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榮 與
王副議長 林為洲委員 林思銘委員 及議員 各鄉鎮市長 各鄉鎮市代表會主席 副主席 共同於 新竹縣議會 召開 縣市合併座談會 疾呼執政當局應正視地方反彈的聲音 不因人設事 提出有政治考量的合併議題 此作法讓人難以苟同。😷😷😷
因日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出「大新竹」合併倡議,在2017年他被問到對於縣市合併的看法,他說沒有討論過,如今卻突然提起,想趕在2022年6月前完成修法,並獲得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支持,很明顯就是要為其量身定做、「因人設事」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
就新竹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對本縣現行體制提出以下看法:
一、鄉鎮市公所改制為區公所,弱化地方治理:
區長為市長指派,聽從市長指揮監督,不須直接向選民負責,而且區長無需赴議會備詢,在地方治理及民意回饋上,鄉鎮市公所,較區公所快速與明確,更能貼近鄉親需求。
二、議員席次縮水,偏鄉的聲音更難被發掘:
新竹縣市合併或升格,議員席次從69席變成44席,本縣議員席次將大幅縮水,將造成數鄉鎮合併,可能只有一席議員,偏遠地區的預算以及發言權將大為減少,會導致地方的聲音難以傳達。
三、鄉鎮市代表會消失,轉任區政諮詢委員,更無法確實反映基層民意:
改制或升格後,鄉鎮市民代表,將由直轄市長聘任為無給職的,區政諮詢委員,為期四年,期滿不再聘任,只有諮詢、建議權,並無質詢及預算審查權。
四、行政中心偏移新竹市,幅員過大,行政效率將低落,新竹縣會更沒落:
如果合併或改制後,市府的行政中心,設置於新竹市區內,行政資源將集中於人口密集的地區,不利本縣偏鄉發展,更會造成行政效能的低落。
五、「財政收支劃分法」並未修法,竹竹改制直轄市,無益統籌稅款的增加:
縣市合併或改制增加之預算,將被龐大的人事費用吃掉,在爭取中央各部會建設計畫中,地方自籌款將會提高比例,反而增加地方財政負擔。
六、政治現實擺在眼前,一再被質疑政治發展企圖,無視當前疫情嚴峻,未把人民生命安危列為優先,如此政治操作機關算盡,有違人民託負,如此作為,未必盡如你意,綜觀上述。
新竹縣市是否合併不應是「因人設事」幫人找位置而輕率為之,應廣徵民意審慎考量為本縣最大利益著想,當務之急中央應盡速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合理檢討資源分配問題,為本縣爭取最大利益後再來檢討行政區域調整、合併相關課題方為上策。😷😷😷
鎮榮 ㊗️福大家 事事如意 平安健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的網紅桃園市議員褚春來官方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錢從哪裡來?!統籌分配款勿畫大餅!】 我國各地工商發展條件不一,部分地方政府轄內徵起之國稅及地方稅,尚不足因應其歲出所需,為調劑地方盈虛,依財政收支劃分法,將所得稅總收入10%、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之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之40%、貨物稅總收入10%及縣(市)徵起之土地增值稅20%作為中央統籌分...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桃園市議員褚春來官方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黃國昌- 【財政收支劃分系列之二】:引發縣市長大亂鬥的 ... 的評價
- 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升格直轄市都是為了錢!「財政收支劃分法」應該修嗎? 的評價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竹市長林智堅二連任迄今近7年從未對縣市合併升格表示過看法,日前突然主張新竹縣市合併,且提議要在2022九合一大選前實施,同時表態參與「大新竹」市長選舉,外界痛批根本就是機關算盡。國民黨團今(14)上午邀集新竹縣市區域立委鄭正鈐、林為洲、林思銘及苗栗縣區域黨籍立委徐志榮、陳超明共同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林智堅「因人設事」、「吃相難看」,國民黨團強烈要求,民進黨要談新竹縣市合併,必須先啟動4大修法:《地方制度法》、《區域計畫法》、《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完備之後,再討論新竹縣市或竹竹苗合併的議題,才是正辦!
