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羅一鈞和薛瑞元都是傳奇性人物,我們的防疫團隊都是頂尖人才,他們的共同點EQ高又親民
反觀…常自稱科學家智商157的柯文哲根本不能比
轉好文:
真正的聰明與能力不需要老在嘴上吹噓,本文簡單介紹三個政府內值得認識的人物,資料來源從網路收集整合。#已經非常簡單介紹卻還是文很長
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世界知名的自由軟體程式設計師 #唐鳳,5歲開始閱讀各國經典著作,小一解出聯立方程式,八歲開始從書籍上學習程式設計,也開始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小學時學習跟思想遠遠超過同年齡人,被允許上課期間自行到圖書館閱讀,後來被建議轉入資優班,在資優班依然非常優秀屢遭排擠,以及一些適應不良的因素後來轉學過好幾間小學,最後在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講師楊文貴建議與安排之下,一周三天在小學上課學習與同學間相處的人際關係,另外三天前往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滿足求知慾望,學習特別安排的高深知識內容,這時候她只是小學生。
國中一年級時,憑藉著自己設計的電腦程式贏得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第三名,獲得保送第一志願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資格,但就學不久後在 #全球資訊網 認識網路的無限可能,能與研究人員討論最新的知識技術,發現課本內容過時,對教育的想法有所轉變,決定輟學離開傳統學校教育而在家自學。
14歲與其他人共同成立資訊人文化事業公司,初期以出版電腦書籍為主,隔年唐鳳創作出能在網際網路搜尋資訊的應用軟體「搜尋快手」,12月資訊月展覽會場推出後,立刻受到電腦族群關注,不到1個月便銷售1萬多套。
16歲起投入實務工作成為網際網路創業家,獲得旺宏電子董事長、宏碁元老、英業達集團主管等資訊圈著名人士擔任顧問協助,甚至讓英特爾投資成為股東之一。
而後前往矽谷多次創立與出售公司,33歲時唐鳳完Socialtext公司和蘋果公司交接工作任務後決定退休回台,但回台後繼續轉而擔任蘋果等公司的顧問採取遠端工作模式,每小時的顧問費為於1塊比特幣等價的貨幣。以及投入公共領域和公民科技社群的開發專案。
2014年至2015年間擔任行政院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計劃顧問,也是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同時與法國外交部、法國經濟財政部、巴黎市政府、西班牙馬德里市政府在數位治理領域合作。2016年8月,行政院院長林全任命曾有網路創業經驗的唐鳳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本段直接擷取自維基百科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 #國民女婿羅一鈞,小學唸了五年因成績優異跳級就讀國中,高中考上建中後跳級 #以全國榜首成績進入台大醫學院只花6年即畢業。
2001年9月放棄國軍醫官資格,轉而報名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的徵選,自願到非洲馬拉威擔任外交替代役,2003年6月退伍離開了馬拉威,進入臺大醫院的內科住院醫師。2006年7月,成為臺大醫院感染科總醫師。
2008年考取疾管局防疫醫師投入公職,隔年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受訓。2014年8月擔任首席防疫醫師的羅赴奈及利亞協助台商僑胞防範伊波拉病毒。
2016年被任命為疾管署副署長,2019年12月從批踢踢論壇上發現有網友提及中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SARS案例,羅馬上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單位查證,並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因而台灣能最早警覺與設法防堵五廢病毒。
#相關新聞護國神文
https://youtu.be/WY8CraHMioI
2020年開始投入COVID-19幕後疫調、疫情分析、防治政策的訂定等。
衛福利部政務次長,婦產科醫師 #同時也是律師 雙師薛瑞元。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婦產科職業十多年後,因為全民健保的實施,以及一次小小的醫療糾紛之後,決定重新參加大學聯招,考取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順利畢業及考取律師資格,還有雙和醫院副院長、屏東縣衛生局局長等等資歷。
許多非常頂尖的人才在政府裡競競業業的做事,而他們從來不用去吹噓自己的智商或學歷,真正的能力是看在位時每一次面對挑戰的表現,而非早已過往的考試分數或文憑。
唐鳳的圖文特別長或大張沒有私心,已經非常努力簡寫了,還有覺得這張照片拍得不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 菅野裕樹 創立一間公司,就像開始下棋時的佈局一樣,要把將來的方向、方針、大局觀,都考慮得很仔細,深思熟慮才可以行動,因為走錯步就不能回頭。而經營一盤生意也如弈棋般,要就當時的情况作最好的決定,當行錯棋時則立即作出修正,希望盡快令全盤棋局恢復平衡,其實這道理做人如是做生意如是。 ...
