還正常,該帶來看醫生嗎?」或是「貓咪拉了兩天的肚子,可是精神及食慾都還不錯,還要帶去檢查嗎?」通常遇到這些問題,我只能懇求飼主盡快將貓咪帶到動物醫院來,因為比起狗兒,貓咪非常擅於故作堅強。
由於天性使然,大自然中許多貓科動物都非常會隱忍病痛,避免因身體不適而有給天敵任何攻擊的機會。家中的貓咪也是如此,雖然在家中沒有天敵,但貓咪仍保留了這個習性,導致大多飼主都是在貓咪身體情況非常危急時才發現不對勁,而通常也喪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因此,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貓咪身體不適時的行為特徵,若您觀察到家中的貓咪有以下行為或任何您認為不對勁的情形,請立即將貓咪帶到動物醫院進行檢診,避免延誤。
1.貓咪的習慣改變
這情況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例如超好動的貓咪突然變得很文靜,平常會想玩遊戲的時間變得一直在睡覺等。很多人都會認為可能是貓咪年紀大了,體力變得比較差,但事實上,突然的行為改變以身體不適的機率較高。
2.貓咪變得不喜歡被撫摸,想獨處
若貓咪被摸了就要咬人或是躲避,不時發出嚎叫聲,可能就是因為身體有哪個地方感到疼痛或不舒服的緣故。
3.貓咪只用某個特定的姿勢睡覺、休憩
例如患有退化性關節疾病(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DJD)的貓咪會固定躺向某一側,避免壓迫到疼痛的部位,而這類型的貓在坐姿上也常看到與一般貓咪不同的地方。
4.貓咪變得比平常更愛躲藏
如文章開頭所述,貓咪出於天性,會在身體不適時躲藏起來,避免遭受天敵攻擊,並且變得不愛與人或家中其他動物互動。
5.過度去舔舐毛髮
除了焦慮及恐懼會有如此動作,疼痛也會引發貓咪過度舔舐該部位而造成脫毛、紅腫等,此現象有時在患有膀胱炎(cystitis)的貓咪也可以看到,貓咪會把腹部毛髮舔禿的情形。
6.不再自我梳理
此現象並非貓咪年老而疏於梳理,而是指貓咪因梳理過程會疼痛,導致貓咪不願意自我梳理,外觀顯得邋遢油膩。
7.貓咪的眼神恍惚
在我臨床經驗中,常可以發現當貓咪患有重疾或是臨終之前,眼神都會表現得非常恍惚、黯淡無光,看似遙望遠方,對眼前的事物不感興趣。
8.排泄習慣改變
撇除心理因素,生理的疼痛也會改變貓咪排泄的行為,例如關節疼痛會導致貓咪不願意跨進貓砂盆,而寧願排泄在其他地點,既使您每天固定將貓砂盆清潔乾淨,貓咪可能也會有亂排泄的現象發生。
Photo from: tuvez.com
貓咪坐姿疾病 在 台灣摺耳貓病友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折耳貓只要長時間坐姿就有可能身體不適所造成,這樣病徵被當成可愛象徵. ... 認識飼主能良性地勸勸他不要太過張揚摺耳貓的照片,或是相反的請她宣導摺耳貓的疾病與問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