總召費鴻泰表示,當桃園市長鄭文燦對外表示,新竹市長林智堅不在桃園政治版圖內,此話阻斷了林智堅到桃園參選2024市長的計畫,同時也受到桃園地方民意強烈反彈,最後由提攜他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想出新竹縣市合併構想,趕在2022年縣市長選舉前,在立院本會期結束前修正《地制法》,讓他有機會投入合併後的「大新竹」市長選舉,費鴻泰痛批民進黨、林智堅「因人設事」、「吃相難看」。費鴻泰指出,民進黨意圖將《地制法》人口限制門檻從125萬人降到100萬,費鴻泰諷刺民進黨何不降到80萬人?如此標準,那麼嘉義縣市呢?民進黨嘉義縣市區域立委都在睡覺?都不會為嘉義縣市的發展著想?
費鴻泰指出,根據《地制法》規定125萬人就可以升格為直轄市,那麼行政院、內政部為什麼不升格彰化縣?費鴻泰指出,除了修《地制法》之外,特別還需要修《財政收支劃分法》,現行六都受政府財政補助71%,另外16個縣市均分29%,若未修《財政收支劃分法》前升格第7都,原本6都補助財源將立刻遭到稀釋。另外《行政區劃法》也必須修法,費鴻泰指出,現有新竹縣議員36席、新竹市議員34席,合計有70席縣市議員為地方服務,另外還有新竹縣鄉鎮市長和市民代表,竹竹合併後大概只剩下40席市議員,如何確保地方服務品質不受影響?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當民眾想著何時能打到疫苗的當下,林智堅只想到卸任後的政治出路,倘若真的為新竹發展著想,任期內的6、7年怎麼都不曾提過「竹竹併」的議題?為地方繁榮著想、替地方爭取資源?一心只想用民進黨派系對國家法令為所欲為?民進黨若真的要「竹竹併」,必須認真思考啟動4大修法:《地方制度法》、《區域計畫法》、《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國民黨誠摯建議民進黨,倘若想留下「美好」的政治身影,除了積極修法,林智堅同時也宣布不參加「大新竹」市長選舉,這才是真正為新竹縣市民謀福利的典範,否則再多的狡辯,也只是為個人私利,民進黨把國家法令視為無物,想怎麼修,就怎麼修。
新竹市委員黨團副書記長鄭正鈐表示,林智堅當年在競選連任時,對於竹竹合併問題,表態要從長計議,沒有急迫性。4年過去林智堅突然提出竹竹合併,變成有了急迫性,柯建銘甚至說出要趕在2022年完成,為什麼?原來是柯建銘為了自己愛將未來政治出路,量身訂做、因人設事,完全不考慮國土規劃、行政區域規劃問題,是為新竹縣市好?還是為民進黨好?民進黨可有思考過合併後財源與員額問題?唯有啟動4大修法,才有竹竹併的可行性。鄭正鈐呼籲民進黨請尊重苗栗縣、新竹縣市民意,而不要只有黨意!