財政學系學校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財政學系學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825新加坡聯合早報
*【川普第二任期施政重點要中國為冠病負全責】
美國總統川普競選連任陣營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前夕發表川普第二任期施政綱領,其中包括要中國為傳播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負起全責。美國之音報導,川普競選陣營在其第二任期施政綱領中列出了在經濟、教育、外交政策與國防等十大領域的施政重點,包括在未來10個月當中創造1000萬個工作機會,在2021年帶領國家脫離冠病疫情、並恢復正常,以及維持和擴大美國無以倫比的軍事力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49
*【川普正式成為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24日開幕,正式提名現任總統川普為202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將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展開角逐。川普當晚發表演說時再次警告,11月3日的總統大選可能“被操縱”,但依然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48
*【日相再入院體檢 分析稱日本已步入後安倍時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4日再度前往醫院做體檢,有報導透露他近日將有重要宣佈。一些分析員指出,日本已步入後安倍時代。安倍17歲起就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2007年他也因健康問題辭去首相職務,現在外界又再猜測歷史或要重演。6月他到慶應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例常體檢,上週一做第二次體檢,昨日再做追加檢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77
*【世衛統計:多國加快速度 全球逾百種冠病疫苗處於研發階段】
最近一段時間,多個國家的冠病疫苗研發加速取得進展。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100多種冠病疫苗處於研發階段。世界衛生組織在疫情之初預計,即便一切順利,疫苗研發也需要12至18個月時間。世衛的最新資料顯示,全球冠病疫苗研發在“提速”。截至8月20日,已向世衛組織報告、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冠病疫苗達30種;而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有六種,其中三種來自中國,一種來自美國,一種來自英國,還有一種由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和美國輝瑞製藥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此外還有139種候選疫苗處於臨床前評估階段。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74
*【媒體稱因川普施壓 美食品藥管局緊急授權以血漿療法治冠病】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宣佈,緊急授權使用血漿療法治療冠病。FDA星期天發表聲明說,冠病康復者的血漿可能有效治療冠病,其已知和潛在好處大於已知和潛在風險。美國媒體《國會山報》稱,FDA是因總統川普施壓而批准使用血漿療法。血漿療法是把冠病康復者體內富含抗體的血漿,用在冠病病人身上。FDA早已批准在某些情況下以血漿療法來治療病人,例如重病患者或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75
*【血漿治療還在試驗階段 有效性難下定論】
冠病病患在康復期間,體內會產生大量可對抗病毒的抗體,採集這類病患的血漿可以用來治療其他病患,這種治療方式並不新,也有一定局限,臨床效果也不明確。恢復期血漿治療(convales-cent plasma treatment)的原理是把血清(serum)從康復病患的血漿中分離出來,再為其他病患注射,希望用當中的抗體協助對抗病毒。這個方法早在100多年前就用在德國的白喉病病患身上,在後來的sars和伊波拉病患身上也曾用過。無論從有效性或採集適合血液而論都存有風險,因此在醫學界被視為一種暫時性手段,一直無法推廣。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79
*【病例雖持續激增 意法表明不再全面封鎖】
歐洲冠病病例持續激增,促使多國加緊防疫措施,但義大利和法國都表明,不會再度實施全面封鎖。最新官方資料顯示,義大利每日新病例過去五天幾乎翻了一倍,週三為642起、週四845起、週五947起、週六1071起,星期天達1210起,是5月12日以來的單日最高增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80
*【康復的香港男子再次感染 屬全球首例】