新竹縣區域藍委林為洲表示,政治不是詐術,不是在比誰比較會耍伎倆、詐騙民意。民進黨為了林智堅,趕在2022年完成竹竹合併,立法院這個會期要完成修法,這不是詐騙,什麼才是詐騙?民主制度就是首長2任做完就得下台,無論任內是好是壞。林為洲指出,台中市民進黨籍委員也認為,當年台中縣市合併升格也歷經5年,縣市合併沒有這麼簡單;包括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因人口數達到《地制法》要件自然升格,這次竹竹併想要硬拗修法,民進黨這不是因人設事嗎?林為洲認為,2026是最好時機,無論是竹竹苗,還是花東都應全盤考量,全國政府也應該認真研究成為兩級化,不要再分大小,這才是為國家長久之計考量。
新竹縣區域藍委林思銘表示,在人口數不足硬要修法降低之下,新竹縣市合併之後的7都,只會成為「迷你第7都」,不能帶來更多統籌分配款與資源,應把共同生活圈的苗栗拉進來,人口、幅員與產業串聯才有意義,否則雲嘉、花東也談合併,全台都是「都」,行政區劃還有意義?國土規劃跟區域劃分就失去意義,新竹縣市目前是不成熟的倡議,民進黨政府必須慎思,應尊重地方議會、民意,經過充分討論取得共識,再來決定新竹縣是否合併的問題,倘若現在要談合併,苗栗縣也應該拉進來一起討論。
苗栗縣區域藍委徐志榮表示,每個縣市都想升格,問題出在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分配不均、不合理所致,歷經多任行政院長,院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還出不了行政院,苗栗一年增加50億元稅收給中央政府,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增加不到1億元。徐志榮指出,如果吃相難看的竹竹併蔡英文總統能接受,那就是「蛇鼠一窩」、「沆瀣一氣」,中央要把苗栗擺在哪裡?還有人主張苗北的頭份、竹南歸給新竹,其他16鄉鎮併到台中市,徐志榮痛批民進黨,「苗栗縣不是任人宰割!」、「不要欺人太甚!吃人夠夠!」徐志榮建議,竹苗本就是一家,但因應202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將展開,要參選的都已在經營,現在併下去情何以堪,2026年是適當的時間,必須謀定後動。
苗栗縣區域藍委陳超明表示,當時竹南科學園區傳出疫情時,林智堅竟設置邊境篩檢站,也沒伸援手、以鄰為壑,根本沒有同島一命,心態相當可議,以他個人立場是反對苗栗併入大新竹,同時憂心本來偏鄉地區又更邊緣。陳超明認為,若竹竹苗要合併,那竹竹苗的新都市中心,應該要設在苗栗,緊鄰新竹,這樣才能維持區域發展均衡,苗栗各鄉鎮才不會邊緣化。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殘酷二選一!全國收入最高的新竹市竟淪為窮市?這是怎麼回事⋯⋯
你知道嗎?2020年,新竹市實徵淨額高達1300億,比台南市多出56億。然而,新竹市的統籌分配款卻只有44億,比台南市少了159億元。
在中央財稅統籌分配制度中,新竹市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由於新竹市綜合所得平均數居全台之冠,平均繳納的稅金也較高;但是,過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使得新竹市人稅繳得多,卻分配得少。
新竹市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從城市美學、科技治理,乃至進步的福利政策,都需要龐大的稅金支撐。要解決長久以來統籌分配稅款不足的問題,讓新竹市民的繳稅與分配相當,擺在我們眼前的是迫切需要的制度改革!
制度面改革的方向有兩種路徑:
一、財劃法修訂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的方向,必須調整直轄市以及一般縣市的稅款分配比例;並且修正一般縣市的稅款分配公式,從繳納稅金的多寡,衡量稅款的分配比例,讓努力賺錢、繳稅的人民,可以享有公平的稅款分配制度。
二、新竹市合併升格
合併升格是當前討論最熱烈的方案,將新竹市與周邊縣市合併,以享有直轄市稅款分配公式,藉此獲得較多的財稅分配。
合併升格又有兩種方案可以思考,第一個方案是「竹竹併」,然而受限於地方制度法中直轄市人口需達到125萬人的規定,若採取竹竹併的方案需要修改地方制度法,調降直轄市人口規範。
第二個方案為「竹竹苗併」,三縣市整合後人口將達157萬,達到升格的人口門檻;雖然竹竹苗合併牽動的法規較少,但是由於多縣市整合,需要進行選區重劃、行政中心重劃等大工程,過程將會更為複雜,因此並不會比「竹竹併」容易。
不論是財劃法修訂,或者合併升格的不同方案,都是為了讓新竹市民能夠獲得更公平的稅收分配,也是為了讓新竹市有更充裕的資金進行市政規劃。
基於讓新竹市更好的出發點,只要法規上沒有窒礙難行之處,並且能夠獲得新竹市民的廣泛支持,我一定會全力推動改革,讓新竹市成為更宜居、更富裕的新新竹!