一名冠病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第二次感染冠病,屬全球首例。該33歲男子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冠病,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再度確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65
*【韓首都圈學校全面線上上課兩周】
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俞銀惠25日表示,首都圈中小學等學校將從週三起全面轉為線上上課。這項措施為期兩周。韓聯社報導,韓國首都圈中小學等學校此前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俞銀惠週二上午緊急召開聯合記者會時表示,鑒於近期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首都圈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將從8月26日至9月11日轉為線上開課。但正在備考的高三不受此限。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75
*【佛奇:匆促推出冠病疫苗將拖累其他疫苗研發】
美國頂尖傳染病專家佛奇接受路透社電話專訪時警告,以大規模試驗證實一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安全、有效之前,就緊急授權供應疫苗是個壞主意,並將對其他還在進行的候選疫苗試驗產生負面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71
*【世衛:172個國家地區加入全球冠病疫苗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4日表示,目前已有172個國家和地區表示加入世衛組織主導的COVAX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計畫,目標是2021年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至少20億劑安全有效的冠病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52
*【威斯康辛員警向非裔男子開槍引發動亂】
美國威斯康辛州發生員警向非裔男子開槍事件,引發抗議活動和動亂,為避免衝突升級,該州州長部署了國民警衛隊,並實施宵禁。事發於當地時間星期天(23日)晚上,威斯康辛州基諾沙市(Kenosha)一名員警向一名據稱手無寸鐵的非裔民眾開槍。威斯康辛州州長埃弗斯確認非裔男子名叫雅各•布萊克(Jacob Blake),傷勢嚴重。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51
*【俄表明有意同中國合作發展5G】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星期天表示,俄羅斯有興趣並準備同中國與華為公司合作發展5G技術。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拉夫羅夫當天出席一個青年教育論壇時表明,在發展5G技術的問題上,俄羅斯絕對不會追隨美國的腳步,簡單地拒絕與中方尤其是華為公司合作。他說:“相反的,我們有興趣與其他國家進行互動,共同創造現代技術,並把這些技術引入現實生活中。”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78
*【秘魯百多人違例聚會 警方臨檢釀踐踏慘劇】
南美洲國家秘魯冠病疫情嚴重,但首都利馬一家夜店上週六晚卻違反防疫措施,舉行約120人參加的聚會。警方接到舉報前去突擊檢查時,聚會者競相逃跑,結果互相踐踏,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六人受傷。警方說,發生這起悲劇是因為聚會者被困在唯一的出口和通往街道的樓梯之間,而唯一的出口在混亂中被關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5-1079481
*【菲南連環炸彈爆炸 造成至少15死75傷】
菲律賓多事的南部24日發生連環炸彈爆炸案,造成至少15人死亡,75人受傷,死傷者很多是軍警。當局懷疑兩次顯然相連的襲擊是激進穆斯林武裝分子所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825-1079456
*【深圳創業板註冊制首批集體上市 18新股全暴漲】
在深圳特區即將慶祝成立40周年之際,深圳創業板昨天迎來註冊制首批企業集體上市,18只新股全部暴漲,其中漲幅最大個股大漲逾10倍,創2000年以來A股新股首日最大漲幅。受訪學者認為,中美科技和金融摩擦不斷升級,中國擴大首次公開募股(IPO)改革旨在搶佔先機,提高對中國科技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的吸引力。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0825-1079527
*【美股股東轉換港股 美企或可續用微信 兩利好消息推動阿里巴巴騰訊股齊漲】