#宜居城市 #新竹市 #鄭宏輝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桃園市議員褚春來官方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錢從哪裡來?!統籌分配款勿畫大餅!】
我國各地工商發展條件不一,部分地方政府轄內徵起之國稅及地方稅,尚不足因應其歲出所需,為調劑地方盈虛,依財政收支劃分法,將所得稅總收入10%、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之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之40%、貨物稅總收入10%及縣(市)徵起之土地增值稅20%作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挹注地方財政。
然在既得利益排擠下,桃園市年年爭取有限。計劃型補助僅爭取11%,可達17%,努力空間很大。
依審計處查核,未來5年1億元以上經費達153案,總金額5633億,今年需編列293億。
面對龐大財政支出,舉債速度大幅提昇。春來籲請市府財政團隊,積極開源,審慎節流,強化財政自主。
──
📬 按讚➙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pDnNGZ
📺 追蹤➙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VaL5NY
🔎 加入我的Telegram,接收春來最新訊息:
https://t.me/chuchunlai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25)日林佳龍委員在財政委員會就財劃法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林佳龍表示,行政院的財劃法版本是「穿著衣服、補衣服」補破網的財劃法,並要求張盛和試算中央地方財源5比5的分配架構。林佳龍主張朝財政聯邦主義來發展,中央要大膽把權、錢下放,放棄現在透過行政手段個別處理財政分配,朝向思考創新的財政制度,如此才能調動中央與地方處理財政的積極性。
林佳龍首先提出他主張的財政聯邦主義。他說,從民主政治的本質來談財劃法跟中央地方關係,民主最重要的本質就是人民作主,在制度上就是反映在地方自治, 1832年法國大革命後,托克維勒考察美國,發現美國有鎮上的會議 (Town meeting),現在的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也要巡迴地方,讓市民直接問候選人問題,所以「民主到底就是要地方自治」。林佳龍主張台灣民主下一波發展就是要讓人民作主、讓地方自治,中央要大膽把權、錢下放,放棄現在透過行政手段個別處理財政分配,朝向思考新的財政制度,如財政聯邦主義來發展,如此才能調動中央與地方處理財政的積極性。
林佳龍接著說,經濟動能推升經濟動能方案,提升經濟動能最大的殺手就是政府,當前架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應採抽屜理論,就是把抽屜的東西都倒出來,再把必要的放回抽屜。林佳龍指出,財政的聯邦主義就是讓各地方發展其特色及稅種,地方可集中發展工業、農業、文化、觀光等特色來增加自主財源,這樣橫向的競爭關係就會出來,很自然地會帶動各縣市的財政紀律。林佳龍舉出歐美國家財政聯邦制長期以來都運作得很好,過去認為台灣國土很小、人口不多,是單一制國家,其實不然,在當今全球化真正的在地發展就是要有全新在地的思考。
林佳龍表示,行政院的財劃法版本是「穿著衣服、補衣服」補破網的財劃法,挖東牆補西牆,其實是引吃卯糧、五鬼搬運,有如老千跟郎中,好像大餅做大了,實際上是虛增實減。林佳龍指出看財劃法的試算表,新法實施後會比舊法補助地方部分多出438億,實扣掉由中央負擔的健保 618億,其實地方沒甚麼增加,甚至減少。例如台中承接國立高中職以及署立醫院,甚至13條央管河川也移撥給地方去承接浩大的防洪治水經費等等。林佳龍表示,現在的中央是財政困難,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不是零和,現在需要的是制度創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若通過行政院版的財劃法也很難撐過三年,純粹是歹時機 度歹年冬,並不能永續發展。
林佳龍拿出行政院版修正草案-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架構(附表)指出,財政部的版本還是行政裁量掌控關鍵預算,易造成綁樁及恩庇主義,目前財政部草案修了老半天,還是中央集權及錢無所遁形。他並提出五大改正要點:
1. 所得稅暫財劃法的部分目前只有6%應加大20%甚至到30%,一般性補助款應納入統籌分配款,不但簡單又可行。
2. 6%的財源保障彌補209億,是中央政府拿來預留未來桃園縣準直轄市升格成直轄市的預備款,適不適合有待討論。
3. 4%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139億,往常為救災預備之用,但這幾年已另將救災費用另編列專門預算,因此目前雖美其名是救災預備款用,其實中央可拿來自由分配,作為綁樁固樁之用,有上下其手就有貪污腐化,應該刪掉。
4. 85%(2,659億)其中的餘數參酌基本建設需求分配,其實此款項是中央有決定及分配權,也很容易被中央拿來威脅或是綁樁固樁之用。
5. 老農津貼、國民年金、農保等三項支出,屬於全國一致性福利,應改由中央負擔。
張盛和部長表示,林佳龍委員提的財政聯邦主義是最上位中央地方的制度設計, 不是財政收支劃分法單獨可以解決的。他回答林佳龍,目前中央地方財源是6 比4,4%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139億是用在重大緊急預備之用,要少一點要多一點,可開放討論。85%(2,659億) 彌補基本收支差短這部分是可以照顧偏鄉基本建設。再者,張盛和認為,若所得稅的貢獻要從 6% 增加到20%,中央就要增加1000億給地方,這樣是比較接近林佳龍所說的 5比5,地方拿到多的錢也會拿到多的事,這財政部還需要再研究。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10.16 10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諮詢審計長
翻閱近幾年中央政府的決算報告,每一年審計部對於原民會預算執行情形的結論一定都是「執行不力」或「計畫不週延」,100年度的決算報告裡也特別提到原民會執行「原住民族地區自來水及簡易自來水供水系統建設計畫」的問題,已完工工程或已交貨設備,有閒置、損壞、停止運作等情事,肇致未發揮預期投資效益,浪費國家資源。
原住民鄉土地面積大、人口少,在民選制度下,原住民的選票不足以影響縣市首長的產生。於是,縣市首長往往將中央統籌分配款,挪用到人口多選票多的都會區,而這些款項甚至含括了防災救難、保育山林的預算,導致原鄉基礎建設殘破不堪、災害頻傳。
依據審計法第2條規定,審計機關之職權包括監督預算之執行、「審核財務收支」、審定決算、「考核財務效能」、稽察財務上之違失、核定財務責任等。
政府制定財政收支劃分法分配統籌款,並且授權各縣市政府訂定「縣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各縣市也都定了自己的辦法。原鄉地區的每個縣政府都把辦法訂的很好,可是實際執行就是產生這樣的結果。
根據政府審計的流程,當審計部發現各級政府「未盡職責、效能過低、制度規章缺失、設計不良、財務上增進效能與減少不經濟支出建議」等現象,依職權都必須提供意見讓機關改善,或報請監察院調查、處理。
請審計長,就原鄉地區長期以來縣統籌分配嚴重失衡的問題,審計單位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升格直轄市都是為了錢!「財政收支劃分法」應該修嗎? 的推薦與評價
... 財政收支劃分法 :https://bit.ly/36iBiY4 →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分配辦法:https://bit.ly/3D7rY4Z ◎網路資料→肥了中央,瘦了地方!財劃法不修,竹 ... ... <看更多>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在 黃國昌- 【財政收支劃分系列之二】:引發縣市長大亂鬥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依《財政收支劃分法》與《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的規定,中央政府所收取之特定稅款,應提撥一定比例,由中央統籌分配予地方政府。 ... <看更多>