淡馬錫證實,已將15億美元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ADR(預托證券)轉為港股,加上巴美列捷福、銘基環球投資等主要機構投資者,共有數十億美元阿里的ADR轉換成港股。捲入中美科技戰漩渦的兩大新經濟股龍頭阿里巴巴及騰訊,昨天均在利好消息刺激下上漲。阿里巴巴的美股股東加快轉換港股,以及美企可望繼續在中國使用微信,分別是推動這兩檔股票表現亮眼的因素。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0825-1079525
*【TikTok就美國政府相關行政令提起訴訟】
總部位於洛杉磯的互聯網科技公司TikTok向美國一聯邦地區法院遞交控告書,正式控告美國政府日前發佈的與該公司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有關的行政令違法,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5-1079558
*【消息人士:字節跳動投資人打算利用持股融資收購TikTok】
消息人士透露,字節跳動的投資人正在討論利用其持股融資收購旗下短視頻應用程式TikTok。字節跳動一直在討論分拆TikTok北美、澳洲、紐西蘭的業務給潛在的收購者,當中包括微軟及甲骨文。美國總統川普早前下令這家中國公司斷絕這個社群媒體與美國的連結,因擔心該公司處理個人資料存在安全疑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72
*【中美貿易代表通話 同意繼續推動貿易協定落實】
中國副總理劉鶴今天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財政部長努勤通話,雙方同意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據新華社報導,也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劉鶴,今早應約與萊特海澤和努勤通話。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70
*【回應中美脫鉤 王毅:強行剝離既有合作 最終傷及自身】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強調,所謂“脫鉤”論調既不可行,也不合理。如果只是對此進行政治操弄,則是無視自身發展需要,損害普通民眾的福祉,形容這是“一條註定走不通的死路”。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53
*【中國風險增大 鴻海等企業考慮在墨西哥建廠】
消息人士透露,中美貿易戰以及冠病疫情促使企業重新審視全球供應鏈,臺灣電子公司鴻海集團以及和碩等企業正考慮將新廠建在墨西哥。鴻海與和碩是知名代工企業,為蘋果等手機廠商提供代工。這些企業將與哪些墨西哥企業合作,暫時還不得而知。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稱,鴻海有意讓這家工廠生產蘋果的iPhone。但消息人士稱,並無跡象顯示蘋果直接參與這項計畫。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5-1079550
*【戴耀廷:遭港大解雇如經歷死亡 但受支持者捐款鼓舞再出發】
香港“佔領中環運動”三名發起人之一、曾在香港大學法律系任副教授的戴耀廷接受港媒專訪時稱,得知遭解雇時有“經歷死亡”的感覺,但支持者的捐款讓他的收入堪比以往,他因此受到鼓舞,決定重新出發。戴耀廷去年因占中案被判入獄16個月,服刑四個月後,同年8月15日獲保釋等候上訴。這期間,港大校委會上月28日表決即時解雇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5-1079471
財政學系學校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 菅野裕樹
創立一間公司,就像開始下棋時的佈局一樣,要把將來的方向、方針、大局觀,都考慮得很仔細,深思熟慮才可以行動,因為走錯步就不能回頭。而經營一盤生意也如弈棋般,要就當時的情况作最好的決定,當行錯棋時則立即作出修正,希望盡快令全盤棋局恢復平衡,其實這道理做人如是做生意如是。
金成俊國際圍棋道場由前亞運南韓代表隊兼擁有職業九段的金承俊先生於2011年創辦,是南韓首家國際化的圍棋學院,而香港則有幸成為旗下首家海外分校的開設點,其院長菅野裕樹先生雖然年紀輕,卻是一位資深的圍棋棋手,他早於小學時期已經開始接觸圍棋,後來卻因為學業問題曾經把圍棋放下。「當我入讀大學建築系的時候,發現原來韓國的明知大學有圍棋學這一科,突然回想起小時候曾經很喜歡圍棋,當時想,如圍棋為成為我的事業,成為一本學術研究項目之餘,亦可能會在香港帶出一個新市場,於是我放棄了香港的建築系學位課程,遠赴了韓國,去完自己的童年夢想。」
明知大學是全球第一所提供圍棋學學位的學府,科目包括圍棋的實戰理論,除了提升對弈技術,還學到心理學,教育論等等與圍棋有關的範疇。菅野裕樹先生在韓國留學期間除了上課,還會到當地的圍棋學校觀摩,於機緣巧合之下認識金承俊老師,他是韓國職業九段棋手,同時亦是韓國國家隊代表兼領隊,及後更有幸跟金承俊老師研習棋藝,而從金老師身上,菅野先生的圍棋技術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啟發。
於明知大學圍棋學學位課程畢業後回港,菅野先生亦先後在不同的棋院及棋藝學校工作,可是市面上流行的經營模式卻與菅野先生心中的截然不同,而且他也發現香港的圍棋水平比落後於其他地區,於是就令菅野先生萌起開設自己的圍棋道場,將韓國有系統的圍棋學所學帶來香港,從而可更有效地提高香港人的水平和對圍棋的興趣。
理想總是高高在上,可以現實卻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對,菅野先生可以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有自己的圍棋道場,是一件令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究竟這位金成俊國際圍棋道場香港分校校長與圍棋有什麼淵源呢?菅野先生表示雖然自己讀書時代參加了其他球類校隊、田徑隊、泳隊、管絃樂團,可是回家後想著的就只有圍棋的棋盤;甚至長大後放低了樂器和各式各樣球類運動,但只有圍棋多年來仍不離不棄,所以家人都一直非常支他捉圍棋,不過之後學業日益繁重,故於圍棋上花的時間亦較從前少。
由於自己學校成績一直不錯,其中有關室内設計的科目亦名列前茅,所以大學時菅野先生便順理成章選擇建築系。可是入讀後發現原來韓國明知大學場的圍棋學學位課程,在思前想後下,覺得自己原來對建築興趣並不如之前想像的大,菅野先生知道自己的心仍然留在圍棋上,所以幾經掙扎下終於下定決心與家人商量都放棄香港的建築系,改投名知大學的圍棋學系。「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因為一來建築系是其中一個大學發夢都希望可入讀的學系,二來韓國的圍棋學位課程對香港人而言是非常冷門,而且香港從來沒有人修讀過,有點像「白老鼠實驗」般。加上始終出國讀書的財政負擔會令家人擔心,所以這個家庭會議都經歷了一段時間,家人才支持我的決定。」菅野先生認為其中一個成功遊說家人的原因是自己的成績不錯,所以明知大學願意提供七成的獎學金,變相令學費跟香港的大學看齊,而且我對圍棋的熱愛亦感動了家人,所以最終決定讓我去韓國修讀這個前無古人的圍棋學學位。
菅野裕樹先生除了是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香港分院院長,同時是香港圍棋協會的董事,他本身亦是香港圍棋代表隊成員,曾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比賽。多年與圍棋作伴,令菅野先生最難忘最深刻的就是當年以觀眾身份於韓國參加了一個Samsung Cup的職業圍棋賽。正常而言此類大型比賽一般人士不能進場,但由於金承俊老師關係,他有幸到場觀摩,甚至進入場內的研究室以第一身參與中國及韓國國家隊的比賽研究會議,每當比賽完結他們都會回到研究室,這種大場面很多香港棋手甚至其他國家的棋手都很少可以接觸到,所以是次經歷令菅野先生歷歷在目。
菅野先生隨了將在圍棋上於韓國的所見所學帶回香港,同時亦與其母校合作,讓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香港分院的一系列教材,由段位課程甚至Playgroup課程均由韓國明知大學設計,定制出適合香港小朋友的課程,另外韓國職業九段棋手兼韓國國家隊代表及領隊的金承俊亦定期訪港,菅野先生表示於香港的職業棋手大概不多於5人,更加沒有達到世界級水平的棋手,所以金老師會定期來香港並親身指導香港分校的學生,對香港圍棋界及棋手是一種福氣,這也是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香港分院的最大優勢。
另外,香港大部份的棋院都是以補習社形式,上課一小時,下課就到第二班,菅野先生覺得這種流水作業的學習模式亦是令香港整體圍棋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所以菅野先生希望可以在有系統的教材底下能夠提升學生興趣之餘同時升他們的水平。其圍棋道場亦提供一個空間讓學生們隨時能夠下棋對弈,或看看韓國的圍棋比賽直播,又或者參閱有關圍棋知識的書籍,讓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成為熱愛圍棋的朋友有個聚腳地。
雖然圍棋是一個規則很簡單的遊戲,但一些深層次的理論需要有一定水平的導師教授,所以菅野先生對師資的要求亦比較嚴格,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的導師基本都達到段位水平,同時道場亦定期向老師們提供合適的進修課程,一起研究職業棋譜,而導師們的進修課程棋局也會讓金老師及其他幾位職業老師作出評價,從而提升導師的技巧及經驗。
除了一般圍棋課程之外,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亦設有兒童圍棋班和圍棋Playgroup,因為有大學研究指出圍棋並不只適合成年人的遊戲,其實年紀越小的小朋友去學圍棋就越早能夠訓練不同方面的能力。圍棋本身就可以訓練邏輯思維、集中力、判斷力、觀察力甚至勝負心。對弈不外乎贏或輸,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亦要從錯誤中學習,是訓練小朋友心態的理想方式。圍棋還可以訓練抗逆能力,因為下棋可能會處於劣勢,往往要思考如何反勝,找出對方的錯處,而不是少少挫折就立即放棄。此外,每下一局圍棋都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小朋友下棋時能夠穩坐半小時都有一定難度,但大部份圍棋學生都能夠做到,這些種種都是圍棋的魅力。
對於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未來的發展,菅野先生指出自己和金承俊老師有著同一的心願,就是希望金承俊國際圍棋道場能夠令圍棋在香港更加普及,令更多香港人認識圍棋這項活動,未來可以舉辦大大小小的比賽令社會更關注圍棋的發展。
聯絡︰
地址︰香港觀塘成業街10號電訊一代廣場29樓D1室
電郵︰info@bibabaduk.com.hk
電話︰37088135
Whatsapp︰51718979
開放時間︰
10:00am-7:00pm
星期二至日(公眾假期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